第十二章 進擊的馬世耀

第十二章 進擊的馬世耀

清軍的東路軍最高統帥,豫親王多鐸早已暗地裡發下重誓,一旦破了潼關城之後,定要大開殺戒,但梵谷於車輪的男子,一個不留,全部屠盡!

不為別的,就說自己打了這麼多年仗,從來沒有如今天這般憋屈過。

自己的大軍剛進城,還沒等大展神威呢,因為害怕八旗漢軍衝垮了自軍陣勢,就先把自己人砍了個七七八八。

經此一事,好不容易收歸的漢軍被自己親手殺得元氣大傷不說,更可怕的是,未來整個漢軍隊伍的離心離德。

可以說之前那些優待漢軍降卒的政策,全都白做了。

而且日後難免會有風言風語傳出去。沒人會細究今天戰場上的前因後果,

大家只會說清主子不把漢軍的性命當一回事。如果換成潰逃的是八旗子弟,多鐸肯定不會下這道死令的。

大哥多爾袞計劃中「江南漢軍,傳檄而定」的難度也憑空翻了幾番。

當然,此時多鐸還不知道懷順王已死的消息,否則,恐怕就不是高於車輪者殺,而是潼關城內,雞犬不留了。

等前面的哨探來報,說前鋒營已經把沖陣的漢軍全部殺散,大軍穩住陣型的時候。多鐸的滿腔邪火仍無處發泄,隨後跟了一條軍令下給前鋒營。

「八旗兵丁如有臨陣退縮者,與漢軍同!」

前鋒營的將領也知道多鐸動了真怒,自然不敢怠慢。調動隊伍向潼關深處殺去。

原本各清軍的將領還以為城內的大俠們有多厲害,能在城破之後士氣不墜,又在巷戰中把耿仲明近萬人的漢軍旗殺得潰敗。恐怕是大順軍少有的精銳勁旅。

所以剛開始時還一個個小心謹慎,不敢輕敵冒進。各個牛錄都把自己麾下的偵騎放出,各個隊伍交替穿插掩護,四下里探看埋伏。

每過一街一巷。必定由騎兵先左右包抄試探,之後刀盾兵緩步前進,弓箭手緊隨其後,陣尾由長槍手壓住陣腳。

可等與大俠們的隊伍一接陣,不由大吃一驚。不是驚訝大俠們武功如何了得,而是被大俠們的不堪一擊驚呆了。

這些大俠們打仗毫無章法,如同鄉里村民之間的互毆。明知道清軍陣型完整,居然不顧生死,連個盾牌都沒有,就頂著箭雨埋頭傻沖。然後一個個的被射成篩子。

有些貌似聰明的大俠,居然爬上了兩邊的房頂,嘗試用瓦片去砸弓箭手。

要知道此時和清軍經常交手的大明邊軍們,早已習慣在自己鴛鴦戰襖的領口咽喉處縫上一枚鐵片。

那是因為清軍箭法神准,往往幾十步外都會瞄準敵人的咽喉射擊,所以特地給自己加了這道防護。

如今這麼近的距離,居然敢用瓦片去砸弓箭手,這與以卵擊石有什麼區別?結果自然紛紛成了房頂上的活靶子。

清軍的各級章京望著義無反顧,孜孜不倦送著人頭的大俠們也頗感無語。八旗漢軍能居然被這幫傻子一樣的大俠打得潰敗,那麼耿仲明的漢軍旗究竟是有多弱!

然而清軍們顯然也犯了和八旗漢軍同樣的錯誤,他們對面的這些對手,無論戰法還是思維,完全是生平認知以外的敵人。絕對不可以常理度之。

一個腦筋正常的將領,都會珍惜自己手下的士兵,畢竟在亂世之中有兵就等於有了一切。而且經過戰陣的士兵,如果活著回來,就會變成老兵。

沒有誰會天生的打仗,經歷得多了,自然就百鍊成鋼。這些捨生忘死衝鋒的大俠在清軍將領的眼中,都是捨生忘死的好漢。

若潼關的將領稍微懂點兵法,也應該知道輪番接陣的道理。打得差不多了就應該把殘陣撤下去,休整一番,給隊伍留些種子。

即便到了緊關節要之時,要士卒不惜一切的血戰。但至少輪番接陣,也能分別恢復些體力。

而不像現在這樣,將領毫不體恤士卒,一股腦的全部戰死在陣前。看似英勇,實際上卻是無腦之至!

