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海的朱家角與風水

8.上海的朱家角與風水

朱家角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澱山湖風景區。東臨西大盈與環城分界,西瀕澱山湖與大觀園風景區隔湖相望,南與沈巷鎮為鄰(2001年與之合併),北與江蘇省崑山市淀東接壤。

朱家角鎮東距青浦鎮6公里,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國道貫穿鎮境。

2000年全鎮總面積49。8平方公里。朱家角之地,大約成陸於7000年前,澱山湖底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的遺物。

唐朝以前分別隸屬於由拳縣、婁縣、嘉興縣、信義縣、崑山縣。唐天寶十年(751年),分屬於華亭縣、崑山縣。

宋元時期漸成小集鎮,名朱家村。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屬於華亭縣、上海縣、崑山縣。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屬於青浦縣、崑山縣。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遂成大鎮,改名珠街閣,又名珠溪,俗稱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稱珠里,下轄五十保一區之二十五圖、三區之十一圖,圖正為地方行政長官。

清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改稱珠葑自治區,區董掌管地方事宜,為青浦縣下轄的16個自治區之一。

民國元年(1912年),建立珠葑市公所,設市董。民國16年,改為珠葑市行政局。

民國18年3月,撤銷行政局,仍稱珠葑區。民國20年,改設第二區公所,為青浦縣8個區公所之一。

淪陷時期,屬偽青浦縣第六區,下轄三鎮六鄉。民國34年,恢復第二區公所。

翌年,改設第二區區署。民國37年,屬青西特區。1949年5月14日,全境解放,設朱家角市,為縣轄市,下轄一鎮四鄉,原屬崑山縣的部分劃歸朱家角鎮。

1951年4月,建立朱家角區,轄五鄉一鎮。1954年,設朱家角鎮,為縣直屬鎮。

1958年,與葉龍鄉合併,建立紅旗人民公社,人口30929人。

1959年更名為朱家角公社。1962年2月,鎮、社分設,朱家角鎮恢復為縣屬鎮。

1984年5月,分設朱家角鎮、朱家角鄉。1991年1月,撤銷鎮、鄉建制,建立朱家角鎮,面積47。

44平方公里,人口39719人。2000年,總人口37845人,下轄6個居民委員會、24個村民委員會。

早在宋、元時期,朱家角地區已形成集市,后因水運方便,商業日盛,逐漸形成集鎮,至明萬曆年間遂成繁榮大鎮。

清代以後,成為青浦縣西部的貿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業之盛已列青浦縣之首,為周圍四鄉百里農副產品集散地。

宋如林在清嘉慶《珠里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里為青溪一隅,煙火千家,北接崑山,南連谷水,其街衢綿亘,商販交通,水木清華,文儒輩出……過是里者,群羨讓耕、讓畔之風猶古,而比戶弦歌不輟也。雖高陽里、冠蓋里媲美可也。」至抗日戰爭前,鎮上商賈雲集,人煙繁盛,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為商業中心,從一里橋元號油廠至東市街梢,街長三里多,店鋪千餘家,有

「三涇(朱涇、楓涇、泗涇)不如一角」之譽。民國時米市極盛,青角薄稻米名聞遐邇,其時漕港兩岸的米廠、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

每屆新谷登場,河港幾為米船所壅塞,其盛況可見。加以鎮上商業行業齊全,網點遍布,貨源充沛,營業興盛。

朱家角鎮的手工業歷史悠久,明代中葉,就因盛產棉布名聞四鄉,紡紗織布成為家庭主要手工業,農家

「工紡織者十之九」。清代,鎮上各種手工業店鋪、作坊、工場林立,且較具規模。

民國時期,開設有造船業、水木業20餘家。至解放初,鎮上還有鐵鋪等手工作坊133家,涉及26個行業。

朱家角鎮工業起始於清末,機器碾米廠、油坊紛紛建立,糧油加工業迅速發展。

至解放時,尚有碾米廠7家、油廠2家,煤球廠、電燈廠、麵粉廠、鐵廠各1家,從業人員達400人左右。

解放后,特別是1958年以後,大辦工業,興建了各種工廠企業。工業有儀錶、冶金、塑料、造紙、釀酒等5家市屬廠,食品、油脂、印刷、儀錶、服裝、傢具、制繩、碾米、飼料等12家縣屬廠,電器、儀錶、水泥、烘漆、絲織、燈具等10餘家鎮屬廠。

