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投筆從戎 上
?【第67章】投筆從戎
李漼打賞自然是金口玉言,打不得半點馬虎,立刻就有掌管內府的掌事太監列出了封賞清單。【無彈窗.】[..無彈窗閱讀!]
但涉及到詞曲部分時卻是難住了,這曲子是李建做的眾人皆知,可宣到詞作者李盛上前聽賞的時候,黃盛先是一愣,跟著卻被李保給推了出來,才想起從一個多月前李漼賜姓后,他就不姓黃了,而是姓李,叫做李盛。
黃盛一被推出來,眾人都是一愕,李漼也是一呆道:「莫非這詞,竟真是十三郎做的?」
這李漼認黃盛為義子后,按照皇室排位,正是十三。
李漼正待褒獎,不知躲在何處的路岩卻是突然殺了出來:「陛下,此曲詩詞有大不敬。」
「大不敬?」李漼一愣,路岩卻是呈上了一紙抄錄的歌詞道:「請陛下過目。」
李漼接來一看,尤其是看向路岩特別指出的地方,念了出來:「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你一身的戎裝,呼嘯滄桑。」
百官聽了,不少人眉毛立時揚了起來,這豈是大不敬,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就連李漼自己也是完全愣住了,剛才聽的時候情緒沉浸在劇情中,完全沒去思考這歌詞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此時再讀,他自己都給嚇了一跳。不過李漼畢竟是個帝王,心智非常人可比,看了半響后便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而且這笑聲連續不斷,有極強的感染力,甚至漸漸帶著百官也發出笑聲迎合,甚至最後路岩也不得不發出乾笑之聲,李漼這才收住笑顏道:「朕總算知道,當初封十三郎做小狀元當真沒錯。這詞寫得,便是朕也自嘆弗如!」
李漼這一開口,維護之意人盡皆知,就連路岩也大是後悔,可他卻是眼中厲色一閃,就準備狠下心落井下石。可李漼卻沒停口,反倒是舉起手中的歌詞道:「眾卿,若是由卿等寫這詩詞,可敢寫此等詞句?」
百官眾臣久經考驗,都不是李漼的扎眼之人,自然一起應道:「不敢!」
廢話,這大唐雖然在史書並沒有被標註成**盛行的朝代,可從高祖李淵開朝,歷年來死於大不敬罪名的人不可記述,一些隱晦、需要豐富想象力的諷刺字句倒還好說,沒有人會冒著被陪葬的風險去點破,可一些公然、公開辱罵或諷刺皇權的行為,都會被冠以大不敬罪名被追究。
黃盛這句歌詞,犯忌之處就在「馬蹄聲狂亂」這句上,連上前面「誰的江山」,這根本就是在諷刺大唐內憂外患,邊疆烽煙四起,大有傾覆之相。若非這是黃盛寫的,換一個人不論是街頭的張三或巷尾的李四,肯定就會被以大不敬的罪名給抓進大牢,甚至家人也不可倖免,若是李漼知道以後龍顏大怒,只怕九族都得團滅。
不過,卻沒有人注意到,作為事件主角的黃盛,此時卻是一副處變不驚的表情,見時機以至,便看了看推自己出來的李保,暗中比了個手勢。早就成竹在胸的李保當即奔了出來,先是對李漼一個大禮道:「父皇,十三郎年幼,能作此詩詞已是天賦異稟,縱有些瑕疵也是常理。這詩詞兒臣初看也沒覺著有何不妥,若非路相指出,並不知此句有不敬之意,不然兒臣定要幫十三郎好好修潤。」
李保這話說得在情在理,如今黃盛不過是八歲的幼童,就算得了個小狀元的名頭,又怎知成人世界里的齷齪。甚至李保還把自己扯上,以此來證明若非你們這些大人的腦子裡全是勾心鬥角,又怎能從這原本屬於凄美愛情故事中的詞曲里找出大不敬的罪名來。
而李漼也從李保話中的最後一句聽出了意思,便問:「若是九郎修潤,當如何?」
李保急忙跪下道:「請父皇賜筆墨。」
李漼自然點頭,便有宮人獻上筆墨,李保接過李漼手上的詩詞,裝作苦思的樣子,然後就在「馬蹄聲狂亂」之旁寫上了「蹄聲震霄漢」,又恭敬的奉還。