當然,現在這般情況對自己卻是大有好處。這樣的不怕死,一根筋的敵人,等於白撿的功勛,來得越多越好。

可這些八旗勁旅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其實就在一個時辰之前,耿仲明的大軍也是這樣一般無二的想法。

然而只要是人,體力便是有限。別說是去殺人,就是去豬圈拿刀去殺一隻豬,也要消耗許多氣力。

他們殊不知漢語中有一句話,叫溫水煮青蛙。對面的大俠看似不堪一擊,然而每殺一個,其實自己也要耗費許多氣力。一旦自己這邊的人馬氣力不濟,提不動刀的時候。可能局勢就會瞬間逆轉。

......

不說清軍和眾大俠在潼關城內的戰況膠著,且說原潼關守將,大順巫山伯馬世耀。

自從早上獻城失敗后,馬世耀就知道事不可為,倉皇間收攏了一下所部的駐守人馬,開了潼關城門蜂擁而出。

不過這次馬世耀走的不是距離長安城最近的西門。而是帶領隊伍從南門跑了出去。至於為什麼捨近求遠,其實馬世耀還有自己一番小心思的。

要說起馬世耀這個人,雖然對李自成忠心耿耿,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膽子又大,腦子又一根筋,總覺得自己智慧過人,願意自作主張。

李自成撤離潼關的時候跟馬世耀說得好好的,雖然憑著馬世耀手下的這七千多人馬,恐怕是擋不住多鐸的大軍。

但是憑著潼關這險要的地勢和堅固的城防,若真的一心堅守不出,守上個十天半月的也不成問題。

這樣的話,就能為整個大順軍撤離長安,贏得一些寶貴的時間。

結果李自成前腳剛離開潼關,馬世耀就寫了詐降書給多鐸,來了個先斬後奏。

其實早在李自成還在潼關的時候,馬世耀心中就有了詐降的想法。一心想著火中取栗,利用詐降之計來反敗為勝,為大順立下蓋世奇功。

只不過李自成當時還在潼關,馬世耀也知道李自成肯定不會同意自己的這個冒險計劃,所以乾脆忍住沒說。

一直等到李自成離開了潼關,馬世耀才玩了一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邊給多鐸寫信約定獻城時間,一邊派人回長安給李自成送信,告訴他自己要獻城詐降的事情。

按照時間推算,等李自成在長安接到信的時候,即便想反對,自己這邊也早已獻城多時,木已成舟了。

可是馬世耀萬萬沒想到的是,今天這出獻城詐降的妙計竟然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大俠給攪合了!

