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趙錢孫李

第58章 趙錢孫李

聞聽傾城所言,了悟法師不斷地點頭感佩非常。一旁的朱瞻基卻饒有興緻的言道:

「孫家近兩千年來以兵聖將門而聞名於世,男兒自然多優秀,不知孫家的女兒是否同樣有所不凡?」

孫傾城眸含深意的倪了朱瞻基一眼,又朝著了悟法師稍帶些羞澀的微微一笑,款款而道:

「由於幾千年來我華夏奉行「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對於那些才德出眾的女子史上記載的很少,但我孫氏女子卻有一位在史上有名,宋時有一本《百家姓》,其中第一句是:趙錢孫李,這個「孫」就是因她而起。」

了悟法師聞聽傾城此話,便緩緩接言:

「哦,這本《百家姓》可是無人不知啊!貧僧只知這「趙」是因宋朝皇帝姓趙,《百家姓》為宋人所著,自然是為第一姓,其他確實不知為何。既然貴嬪娘娘說起此事,貧僧願聞其詳?」

「法師過謙了,那甥女就依言詳告。」

孫氏代代多將軍輩出,五代十國時孫氏在江浙助錢鏐建立了吳越國。公元948年,錢鏐二十歲的孫子錢俶(也稱錢弘俶)即位,成為吳越國第三位國王,冊封孫氏女孫太真為王妃。

王妃孫太真出身富春孫氏將軍名門,自幼讀書,聰明過人,美麗且仁德,入宮后十分節儉憐憫百姓。錢俶為吳越王后也沒有驕傲自大,奢淫無度。相反卻勵精圖治,下令將以前百姓們欠下的稅款全部免去,派人將荒蕪了的土地重新耕種起來。使吳越境內無廢土,五穀豐登,一斗米用十文錢就可以買到,從而百姓富足,民心大悅。

遇有戰事錢俶帥兵出征,王妃孫氏對其出征的將領十分的關心,安排內侍前往慰問將士家屬,幫她們排憂解難。使得將士們感激不盡,無後顧之憂,更加奮勇作戰,誓死效忠。因此錢俶對孫太真很是寵愛,稱其為「賢德夫人」。

幾年後孫太真懷孕生子,崇尚佛教的吳越王錢俶親自主持在杭州西湖畔修建了一座優美壯觀的寶塔,為她們母子祈福。這塔名為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稱為雷峰塔。

公元967年錢俶又在西湖邊綠樹掩映的寶石山下,當時的昭慶寺前修建了一座岩巒烘托、飛檐凌空、典雅古樸的樓閣,名看經樓,為吳越國百姓祈求平安。這樓閣到宋時易名為望湖樓,望湖樓憑藉湖山勝景的極好位置,引來歷代無數文人墨客的流連忘返和揮筆題詠。北宋大詩人,兩次在杭州為知州,並帶領二十萬人疏浚西湖,利用湖中雜草淤泥堆積而成蘇堤的蘇東坡,也喜歡在望湖樓遊樂,還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七言絕句: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從此望湖樓更加聲名大振。

如今這望湖樓已成為湖邊的茶樓,登樓憑欄,一邊喝茶,一邊觀景,只見碧波如鏡,碧水映著藍天,映著群山,湖中畫舟點點,堤岸遊人如織,湖中三島如三顆明珠閃爍於湖水之上,有時朦朦朧朧,有時卻清晰如畫。不由得又讓人想起東坡先生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萬種風情皆呈現眼前,望湖樓成為西湖不可或缺的著名景觀。不禁讓人感嘆當年興建這樓的吳越王錢俶虔誠的佛心和文人雅士的不凡才情。

錢俶少年時即儒雅風流博學多才喜歡遊歷四方,曾於嵩山少林寺結識了在寺中學習武術的一位來自河北涿州的少年,他就是趙匡胤,字元朗。身高力大的趙匡胤勇武出眾且心地清正,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又好學不倦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年輕的趙匡胤這些優秀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錢俶,引以為知己。趙匡胤大錢俶兩歲,二人曾以兄弟相稱。

公元960年,在後周禁軍中任殿前武將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進而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了北宋,定都開封。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後為了進一步建立起一個統一遼闊的帝國,開始向北和向南做戰略擴張。對南方諸國及割據勢力,採取先弱后強各個擊破的方針。

開寶八年(975年),趙匡胤平定江南,消滅了南唐政權,降宋的南唐後主李煜被押往汴京。吳越王錢俶因配合出兵有功,被封為兵馬大元帥。錢俶遣使入宋前去朝賀,太祖對吳越使臣說:

「元帥助朕攻克常州立有大功,希望能前來與朕相見,以慰朕思念之情。」

此時在江南,吳越國已是最後一個獨立的政權。錢俶曾對太祖皇帝提出請求解除自己的身份地位解甲歸田,但太祖不允。身邊謀士便擔心地對錢俶說: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王此次不遠千里親身前往,要三思而行,恐有殺身之禍呀!」

只有王妃孫氏卻勸錢俶:

「大王從不重名利,為了自己,也為了那些無辜的百姓能安寧的生活,不如主動提出納土歸宋,或有一線出路。此次入朝無論是福是禍,妾身與你共進退!」

錢俶聽了王妃的話,心中暗想;眼下宋軍兵強馬壯勢不可擋,大宋朝如日中天,而趙匡胤志在天下,已非早年自己認識的那個少林寺中的習武少年。吳越不過是一江南小國,既然奉趙宋為正朔,那就沒有理由拒絕入朝。再說祖父錢鏐也曾教誨並留下遺訓,囑錢氏子孫應以保安為民為國策,一切量力而行,莫要稱王稱霸,遇有明主既要歸附。且此前不久自己剛剛出錢出力幫趙宋收拾了南唐,料想趙匡胤不會這麼快就過河拆橋吧?

