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峰迴路轉 下

【第65章】 峰迴路轉 下

?當衙役急趕著回到長安縣衙尋李建不獲,又趕往李建府邸將此事告知,並最終由李建派了家人前往郡馬府通知黃盛之時,王宗實已經辦完了此事,從宮裡返回了神策軍大營。【全文字閱讀.】

長安城裡城外,黃盛的神識去不了的地方不多,可偏偏皇城和神策軍大營就是其中之二。

皇城有皇氣和佛光護持,這皇氣說白了也就是大唐百姓對大唐皇室奉獻的信仰之力,只不過帝王不能將其吸收煉化,因此久而久之這些信仰之力就轉化為皇氣護持在皇家居所成為護持屏障。眼下佛光對黃盛而言再不是阻礙,但那道渾厚的皇氣還是死死把黃盛的神識阻擋在外。

而軍營外則大多環繞著一種被成為血煞之氣的紅色光芒,若是濃郁也能阻擋黃盛的靈識穿透。長安一地有軍營數十座之多,可偏偏煞氣最為濃郁的就是王宗實坐鎮的神策軍大營,黃盛的神識也是無法越過這雷池頒布。

因此,只是得了從神策軍大營里傳出的消息,說是王宗實要將李建貶至崖州,還要讓李漼提前將永壽公主賜婚給黃盛。至於為什麼王宗實要對付李建,他又跟李漼說了什麼,黃盛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崖州這個地方,對於大唐的官員來說,就是貶斥流放的必死之地,不管是流兩千里還是流三千里,只要不被流放到崖州,多少還是有機會鹹魚翻身,可若是被流放去崖州,基本上就等於是判了秋後斬立決的死刑,今秋不死,明秋便必死無疑。

所以,就連一向穩重的李建也慌了神,原本這獻寶交好王宗實本就是他的計策,而原因正是因為黃盛被封為小狀元后牽扯進了李漼諸子爭嫡的鬥爭漩渦之中,王宗實作為扶立李漼的幕後黑手,必然不希望看見李漼的任何一個兒子有可能威脅到他的干外孫李儼的地位,這李儼之母王氏雖然名義上是王宗實認的義女,可實情如何誰有得知?

甚至,深知宮廷鬥爭險惡的李建開始擔心,是不是王宗實又準備行這弒君扶立,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要知道如此推測也是有現實原因,眼下李漼三十三歲正當壯年,雖然有些荒淫、有些窮奢極欲,但對於國朝政事卻是頗有主見,視乎正在悄悄擺脫宦官對朝政的控制,甚至在李建看來王宗實呆在神策軍大營中閉門不出,不敢入宮干預朝政,也是李漼的手段。

如今,這莫名其妙王宗實卻要將自己貶去崖州,當真不知究竟是何處出了紕漏。

對於黃盛而言,雖然他已經知道這崖州就是後世的海南島,若是將李建放去崖州做了官,說不定自己還能以海南島為根據地,行種田大計。雖然黃盛不是搞政治出身的穿越客,但他還是從神策軍大營內傳出的消息判斷出,王宗實並非是要將李建流放,如果流放李建的目的是打擊報復,怎麼可能在同時他又建言李漼儘快賜婚將永壽公主下嫁?

兩者無論如何猜度,都是相悖之事,要打擊李建就沒可能將公主賜婚,既然決定要將公主賜婚了,讓李建去崖州就不一定是流放。

一家人正揣測不安的時候,突然有宮中的小黃門分別來李建府邸和郡馬府宣旨,要李建和黃盛一齊進宮,不過李漼召李建去大明宮面聖,卻召黃盛攜妻、母、姐去東宮徐貴妃宮苑赴宴。