1988年,全鎮廠房面積達24萬平方米,職工5639人,產值16912萬元,利潤2425萬元。

澱山湖酒廠的蜜清醇、上海黃酒、澱山湖啤酒深受消費者歡迎,義仁泰食品廠的的醬油、乳腐等產品遠銷海內外,著名土產有美味醉蟹、鱔燠面、五香熏魚、滷汁豆腐乾等均已恢復生產供應,市場更加繁榮。

1991年1月,鄉、鎮合併。1992年底,農、副、工產值53074萬元,全鎮固定資產已達18090萬元,城鎮職工人均收入2569元,農村人均收入1833元。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鎮工業生產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革,引進高新技術、調整產品結構,辟600畝建立工業發展園區。

至1998年,全鎮有工業企業77家,形成了有色金屬、化纖、輕工機械、絲綢服裝四大行業集團。

2000年,工業總產值達21。83億元,工業利潤7460萬元。

朱家角鎮地處江、浙、滬交界處,為青浦、崑山、松江、吳江、嘉善五區(市)毗鄰之中心,歷來為江、浙、滬兩省一市重要集鎮之一。

民國時期,三縣聯防指揮部等許多重要機構都設在這裡。境內公路密布,北通滬寧高速公路,南接滬杭線320國道,有滬朱、青平、青楓、青商、青金、青盛等公路線,水路橫有淀浦河,縱有朱泖河直通黃浦江,並與太湖水系相通。

水運航道寬闊,四通八達。朱家角鎮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明代就辦有書院、義塾等,清代以後,興建眾多學堂。

民國時期開始興辦中學。解放后,不僅普通教育有了很大發展,而且在幼兒教育、中等專業、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及業餘教育等方面都有較大進展。

1991年,共有29所中小學,鎮區有中學3所,小學3所,幼托設施完善。

至2000年,經過調整,有各類學校7所,在校職工619人,在校學生3874人。

朱家角鎮因經濟繁榮,文化倡明,宗教活動也源遠流長,非常活躍。早在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澱山頂上就建有普光寺,為朱家角地區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寺院,具有相當規模,其佛事活動一直延續到解放初。

明清期間為佛教活動全盛時期,有不同類型的廟宇20多處,規模較大的有圓津禪院、慈門寺等。

建於元代至正年間的圓津禪院以典藏名家書畫而成為清代名剎。位於澱山湖畔的報園寺是上海玉佛寺下院,建於明代,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重修后,二三百年香火不斷,佛手極盛。

20世紀80年代后,上海市佛教協會幾次修繕擴建,現佔地面積38。

5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氣勢恢宏,香客盈門,已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處澱山湖畔,風景秀麗,交通便捷,善男信女遍及海內外。

另外,還有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在朱家角鎮建活動場所。

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的天主教

「耶穌升天堂」是青浦縣有影響的重要教堂之一,民國34年(1945年)成為公堂,直屬上海教區,並轄金澤等地6所小堂。

現有信徒2000多人,教堂內有常住修女4人,工作人員2人,經費由上海教區發給。

朱家角自成繁華市鎮后,文儒薈萃、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其中有清代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說家陸士諤、報業巨子席裕福、畫僧語石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民國時期,鎮上有民眾教育館、書報社、戲院、書場等文化場所,有詠珠社、韻聲社等文藝結社、民間藝人活動。

