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蘇東坡的那些事兒

蘇東坡:蘇東坡的那些事兒

蘇東坡:蘇東坡的那些事兒

01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宰相張柬之率禁軍誅殺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包圍長生殿,武則天被迫退位,中宗復辟。這是歷史脈絡中清晰可見的大事件,而在歷史的褶皺深處,還潛藏著無數生動的枝蔓與細節。

比如,在這一年的元宵節,誕生了一首美麗的元宵詩: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在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問世之前,這首應該算是元宵詩榜上的榜首。詩的作者,名為蘇味道,武則天時期曾官至宰相。在初唐,這位老兄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並稱為「文章四友」。

大家都知道,後來杜審言有個十分牛的孫子,叫杜甫。而蘇味道的後人,在整個唐代詩壇卻再沒翻出過什麼水花。那麼,蘇氏一脈的詩才就止於這一首《正月十五夜》了嗎?

令人欣慰的是,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這一家只是反射弧比較長,屬於厚積薄發的那一類——三百年後,蘇氏一門出現了這三個名字: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三人隨便扯出一個來,都是光耀當世、垂範千古的重量級人物。當然,其中光芒最盛者,還要數蘇軾。

02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四川眉山市內草木豐茂、秀麗多姿的彭老山一夜之間花草凋謝,樹木枯萎。同年,當地一個地主家庭迎來一位新生兒,就是我們本期的主人公蘇軾。

相傳,彭老山的鐘靈毓秀,從此就附著在這個五千年方得一遇的文化巨人身上了。二十年後,蘇家父子三人赴京趕考。

嘉祐二年(1057)的這場科考,可能是整個中國科舉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場,因為考生陣容實在強大。除蘇軾、蘇轍外,還有同樣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曾鞏,後來成為宰相的曾布,以及「程朱理學」的開創者程顥、程頤兩兄弟,「關學」的創立者張載等。主考官則是大名鼎鼎的文壇領袖歐陽修。

這是一場直接影響了北宋歷史的考試,因此號稱「千年科舉第一榜」,又稱「龍虎榜」。而我們的主人公蘇軾,在這場千年來競爭最為激烈的廝殺中,一舉脫穎而出,差點兒考了個全國第一。

為什麼說是差點兒呢?事情是這樣的,宋朝科考和唐朝大不一樣,唐代科舉不糊名,走後門、托關係的比比皆是。而宋朝就公平多了,不僅糊名,考完后還派專人將答卷重抄一篇,連閱卷老師根據字跡注水的可能性都沒有。

話說主考官歐陽修讀罷蘇軾的卷子后,連呼妙文,立時就想取為第一。方提筆欲圈,心中卻忽閃一念:這麼出彩的答卷,十有八九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為,若將其圈為第一,恐遭非議。於是轉手就給了個第二,蘇軾就這樣與狀元郎失之交臂。

03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蘇軾雖錯失第一,卻也由此給歐陽修留下了深刻印象。

試卷解封后,歐陽老師立即對其青眼以待,並抑制不住欣賞之情發了條朋友圈:「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還@了很多同事。後來讀到蘇軾的及第答謝狀后,更是感慨連連:「讀蘇軾來信,竟喜極汗下,果然後生可畏,老夫當讓出一條路,讓年輕人出人頭地!」

歐陽修還曾對自己的兒子說:「再過三十年,就不會再有人提起你老爹的名字啦。」意思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到時自己已被蘇軾拍死在沙灘上了!其實不用說三十年,蘇軾被當時的文壇領袖如此讚譽,在科考後就火遍京師。從一個寂寂無聞的川娃子華麗轉身,成為北宋文壇上的一匹強力黑馬。

歐陽老師每篇必點贊,還留言說每讀到他的文章都會開心一整天,皇帝的侍從也說,只要皇上吃飯中途放下筷子,一定是在讀蘇軾的奏表。而蘇軾的科考戰績並不止於此,三年後他和蘇轍又一同挑戰難度更高的制舉考試——由皇帝特別下詔,並親自主持的特科招考,選出來的那絕對都是人中之龍。

兩宋三百年歷史中,考中制舉者僅四十一人,而考中進士的有四萬多名,相差一千倍,含金量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在這次考試中,蘇軾再一次震驚世人,破天荒地取得了第三等的好成績!

