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
對於荀彧的執著,荀攸和荀諶無可奈何。相比年紀更輕、性格執拗的荀彧,曾經歷靈帝駕崩、董卓進京等漢末眾多大事件的荀攸就更看開的多,而荀諶更是對荀彧的愚忠嗤之以鼻,在荀諶的眼裡,家族利益要高於國家,更何況兗州政權還不能算是漢室的正統繼承,管它死活呢!
於是次日,一件震動兗州政壇的事件發生了,兗州政權的核心人物尚書令荀彧因與曹操政見不合,苦諫無效,被當場逐出丞相府。回到家中的荀彧當即病倒,久治不愈,曹操派人送葯至荀府,但荀彧打開由曹操親筆封記裝葯的錦盒,卻發現錦盒裡什麼也沒有,是一個空盒子。明白曹操意思的荀彧悲憤難當,服毒藥自盡,以自己的性命和無言的抗爭,全了這一段主臣之義。
得到荀彧病故的消息,曹操消了心頭氣后又後悔了,回顧兗州政權的建立乃至發展壯大,荀彧功不可沒,自己的做法似乎絕情了一點。為了補償心中的愧疚,曹操上表追封荀彧,謚號敬侯,至於這個「敬」是什麼意思,大概只有曹操心裡最明白了。
不過荀彧的遭遇是兩個多月之後的事了,當時還滯留在許都的郭嘉並不能未卜先知,在過完曹操的壽辰之後,郭嘉就向曹操告辭,要迴轉河北。一支五千人的騎兵總蹲在許都的門口,曹操吃飯都不香,聽到郭嘉要走,自然沒有留客的道理。
然而麻煩出在曹節那裡,曹節自知此次一別後與家人恐怕再難有相聚之日,因此不願意走。況且一個女孩在初次生產的時候,那份恐懼、焦慮、期待的情緒旁人是很難理解的,這個時候如果丈夫忙的沒有時間,產婦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在身邊開導安慰,那是最好的心理治療方法。
對大將軍夫人的行止,郭嘉做不了主,大將軍夫人身孕愈加明顯,這時候不走,再過些時候就只能等生產完之後再走,否則一路顛簸只怕就動了胎氣,現在還不知大將軍夫人肚裡的孩兒是男是女,如果是男兒,那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
曹操心裡其實是希望女兒回河北去生的,當父親的親眼見到兒女的出生,感情上總是更親一點,萬一女兒爭氣,生個男兒出來,那就是李家的嫡長子兼長子,名正言順無可挑剔的李家繼承人,日後河北那個龐大軍事集團的繼承人身體里流淌著曹家的血脈,這對未來的曹家是極其有利的,哪怕兗州政權就是覆滅了,曹氏家族依然可以依託河北生存下來。可即便是曹操出面勸說女兒也沒用,曹節拿定了主意,就是不願意走,曹操也沒了辦法,總不能把女兒硬生生往外趕吧?
最後郭嘉派人快馬急傳河北,還是請大將軍親自定奪。很快大將軍李曉就有了回信,同意曹節的請求。
既然大將軍發話了,那一切都沒有問題了,郭嘉留下專門的護衛人員,率使節團踏著茫茫白雪於正月趕回河北。大將軍李曉親自出鄴城十里迎接郭嘉一行,那是對使節團此次工作異常滿意的表彰。
回到鄴城,使節團解散,只重要人員到大將軍府進行詳細的工作彙報。
這次使節團出使兗州可不光為的給曹操祝壽去的,那只是幌子。其真正目的一是與兗州簽定商貿協議,為今後搶奪兗州的財產打開門戶;二是秘密發行河北國債,用這個方法試探兗州內部對兗州政權的支持程度,有沒有可能從內部瓦解對手;三是確認河北手中的兗州軍事地圖是否準確,以防在制定南下的軍事計劃時出現紕漏;四是以使節團為掩護,完善河北在兗州的間諜網……
對部下的彙報,李曉聽的很仔細,不時的打斷並提出疑問,凡事都很注重細節,這是李曉的特點。