如今詐降妙計非但沒有成功,反而一矢未發便丟了潼關,頃刻間便把長安整個的暴露在清軍的兵鋒之下。沒有給大順軍撤退,留下一點點的時間。

這個事要追究起來,馬世耀就是整個大順朝的罪人,是無論如何也交代不過去的。

於是馬世耀便沒敢從西門直接逃往長安,而是出了南門,直奔潼關南面禁溝的方向而去。

這禁溝位於潼關的南面,是一條山水沖刷出來的穀道,南面接著潼關,北面一直通到秦嶺的嵩岔峪口。

自古以來,潼關守衛者為了防禦這條穀道,在此建立多座關口。而且中間遍布十二座烽火台,號稱潼關十二連城。

這十二連城可不是普通的夯土所建的烽火墩,而是真正外麵包了厚磚石的烽火台。

烽火台外面一圈還修築壕溝,弔橋,圍牆。可以說是十二個堅固的堡壘也不為過。

這十二連城藉助地勢,可謂易守難攻。即便是拿大炮來轟,也要花去一番周折。

馬世耀逃往禁溝,想的是憑藉十二連城的險要,多少能和清軍拖上些時間,自己日後見了李自成,也能有話交代。

如果清軍去攻長安,自己便可以在潼關的後面伺機而出,騷擾清軍糧道。

如果清軍轉頭來打自己,必要費力去拔除這十二連城。這禁溝中溝壑起伏,想要把大炮運來也需要花些時間。

即便清軍最後攻破了這十二連城,自己也能有充足的時間,帶著大軍沿著溝道退入到秦嶺山中。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所以去禁溝關落腳,是他丟失潼關后的一個折中之計。

等馬世耀的部隊順利進入禁溝關以後,自然要派出偵騎去探聽潼關城的消息。結果不久之後,偵騎回報的消息,卻讓馬世耀大感意外。

先是大俠們在城內和耿仲明的部隊連番血戰,大俠死傷無數,潼關內幾近血流漂杵,才堪堪抵擋住耿仲明的進軍步伐。

馬世耀聽到這個消息,暗暗敬佩這些不知名的義士。雖然以螳臂當車稍顯莽撞了些,但千里來援,不為名利,這氣節還是讓人敬佩不已的。

只可惜清軍勢大,連大順皇帝李自成親率最精銳的大順軍苦戰十餘天都沒能取勝,這些所謂的市井遊俠兒,雖然暫時用血肉之軀抵住了清軍的進攻,不過城破人亡應該也近在眼前了。

旁邊的牛道士更是搖頭晃腦的感嘆道:「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今日見潼關之壯舉,方知太史公所言不虛。」

馬世耀原以為如果再有哨探回來,定是潼關失守,清軍大肆屠城的消息。

沒想到後面陸續回來的哨探說的卻是:

「漢軍旗潰敗,互相踐踏,踩死踩傷無數!」

「懷順王耿仲明生死不知!」

「多鐸親率滿八旗攻入潼關!」

「多鐸震怒,陣斬潰散的漢軍無數!」

「潼關城內清軍數次進攻未果,大俠們死戰不退!」

一條接著一條的消息,都在告訴馬世耀一個結果,這些大俠們不但頂住了耿仲明的進攻,而且將耿仲明殺得大敗。如今正在和豫親王多鐸交手。

這個結果大大的出乎了馬世耀的預料。沒想到這群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大俠竟然如此厲害,自然不免又驚又喜。

這樣又過了一個時辰,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陸續回來的哨探報告的還是潼關城內處處火光,喊殺聲一片,幾乎每條街道,每個巷口都是戰場。

雖然清軍抽調精銳,輪番組織進攻。大俠們也死傷慘重,可抵抗仍再持續。清軍遲遲不能破城,兩軍陷入僵持。

這時候馬世耀再也坐不住了,俗話說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這不妥妥的取死之道么。多鐸這是要完啊!

要知道馬世耀也是戎馬多年,他這個巫山伯可不是承祖蔭襲爵來的,而是真正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殺掙來的。

如果這機會自己再把握不住,那真是枉為上將軍了。

若說舞文弄墨或許他馬世耀差了一點,但這戰場上的指揮判斷,即便在整個大順國中,馬世耀也是能入前十之位的。放在過去,那也是凌煙閣中的人物。

想到居然有機會反敗為勝,馬世耀心頭一陣狂喜,自然不再怠慢,帶領這全部七千人馬,在禁溝繞了一大圈,從多鐸大軍的背後又殺了上來。

......