錢俶思來想去,覺得即使是趙宋真的翻臉,也只能認命,伸脖是一刀,縮脖也是一刀。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如那李煜稱病拖延不奉詔,到最後反免不了被押解前往。自己寧願大大方方去朝覲趙官家,也不失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一國之君的高貴氣節。同時也可向趙宋君臣表示吳越國是兄弟友邦自願納土歸宋,而非南唐是戰敗而降。

錢俶拿定主意,回復使者,自己將準時入汴京,並為即將五十大壽的趙官家祝壽。

既然決定入朝,就索性拿出誠意將文章做足。吳越雖是小國卻是江南富庶之地,魚米之鄉,又多年無戰亂。在王妃孫氏的輔助下不但將所獻兩浙十三州的地圖文冊、人口簿籍備好。還為祝壽準備了大批壽禮,出手不凡,足足裝滿了二十餘船。金銀珠玉、古玩、綾羅綢緞、茶葉、香葯、象牙、犀角,價值連城,花費何止千萬。想到趙匡胤喜歡飲酒,又額外備上美酒千壇。

錢俶雖去意已決,陣仗旗幡招展,心中卻仍有一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但願那位壽星老能看在他人傻錢多的份上,放吳越國和自己一條生路。就連他的舅舅吳延爽也為他此行深深擔心,為保佑外甥錢俶此去能平安歸來特地修建了一座「保俶塔」。

公元976年2月,錢俶攜王妃孫氏,兒子錢惟濬啟程往汴梁而去。

得知錢俶率妻小奉詔入朝的消息,趙匡胤為示對錢俶聖眷優渥,派出長子趙德昭遠迎於睢陽。詔令錢俶可佩劍上殿,詔書不直呼其名。又親自去專為錢俶和李煜建造的「禮賢宅」察看手下人的準備情況,只是現在李煜已經失去了入住的資格,這「禮賢宅」就成了錢俶的專用住處。聽說錢俶隨行帶來了大量禮物,又急忙派人疏浚河道,唯恐吳越的大船到了汴梁會擱淺,那可是丟了趙官家的臉面。

錢俶一行風塵僕僕在趙匡胤壽誕之前趕到汴京,立即就被安排住進「禮賢宅」。第二天,錢俶帶領妻兒拜見趙匡胤於崇德殿,趙官家對他千里而至不辭辛苦又帶來供奉禮物表示由衷的謝意,對之撫慰有加。封錢俶為吳越國國王,封孫氏為吳越國王妃,其子錢惟濬為王子,賞賜甚厚。又命錢俶與其弟晉王光義以兄弟禮相見,但錢俶識趣頓首堅辭,仍以臣下禮相見。一番寒暄之後,趙官家賜宴長春殿,賓主盡歡,一團和氣,錢俶及王妃孫氏始得放下心來。

而於不遠處的一座避靜的小樓中,慘淡的月光下,被人稱為「文心秀口」的才子,南唐後主李煜卻孑然一身,寂寥無依,形同被囚,仍在安度著降人的時光。他一身白衣,迎風顫抖,口中猶在念念有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個縱情聲色,錯殺良將,以致亡國的君主,怎得一個「愁」字可解。

三月間,聞得太祖趙匡胤將西巡,錢俶請為扈從,但太祖沒有允許。卻在講武殿餞行時對錢俶說:

「南北風土各異,南方逐漸炎熱,還是早早回國吧。」

錢俶感激泣零,自請三歲一來朝。太祖卻道:

「路遠不便,有詔再來即可。」

臨行前,太祖特賜一密封黃包與錢俶,令他途中看視,並不得泄露。錢俶途中開視,竟全是群臣請太祖扣留錢俶的章疏。錢俶一見心中驚懼,更加感佩太祖對自己的信任和庇護。回國后益加謙恭,經常遣使修貢。

公元978年,他獻出自己的封地歸到大宋。

吳越王錢俶在位三十年,988年去世,終年六十歲,葬於洛陽,謚號為「忠懿王」。除了王妃孫氏,還有側妃俞氏和黃氏,育有八子,七個女兒。錢俶的四女嫁與富春孫浦,第五女嫁與富春孫誘。

後有宋人著寫一本《百家姓》,流傳甚廣,這《百家姓》第一句,趙,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錢,是吳越國的國王錢俶,孫,是兵聖將門家族的王妃孫太真,李,是南唐後主李煜。

千年風雲過後,當年吳越國的土地上,人們仍在川流不息。秀美的杭州西湖畔唯留下大將軍路,保俶路,這些地名,連同奔騰流淌的錢塘江都在向後人默默地訴說著不朽的往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宣宗皇後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宣宗皇後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58章 趙錢孫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