這次使節團豐厚的戰果可謂不虛此行,各項秘密任務均順利完成,最讓李曉高興的是郭嘉竟然拉攏了荀諶。以荀諶為代表的世族對曹氏政權失去了信心,這說明河北的強大在天下人心中已是不爭的事實,一旦河北揮軍南下,只要在軍事上取得勝利,那麼在權利上那些世家豪門就會隨風而倒,這對黃巾軍進取中原無疑減輕了巨大的阻力。河北的經驗表明,在這個知識壟斷人才匱乏的年代,世家豪門依然是天下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誰爭取到了這股力量,誰就可以以最小的損失最快的速度奪取天下。
最後一個最新消息是曹操、荀彧主臣失和,使節團回河北前,荀彧還託病不肯上朝,郭嘉認為或許荀家就是打開兗州的突破口,如果荀家轉投河北,那將是對兗州政權的狠狠一擊。不過因為荀彧對兗州太重要了,一旦發生這種事,難保曹操不會翻臉,所以雖然出現了這樣的機會,郭嘉還是不敢輕舉妄動,這種事關全局的行動需要大將軍李曉親自拍板。
想到歷史上荀氏叔侄就是因為忠心漢室結果被曹操活活逼死也不肯改變自己的立場,李曉搖了搖頭,否決了郭嘉的美好想法,「荀家忠心的是漢室,肯讓荀諶荀友若投向河北已是荀家的底線,做為家主,荀彧是不會向被漢室視為反賊的黃巾軍投降的。不過我奇怪的是,曹操為什麼要急著在這個時候為自己加官進爵呢?」李曉皺起眉頭感覺不可理解,「時機不對,曹孟德一代梟雄,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歷史上曹操是在確立絕對的戰略優勢之後才露出自己的野心,可現在兗州的實力還遠遠夠不著這個條件,曹操急什麼呢?
一副老神在在榮寵不驚模樣的副總參謀長賈詡用瞭然的語氣解開李曉的疑惑,道:「其中必有曹家宗族子弟在背後的攛掇,另外,大將軍莫忘了曹操本是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意,所以才扶劉翸上的位,可是現在看來這條計策完全失去了作用。河北不會聽這個所謂天子的號令,甚至荊、蜀、江東、漢中、交州也均與兗州撕破了臉皮,自立為王,拒不承認這個皇帝,如此,曹孟德手裡的這個皇帝還有什麼用處?這個天子如今非但不能號令諸侯,反而在法統上限制了曹氏宗族攝取更大的權力,故此曹孟德有此舉亦在情理之中。」
新晉大將軍府長史(即相當於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這一類職位)龐統恍然,道:「這是曹操在試探群臣的反應,若這一步走出去兗州反對的聲音不大,自然緊跟著就有第二步、第三步……」
賈詡捻須嘆道:「正是如此,劉協死後,漢室已無正統,四百年的江山,天命只怕至此而終矣。」言畢一陣唏噓,不管怎麼樣,都是從大漢朝走過來的人,眼見著昔日自己也曾為之奔走的帝國轟然倒塌,總未免有一些觸景傷情的傷感。
龐統冷笑道:「只怕中原大戰的勝利也給了曹孟德驕橫的心裡,小覷了天下英雄。」
對龐統這樣的年輕人而言,紛擾動蕩、刀兵不停的漢末沒有給他們更多的美好回憶,所以感情自然也深不到哪去,他們更信奉天下者,有能者居之。
李曉笑道:「兗州忠於漢室的老臣尚在,恐怕曹孟德此後要頭痛一陣子了。」
三月中,兗州果然傳來幾個重大的消息,首先對河北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大將軍夫人曹節順利產下一子,母子平安,揚威軍集團有了正式的繼承人。消息傳到之日,整個河北一片歡呼,軍民士氣大振。
其次,兗州最為著名、兗州政權建立不可或缺的謀士荀彧病故,朝廷追贈謚號敬侯,不過據秘密消息,荀彧不是病死,而是因為與曹操政見相左,被曹操逼死。郭嘉聞訊,痛哭三日,大罵曹操薄情寡意,不是東西。
