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雲涌動 卷三 第四十九章 劍意
極北之地,常年冰雪覆蓋,渺無人煙。茫茫冰原之最北部的極寒之地,一道巨大的山脈橫亘於此,山脈之中有一座高有萬丈的雪峰,峰頂有一塊孤立於絕巔的巨石。
這塊巨石每日經受風霜,反而變得光滑如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石中似有淡淡的五彩光暈透出。
這一日,山脈上空雷雲滾滾,狂風呼嘯,似要毀天滅地一般。
滾滾雷雲遮天地,烈烈狂風摧山河。
震耳的雷聲驚得那山中鳥獸不出穴,狂亂的罡風吹得那山上松柏連根起。
雷雲之中電蛇翻騰,越積越厚,越壓越低。
忽然,一道碗口粗細的電芒從雷雲中鑽出,擊中了那屹立在山巔的巨石,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這一聲巨響似是驚動了漫天狂雷,只見剎那之間,所有的雷霆盡皆轟向巨石而去,巨石頃刻間粉碎,天地至強至威盡顯無疑。
巨石粉碎后,漫天雷霆並未就此停下,仍舊擊打在巨石原先所立之地。
一時間雪峰千里之內只能聽見隆隆雷聲,遠遠望去,只見峰頂白光一片,甚至將原本陰暗的天空都照亮了,就連夜晚都亮如白晝。
如此威勢持續了三天三夜,不知劈下了多少雷霆,一直到第四日清晨,雷雲方才漸漸散去。
不久,此地又恢復成往日一般的光景,雪原仍被大雪覆蓋,凜冽的寒風依舊在雪原上掃過,只是那無名山峰之巔的巨石消失不見。巨石原先所立之地留下了方圓三尺的一座石台,石台上插著一把非金非石的長劍。
如此又過了不知多少年。
這日,一位仙風道骨的老道士手持一柄同樣雪白的拂塵從遠處的天邊踏雲而來。
這道人身著一襲雪白色道袍,身形精瘦卻不顯衰弱之象,鬚髮皆白卻光澤飽滿,面色略顯蒼老卻滿面紅光,雙眼清明似有神光閃爍,手扶胸前長須,面上似帶著淡淡的微笑。
這道人踏雲而來,不到片刻便落在了石台之前,仔細端詳了一番石台上的長劍,讚歎一聲:「好劍!天地靈石為胚,萬千神雷為錘。人世正處大劫,此劍卻是正好做這應劫之物」
說罷,只見老道士拂塵一掃,那劍竟憑空而起,隨著拂塵的指向,向著南方飛射而去,道人也隨著那劍踏雲而去。
至此,這茫茫冰原再無人跡,一切如故。
......
傳說九天之上住有神仙,長生不死,壽與天齊。風雨雷電,山崩地裂,乃至生老病死,皆有神仙操控。
又傳說九幽之下乃是陰曹地府,凡人生死壽數皆由地府管轄,死後魂魄便歸於地府,再由地府判其投生之道。
凡人懼死,追求超脫之道,以求勘破生死,長生不老,以避地府閻羅之裁決。
有說是經過無數先賢的不懈努力,也有說是上天感念世人之執著,降下福澤。
於是便有了修行之事,各種奇門異術層出不窮,雖未有人真的做到長生不死,卻也憑著這些法門延年益壽,可延長壽命數十乃至數百載。
雖然沒有人真的成仙成聖,但修行之人也確實掌握了一些超凡脫俗的力量,藉助各種法寶能夠飛天遁地,更可以驅水御火乃至呼風喚雨,成為了世俗凡人眼中的神仙。
修行雖使人不同於普通人,但人畢竟還是人,是人就有人性,有了人性便有了善惡,為善者造福天下,是為正道,被世人稱頌;為惡者為禍天下,是為魔道,被世人恐懼憎惡。
正道與魔道針鋒相對,爭鬥不休,千萬年來無數英傑葬身於正魔兩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的鬥爭中。
有時正道佔據上風,將魔道之人誅除殆盡,只能在陰暗的角落苟延殘喘;有時魔道佔據上風,幾乎將正道道統斷絕。
但無論是正道還是魔道,就算再怎麼得勢,卻都從來不能將對方趕盡殺絕,畢竟善惡出自人心,除非世間生靈盡滅,否則有善便有惡。
三千年前,正道大盛,數個正道大派立於世間,佔據著仙山福地,開闢山門,魔道殘存勢力只能藏頭露尾,不敢輕易現身。
或許是盛極而衰,又或許是沒有的強大的對手,各大山門間表面上看似一團和氣,暗地裡區勾心鬥角,為了個第一的虛名你爭我奪,互不相讓。
沒有人再將注意力放在早已勢微的魔道之上,竟給了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
久盛必衰,久衰必盛,正魔兩道爭鬥數千年,此消彼長。多年以來魔道明面上勢微,暗地裡卻是韜光養晦,積蓄實力。
終於,不知在何時,魔道一名為仇天仞之人橫空出世,以鐵血手段將一盤散沙的魔道統一,立為聖教!
