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幸福的路
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了,我獨自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從地鐵到機場,機場到另一個機場,轉大巴,再換乘公交車,經過長途跋涉,來到母校東門外的一個小旅館,登記住宿,然後疲憊無力地癱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下。睡一定是睡不著,失眠是我多年的習慣。七年多了,我也不知道這個博士還能不能讀得下去?
給導師打電話,是要鼓起萬分勇氣的。「都快十年了,你還讀什麼讀呢?我如果是你啊,早就放棄算了!」上一次通電話時導師的斥責聲猶在耳邊。我不怨他,我也沒有資格怨他。人家憑什麼那麼背,招到你這個一個學生。人家是大牌教授,科研項目那麼多。招了你,你給他做了什麼呢?文章沒發文章,項目沒做項目。
小學時我是尖子等,一般不會掉出前三名,中學時我是優秀生,不會掉出前十名。大學時我成了落後生,一直徘徊在後十名。可命運卻還是讓我做一個讀書人,考上了研,畢業后還進了一所大學工作。我一直沒有勇氣告訴我的學生們,你們的老師其實上大學時班上倒數幾名呢。所以我也從來沒有歧視過差生,因為我自己就是差生。
一個差生來讀博士,本身就是個笑話。當初考博士,就考了三次,第一次分數慘不忍睹,第二次英語差兩分,第三次也沒上線,因為運氣好,那年母校博士沒招滿,就補錄了幾個差幾分的人,我就是在其中。所以,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我落後於博士班的其它同學,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我不能給自己找借口,不能像阿Q那樣玩精神勝利法。因為導師不知道你這些歷史,很多同學也不知道你曾經是差生,他們只會問,你這博士畢業了沒有啊,文章發得怎麼樣了?這次來成都是不是要答辯呀?這些問題每次都問得我很尷尬?當同學問我答辯時,其實我連開題都沒開。開題報告,據我自己沒仔細統計,寫了不下十個版本。第一次發給導師時,負責導師還很認真地批閱,指出一段段的毛病,可能他還以為這是個可造之材。看完之後他的結論是,怎麼寫得跟科普的東西一樣。其實,那個時候,我哪裡知道什麼是研究,什麼是學問啊。我只是照貓畫虎,讀了幾個篇論文,對著模仿一番,再加上一個百度上找來的熱點,胡亂地寫了幾頁,就匆匆地交了過去。導師從剛開始的關心,偶爾還主動地來問問,「你這博士打算怎麼讀?怎麼不來見見我?」到後來的有點失望,「你這些東西,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階段,沒有自主創新性?還是研究對象太宏觀了,全國全省的。咱們工科的,做學問要務實,要微觀具體。」再到後來的漸漸絕望,「我要是你呀,乾脆放棄算了。拖了這麼多年了,我也沒工夫指導你。以後別來找我了,要簽字讓別人交給我。」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很坦然地接受這一切,雖然很苦悶,卻也無從辯解,抱怨也無法解決問題,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讀博士以來,我曾不止一次懷疑過我自己。想想現在在學術圈的同學們,哪一個不是大學就是尖子生,很多就大一就是前幾名,後來保研保博,出國留學,一路走得順順利利。當然這和他們的智商有關,也和他們的努力也有關。像我這樣智商的人來讀博,加上人又懶惰,心又不靜,不專註,沒有定力,發不出文章,畢不了業也屬於正常的。你看,我又在給自己找借口了。智商我不能調整,懶惰我實在不應該保持的。「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一段時間我深深拿這句話來調侃自己。誰讓你這麼懶呢,不願意讀論文,不願意看書,不願意做筆記,不願意學編程,不願意學演算法,不願意跟人請教。也許是還沒痛到深處,所以還不知悔改。
和導師的溝通很不順利,他說對我們這種延期的學生,他沒工夫來指導,能不能畢業看自己造化了。他幫不了我,也不會為難我。我能理解他的情緒,他不欠我什麼,我欠他太多,好好的一個博士名額,為什麼那麼倒霉地給了我?
可是,路,還要往前走。因為根據高校現在的發展趨勢,沒這個博士學位,我的飯碗可能要丟了。痛,已經到了最深處了。我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有一點,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堅持,那就是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美好明天的嚮往。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就願意堅持走下去,哪怕頭破血流,哪怕粉身碎骨。就像俞敏洪的那句話:「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雖然我的人生也許並不輝煌,但我希望我的人生是向上的,是不斷接近陽光的,是一條通向幸福的路。
導師在我的死纏濫打之下,很勉強地允許我開了題,我知道導師對開題資料是不滿意的,其實我也不滿意的,可是沒有辦法,六年的學習年限到了,不開題就無法延期二年了。我必須在這兩年時間內完成所有論文內容。
也許真的天無絕人之路。在我勉強開題並將學習時間延長后,一位博士班同學來到我所在的單位,她在海外有兩年的學習經歷,國內外論文發了一大堆,還帶來了一個省自然科學基金,在翻看她的申請書的時候,我忽然靈機一動,我直接做她的這個題目不就完了。我再笨,有這樣的一個小老師在旁邊,又有這樣一個技術路線合理、受到專家認可的項目來支撐,博士論文不就有明確的方向了嗎?剩下的就是費工夫了,痛到深處的我,被謀生的壓力逼迫著,一點一點地把懶惰的習慣改掉。
演算法、各種工具軟體、文獻整理和歸納、創新點的挖掘、英文論文的寫法和投稿方法,一點一點地克服,一點一點地進步。論文投稿也由剛開始的屢投屢不中,到後來的投N中一,不知不覺中,小論文的任務完成了。拿著大論文大綱,不斷地找人諮詢、請教,半年之後,終於勉強做出了初稿。演算法的問題費了很長時間搞不懂,懷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學校的科研群里一問,居然問到了數學系的老師,介紹了個研究生過來,很快一兩周就幫忙解決了。每次進步,都伴隨著點滴的歡喜,然後我帶著這歡喜去挑戰下一個難關。雖然現在的我,還有很多未完成,但我相信,「只要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我要做的,就是在不斷克服學術上的困難中,堅定自己的信心,磨練自己的毅力,增加自己的勇氣。
西遊記里,唐僧師徒要歷經八十一難才能見到如來取得真經,在我看來,其實真經並非是那紙書,而是一路降妖伏魔、克服萬難后增長的能力和智慧。這和爬山也很像,爬山的樂趣,在於上山的過程,而並非山頂的風光,真正上了山頂反而沒那麼歡喜,或者即便歡喜也是短暫的,而那一路的眼淚和汗水,才是真正的幸福。。
通向彼岸的路,是一條布滿荊棘和鮮花的路,很多時候我們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幸福,而應該一路幸福地去追求,幸福地去品味那路上的酸甜苦辣,因為這些,都是成功的滋味。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