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李國助
兩日後,大村義時終於帶來了松平氏家老本多有宗,這次雙方初步確定意向,且在楊天浩的府邸談話,氣氛則相對輕鬆愉快一點,本多有宗的態度也和藹了許多。
只是松平喜之助批複的價格清單,讓趙欽文和劉儉看了都大為不滿,絲綢的給價還真是按八兩五分銀子一匹起步,瓷器按大小和分類,十五到五十兩銀子一擔;茶葉按品質和產地,十二到兩百兩銀子一擔;鐵器則相對固定,一兩五分銀子一擔。
這個價比往年都低了一成,而另外用以交換的貨物,硫磺一斤六分銀,硝石一斤七分銀,紅銅一斤七分銀,米麥一石二到三兩,而且還限量;香料一斤七分到二兩銀子不等,這價就有些高了,裡外一算要少二成利。
可考慮到已經與松平氏接觸談妥,又有鄭家船隊捷足先登,到時返回長崎說不定會擠兌,劉儉與趙欽文、楊天浩兩人商量后,決定由趙欽文報上三成數量的貨物。劉儉只上報一些蔗糖、瓷器等雜貨,用以交換糧食、硫磺、硝石等戰略物資。
對此,大村義時也只能表示遺憾,若松平氏過度刁難,他以可代表大村藩給予更合適的價格交易這批貨,但松平氏代表幕府掌握著定價權,未經許可,大村藩也有心無力。
雙方的貨物價格與數量加以計算相等,就此在貨物清單上簽字畫押,交易額不過十五萬兩銀子,其中屬於劉儉的不到一萬兩,由本多有宗帶回松平氏居館用印,次日就在時津碼頭交割貨物。
劉儉與趙欽文派軍士隨從將清點的貨物卸下,再將交易來的貨物搬上船,此事需要幾天才能完成,趁這時間,劉儉、趙欽文隨楊天浩在福田城好好玩了幾天。
花街自是要去逛逛,藝伎歌舞也要欣賞,頗有倭國特色的相撲也要看一看,不然以趙欽文的話來說,豈不是白來一趟。結果看相撲押注時,劉儉押對三場,賺了五六千兩銀子,趙欽文輸了上萬兩,興緻大減,乾脆回了船上。
此處人生地不熟,劉儉自然也不好獨自閑逛,貨物交接完畢后,每天派人到碼頭各處打聽消息,這日得知鄭家船隊駛進了時津東港區,於是請來楊天浩做嚮導,凌晨便率船隊啟航,北上平戶。
此時季風向南,逆風行船經兩天才駛入平戶灣合蠶田浦,也就是平戶港,位於平戶城北一個喇叭形凹口之內,此處港口比時津港還要大上數倍,一向是倭國海貿交易中心。
平戶城叫日之岳城,坐落在龜岡山上,是以也叫龜岡城,是本地大藩松浦氏的居館所在,但幕府也派駐了官員在此坐鎮,專事監督海貿。船隊入港停泊,照例是由楊天浩先入城拜見李國助,再由此人居中尋找買家。
所以說起來,這些居倭華僑,是以一種倭國買辦的身份在做生意,不過李國助的影響力要大得多,不是純粹的買辦,有時也能吃下一些貨物,做批發的中間商。
比如現在這種情勢,之前有鄭家船隊抵達平戶,與幕府官員交易后,官倉屯滿貨物未及運走,李國助便可順勢提出代為收下這批貨。
所以此行要順利得多,當日傍晚楊天浩就返回船上,引趙欽文、劉儉一路往瑞雲寺南的唐房町,此處位於城外西南五六里處,是閩南華僑的集中居住地。
李國助的大宅外面看起來與大明的豪宅別無二致,但裡面裝飾都是倭國風格,豪庭大院內的正堂,左右是方格子門,里側正中擺設的榻榻米上布置著長形條案,兩側的布設就簡單一點,不過也是矮榻條案。
楊天浩引兩人落坐,很快有侍女進來當堂煮茶,非常細緻繁瑣,煮好后每人上了一盞,茶具器物也非常精緻。
劉儉只想談正事,對此無心欣賞,好在也沒等多久,便有一名身著儒袍,頭戴四方平定巾的四十來歲中年男子步入大堂,身後卻跟著兩名倭人武士。
「趙東家!我們又見面了,你去年來時,不過十幾條船,今年就如此大手筆,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也難怪在長崎,松平氏一次拿不下這麼多貨物。」