仇天仞自然當仁不讓地坐上教主之位,被教中之人稱之為聖尊!
「聖教」與「聖尊」是他們的自稱,天下正道更願意稱之為「魔教」「魔尊」。
魔教橫空出世,自然驚駭了一干正道人世,但還未等他們反應過來,魔教便在仇天仞的帶領下攻向正道各大山門。
正道勢力在多年內鬥之下早已分崩離析,突然受襲只知各自為戰,最終看上去強盛無比的正道山門竟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被魔教各個擊破,宗毀人亡。
眼看天下便要落入魔教之手,世間即將生靈塗炭,卻無人可救。
魔教一舉滅掉正道各大宗門之後,統治天下數百年,期間殘酷暴戾,若某地有膽敢反抗者,必將殘忍屠殺其地所有人。
然而如此凶戾之舉雖嚇住了大多數人,但總有一些不堪忍受之人奮起反抗,最終被血腥鎮壓,處處可見血流成河之象。
有一天,一名年輕劍客被魔教追殺,躲進了虛雲山脈深處,眼見走投無路之時,一道金光從天而降,追殺的魔教之人皆死於非命,身上除了一道劍傷外再無其他傷痕。
與此同時,西方天靈山的一座破廟裡一尊佛像也放出漫天金光,似有朵朵金蓮從天上飄落。一名躲避追殺的小沙彌正躲在佛像之前的供桌之下,沉沉睡去。金光所到之處,祥瑞四現,魔教之人皆渾渾噩噩,待金光散去均淚流滿面,從此居于山中,挑水劈柴,念經打坐,盡皆皈依了佛門。
南方一座無名山谷中有一山洞,一名採藥童子正在洞中休息,只見山洞底部突然裂開一道地縫,一座青銅大鼎從中升起,瑞氣千條,山谷中草木瘋長,靈藥遍地。
這三處天地異象震驚天下,世人皆道有聖人出世,魔教將亡。魔教之人驚懼不已,派遣無數爪牙前往事發之地打探虛實,皆無功而返,如此更是讓魔教上下人心惶惶,難以安定,行事也收斂了不少。
然而,異象過後數月間卻是風平浪靜,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魔教氣焰又起,甚至更加囂張,將這幾個月敢於出頭之人一一鎮殺,手段之血腥令人不寒而慄。
如此又過了二十年,魔教仍舊猖獗,人們依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至於當年的異象,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
這一日,整片大地黑雲低垂,悶雷滾滾,天地間充斥著陰沉與壓抑,令人喘不過氣來。
突然,一道巨大的劍光自虛雲山脈深處飛出,竟直接斬開了層層烏雲,露出了一片青天,陽光從中灑落而下,照亮了虛
(本章未完,請翻頁)
雲山脈。
與此同時,天靈山上響起恢宏佛號,又似有無數高僧齊聲誦念經文,聲音直震得天上烏雲四散,露出了朗朗乾坤。
似是與之呼應,南方那座無名山谷中狂風大作,一座巨大的青銅方鼎從山谷中升起,竟將漫天烏雲統統吸入鼎中,霎時間天朗氣清,陽光普照。不多時風漸停息,山谷中百鳥和鳴,走獸歡騰,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自這一天起,世上突然出現三名修為震古爍今的絕世高手,分別是自北方虛雲山脈中走出的一名青衣道士,西方天靈山走出的一位素衣和尚,以及南方無名山谷中走出的黃衣男子。