我猜大家此時肯定噓聲一片:「噓,才三等就吹成這樣了?!」朋友們有所不知,這個級別的考試,一二等純屬虛設,整個宋朝都沒人考中過。就連三等,開國一百年來,在蘇軾之前也僅一人曾獲此殊榮,而且所考的科目還與蘇軾不同。所以,在這一次的制舉科目中,蘇軾是響噹噹的全國第一兼開國第一。蘇轍比哥哥差了點,得了第四等。(蘇轍:唉,有個這樣才華出眾的哥哥,也只能一輩子活在他的陰影里了!)

據說殿試之後,宋仁宗興沖沖地跑回後宮,對皇后說:「朕今天為子孫得了兩個太平宰相!」不得不說,領導看人就是准。後來蘇轍官至門下侍郎,相當於副宰相,而蘇軾也曾距離宰相一步之遙。

04

蘇軾才華滿格,又有領導看好,為什麼終究沒能做到宰相呢?(同屆考生中可是出了一打宰相啊!)唉,一句話,都是「口無遮攔」惹的禍!

熙寧二年(1069),著名的王安石變法開始啟動,北宋新舊黨爭也由此拉開序幕。蘇軾認為變法應循序漸進,不該急躁冒進,所以一開始他站隊保守派。但很快保守派集體遭到排擠,歐陽修退隱林泉,不久辭世,司馬光則閉門不出,埋頭撰寫《資治通鑒》。蘇軾執著地上了幾篇言辭犀利的萬字奏章后,發現勢難挽回,於是也自請外調,選擇到地方上發光發熱。

從這個階段開始,文人身上亘古不變的規律開始在蘇軾身上兌現。每每政治失意時,便也是他文學創作佳篇翻飛的時候。在杭州,他寫出了那首「遂成為西湖定評」的經典七絕:

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他初試豪放詞風便出手不凡: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詞可謂「狂」態畢露,一詞既出,便橫掃昔日詞壇上的軟骨媚氣,充滿陽剛之美。自此,蘇軾開宗立派,將詞從專寫花間酒下、男女相思的促狹範圍中解放出來,詩詞一體,詞亦言志,極大拓展了宋詞的境界和表現功能。

這期間的某個中秋,他因思念七年未見的弟弟蘇轍,才情爆發,大醉中寫下那闋絕唱古今的中秋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全篇皆佳句,既道出了對人間悲歡離合的無奈,又展現了對宇宙人生的哲思追尋,前半段極具李白的瀟洒仙逸之姿,結尾處卻又回歸煙火俗世的溫馨祝福。千百年來,激賞者無數。

其中,尤以宋人胡仔《苕溪漁飲叢話》中的評價最具代表性:「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俱廢。」不過,當時的蘇軾,不僅是個大刀闊斧的文學改革者,更是個身在地方而心憂天下的赤誠人臣。在他筆下,除了這些歌唱人生感慨的千古大作,更有不少針砭時弊,不寫不快的「政治吐糟詩」。

比如諷刺新法與民爭時,他寫了「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針對朝廷壟斷鹽業,他寫了「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只不過蘇軾萬萬沒想到,這些為民呼號的隨手之作,卻差點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05

元豐二年(1079),盛夏七月,一艘官船停泊在太湖的蘆香亭下。是夜,月到中天,繁星點綴。一個身材頎長的中年人悄然步出船艙,眉頭緊蹙地望著微風拂動的湖面,很顯然,他不是來對月吟詩的。事實上,他正在糾結是否該一躍而下,將自己的生命付諸清風流水,如此便可不再拖累家人、朋友,也不用遭受牢獄審訊的侮辱。