李漼接來一看,眼前便是一亮,朗聲讀了出來:「誰的江山,蹄聲震霄漢……好!」
百官一聽,倒也覺得不錯,更有懂得察言觀色的人立時阿諛如潮,直道李保這句修潤果然上佳,甚至根本就是畫龍點睛之筆。百官知道當著老子誇兒子,可不會犯了李漼的忌諱,自然不要本錢的大夸特誇,而其中卻有兩人很不高興。
這其中一人,便是把這句大不敬詞句揪出來的路岩,另一人則是站在李保上首的兄長郢王李偘,見李保居然藉此反博一彩,兩人的臉色極度難看,若非兩人的親爹都還健在,只怕他們此時的表情直接可以描述為死了親爹一般。
兩個賤人對視一眼,路岩暗中搖頭做了個暗示,李偘怒得雙手握拳,連指甲陷入肉中也渾然不覺。
而這邊廂,李漼對百官的奉承自然全盤接受,當即就賞了黃盛明珠一斗,織錦十匹,山參十斤,筆墨紙若干。連帶李保也得了一套筆墨紙的賞賜,就算他的修潤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也不能得到比黃盛還要高的賞賜,否則這就顯得李漼有些偏私。
隨後,李漼又讓路岩重新抄錄了一份,讓百官傳閱。
如今黃盛不但是鐵定的永壽公主駙馬,又是李漼認的義子,百官對他的誇讚自然也不能吝嗇,不少粗通文墨的官員看了之後,便大勢評論起來。什麼詞鋒新銳、稚氣未脫、不拘一格,紛紛潮湧而來,甚至和黃盛有過一面之緣的康王居然直言道:「以臣弟看來,這等妙詞也就只有小娃娃才寫的出。不過,也只有十三郎這等的小娃娃,才寫的出如此的妙詞。」
康王這話好像啞謎一般,眾人聽得都是啞然失笑,倒是李漼知道自己兄弟,便道:「賢弟既精於此道,不若與朕細細評說一番?」
康王卻是搖頭道:「臣弟懂行不懂說,細細評說就不必了,便說十三郎這個詞,有駢四、有五言、有儷六、有七律,最長這句竟有十一個字,與臣弟所知的樂府詞牌皆不吻合,也就只有綠竹這廝才能譜這曲子。」
「綠竹何人?」李漼忽然問道。
康王則順口答道:「不就正是十三郎的外父。」
【第67章】投筆從戎
李漼打賞自然是金口玉言,打不得半點馬虎,立刻就有掌管內府的掌事太監列出了封賞清單。【無彈窗.】[..無彈窗閱讀!]
但涉及到詞曲部分時卻是難住了,這曲子是李建做的眾人皆知,可宣到詞作者李盛上前聽賞的時候,黃盛先是一愣,跟著卻被李保給推了出來,才想起從一個多月前李漼賜姓后,他就不姓黃了,而是姓李,叫做李盛。
黃盛一被推出來,眾人都是一愕,李漼也是一呆道:「莫非這詞,竟真是十三郎做的?」
這李漼認黃盛為義子后,按照皇室排位,正是十三。
李漼正待褒獎,不知躲在何處的路岩卻是突然殺了出來:「陛下,此曲詩詞有大不敬。」
「大不敬?」李漼一愣,路岩卻是呈上了一紙抄錄的歌詞道:「請陛下過目。」
李漼接來一看,尤其是看向路岩特別指出的地方,念了出來:「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你一身的戎裝,呼嘯滄桑。」
百官聽了,不少人眉毛立時揚了起來,這豈是大不敬,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就連李漼自己也是完全愣住了,剛才聽的時候情緒沉浸在劇情中,完全沒去思考這歌詞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此時再讀,他自己都給嚇了一跳。不過李漼畢竟是個帝王,心智非常人可比,看了半響后便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而且這笑聲連續不斷,有極強的感染力,甚至漸漸帶著百官也發出笑聲迎合,甚至最後路岩也不得不發出乾笑之聲,李漼這才收住笑顏道:「朕總算知道,當初封十三郎做小狀元當真沒錯。這詞寫得,便是朕也自嘆弗如!」