想想是福是禍,也不是自己擔心就可以躲過,李建便換了朝服,先行一步入宮面聖,隨後黃盛回郡馬府接了四娘、二姐和雲娘去了東宮。

徐貴妃看起來應是一早得了李漼的旨意,略作寒暄后尋機與黃盛暗通的消息,只說李漼今日午後派人傳旨,讓她準備一下招待黃盛一家,具體事由卻也沒說。

一家人便在徐貴妃的宮苑中苦等了一個多時辰后,才瞧見滿面春風的李漼攜李建姍姍遲來。

遠遠看著李建的表情還算可以,心知自己的猜測應該**不離十,黃盛懸著的心也才放了下來。扶著四娘見禮之後,李漼便命人擺宴,而後便與李建閑聊起來,話語之中不乏蹦出諸如南詔、崖州的辭彙,可惜黃盛被妹娘纏住,無法分神去偷聽,只待開宴時,才聽見李建大聲道:「陛下放心,微臣已知崖州之重,臣此去經略崖州,定當鞠躬盡瘁,為陛下平定南詔,建此殊功。」

李漼大喜,便命黃門頒下兩道聖旨,一是委任李建為崖州經略使,即日赴任。二是明旨公告天下,收黃盛為義子,賜姓李,擇吉日賜永壽公主答婚之書。

這唐律規定,婚嫁雙方必須要有官方的文書作為憑據,如男方通過媒人所送《通婚書》,女方家則有《答婚書》。通婚書樣本的正文雖然完全是客套之辭,別紙卻清楚地寫下關於求婚與允婚的內容。

而之前李漼雖然下旨公告要將永壽公主賜婚給黃盛,但那道旨意充其量也就是一份意向書,日後若有反覆也是可以悔改的,可一旦給了答婚書,這可就是蓋棺落釘,死也不能悔改了。甚至黃盛若是在大婚前不小心掛了,永壽公主都得先為他守孝三年才能再嫁。

所以,黃盛從這隻字片語已經分析出,李建去崖州並非流放,而是為了平定南詔經略崖州,至於將永壽公主的答婚書下給自己,是為了彰顯恩寵。雖然不知道王宗實在此事之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可眼下看起來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只不過,賜姓這個事情,黃盛有些反感。

宴席之上,李漼一直拉著李建說話,而黃盛又坐在下首遠處,自然尋不著機會探知究竟。知道宴會結束,一家人謝恩之後,李建讓黃盛共乘一轎,這才得知今日王宗實獻了一條妙計給李漼。

當真是妙計,王宗實的計策大意是以其在陸地徙城堅守拉鋸,不如經略崖州這等海中懸島,這南詔蠻兵悍勇,可勇則勇矣,卻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南詔沒有水軍。

咸通二年(860年),安南引南詔兵合三萬餘人,乘虛攻破唐安南交趾城。唐兵收復安南。咸通三年,南詔兵攻破邕州,擄掠人口,原有居民,什不存一。咸通四年,南詔又攻安南,見唐有備,引兵退去。不久,南詔兵合桃花、茫、裸形等部共五萬人攻安南。是年末,再攻破交趾城。南詔兩次破安南,唐人被殺被俘不下十五萬,南詔使善闡節度使楊思縉率兵二萬守安南,唐退守嶺南。

這幾次敗仗,全因大唐中央與安南都護府的交通全賴陸路,這也就使得一旦安南的唐城被南詔的蠻兵圍困,就會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畢竟,廣西、越南這一帶的熱帶雨林,可不是大唐重甲騎兵的主場,玩山地作戰這可是當地少數民族的強項。所以,王宗實也不知從某個高人手中討來的計策,將崖州定位為戰略物資和兵員集結地,可用海船直接將兵力在此中轉后投送至安南。

這安南都護府所在的交趾城,既後世的越南河內市,向南百里便是唐軍經略多年的良港重鎮海門鎮,也就是今日越南海防市。南詔無水軍,崖州又是海外懸島,可作為進攻之前戰略物資和兵員集結的中途島,待收服安南之後又可作為補給的中轉站,將安南所需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從水路直接送往安南。