一隻腳已踏上船舷,耳畔卻忽然傳來弟弟的一聲急喝:「我兄,萬不可以死服罪!」聲音是如此真切,彷彿子由就在自己身後,猛然回首,卻只有輕風拂過。難道是手足連心?一陣悵惘之後,他猛然驚醒:是啊,子由說得對,如果此刻放棄生命,豈不等於伏法認罪?而我又何罪之有?!是的,不能死,活著才能洗刷冤屈。

我們要感謝蘇轍,正是因為他與兄長之間的手足之情,最終讓蘇軾在被捕途中打消了自尋短見的念頭。

話說,只是寫寫詩,發幾句牢騷而已,怎麼就會落到下獄治罪的地步呢?呵呵,政治鬥爭,從來不能只看表面。元豐年間的政局與熙寧年間已大不相同。新法的推行深陷泥沼,變法派唯恐大權旁落,榮華盡失,急需找一個突破口壓制蟄伏待起的保守派力量。

是的,此時的政治鬥爭已完全不再是變法問題,而純粹是官場利益的互相傾軋。而蘇軾正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撞在了變法派的槍口上!彼時他密州任期已滿,調任湖州太守,按照慣例要給皇上寫感謝信。好巧不巧,在這封《湖州謝上表》里他寫了如下幾句「陰陽怪氣」的話:

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意思是:皇帝知道我愚昧不合時宜,難以追隨那些升遷迅速的官場新貴,也知道我年紀大了不會胡來,所以安排我到小地方照顧老百姓。

這幾句暗含譏諷的話算是徹底捅了馬蜂窩。因為蘇軾名氣高,詩歌傳播度廣,變法派早就對這個整天唱反調的「大喇叭」咬牙切齒,正愁找不到地方下手,這下好了,你自己遞上了小辮子!

太好了,就拿你開刀,把你們保守派一窩端!變法派的得勢小人們,就此輪番上陣彈劾蘇軾,從「謝上表」追查到個人詩集,控訴蘇軾在詩文中處處抨擊新法、蔑視朝政,最後居然言之鑿鑿地列出了四大該殺之罪!

蘇軾就此鋃鐺入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烏台詩案」,也是蘇軾一生的分水嶺。在獄中,他受盡折磨,御史台的小人們為了逼其認罪,動輒辱罵甚至扑打,還經常通宵審判,令其不得休息,企圖擊潰他的心理防線。

當時,有位犯官關押在隔壁牢房,曾寫詩記錄蘇軾遭受的非人待遇:

遙憐北戶吳興守註:吳興守,湖州太守之意。,詬辱通宵不忍聞。

讓同為囚犯的人都起了同情之心,可見蘇軾當時處境有多慘。不過,萬幸的是,雖然小人們處心積慮,誓要置蘇軾於死地而後快,可神宗到底還是憐惜蘇軾的才華,再加上太后和一些元老重臣求情,蘇軾被關押四個多月後,終於虎口脫險,免於一死。

這其中,特別令人動容的是,為蘇軾上書辯護者竟還包括昔日的政敵王安石。彼時,王安石也已被小人構陷退休,卻特地給宋神宗寫信:

豈有聖世而殺才士者乎?

這句話為營救蘇軾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君子和小人的真正區別:君子和而不同——你我雖政見不同,但不影響我對你的欣賞和處事決斷的公正。

06

死罪可免,活罪難饒。

蘇軾就此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空頭虛職,本質就是由黃州政府代為看管的罪人一枚,如果擅離黃州都算違法。此時蘇軾四十五歲,人到中年,卻深陷低谷。