第三個消息最為轟動,以楊彪、伏完、董承等人為首的一干漢室舊臣密謀反曹,結果事機不密,被人告發,尚未舉兵就被曹操破獲。曹操趁機以案為契機,大肆清洗兗州,將忠於漢室的權臣鏟了個乾乾淨淨,在兗州直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兗州不少心向漢室的官員見事不妙,紛紛外逃荊、蜀、江東等地。劉焉、劉表、劉備見兗州內部不穩,抓住機會,再次發起軍事進攻,仍是分豫州、揚州兩路北上,中原戰火再燃。
就在中原打的熱鬧的同時,河北卻是喜氣洋洋,一派祥和,因為大將軍李曉正式納工部商業司甄逸之女甄宓為妃,這是大將軍第三個明媒正娶的妻子。以李曉的地位權勢,取三個老婆,實在是不算多,在古代講究家族子孫昌盛才是福,特別是李曉這樣敏感的身份,部下們巴不得李曉能娶上百來個老婆,生下幾十個兒子,這樣就再也不怕揚威軍這麼龐大一個軍事集團找不到繼承人了,一個兒子實在不保險。
和與曹節結婚的無奈一樣,與甄宓結婚也由不得李曉的意願,因為這同樣是一樁權利婚姻。遍數李曉的婚姻,和吳珉結婚是因為揚威軍系統上下的願望,吳珉在揚威軍系統內有巨大的聲望,這個第一夫人必須是她,旁人無法取代;和曹節結婚,是出於當時揚威軍外交的迫切需要,揚威軍和兗州彼此需要這樣一個權利上的盟友,軍事上的助力,所以曹節從兗州嫁到了河東。至於與甄宓結婚,同樣是外部的壓力,甄逸是河北豪門,大將軍身旁連兗州人都有了,沒有一個河北人那說不過去,為了平衡後宮,在田豐、沮授等人的強烈要求下,打著大將軍子息不旺的名義,把甄宓塞進大將軍夫人的行列,當然,和曹節有所不同的是,對李曉早就一往情深的甄宓是求之不得,那是半點強迫也沒有。
就這樣,歷史上美艷無匹的洛神在各方努力的共同作用下,嫁給了突然闖入這個時空並創造了不同歷史的外來客李曉,是享福還是負擔那就只有李曉本人知道了。
李曉並不是不喜歡甄宓,二人畢竟還有一點感情基礎,不像曹節那樣完全是陌生人,這麼美貌的一個小姑娘,誰能娶進門那委實是千年修來的福氣,李曉不能閉著眼說瞎話把自己裝的有多清高。但是在走和留之間一直徘徊難定的李曉並不想連累他人,感情債是最無法償還的債,可是現實卻是逼得他把感情債背上一道又一道,那一頭是需要自己奉老的父母,這一頭是把青春獻給了自己的妻子,甚至還有了一個兒子,誰來選擇也痛苦。
和甄宓成婚後生活是幸福的,不說做為男人在女人身上有很多樂趣可以享受,這麼漂亮的老婆,就是每天看著也舒服。但是快樂過後,是心理上日勝一日的沉重壓力,每當和吳珉等人在一起的時候,李曉就會偏向走的決定,但是和甄宓和部下在一起時,留的心思又會重新佔據上風,這其中反反覆復的痛苦只有李曉自己最清楚。
每當吳珉冷笑著問李曉「只怕是不捨得走了吧」時,李曉甚至無法斬釘截鐵的當場反駁,人說一個人最難看清的就是自己,但是自己的心理變化是如此明顯,李曉自己都清清楚楚的發現了。
不去想它,埋頭工作,這就是李曉解決心理壓力的辦法。
半年之後,曹節帶著兒子回到了河北,但是中原的戰爭仍在持續。
中原的戰爭又持續打了一年,雙方仍舊是不分勝負,戰線在豫州、揚州兩線來回拉鋸。然而戰爭帶來的後果就是中原的財富加劇向河北彙集,這其中大部份是雙方用於購買戰略物資,還有一部份是世家豪門向河北轉移的財產,戰爭需要錢,中原的豪強可不希望自己的主公打紅了眼,府庫用光了之後開始搶自己的錢,這叫未雨綢繆,先把自己的財產轉移出去再說。
三劉聯軍畢竟有西川這樣的糧倉支撐,兗州首先在國力上撐不下去了,迫不得已,曹操緊急向河北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