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烽煙驟起 上
?【第72章】烽煙驟起
寵勛此人雖為軍中糧料判官,卻心中素有大志,見許佶動怒,寵勛便一五一十將心中計議徐徐說之。【全文字閱讀.】
兩人密謀許久,最終定下了北還的計策。
旋即,許佶又行公文與桂管觀察使,稱徐州卒屯防經年,將士所用兵器甲胄老舊已不敷使用,申請更換兵器甲胄。對桂管觀察使崔彥曾來說,這些徐州卒只要不鬧著回老家,一切都好說,便也准了公文,調撥了一定數量的兵器甲胄更換,又賞了數百貫錢作為安撫。
咸通八年的十月,桂管觀察使回復兵部的公文轉回,這次依舊是老借口,稱桂管府庫空虛,無力遣散徐州卒,且時近年關,疑南詔將有進犯,便決定戍卒再留一年,兵部自然准了。消息傳回后,徐州戍卒聞訊憤怒,都虞候許佶等乘桂管觀察使移鎮湖南,新使未至之機,率戍卒殺都將王仲甫,推糧料判官寵勛為主,劫掠兵器北還。
龐勛、許佶率徐州戍卒在桂林發動兵變后,十一月朝廷遣宦官張敬思宣詔赦戍卒擅歸之罪,押還徐州。十二月,龐勛、許佶率戍卒過湖南,沿江東下。途中,許佶洞察朝廷赦罪乃緩兵之計,若回徐州,則必被屠殺,遂各出私財造兵甲旗幟,召集人馬亡命,眾至千人。沿途藩鎮由於無朝廷出兵敕令,皆嚴守自保。徐州戍兵越浙西、淮南,於十二月二十七日順利抵達泗州(今江蘇盱眙北),距徐州約二百餘里。
而然,大唐朝廷卻在此時出了一個大大的昏招。龐勛許佶兩人所領的徐州卒兵變的主因是思鄉心切,因此一路上都是望鄉北歸,並無反唐的真心。可就在他們抵達了泗州,暗自思量著一旦歸鄉便脫隊回家的小算盤時,卻得到消息稱朝廷已遣桂管觀察使崔彥曾北上,全權處理徐州卒擅自北歸一事。又接到昔日同袍傳來的消息說朝廷已經下了密敕,一旦他們至徐州,將盡被嚴懲。
於是龐勛、許佶遂召集戍卒,決定武裝對抗朝廷,死中求生。正月初,龐勛率戍卒進至符離(今安徽宿州北),送信給崔彥曾,言徐州軍將尹戡等三人狡詐多疑,如能停此三人軍職,並將戍卒別置二營,由一將統轄,則服從朝命。崔彥曾拒絕龐勛要求,命都虞候元密率兵三千討伐龐勛,又命宿州、泗州各出兵協助元密。八日,元密從徐州出發,至任山(今江蘇徐州西南)北,欲襲擊戍卒,被龐勛等察覺。十日,龐勛乘宿州出兵,城內空虛之機,率軍攻陷州城。龐勛散財貧民,召募士卒,百姓四面雲集,得數千人。於是勒兵乘城,自稱兵馬留侯。
至此,戍卒與農民結合,由兵變而發展為起義。
黃盛得到這個消息的速度,比朝廷的八百里快譯還要快上許多。眼下光明神教和佛教大有合二為一的趨勢,佛教信徒聽聞彌勒光佛降世后,禱告時自然會帶上彌勒菩薩。甚至龐勛、許佶兩人在桂林一起兵,黃盛便通過信徒的禱告得知了這個消息。徐州卒一路北上,沿途所過之處的光佛信徒就等同於黃盛的眼線,甚至後期的很多消息就直接是徐州卒中的佛教徒直接傳達。
只不過黃盛和大唐的朝廷一樣,根本就沒想到這看似規模極小的兵變,會引發成起義。而且黃盛因為不學無術,就記得黃巢起義之前有個王仙芝起義,並不知道這龐勛、許佶二人搞出來的起義到底是偶發的還是歷史史實,走向又是如何!