初到黃州,他常整天閉戶不出,只有晚上才一個人悄然出門,在溶溶月色下獨自散步。朗月清輝下,天地間是如此安寧美好,只有在這種時刻,他才能稍稍忘卻心中的恐懼與傷痛。

一天夜裡,他信步走到了長江之畔,佇立江邊,靜聽風濤陣陣。遠處,一鉤殘月斜掛在梧桐樹梢。忽而,一隻受驚的孤鴻從雲中掠出,在江岸樹叢盤旋良久,卻終究不肯斂翅棲息,最後悲鳴一聲,飛越江水,輕輕地落在了江心那片寂寞的沙洲之上……

蘇軾被深深地觸動了。這孤傲的鴻雁與自己何其相似啊!都是心有悲恨無人領會,也都是品格清高、不肯隨波逐流,想到這兒,一首托物自喻的《卜運算元》自然流出: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烏台詩案」的確給蘇軾留下了相當程度的心理陰影。最初,他給朋友寫信,末尾大多是這樣的:

·信筆書意,不覺累幅,亦不須示人。

·拙詩一首,聊以記一時之事耳,不須示人。

·看訖,便火之,不知者以為詬病也。

你看,要麼是叮囑不要給別人看,要麼乾脆讓對方閱后即焚,彼時的蘇軾如同一隻驚弓之鳥,深恐哪句不合時宜的話再被好事的小人揪住大做文章。

他曾向朋友自述當時心態: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

自被降罪以來,我一心閉門思過,不與外界往來。常乘小舟、穿草鞋,放浪于山水之間,跟漁民、樵夫混雜相處,常被醉漢推搡怒罵。從前名滿天下,現在無人識得,心裡反倒暗自高興,做個普通人不也挺好嘛。除了對陌生環境的恐懼,當時的蘇軾還承受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衝擊:

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往日的狐朋狗友們,誰也沒有給句安慰話,給他們發消息也不回。呵呵,看來我真該慶幸自己與世隔絕,不會再惹禍上身了。除卻精神層面的痛苦,他在黃州的物質生活,也面臨巨大挑戰。

07

蘇軾不善理財,之前雖為官多年,然「俸入所得,隨手輒盡」。到黃州后,因身屬犯官,除一份微薄的實物配給外,不再有正常俸祿。這樣一來,一家二十幾口的衣食住行就成了大問題。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關鍵時刻,鐵杆粉絲馬夢得替他向黃州政府申請了幾十畝荒地開墾耕種,又在黃州人民的幫助下蓋了幾間房屋,生活總算有了著落。因為耕種的地方位於黃州東門外,蘇軾就給自己的地取名「東坡」,並自號「東坡居士」。

某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

在日復一日的躬耕之中,蘇軾參悟著生命與自然的原始意味,慢慢洗去從前的傲氣與鋒芒,日漸平和穩健。恐懼與畏禍的情緒漸次消退,而反思自己,直面人生的勇氣卻在暗自增長。是的,逆境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它會強迫我們轉過頭來認清自己。

終於,在七百多個日夜的反思與沉澱中,脫胎換骨的時刻到來了。

又是一個月下漫步的夜晚,這一次蘇軾信步所到的地方是赤壁磯頭——相傳三國時期周瑜大破曹軍的古戰場。望著滾滾而逝的江水,俯仰古今,蘇軾不禁心潮激蕩,浮想聯翩:羽扇綸巾、丰姿瀟洒的周瑜風華壯年即已建功立業,而自己年近半百,卻仕路蹭蹬、功業成空,怎不令人感懷憂憤!

然而,放眼歷史長河,即使周瑜、曹操這樣的一時豪傑不也被大浪淘去,不留一絲痕迹嗎?既然千古風流人物都難免如此,那麼一己之榮辱窮達又何足嘆兮!

想到這裡,蘇軾壯懷激烈,詞情奔涌,就此揮灑出北宋詞壇上最負盛名的傑作: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是啊,放眼整個江山歷史,誰的人生不似夢一場呢?可是,就算是做夢,也要做一個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的好夢啊!既然辛辛苦苦地上台,就要唱一出精彩的好戲,把每一天都過得有聲有色!

