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大藍圖

第349章 大藍圖

寧晉川的話讓蔣桂林有些拿不準。

這是一個觀念和眼界的問題。

比如現在的人做生意,他們覺得自己做生意,這生意就一定是自己的,他們搞不清資本運作和股權運作。

現在國內的人很難憑空想出一套完整的公司運營機制。

寧晉川要把生意做遍全國,這是蔣桂林怎麼也想不明白的。

雖然這個想法很大膽,讓人很佩服,那總得切合實際對不對?

就算三十年後,一個身價千萬的人跟你說,我要把生意做遍全世界,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家開設分公司,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信。

三十年後有各種信息技術做支撐,還有無數跨國公司,這人也身價千萬,算個富豪,但要做到世界級,腦子稍微正常一點的都會覺得他吹牛。

事實也是如此,一個千萬級別的富豪,想要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幾乎不可能。

蔣桂林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想法,「哈哈」笑著說道:「寧老闆這計劃規模很大啊!照你這個想法,做起來要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要麼要很長時間,並且長時間賺不到錢啊!」

做生意是一個循環,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規模不擴張,賺到的就是利潤。

如果你要一直擴張,賺到的錢就必須要拿去開闢市場,老闆是沒錢進口袋的,大概率也就是收一點點利潤回來,剩下的利潤又投進去了,最後錢沒賺到,規模越來越大,公司越來越值錢。

那種又要快速擴大市場,又要大量利潤進口袋的,基本痴心妄想。

後來京東就是這樣,他們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虧損,簡單來說就是賺的錢不如花的錢多,資本卻一直願意給他們投錢,因為他們的錢沒有分紅,而是全部拿去投資,擴展業務去了,盤子越來越大,如果他們不擴張,隨時可以扭虧為盈,如此一來,他們的規模就上不來。

蔣桂林這話也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寧晉川的想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要麼自己掏錢,要麼在這個地方賺錢了,拿著利潤去開闢另外一個城市的市場。

至於那種名氣上來了,別人上門求著跟你做生意的,其實這種未必是你想要的。

到了那個時候,有實力的未必需要找你,找你的基本都是沒太大實力,你未必看得上。

寧晉川自然知道這些,笑著說道:「我有規模了,還怕賺不到錢?」

蔣桂林不愧是做生意的人,立刻提出一個致命的問題:「擴張可是隨時有可能虧錢的,就算一個省是一個市場,全國有二十多個省,還有直轄市。」

「每個地方都有地區保護,就算打開一個省的大門,每個市也有自己的保護法規,打通全國的市場,難度之大,我們個體戶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同年代、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規則。

在整個八十年代,就算漸漸放開了個體戶和私人企業,但在他們身上的枷鎖卻依然有很多。

地區保護就是其中最難逾越的關卡之一。

以市為單位,幾乎每個地方都會特別照顧自己本地的國營企業。

因為當地官方能從國營企業身上撈到好處,這個好處是遠遠大於私人企業稅收的。

國營企業賺錢了,很大一部分利潤都會留給當地,在後來有一句話這樣說「藏富於國企」。

因為國企賺太多錢地方要上繳國家,地方為了給自己留下更多錢,就會做假賬,盡量少上繳國家,盡量多留在本地。

這就要國企配合,這些財富也就藏在國營企業之內了。

也因為這一點,地方官方有把柄被國營廠抓到,後來很多國營廠轉私營的時候就利用這一點,逼迫地方官方,地方為了掩蓋,於是快到斬亂麻,快速做出改變,把大量國營廠轉為私營,說白了就是便宜賣了。

地方沒有辦法讓國企把生意做到外地去,這得看國營廠自己的經營能力,但地方官方可以盡量想辦法,把本地市場留給本地國企,讓本地國企賺更多錢,本地官方的財政也就能有更多錢。

你一個私企才給我多少稅?一個國企賺錢了,我能拿更多,市裡為了自己財政,憑什麼支持私企不支持對自己利益更大的國企?市裡要發展是要錢的,建道路要錢,建設學校要錢,發工資要錢。