當衙役急趕著回到長安縣衙尋李建不獲,又趕往李建府邸將此事告知,並最終由李建派了家人前往郡馬府通知黃盛之時,王宗實已經辦完了此事,從宮裡返回了神策軍大營。【全文字閱讀.】

長安城裡城外,黃盛的神識去不了的地方不多,可偏偏皇城和神策軍大營就是其中之二。

皇城有皇氣和佛光護持,這皇氣說白了也就是大唐百姓對大唐皇室奉獻的信仰之力,只不過帝王不能將其吸收煉化,因此久而久之這些信仰之力就轉化為皇氣護持在皇家居所成為護持屏障。眼下佛光對黃盛而言再不是阻礙,但那道渾厚的皇氣還是死死把黃盛的神識阻擋在外。

而軍營外則大多環繞著一種被成為血煞之氣的紅色光芒,若是濃郁也能阻擋黃盛的靈識穿透。長安一地有軍營數十座之多,可偏偏煞氣最為濃郁的就是王宗實坐鎮的神策軍大營,黃盛的神識也是無法越過這雷池頒布。

因此,只是得了從神策軍大營里傳出的消息,說是王宗實要將李建貶至崖州,還要讓李漼提前將永壽公主賜婚給黃盛。至於為什麼王宗實要對付李建,他又跟李漼說了什麼,黃盛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崖州這個地方,對於大唐的官員來說,就是貶斥流放的必死之地,不管是流兩千里還是流三千里,只要不被流放到崖州,多少還是有機會鹹魚翻身,可若是被流放去崖州,基本上就等於是判了秋後斬立決的死刑,今秋不死,明秋便必死無疑。

所以,就連一向穩重的李建也慌了神,原本這獻寶交好王宗實本就是他的計策,而原因正是因為黃盛被封為小狀元后牽扯進了李漼諸子爭嫡的鬥爭漩渦之中,王宗實作為扶立李漼的幕後黑手,必然不希望看見李漼的任何一個兒子有可能威脅到他的干外孫李儼的地位,這李儼之母王氏雖然名義上是王宗實認的義女,可實情如何誰有得知?

甚至,深知宮廷鬥爭險惡的李建開始擔心,是不是王宗實又準備行這弒君扶立,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要知道如此推測也是有現實原因,眼下李漼三十三歲正當壯年,雖然有些荒淫、有些窮奢極欲,但對於國朝政事卻是頗有主見,視乎正在悄悄擺脫宦官對朝政的控制,甚至在李建看來王宗實呆在神策軍大營中閉門不出,不敢入宮干預朝政,也是李漼的手段。

如今,這莫名其妙王宗實卻要將自己貶去崖州,當真不知究竟是何處出了紕漏。

對於黃盛而言,雖然他已經知道這崖州就是後世的海南島,若是將李建放去崖州做了官,說不定自己還能以海南島為根據地,行種田大計。雖然黃盛不是搞政治出身的穿越客,但他還是從神策軍大營內傳出的消息判斷出,王宗實並非是要將李建流放,如果流放李建的目的是打擊報復,怎麼可能在同時他又建言李漼儘快賜婚將永壽公主下嫁?

兩者無論如何猜度,都是相悖之事,要打擊李建就沒可能將公主賜婚,既然決定要將公主賜婚了,讓李建去崖州就不一定是流放。

一家人正揣測不安的時候,突然有宮中的小黃門分別來李建府邸和郡馬府宣旨,要李建和黃盛一齊進宮,不過李漼召李建去大明宮面聖,卻召黃盛攜妻、母、姐去東宮徐貴妃宮苑赴宴。