那青衣道士身上背著一柄非金非石的古劍,所過之處挑盡沿途魔教分舵高手,一個個作惡多端的魔教人物均死於其劍下。被其解救的苦難之人不計其數,有人問他姓甚名誰,他只說自己出於虛雲山,道號雲虛,世人便尊其為雲虛上人。
那素衣和尚素衣素鞋,自稱苦慈和尚。也不使兵刃,所到之處祥雲繚繞,佛光陣陣,但凡遇到的魔教教眾竟無一人是其敵手。
再說那黃衣郎中,手中始終托著一方青銅小鼎,禦敵時其鼎時而山嶽,時而不足巴掌大小,銅鼎一轉,對方的法寶便落入鼎中。一路上為人煉藥治病,所到之處疫病不生,諸魔辟易。無人知曉此人姓名,因其醫術出神入化,擅用藥草,能醫百病,被世人尊為藥王,那無名山谷則被人稱為藥王谷。
三人如事先約定好的一般,分別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向中部魔教總壇聖山一路前行,誅除魔教妖人無數,終於在聖山下會合,然後一同打上山去。
此山畢竟是魔教總壇所在,其上魔教高手足有數千人,但三人渾然不懼,僅憑三人之力便幾乎將山上魔教高手殺絕,最終與魔教教主仇天刃決戰魔山之巔。
仇天刃此人雄才大略,修為也是震古爍今,竟以一敵三,一時間根本不落下風。其中固然有三人功力大耗的原因,但也足以看出仇天仞修為之恐怖!
四人這一戰幾乎打得天崩地裂,更是將魔教聖山硬生生從山腰處擊碎,最終仇天刃雙拳難敵四手,被三人擊殺於聖山廢墟之上,史稱「屠魔之戰」。
三人亦因這一戰身負重傷,慘勝而歸。
魔教高手盡失,只餘下大貓小貓三兩隻,從此一蹶不振,被無數志士聯手打壓追殺。
魔教聖山更是只剩下原來的一半,數十年間寸草不生,杳無人跡。
雲虛道人回到虛雲山上,收徒十一二人,創立玉虛門,只傳下一部《道玄經》,數年後因聖山一戰的遺傷坐化於玉虛門主峰無極峰山巔,壽六十八。雲虛逝后,其弟子後人在無極峰後山築起一劍台,將雲虛所用的寶劍供奉於劍台之上,因此劍曾斬落魔教高手無數,被後人稱為「誅魔劍」。
苦慈大師回到天靈山修葺破廟,建立玉佛寺,收入度化的魔教弟子及信眾數十人,傳下《般若大悲咒》。玉佛寺香火鼎盛,天靈山下信眾無數,幾乎是人人向善。百年後苦慈在寺內講經之時突然心有所感,面帶微笑圓寂於玉佛寺大殿之中,此時夕陽西下,玉佛寺前金光一片,宛如佛祖顯靈。
藥王回到藥王谷后,收下弟子七人,傳下一部《萬葯寶典》,率其門下弟子終年奔走於世,救死扶傷無數,二百餘年後壽終正寢,其時天地同悲,披麻戴孝者無數,皆為藥王及其弟子所救之人。
因為雲虛、苦慈、藥王三人曾救天下於水深火熱,此後玉虛門、玉佛寺、藥王谷被世人共尊為天下正道之首,領袖各門各派對抗魔教餘孽,匡扶天下正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