如果私企是本地的,本地至少還能有稅收,或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你。

如果你是外地企業,要來我這賣東西,我頂多收一點點經營稅(稅收經過多次改變,後來主要是增值稅),市裡更沒理由幫你。

假如:你是賣衣服的,這個地方恰好有一個大型國營制衣廠,你賣少一點還好說,影響不大,你賣多了,國營制衣廠生意就少了。

不用國營制衣廠找你麻煩,市裡就會想辦法把你弄走,各種查你,合理合法把你弄死,因為你賺錢,國營廠賺不到錢,市裡就只有一點點稅收,得不到國營廠賣衣服利潤的錢。

這種情況一直到1994年,在這之前,國家很窮,但大多數地方的財政相對都比較寬裕,國家手裡沒錢,辦不了事,於是做了稅改。

總得來說,1994年稅改,讓市裡沒辦法再用以前的辦法,大部分錢都被國家收走了,他們只能依靠稅收賺錢。

既然依靠稅收,就得有企業。

所以,1994年以後,各地大力招商引資,想盡辦法讓企業留在自己本地,從外地挖企業過來,讓大公司來自己這投資,都是為自己創造稅收。

稅改后「增值稅」,也成了最主要的稅種,這些本質上都是消費者出錢的,但在繳稅過程中,其實都是企業在繳,本地企業越多,交易商品越多,增值稅就越多,地方能留下的錢就越多。

但增值稅依然不夠維持地方運營、發展,國家又把土地轉讓的權利給了地方,說白了,就是讓地方自己賣地賺錢。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各地對房地產依賴程度很高的原因。

現在寧晉川面臨的問題確實非常麻煩,他沒有辦法打破這一層關係,尤其全國三百多個市,真正放得開讓你發展的只有沿海一部分,他們基本都比較激進,但在內地,市官方對國營企業保護一直很堅挺。

寧晉川既然敢這麼說,自然就想到了應對的話:「蔣老闆,我以後主要做的是高端產品批發。」

「我們國內,沒幾個地方能生產這些東西。」

「至於什麼鞋襪、糖果、罐頭,這些地方保護非常嚴重,很難打開市場,但隨身聽、高端手錶、電視這些,有幾個地方能造?」

「我做的這些利潤高,又不搶國營廠市場,還能給當地帶去一定稅收,我想大部分地方還是很歡迎我的。」

蔣桂林覺得這個方向倒是確如寧晉川所說:「看來寧老闆是真考慮好了,我們就沒有合作的機會了么?」

「有!」寧晉川正色說道:「給蔣老闆供貨可能有些麻煩,但跟蔣老闆合作,我覺得只要條件合適,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寧晉川跟蔣桂林合作不是真想著一定能賺錢,是想試著看,能不能從蔣桂林這搭上運輸那邊的線。

直接讓蔣桂林給自己介紹,那也太不現實。

這麼珍貴的資源,人家拼什麼介紹給剛認識兩天的人?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寧晉川很想建立自己的銷售網路,如果全國每個市寧晉川都有一個合伙人,或者認識一個搞批發的,他以後要賣東西,直接讓這些人鋪貨,不比打廣告更有利?

那種廣告一打,全世界都有人來找你進貨的想法還是有點天真了。

就算有很多人來找你,這個過程還有運輸、倉儲、回賬等等麻煩要解決,很多新合作的人,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是麻煩,一個問題解決起來可能就是十幾天,甚至幾個月。

那種三五天就能解決運輸、倉儲等問題的,基本都是想當然。

如果有熟悉的人,這些環節早就打通了,以後出貨就非常方便。

再加上廣告一造勢,那就是真正的勢如破竹。

除此之外,如果芙蓉市有個點,楊志兵就不用去申城拿貨,直接來芙蓉市拿貨就行,也就兩百多公里,偷偷運輸也好,打通鐵路運輸也好,哪怕是以後自己買卡車來運貨也好,要方便很多,這裡就能做成一個中轉站。

就好像後來的快遞,他們在全國會有幾個大型中轉站和很多中型中轉站,a城市到b城市的快遞,如果收貨點不是大城市或恰好是中轉站城市,快遞通常不會直達收貨城市,總會在其中一個中轉站轉一趟。

當然,這個生意不應該做得這麼麻煩,應該直接從申城到寶陽市更方便,受制於現在的運輸系統和道路系統,這反而是最好的辦法。

再過一些年,運輸放開了,道路網路發達了,就可以放棄中轉,直接發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激蕩年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激蕩年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9章 大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