此時的多鐸,正在潼關城內指揮作戰。他久為大軍統帥,雖然率大軍入城,但大軍背後、城外的左右兩翼,也都分別安排了護軍,來保護自己的後方安全。

不過由於城內一直苦戰不下,多鐸自然把最精銳的部隊都調到了最前方的戰團之中,現在後方和側翼的實力差了很多,剩下的也大都是步甲和輔兵一類居多。

說實話多鐸也沒覺得自己大軍的後面會出現問題。實在是因為前面的戰況實在是太過激烈。從上午一直打到天黑,估計城裡的守軍都死了幾萬人了,可就是硬撐著死戰不退。

多鐸也是下了狠心,這潼關城就這麼大,連百姓都算上也就十多萬人。對面的敵軍不但沒有盔甲,有的甚至連武器都不齊全。

看樣子多半是大順鼓動起來守城的青壯。但是這些亂民青壯都加起來,又還能有多少呢?從早上打到天黑,恐怕都殺了能有幾萬人了,這也差不多了吧。

要說起來,今天也真是邪性了,從來沒聽說百姓青壯能如此拚命的。不過也就這樣了,畢竟潼關城的容量有限,他倒要看看,究竟還有多少青壯夠清軍殺的。

仗打到這個地步,城牆也破了,人也殺了無數。自己這邊士卒也勞累不堪,不但兵力損失不小,體力也幾乎到了極限。

自己這些精悍的女真戰士都如此了,那麼對方按道理說,應該也是強弩之末了。現在就看誰能撐得更久一些了。

所以他根本不覺得敵人居然還有分兵偷襲他後方的餘力。還不斷的從後方抽調人馬來補充前鋒部隊。

.....

多鐸左翼的部隊從早晨出來到現在天黑,雖然沒有參與戰鬥,但也是頂著幾十斤重的盔甲,水米未進。早已勞累不堪。

如今都抻著脖子望著潼關的方向,一心盼著城內的戰事儘快結束好回營休息。

然而他們想不到的是,居然在這個時候,馬世耀修整了一天的部隊從自己部隊的斜後方摸了上來。

潼關距離禁溝只有區區不到十里路,也就是說馬世耀的部隊一整天一共就走了二十里路。其大半的時間都是在禁溝關內休息的,

這些順軍該吃飯吃飯,該休息休息,可以說幾乎沒有消耗什麼體力。如今體力飽滿,又是有心算無心,再加上軍隊人數也全面佔優。所以幾乎一個照面,左翼的清軍就被打得全線潰退。

負責左翼的一個梅勒章京慌忙派出傳令兵,去給此時還在城中指揮的大軍的多鐸去信。就說左翼遭遇大順精銳主力,傾覆就在旦夕之間。要多鐸趕快定奪。

傳令兵剛走,多鐸的左翼清軍就從潰退變成了全線潰敗。右翼的清軍和后翼的清軍將軍也知道危亡系與一線,慌忙領軍前來支援。然而天黑之下,只覺得漫山遍野都是敵軍,剎那間,多鐸的整個后軍就亂成一片。

事有湊巧,就在多鐸收到后軍被襲的消息之前,剛剛把手頭的最後幾隻預備部隊全部壓到了前鋒之上。

他想的是傾力一擊,破鼓用重鎚,如果能直接給敵人殺敗就是最好,如果敵人還能撐住的話,那說不得今天只好退兵了。

畢竟滿洲八旗一共就這些人,即便是一個換十個,也是消耗不起的。在天黑力竭之下,傷亡更是加倍。不行的話,只能暫且退兵,改日再想辦法。

可他預備隊剛派出去,后軍被大順軍主力攻擊的消息就傳到了。時機竟然一分不差。

這就像兩個人下象棋,一方剛剛不小心走了一個漏招,對方立刻吃了你的車,順便來了個卧槽馬。這已經不是吃虧的問題了,而是一著走錯滿盤皆輸之局。

多鐸大驚,前面屢攻不克,後面退路被抄。大軍敗亡幾在一瞬。於是慌忙下令:

「不要去管剛衝上去的預備部隊了,讓這些預備隊在前面頂著,斷臂求生。能頂到什麼時候就頂到什麼時候。

後面各部徐徐而退。另外急調各部人馬的殘餘精銳,支援后軍。務必為大軍打開一條後撤通道」

然而多鐸並不知道,就在兩個時辰之前,懷順王耿仲明幾乎下了和他一樣的命令。甚至連「徐徐而退」的這句成語,用得也是一般無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第四天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第四天災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進擊的馬世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