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江南的民居與風水

4.江南的民居與風水

一、總體概括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佔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佔農田的特點。

住宅的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迎面正房為大廳,後面院內常建二層樓房。

由四合房圍成的小院子通稱天井,僅作採光和排水用。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所以這種住宅布局俗稱

「四水歸堂」。二、建築結構四水歸堂式住宅的個體建築以傳統的

「間」為基本單元,房屋開間多為奇數,一般三間或五間。每間面闊3~4米,進深五檁到九檁,每檁1~1。

5米。各單體建築之間以廊相連,和院牆一起,圍成封閉式院落。不過為了利於通風,多在院牆上開漏窗,房屋也前後開窗。

這類適應地形地勢,充分利用空間,布置靈活,體型美觀、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現出清新活潑的面貌。

江南民居的結構多為穿斗式木構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檁,外圍砌較薄的空斗牆或編竹抹灰牆,牆面多粉刷白色。

屋頂結構也比北方住宅為薄。牆底部常砌片石,室內地面也鋪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廳堂內部隨著使用目的的不同,用傳統的罩、木鬲扇、屏門等自由分隔。

梁架僅加少量精緻的雕刻,塗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繪。房屋外部的木構部分用褐、黑、墨綠等顏色,與白牆、灰瓦相映,色調雅素明凈,與周圍自然環境結合起來,形成景色如畫的水鄉風貌。

三、反映文化江南水鄉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

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傳承著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這裡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民居聚落。

從漢代起,這裡開始居住官吏,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戰亂局面使大批人向南遷徙,這一趨勢使南方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經濟重心從此南移。

唐代,這裡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官宅,在宋代繪畫《千里江山圖》、《平江圖》中,對江南民居的建築布局已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隨著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達官顯貴、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紛紛選擇此地建宅,山莊別墅,亭台樓閣,處處皆是,各具特色。

由於人口眾多,土地珍貴,江南的建築極節省空間,而在層高上下功夫,其建築藝術也因此顯得精巧有餘,氣派不足。

但經過能工巧匠的雙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傾倒。

四、形成原因1.南方氣候的炎熱潮濕特點對建築的影響。如:居室牆壁高,開間大;前後門貫通,便於通風換氣;為便於防潮,建二層樓房多,底層是磚結構,上層是木結構.2.南方地形複雜,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房屋組合比較靈活,適於起伏不平的地形。

3.在南方,房屋的山牆多是形似馬頭的牆,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這種高出屋頂的山牆,確實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

4.南方一年四季花紅柳綠,環境顏色豐富多彩,民居建築外牆多用白色,利於反射陽光,南方建築粉牆黛瓦,房子的顏色素雅一些,特別是夏季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

5.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小河從門前屋后輕輕流過,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來飲用、洗滌。

水又是中國南方民居特有的景緻,水圍繞著民居,民居因水有了靈氣。

水路又是運輸的主動脈,人們走南闖北,漂洋過海開創新天地,建立新家園。

五、舉例介紹周庄民居周庄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

「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

周庄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璧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

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宅居識風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宅居識風水
上一章下一章

4.江南的民居與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