當然,這不怪黃盛,實際上龐勛、許佶二人這次兵變起義的確是史實,只不過爆發的時間因為黃盛引發的時空蝴蝶效應而提前了幾個月。歷史上的發動時間是咸通九年的七月,眼下提前到了咸通八年的十月。
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自然還有李建和黃巢。
先說李建,得此消息后先是觀望,直道龐勛攻陷宿州勒兵乘城消息傳來,這驚覺不妙。急切之下,便讓二舅以神通喚了黃盛商議對策,此時他在崖州的攤子正全面鋪開,至少還得三年左右才能完善,萬萬不可能在此時起事。黃盛給的建議也只能是靜觀其變,在他看來此時大唐國內的民怨並沒有累積到一個大爆發的臨界點。
而身在廬州的黃巢卻是興奮異常,黃盛的神識游至廬州,就見他的府中熱鬧非常,小小一座四進的私宅住進了百來號人,都是他年來可以結交的江湖遊俠,不過黃巢也是老成,也是做好了靜觀其變的打算,這讓黃盛安心不少。
卻說,咸通九年正月十日,龐勛攻克宿州。次日,徐州都虞候元密率官軍追至城下,準備攻城。不料龐勛夜中使婦女敲鼓持更,麻痹官軍;掠取城中大船三百艘,裝滿糧食器物,順汴水東下,從官軍包圍中逃出。天亮后,元密始知龐勛已率義軍離城,急率軍追擊,士卒皆未食,至追及義軍,已飢乏不堪。龐勛命千人埋伏於舟中,列陣於汴水堤外。見官軍臨近,偽裝逃亡。元密以為義軍畏己,縱兵急迫。龐勛命舟中及堤外義軍夾攻,官軍大敗,死千餘人,其餘皆降。元密與諸將及監陣敕使均死,無一人生還。
后龐勛問降卒,知徐州無備,遂決意攻取。十五日,龐勛率軍北渡濉水,越山趨徐州。當晚,已為徐泗觀察使的崔彥曾始知元密敗訊,遂向鄰道求救。次日,命塞城門,選城中丁壯拒守。十七日,龐勛率義軍至徐州城下,凡居民在城外者,皆安撫無所侵擾,大得民心,爭歸義軍協助攻城。不多時,外城攻克,觀察使崔彥曾退保子城。居民又協助義軍焚陷子城,擒崔彥曾,殺其部將尹戡等人。城中願參加義軍者萬餘人。龐勛以許佶為都虞候,趙可立為都游弈使,部下各為牙將,分領諸軍。又遣部將劉行及率一千五百人攻取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李圓率二千人攻泗州(今江蘇盱眙北),梁丕率千人屯守宿州,其餘要害縣鎮,皆繕兵戍守。附近州縣「群盜」,皆遠道而來歸附,勛出徐州官庫錢帛召募士卒,百姓爭相應募,數日達五萬人,聲威大振。
【第72章】烽煙驟起
寵勛此人雖為軍中糧料判官,卻心中素有大志,見許佶動怒,寵勛便一五一十將心中計議徐徐說之。【全文字閱讀.】
兩人密謀許久,最終定下了北還的計策。
旋即,許佶又行公文與桂管觀察使,稱徐州卒屯防經年,將士所用兵器甲胄老舊已不敷使用,申請更換兵器甲胄。對桂管觀察使崔彥曾來說,這些徐州卒只要不鬧著回老家,一切都好說,便也准了公文,調撥了一定數量的兵器甲胄更換,又賞了數百貫錢作為安撫。
咸通八年的十月,桂管觀察使回復兵部的公文轉回,這次依舊是老借口,稱桂管府庫空虛,無力遣散徐州卒,且時近年關,疑南詔將有進犯,便決定戍卒再留一年,兵部自然准了。消息傳回后,徐州戍卒聞訊憤怒,都虞候許佶等乘桂管觀察使移鎮湖南,新使未至之機,率戍卒殺都將王仲甫,推糧料判官寵勛為主,劫掠兵器北還。
龐勛、許佶率徐州戍卒在桂林發動兵變后,十一月朝廷遣宦官張敬思宣詔赦戍卒擅歸之罪,押還徐州。十二月,龐勛、許佶率戍卒過湖南,沿江東下。途中,許佶洞察朝廷赦罪乃緩兵之計,若回徐州,則必被屠殺,遂各出私財造兵甲旗幟,召集人馬亡命,眾至千人。沿途藩鎮由於無朝廷出兵敕令,皆嚴守自保。徐州戍兵越浙西、淮南,於十二月二十七日順利抵達泗州(今江蘇盱眙北),距徐州約二百餘里。
而然,大唐朝廷卻在此時出了一個大大的昏招。龐勛許佶兩人所領的徐州卒兵變的主因是思鄉心切,因此一路上都是望鄉北歸,並無反唐的真心。可就在他們抵達了泗州,暗自思量著一旦歸鄉便脫隊回家的小算盤時,卻得到消息稱朝廷已遣桂管觀察使崔彥曾北上,全權處理徐州卒擅自北歸一事。又接到昔日同袍傳來的消息說朝廷已經下了密敕,一旦他們至徐州,將盡被嚴懲。