李漼這一開口,維護之意人盡皆知,就連路岩也大是後悔,可他卻是眼中厲色一閃,就準備狠下心落井下石。可李漼卻沒停口,反倒是舉起手中的歌詞道:「眾卿,若是由卿等寫這詩詞,可敢寫此等詞句?」
百官眾臣久經考驗,都不是李漼的扎眼之人,自然一起應道:「不敢!」
廢話,這大唐雖然在史書並沒有被標註成**盛行的朝代,可從高祖李淵開朝,歷年來死於大不敬罪名的人不可記述,一些隱晦、需要豐富想象力的諷刺字句倒還好說,沒有人會冒著被陪葬的風險去點破,可一些公然、公開辱罵或諷刺皇權的行為,都會被冠以大不敬罪名被追究。
黃盛這句歌詞,犯忌之處就在「馬蹄聲狂亂」這句上,連上前面「誰的江山」,這根本就是在諷刺大唐內憂外患,邊疆烽煙四起,大有傾覆之相。若非這是黃盛寫的,換一個人不論是街頭的張三或巷尾的李四,肯定就會被以大不敬的罪名給抓進大牢,甚至家人也不可倖免,若是李漼知道以後龍顏大怒,只怕九族都得團滅。
不過,卻沒有人注意到,作為事件主角的黃盛,此時卻是一副處變不驚的表情,見時機以至,便看了看推自己出來的李保,暗中比了個手勢。早就成竹在胸的李保當即奔了出來,先是對李漼一個大禮道:「父皇,十三郎年幼,能作此詩詞已是天賦異稟,縱有些瑕疵也是常理。這詩詞兒臣初看也沒覺著有何不妥,若非路相指出,並不知此句有不敬之意,不然兒臣定要幫十三郎好好修潤。」
李保這話說得在情在理,如今黃盛不過是八歲的幼童,就算得了個小狀元的名頭,又怎知成人世界里的齷齪。甚至李保還把自己扯上,以此來證明若非你們這些大人的腦子裡全是勾心鬥角,又怎能從這原本屬於凄美愛情故事中的詞曲里找出大不敬的罪名來。
而李漼也從李保話中的最後一句聽出了意思,便問:「若是九郎修潤,當如何?」
李保急忙跪下道:「請父皇賜筆墨。」
李漼自然點頭,便有宮人獻上筆墨,李保接過李漼手上的詩詞,裝作苦思的樣子,然後就在「馬蹄聲狂亂」之旁寫上了「蹄聲震霄漢」,又恭敬的奉還。
李漼接來一看,眼前便是一亮,朗聲讀了出來:「誰的江山,蹄聲震霄漢……好!」
百官一聽,倒也覺得不錯,更有懂得察言觀色的人立時阿諛如潮,直道李保這句修潤果然上佳,甚至根本就是畫龍點睛之筆。百官知道當著老子誇兒子,可不會犯了李漼的忌諱,自然不要本錢的大夸特誇,而其中卻有兩人很不高興。
這其中一人,便是把這句大不敬詞句揪出來的路岩,另一人則是站在李保上首的兄長郢王李偘,見李保居然藉此反博一彩,兩人的臉色極度難看,若非兩人的親爹都還健在,只怕他們此時的表情直接可以描述為死了親爹一般。
兩個賤人對視一眼,路岩暗中搖頭做了個暗示,李偘怒得雙手握拳,連指甲陷入肉中也渾然不覺。
而這邊廂,李漼對百官的奉承自然全盤接受,當即就賞了黃盛明珠一斗,織錦十匹,山參十斤,筆墨紙若干。連帶李保也得了一套筆墨紙的賞賜,就算他的修潤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也不能得到比黃盛還要高的賞賜,否則這就顯得李漼有些偏私。
隨後,李漼又讓路岩重新抄錄了一份,讓百官傳閱。
如今黃盛不但是鐵定的永壽公主駙馬,又是李漼認的義子,百官對他的誇讚自然也不能吝嗇,不少粗通文墨的官員看了之後,便大勢評論起來。什麼詞鋒新銳、稚氣未脫、不拘一格,紛紛潮湧而來,甚至和黃盛有過一面之緣的康王居然直言道:「以臣弟看來,這等妙詞也就只有小娃娃才寫的出。不過,也只有十三郎這等的小娃娃,才寫的出如此的妙詞。」
康王這話好像啞謎一般,眾人聽得都是啞然失笑,倒是李漼知道自己兄弟,便道:「賢弟既精於此道,不若與朕細細評說一番?」
康王卻是搖頭道:「臣弟懂行不懂說,細細評說就不必了,便說十三郎這個詞,有駢四、有五言、有儷六、有七律,最長這句竟有十一個字,與臣弟所知的樂府詞牌皆不吻合,也就只有綠竹這廝才能譜這曲子。」
「綠竹何人?」李漼忽然問道。
康王則順口答道:「不就正是十三郎的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