鎮上還先後有《珠溪》、《薛浪》、《驪珠》等20多種報刊出版發行。

建國后,文化事業迅速發展,先後建立了文化館、工人俱樂部、廣播站、電影院等。

朱家角人又不斷延續了這條悠悠文化之源,誕生出許許多多

「特色角」,如京劇角、歌唱角、文學角、書畫角、健身角等,比文化功底、講文化品位、行文化消費、吮文化內涵,已經成為朱家角人的生活時尚。

20世紀90年代后,群眾文化活動與創建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結合起來,1994年初,在全鎮開展家庭讀書等

「庭院文化」十大系列活動,特別是朱家角的

「民間藏書」,更是名揚海內外。鎮上家庭藏書普及率達50%以上,民間藏書的總數10多萬冊,超過全區21個鎮圖書館藏書的總和。

朱家角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素有

「江南明珠」之稱,1991年,被列為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鎮區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築,古風猶存。

尤其是橫跨於漕港上的明代建築五孔石拱放生橋,造型優美,極為壯觀,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西北有馬氏課植園,亭台樓閣,風格各異,布局稀疏得體,有望月樓、五角亭、逍遙樓、宴會廳、打唱台、書城、書畫廊等建築。

還有城隍廟、珠溪園等處勝跡。鎮區還建有一批現代化旅遊設施,澱山湖畔建有亞洲最大的水上運動場、設施先進的上海國際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大淀湖旁建有現代化旅遊度假區。

1998年10月,舉辦

「全國第九屆屈原杯龍舟賽暨』98上海朱家角古鎮旅遊節」,三天吸引了10萬全國各地的遊客。

2001年,朱家角鎮的遊客數量和旅遊商貿收入,分別超過80萬人次和3。

6億元。朱家角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使之成為上海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2002年3月,******為朱家角題寫了

「江南古鎮朱家角」七個大字。朱家角素有

「上海威尼斯」、

「滬郊好萊塢」之譽。名鎮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風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顯現出江南水鄉之特色,山名叫澱山,山雖不高,名氣極大,為浙西天目余脈,此山為始,如登山望湖,有

「淀峰晚照」一景可賞。湖,即天然淡水澱山湖,面積達62平方公里,湖東區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區,有11個杭州西湖面積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區蘆葦輕搖,驚起野鴨水鳥,頓覺遠離塵囂,心曠神怡。

名鎮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鎮特色的人文景觀,是一橋、一街、一寺、一廟、一廳、一館、二園、三灣、二十六弄。

如果說九百歲的水鎮周庄小巧精緻、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鎮朱家角則具氣勢磅礴、大家閨秀的風采。

首先朱家角古鎮面積達1。5平方公里,為周庄面積的三倍多,家大,自然遊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將朱家角分成兩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兩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崗岩石的街面,青磚黛瓦的明清建築及眾多的歷史遺迹。

一橋,當推滬上第一石拱放生橋,也是江南地區最大的五孔大石橋,氣勢磅礴。

站在橋頂,看七月廿七搖快船,是再好莫屬,而其他三十幾座古石橋之壯美也並不遜於周庄,論構築和工藝,朱家角中和橋和西柵橋較周庄雙橋更堅,而那些特色橋更是周庄無法比擬的。

三步之遙的

「高低橋」,

「微縮景觀」的課植橋,

「咭咯」作響的戚家橋,

「紀念國恥」的永豐橋……。一街,那是滬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經滄桑,還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

「一線天」獨特構築,令人嘖嘖稱奇。有

「長街三里,店鋪千家」之稱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紅燈籠高掛,成為江南古鎮最熱鬧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鎮所望塵莫及的。

一寺,是報國寺,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內緬甸白玉雕成的釋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贈送的第一尊白玉觀音及千年古銀杏,稱為報國寺

「三寶」。一廟,是城隍廟,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城隍廟,青瓦黃牆,飛龍翹角,吉祥葫蘆,花格落地長窗,呈現古意盎然、香煙裊繞、肅穆壯麗的景象。