想想是福是禍,也不是自己擔心就可以躲過,李建便換了朝服,先行一步入宮面聖,隨後黃盛回郡馬府接了四娘、二姐和雲娘去了東宮。

徐貴妃看起來應是一早得了李漼的旨意,略作寒暄后尋機與黃盛暗通的消息,只說李漼今日午後派人傳旨,讓她準備一下招待黃盛一家,具體事由卻也沒說。

一家人便在徐貴妃的宮苑中苦等了一個多時辰后,才瞧見滿面春風的李漼攜李建姍姍遲來。

遠遠看著李建的表情還算可以,心知自己的猜測應該**不離十,黃盛懸著的心也才放了下來。扶著四娘見禮之後,李漼便命人擺宴,而後便與李建閑聊起來,話語之中不乏蹦出諸如南詔、崖州的辭彙,可惜黃盛被妹娘纏住,無法分神去偷聽,只待開宴時,才聽見李建大聲道:「陛下放心,微臣已知崖州之重,臣此去經略崖州,定當鞠躬盡瘁,為陛下平定南詔,建此殊功。」

李漼大喜,便命黃門頒下兩道聖旨,一是委任李建為崖州經略使,即日赴任。二是明旨公告天下,收黃盛為義子,賜姓李,擇吉日賜永壽公主答婚之書。

這唐律規定,婚嫁雙方必須要有官方的文書作為憑據,如男方通過媒人所送《通婚書》,女方家則有《答婚書》。通婚書樣本的正文雖然完全是客套之辭,別紙卻清楚地寫下關於求婚與允婚的內容。

而之前李漼雖然下旨公告要將永壽公主賜婚給黃盛,但那道旨意充其量也就是一份意向書,日後若有反覆也是可以悔改的,可一旦給了答婚書,這可就是蓋棺落釘,死也不能悔改了。甚至黃盛若是在大婚前不小心掛了,永壽公主都得先為他守孝三年才能再嫁。

所以,黃盛從這隻字片語已經分析出,李建去崖州並非流放,而是為了平定南詔經略崖州,至於將永壽公主的答婚書下給自己,是為了彰顯恩寵。雖然不知道王宗實在此事之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可眼下看起來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只不過,賜姓這個事情,黃盛有些反感。

宴席之上,李漼一直拉著李建說話,而黃盛又坐在下首遠處,自然尋不著機會探知究竟。知道宴會結束,一家人謝恩之後,李建讓黃盛共乘一轎,這才得知今日王宗實獻了一條妙計給李漼。

當真是妙計,王宗實的計策大意是以其在陸地徙城堅守拉鋸,不如經略崖州這等海中懸島,這南詔蠻兵悍勇,可勇則勇矣,卻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南詔沒有水軍。

咸通二年(860年),安南引南詔兵合三萬餘人,乘虛攻破唐安南交趾城。唐兵收復安南。咸通三年,南詔兵攻破邕州,擄掠人口,原有居民,什不存一。咸通四年,南詔又攻安南,見唐有備,引兵退去。不久,南詔兵合桃花、茫、裸形等部共五萬人攻安南。是年末,再攻破交趾城。南詔兩次破安南,唐人被殺被俘不下十五萬,南詔使善闡節度使楊思縉率兵二萬守安南,唐退守嶺南。

這幾次敗仗,全因大唐中央與安南都護府的交通全賴陸路,這也就使得一旦安南的唐城被南詔的蠻兵圍困,就會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畢竟,廣西、越南這一帶的熱帶雨林,可不是大唐重甲騎兵的主場,玩山地作戰這可是當地少數民族的強項。所以,王宗實也不知從某個高人手中討來的計策,將崖州定位為戰略物資和兵員集結地,可用海船直接將兵力在此中轉后投送至安南。

這安南都護府所在的交趾城,既後世的越南河內市,向南百里便是唐軍經略多年的良港重鎮海門鎮,也就是今日越南海防市。南詔無水軍,崖州又是海外懸島,可作為進攻之前戰略物資和兵員集結的中途島,待收服安南之後又可作為補給的中轉站,將安南所需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從水路直接送往安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怒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怒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65章】 峰迴路轉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