趙欽文起身相迎,拱手見禮,意有所指地笑著回道:「無奈受人之託,自當忠人之事,一看李公子滿面春風,應該能給個好價錢吧?」
「這個自然,李某無論如何也不會虧了老主顧。」李國助笑眯眯地回了一句,目光一轉看向劉儉,便問:「這位即是新來的劉東家么?真是後起之秀啊!」
劉儉笑著拱手抱拳,順勢提出要求道:「李公子過獎了,劉某帶來的貨物並不多,主要想換些硫磺、硝石和糧食、果品,若有紅銅,也可以收一些。」
「這些都不成問題,李某自當儘力滿足諸位所需。」李國助微微欠身還了一禮,卻話鋒一轉道:「不過二位若收銀子的話,李某盡量以現銀收購,要交換另外的貨物,要視貨倉存貨情況,另外,李某還需稟明松浦藩主與幕府官員,這兩日內就會給出答覆。」
劉儉與趙欽文自是點頭應下,李國助邁步至上首落坐,端起茶盞抿了一口,示意幾人用茶,又吩咐身側一名武士去取來存貨賬冊翻閱了一遍,微微皺起眉頭。
「劉東家,有些抱歉,李某手中存貨不多,不過所缺的可以另外幫你尋找合適的主顧,那麼趙東家是何打算?」
劉儉聽了有些無奈,戰略物資不太好換到,趙欽文卻喜孜孜地笑道:「現銀交易甚好,香料、紅銅、刀劍的配額多些就行。」
李國助聽了面露喜色,當即讓兩人交納貨物清單折本,吩咐侍女取來筆墨紙硯、算盤,當堂批價釐定貨物數量,兩人的清單很快都算好了,但那可是五十條中大船,載量非常大,李國助也表示有點吃力,需另找藩士合作,不過價格是定好了,比長崎松平氏給價要公道得多。
當晚,李國助很是熱情地在府中設宴,為趙欽文與劉儉接風洗塵,席間賓主相談甚歡,對於鄭家之事,李國助提起多有些憤然,畢竟鄭芝龍得了李旦在台灣的基業自立門戶,雖仍與李國助往來,但兩人之間已有了隔閡。
接下來幾天內,劉儉都住在李國助府上,偶爾到碼頭登船視察一下,畢竟八百多士兵住在船上,需維持日常軍紀,避免軍士們擅自離船,而且要採買蔬菜、果品,補充淡水。
。。。。。。。。。。。。。。
轉眼已是六月初,山東提舉鹽課司青州分司駐莒州日照副提舉葉季同終於到任,日照縣令喬德本派人到夾倉鎮知會,但此時宋友明卻很忙。
劉儉臨走時甩手了一攤子事務,鹽場的整改倒還順利步上了正軌,畢竟於灶戶來說有利可圖,糧食補給是無條件配給,這算是底薪,生活基本有了保障,煮鹽上繳給銀子足夠維持家用開支,灶戶也有了煮鹽的熱情。
濤洛、信陽兩大鹽場的灶台都換上了新爐灶、新蒸氣鍋蓋,其他鹵池、淋鹵、灰鹵等工藝,為了獲得更多滷水煮鹽,灶戶們自發進行了改進,煮鹽量與日俱增。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煤球供應不上,有了此物,灶戶們再也不願意廢力不討好地用木柴,宋友明不得不幫助叔父宋安分別在濤洛鎮、夾倉鎮各建了一處煤場,大量收購煤炭製作煤球,加上當地大戶和軍戶也想買,仍是供不應求,這已成了一條新財源。
而此時,登州孫元化又派張小旗送來了誥身、敕書,正式敕封劉儉為安東衛指揮僉事,劉儉沒回來,宋友明代為收下,打發了張小旗回去,專心營建傅疃河海口碼頭。
五六十條船先停在河海口北岸,每天的船夫水手花銷,加船隻維護也是筆不小的開支,至於南岸,早就成了一個大工地,上千屯丁被招募過來,將河海口深挖拓寬至十五丈,向上游延伸五里。
南岸完成後,北岸也是如此,將來的河口將會有四十丈寬,兩岸的空地也要清理出來,修建水師水寨軍營、軍倉、貨棧,這工程量有點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