於是龐勛、許佶遂召集戍卒,決定武裝對抗朝廷,死中求生。正月初,龐勛率戍卒進至符離(今安徽宿州北),送信給崔彥曾,言徐州軍將尹戡等三人狡詐多疑,如能停此三人軍職,並將戍卒別置二營,由一將統轄,則服從朝命。崔彥曾拒絕龐勛要求,命都虞候元密率兵三千討伐龐勛,又命宿州、泗州各出兵協助元密。八日,元密從徐州出發,至任山(今江蘇徐州西南)北,欲襲擊戍卒,被龐勛等察覺。十日,龐勛乘宿州出兵,城內空虛之機,率軍攻陷州城。龐勛散財貧民,召募士卒,百姓四面雲集,得數千人。於是勒兵乘城,自稱兵馬留侯。
至此,戍卒與農民結合,由兵變而發展為起義。
黃盛得到這個消息的速度,比朝廷的八百里快譯還要快上許多。眼下光明神教和佛教大有合二為一的趨勢,佛教信徒聽聞彌勒光佛降世后,禱告時自然會帶上彌勒菩薩。甚至龐勛、許佶兩人在桂林一起兵,黃盛便通過信徒的禱告得知了這個消息。徐州卒一路北上,沿途所過之處的光佛信徒就等同於黃盛的眼線,甚至後期的很多消息就直接是徐州卒中的佛教徒直接傳達。
只不過黃盛和大唐的朝廷一樣,根本就沒想到這看似規模極小的兵變,會引發成起義。而且黃盛因為不學無術,就記得黃巢起義之前有個王仙芝起義,並不知道這龐勛、許佶二人搞出來的起義到底是偶發的還是歷史史實,走向又是如何!
當然,這不怪黃盛,實際上龐勛、許佶二人這次兵變起義的確是史實,只不過爆發的時間因為黃盛引發的時空蝴蝶效應而提前了幾個月。歷史上的發動時間是咸通九年的七月,眼下提前到了咸通八年的十月。
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自然還有李建和黃巢。
先說李建,得此消息后先是觀望,直道龐勛攻陷宿州勒兵乘城消息傳來,這驚覺不妙。急切之下,便讓二舅以神通喚了黃盛商議對策,此時他在崖州的攤子正全面鋪開,至少還得三年左右才能完善,萬萬不可能在此時起事。黃盛給的建議也只能是靜觀其變,在他看來此時大唐國內的民怨並沒有累積到一個大爆發的臨界點。
而身在廬州的黃巢卻是興奮異常,黃盛的神識游至廬州,就見他的府中熱鬧非常,小小一座四進的私宅住進了百來號人,都是他年來可以結交的江湖遊俠,不過黃巢也是老成,也是做好了靜觀其變的打算,這讓黃盛安心不少。
卻說,咸通九年正月十日,龐勛攻克宿州。次日,徐州都虞候元密率官軍追至城下,準備攻城。不料龐勛夜中使婦女敲鼓持更,麻痹官軍;掠取城中大船三百艘,裝滿糧食器物,順汴水東下,從官軍包圍中逃出。天亮后,元密始知龐勛已率義軍離城,急率軍追擊,士卒皆未食,至追及義軍,已飢乏不堪。龐勛命千人埋伏於舟中,列陣於汴水堤外。見官軍臨近,偽裝逃亡。元密以為義軍畏己,縱兵急迫。龐勛命舟中及堤外義軍夾攻,官軍大敗,死千餘人,其餘皆降。元密與諸將及監陣敕使均死,無一人生還。
后龐勛問降卒,知徐州無備,遂決意攻取。十五日,龐勛率軍北渡濉水,越山趨徐州。當晚,已為徐泗觀察使的崔彥曾始知元密敗訊,遂向鄰道求救。次日,命塞城門,選城中丁壯拒守。十七日,龐勛率義軍至徐州城下,凡居民在城外者,皆安撫無所侵擾,大得民心,爭歸義軍協助攻城。不多時,外城攻克,觀察使崔彥曾退保子城。居民又協助義軍焚陷子城,擒崔彥曾,殺其部將尹戡等人。城中願參加義軍者萬餘人。龐勛以許佶為都虞候,趙可立為都游弈使,部下各為牙將,分領諸軍。又遣部將劉行及率一千五百人攻取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李圓率二千人攻泗州(今江蘇盱眙北),梁丕率千人屯守宿州,其餘要害縣鎮,皆繕兵戍守。附近州縣「群盜」,皆遠道而來歸附,勛出徐州官庫錢帛召募士卒,百姓爭相應募,數日達五萬人,聲威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