在驚濤拍岸的江聲中,他大笑而歸,就此與命運握手言和——從前的蘇軾不見了,一個嶄新的蘇東坡誕生了。

08

從小我的憂患中抽離出來,蘇軾重新煥發出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原本就是吃貨的他,在黃州研製出大名鼎鼎的「東坡肉」:

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

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呀呀,吃得這叫一個美。農活幹得越來越順,閑時就研究養生或練習書畫,也不忘向朋友顯擺:

某近頗知養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別。兼畫得寒林墨竹已入神矣。行草尤工……

最近養生有道,別人都說我越來越年輕了,耶!跟你說啊,我現在畫樹林和竹子簡直已經出神入化,書法也越來越牛,我這一身的藝術細胞喲!

心窗一開,朋友也越來越多,官員、農夫、道士、和尚,形形色色。蘇軾與友人們一起兩游赤壁,又譜寫出為後人熱烈追捧的前後《赤壁賦》。(對於這兩篇神文,沒什麼好說的,記得背誦全文就對了!)

平日,忙完農活,晚間也常和友人在東坡雪堂喝酒擼串,嗨到半夜。有次大醉晚歸,家中門童已鼾聲如雷,怎麼敲門都不應,他也不生氣,索性倚在門口賞水天相接,聽江濤陣陣: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是啊,此時的蘇軾已是「尚有身為患,已無心可安」——心靈的升華已然完成,只是還要為衣食身家而奔波。他多想就此脫離俗世,駕一葉扁舟,在煙波江海中了卻餘生……

居黃四年後,蘇軾「江海寄餘生」的願望沒實現,卻等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仕途飛升。

09

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故,哲宗年幼,支持保守派的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朝堂之上,風雲突變。司馬光復出為相,蘇軾則一路順遂,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從地處偏遠的戴罪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員,飛躍十二個官階,距離宰相僅一步之遙!

按理說,舊黨已翻身做主人,蘇軾的日子該是如魚得水了吧,結果並非如此,因為他「口無遮攔」的毛病居然又犯了!

司馬光上台後,下令全面廢除新法,蘇軾卻從舊黨隊伍里一個大步向前,昂首道:「我反對!」

同僚們驚呆了:你到底屬於哪一夥啊?被新黨整得最慘的難道不是你嗎?!

接下來,真正體現蘇同學格局和境界的時刻到了。最初,蘇軾的確是反對新法的排頭兵,但經過長期觀察,他發現新法也並非一無是處。所以現在他又反對一刀切式的廢除,認為應「校量利害,參用所長」。

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是!每每看到此處,對蘇同學的欽佩之情便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這是一個為了堅持真理不惜狂打自己臉的人啊!

從前因為反對新法而九死一生,現在卻能不從個人好惡和官場利益出發,只為國計民生考慮。此何等無私之心胸也!佩服佩服!

就這樣蘇軾挑完了新黨挑舊黨,多次和司馬光產生激烈爭論,搞得自己「新黨看他像舊黨,舊黨看他像新黨」,裡外不是人,兩面不討好。要知道,如果他當時選擇只為個人仕途著想,唯司馬光馬首是瞻的話,他是極可能在司馬光去世后榮登相位的。當然,如果如此,蘇軾也就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蘇軾了。

最終,在新舊兩黨的夾攻下,蘇軾被迫再次申請外放,又歷任多地一把手職位,政績卓著。其中最具代表性者,莫過於他在杭州對西湖的治理改造,不僅造福了北宋百姓,還為後人留下了風景如畫的「蘇堤春曉」與「三潭印月」。

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妙事可一窺他的仁慈和寬厚:

杭州張三賣扇為生,可是連日的降雨使他遲遲無法開張,以致沒錢還債被人告到法院。他了解原委后,潑墨揮毫在扇子上題字作畫,令其賣掉還債——該扇在法院門口就被聞風而來的粉絲們搶購一空。