其中

「斗拱戲台」、

「木刻橫樑」及

「中堂畫軸」(現已廢)被稱為城隍廟

「三寶」,十分罕見。一廳,是席氏廳堂,集江南豪門大富人家建築之大成,特別

「牆門磚雕」堪稱一絕,其圖案優美,雕花之精細,技法之高超,讓人嘆為觀止。

一館,即是

「王昶紀念館」,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進士、刑部右侍郎,稱為

「吳中七子」的王昶的臘人臘像、詩字畫、碑刻、織布機、老式床等近百件實物展品,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晶位極高。

二園,是課植園和珠溪園,一個古老,一個現代;一個龐大,一個精巧,相映成趣。

課植園是一處莊園式園林建築,佔地96畝,園由馬文卿建於1912年,乃寓

「一邊課讀,一邊耕植」以應園名,園內建有書城,又辟有稻香村,園中亭台樓閣,廊坊橋樹,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各種建築及生活用房200餘間,布局錯落有致,疏密得體,構思精巧,在私人園林建築中實為罕見。

而珠溪園,則建於1956年,佔地70餘畝,小巧玲瓏,景色優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園,各具特色,還辟有兒童樂園、餐廳、茶室、商店,為休息、進食、購物、遊玩於一體的理想場所。

三灣,即:三陽灣、轎子灣、彌陀灣。人行街上,前後左右都是房,以為到了路盡頭,直角拐彎,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產生別有洞天的奇妙感覺,這種在老街上出現奇特拐彎的景觀,是其他古鎮難得一見的,非朱家角不能見到。

二十六弄,實際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條,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網路式棋盤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聞遐邇,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鎮上是不能相比的。

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陣,趣味無窮,尋古探幽,領略北方衚衕式的情趣,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近年,

「古弄旅遊」越來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們的青睞,是一項頗有價值,有待進一步開發的處女地。

名鎮朱家角迷人之處還有是世人皆知的

「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築多,河埠、纜石、茶館多。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環境幽靜,氣候宜人,是讀書做學問的風水寶地,歷來文儒薈萃,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

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清代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說家陸土諤、報業巨頭席子佩、畫僧語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築多。歷史上許多富貴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園造宅,全鎮古宅建築有四、五百處之多,風火牆、石庫門、牆門人家隨處可見。

「三泖漁庄」、

「王昶故居」、

「福履綏祉」,還有席氏廳堂、陸氏世家、陳蓮舫故居、仲家廳堂等數十處,還有無數沿街明清建築,飛檐翹角,黛瓦粉牆,明清風格組成一幅明清水墨畫卷。

三是河埠、纜石、茶館多。朱家角是水的故鄉,水多橋多,河埠多,緊挨在一起的纜船石,也不計其數,那造型各異的水橋,那千姿百態的纜船石,布滿全鎮的大河小巷,這些江南水鎮特有的景觀,細細欣賞觀察,不覺令人興趣盎然,耐人尋味,簡直是歷史、文物、建築、風情、藝術等內容構成的綜合體。

有凸出石駁岸的

「兩面河灘」,有凹進石駁岸的

「單面河灘」,更有

「人從前門進,河灘從屋后出」的

「隱身河埠」。而那些鑲嵌在水巷石駁上的花崗石浮雕纜船石更是琳琅滿目,趣味無窮,有的雕成牛角,有的鑿成寶劍,有的刻成怪獸,面目猙獰,有的琢成如意,呈現吉祥、古樸的美,這些已有幾百年歷史的雕刻藝術將古鎮點綴得更具風韻。

古鎮茶館,大多集中在放生橋、北大街一帶,不下十幾爿之多,有豪華型新辟的

「放生橋茶樓」,有年代久遠古老的

「俱樂部茶樓」,更有古色古香的

「淼趣樓」,也有排門板門面、幾張桌子幾條長凳,簡易廉價的農家茶館,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

「茶館開到遊船」上的

「遊船茶館」,分為兩層,艙內頂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還備有電視、撲克、象棋、乾濕點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橋、看水景、聽流水,煞是優哉悠哉,不亦樂乎。

名鎮朱家角水之美、橋之古、街之奇、園之精,不臨其境,難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橋,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體現

「船在水上行,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宅居識風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宅居識風水
上一章下一章

8.上海的朱家角與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