還有個老書生因為冒名欺詐被逮捕,他隨身帶的快遞包裹上收件人寫的是京城蘇侍郎(蘇轍),寄件人是蘇東坡。見到蘇軾,老書生羞愧不已:「這是家鄉父老送我去趕考的物資,為了避免被抽稅,就冒用了大人名號,求原諒啊!」沒想到,他聽后哈哈一笑,拿來一張新的快遞單,親筆署名后遞給老書生:「這下就不是欺詐了,前輩,祝你金榜題名哦!」

老書生感動萬分,並且真的考上了,返鄉途中去拜謝他,他還留人家好吃好喝住了幾天。這百姓之友絕對當之無愧!(人民群眾:給東坡大大點贊!)

10

斗轉星移,倏忽之間,十年已過。

太後去世,哲宗親政,被老人管久了的孩子,都有一顆叛逆之心。所以哲宗一上台,馬上將舊黨打下去,政局再次翻天。蘇軾又一次成為新黨的重點打擊人物,以花甲之齡,被遠貶七千里之外的嶺南惠州——一路走一路貶,再次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戴罪犯官。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兜兜轉轉,彷彿大夢一場后又跌回了最低谷。然而今時不比往日,經過中年謫居黃州的洗禮,蘇軾早已練就一番超然曠達的心態:

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舉不第,有何不可!

就當我是個一直落榜的惠州老秀才唄,有啥大不了的——走起,權當公費旅遊!政敵貶他到惠州,自然是希望他吃苦受罪,結果他呢,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親們,大美惠州簡直太適合我這個吃貨啦!荔枝都讓我吃煩啦!

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或者是這樣的:親們,我最近蓋了新房子喲,有時會在院中藤椅上就著陽光和春風睡個回籠覺,經常聽到屋后寺院隱隱的鐘聲,悠哉。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京城的新黨看不下去了:暈,被貶官還敢這麼嘚瑟!再貶!流放海南!(在古代算最慘的流放地了,就跟現在把你空投到原始部落一樣。)

就這樣,垂老投荒到了海南(已年逾六十),政府一分錢工資不再發,新黨人物還唯恐他過得太舒坦,派人把他從官舍里轟出來,多虧黎族人民幫著在桄榔林里蓋了幾間房,才有了棲身之所。

當時的海南物資匱乏,吃飯都成問題(北船不到米如珠),自己制墨還差點把房子燒掉。更有一篇文章記錄他和兒子靠吞咽陽光來充饑,估計是玩笑話,但足以證明處境艱辛。可即便如此,也沒能改變蘇軾的達觀本色。

登島之後他發現「此間食無肉、病無葯、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給朋友發消息卻說:「我想到京城每年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庸醫手裡,覺得自己真幸運,哈哈。」後來他又發現海南的牡蠣很好吃,於是跟小兒子逗樂說:「寶貝,這兒的牡蠣太好吃了!咱們千萬不能讓朝中官員知道,我怕他們跑來跟我搶。」

東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貽書叔黨(蘇叔黨,東坡第三子)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還別出心裁把椰子殼加工成「椰子帽」,引領時尚風潮,順便給貶居雷州的蘇轍也寄了一個。蘇轍收到后喜歡得不得了,寫詩說:

垂空旋取海棕子,束髮裝成老法師。(海棕子:椰子)

你們兄弟是真會玩!拜託,咱們是流放啊,能不能不要這麼度假風!

在海南,偶爾也會發條狀態:

我在這一天沒人嘮嗑就難受,有次跟黎族老友約好一起在桄榔樹下吹牛皮,我四處找他,驚得雞飛狗跳,跟抽風一樣,哈哈哈。

東行策杖尋黎老,打狗驚雞似病風。

還有一條狀態是這樣的:

有天我頭頂一個大西瓜在田間邊走邊唱,開心得很。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問我:「翰林學士,你從前在朝中做大官,現在想想,是不是就像一場春夢?於是我就給她起了個綽號叫『春夢婆』,哈哈哈!」

林語堂說,蘇軾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是的,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自得其樂,找到生活的閃光點,正是蘇軾身上最具魅力之處。

11

世事總是無常。三年後,政局再變,蘇軾獲釋北返。與海南人民灑淚揮別後,他乘帆而去,心中萬千感慨。

當天渡過瓊州海峽時,正值深夜。清亮的月光下,風平浪靜的海面顯得格外澄澈明凈。想到自己曲折坎坷、毀謗交加的一生,他禁不住提筆賦詩: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好一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是啊,雖然在荒僻的嶺海歷盡磨難,九死一生,但得以飽覽奇景異俗,又何嘗不是生平難逢之快事!這樣的樂趣和人生感悟,是朝堂上那些汲汲於名利的小人永遠不可能懂的。

北返途中,東坡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效應。各地官員紛紛為其設宴洗塵,兼陪遊山玩水,無數粉絲找他寫字題詩求合影。到鎮江時,數千民眾夾岸歡迎,爭睹文豪風采。遺憾的是,由於天氣酷熱兼舟車勞頓,他在歸途中染疾,到常州一個月後,病情不見好轉,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

最後的時刻,回望此生,他覺得了無遺憾:

我曾位極人臣,也曾耕種于山林,不論在巔峰還是低谷,我一直堅持初心,對國家和人民,我盡了赤誠之心。

對家人,我做到了手足情深、家庭和睦。

對朋友,我做到了仗義、友愛,偶爾搞怪。

對後世,我留下了兩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四千八百多篇雜文,還有傳世書法《寒食帖》……

唯一可嘆的就是沒能再見我親愛的弟弟子由一面,下輩子吧,咱們還做好兄弟。

最後,他對齊聚身側的兒孫們說:「我一生未做壞事,自信不會下地獄。」語罷溘然而逝——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有人說,這個世界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幸好,天地間,有過一個蘇東坡。

12

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在我眼裡,蘇軾全都做到了。

論德,如王國維所言:「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蘇軾)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康震老師更評價說:「蘇軾代表了古代知識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為後人所仰慕的一種人格模式。在他身上,有李白曠逸超凡的神仙氣,有杜甫執著堅守的忠義氣,也有陶淵明東籬採菊的悠然情懷。」

論功,終其一生,蘇軾不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天涯之遠,都始終追求「兼濟天下」,且功績卓著。做地方官,他身先士卒,滅蝗救災,抗洪築堤,興修水利。更曾以一己之力勸服朝廷免去十幾萬農民的貸款利息,並首開慈善事業和公立醫院之先河。即使老年貶居惠州和海南,他也沒閑著,在水利、教育、民生等諸多方面都為當地做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因此有「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之說,海南更是因為有他大力推廣中原文化,才有了考中進士的歷史。

論言,元好問曰:「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之氣象!」

是的,詩、詞、散文,蘇軾樣樣登峰造極,取得的文學成就不僅是北宋頂峰,亦堪稱集中國文化之大成!除此外,他還是北宋第一書法家,名列「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論繪畫,他筆下的墨竹或枯木怪石被視為稀世珍寶。

再次,蘇軾在農業、水利、醫藥、軍事、音樂、烹飪、養生等領域也創造極廣,是極為罕見的天才型多面手。

泱泱中華五千年歷史,蘇軾堪為古今第一文藝全才!他身上的豐富性無人可及,林語堂譽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而這一切,可能還不足以勾勒出蘇軾的全貌。蘇軾像一片浩瀚璀璨的星空,是中華文化中說不盡道不完的無窮寶庫。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世間焉得更有此人!

最後謹借「蘇門六君子」之一李廌之語,致敬心中永遠的蘇東坡:

道大不容,才高為累。

皇天后土,鑒一生忠義之心,

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多值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間多值得
上一章下一章

蘇東坡:蘇東坡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