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李太玄的戰爭論
高士廉突然間想到了一些事情,左右看了看,就看到長孫無垢看李太玄的神態有些不同,帶著一些愛慕之情。長孫無垢是他妹妹的女兒,他也把她視為己出。一直以來,他一直在為長孫無垢尋一良配。此間亦有很多人提親,他都拒絕了。然而此時看見兩人的神態,心有有了一個決定。
於是高士廉問道:「賢侄現在家中可還有親人?可曾與人有過婚約?」
李太玄苦笑著回道:「小侄雙親已故去,現在家裡只我一人,當然也就未與人有婚約了。」
高士廉微笑著說道:「那賢侄可否願意與我這外甥女結為秦晉之好?」說完后就笑呵呵的看著李太玄。
雖然李太玄兩世為人,也很喜歡面前的長孫無垢,但是被人直接提起,臉上也掛不住。在這個時代,女子10來歲就定親也是常態啊。於是紅著臉說道:「小侄身份低微,怕是配不上長孫小姐。當然若是伯父與長孫兄不嫌棄小侄的身份,小侄自然萬般願意。」
說完后就含情脈脈的看著長孫無垢,長孫無垢也是略帶羞澀的看著李太玄,兩人那種情意綿綿你儂我儂的情誼。讓高士廉非常的滿意,雖然他也很是希望自己的外甥女嫁給李世民,但是相比較給無垢找一個她自己喜歡的情郎,高士廉更願意是後者,畢竟這是自己妹妹的女兒。
高士廉笑著說道:「好,那就這樣定了,今天來的匆忙,我們就先定下口頭的婚約,改天我們在正式定下婚約。無忌和無垢也是苦命的人兒,和你差不多吧,母親早亡,前兩年父親也病故,兄妹被族人排擠,只好來投奔我這個舅舅。」
喝了口茶后,他繼續說道:「前些日子,無忌和小兒回家說起賢侄的種種神奇之處,尤其是賢侄的文采,我也覺得賢侄實非凡人,雖然仙人弟子這個說法比較令人匪夷所思,都是今日所見賢侄的這個火藥,看來賢侄真就是仙人弟子了。不知賢侄現在可否給我詳解一下這個火藥呢?」
李太玄看著高士廉說道:「伯父,既然我與無垢定下了婚約,那我們就不是外人了,就沒有什麼不能說的了。相信伯父對古往今來的戰爭都有一定的了解,小侄試問伯父一下,您覺得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是什麼?」
高士廉一聽就思考了一會後說道:「一場戰爭的勝利無不與國力、糧草、統帥、將領、士兵以及武器相關。」
李太玄接著說道:「的確如伯父所言,我們先拋開國力、糧草與統帥不談,就論將領、士兵和武器。現在的軍隊,一個士兵的訓練需要的時間很長,把一個普通人訓練成合格的士兵估計需要半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將領同樣是這樣。這對士兵的先天條件,身體素質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那些士兵基本上就是炮灰而已,武器也是這樣,無論是刀槍還是盔甲,武器優劣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
高士廉聽完後點了點頭說道:「正如賢侄所言,尤其是對於弓弩兵種而言,訓練的時間更長。」
李太玄說道:「我想發展一種武器,哪怕是普通人只需要一兩天時間的訓練就可以上陣殺敵,無論面對騎兵還是步卒都可以戰而勝之。無論是攻城還是野戰都可以勝任。你覺得如何?」
說完后示意小梅去書房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同時高士廉聽了李太玄的話后,覺得可能性不大。李太玄也沒有介意高士廉的神色變化,很快小梅拿來了幾張宣紙。
李太玄首先攤開了火槍的設計圖,對著高士廉三人說道:「這個叫做火槍,上面的是槍管,你們可以理解是一根精鋼打造的管子,後面是擊發裝置,這個解釋就比較複雜,我們以後可以探討,後面是木質的槍托。使用的方法是,將一定量的火藥先裝入槍管裡面,然後將鉛制的槍彈塞入槍管,用下面這種通條將子彈壓緊后,扣動這個扳機,上面這個擊錘打擊下面的火石,引燃槍管裡面的火藥,火藥把裡面的彈頭高速的推出槍管,彈頭就可以殺死敵人。火槍的射擊距離可以達到150步以上。先別懷疑威力,等我做出樣品后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威力的問題。現在我們先說這種武器如果面世,你們覺得持刀槍的步卒有多少勝率。如果經過約一個月的訓練,熟練的士卒可以做到10息發射一發子彈,火槍的使用一般是採用三段擊的攻擊方式,一排人發射,一排人裝彈,一排人瞄準,三排輪番攻擊。前排在輔以刀盾兵。」
介紹完槍后,又打開一張火炮的圖紙說道:「這個叫做火炮,是個大傢伙,原理和火槍差不多,你們可以理解是大一號的火槍,它的炮彈有五到十斤重,射程大概可以從500步到1500步之間,當然也可以做的更大,那樣就很難移動,適合用於守城用。炮彈可以是實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實心的就是直接砸死敵人,空心的就是向剛才實驗的瓷瓶一樣,裡面裝有火藥和鐵珠,炮彈射出去後會在空中爆炸,把大量的鐵珠射出去大量的殺死敵人。」
最後打開一張圖紙說道:「這叫手雷,點火后扔出去,直接爆炸,通過將裡面的鐵珠射出去殺死敵人。這個一般是近戰或者守城用的,近戰的時候一邊的士卒可以扔出去大概30步遠,守城就簡單了往人多的地方扔就可以了。」
介紹完三種火藥武器后,就笑呵呵的看著三人,見三人還在沉思中,也沒有去打攪他們的思緒。說了這麼多話,口也渴了,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順便把小梅叫了過來,讓她去安排午餐,同時讓酒坊送一壇蒸餾好的酒過來,還特意交代送那種兩次蒸餾的那種。
高士廉三人聽了李太玄的介紹,心裡也是激蕩不已,如果李太玄說的都是真的,那他的這個所謂的火藥武器當能橫掃戰場,做到所向披靡。現在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他所說的這種武器,然而今天看了他所說的火藥的威力,那他能做出這樣的武器也能說得通了。
高士廉試著問道:「賢侄,有沒有想過進入朝堂,為陛下建功立業?」
李太玄笑著反問道:「伯父,你覺得現在的大隋朝還有將來嗎?放眼整個天下,百姓食不果腹,世家大族林立,大部分官員派系分立,有才之士難以立足於朝堂,就像伯父這樣的在朝堂也淪為陪襯。我們的皇帝陛下還能真正的掌控整個帝國嗎?」
高士廉初聽覺得李太玄太過狂悖,聽完后又覺得李太玄的格局很大,對時弊能一針見血的指出來。
高士廉思考了一會後說道:「賢侄說的這些,歷朝歷代都是有的,陛下也在勵精圖冶,大隋朝必定百世而立。」
李太玄呵呵笑道:「伯父,你剛才說的,你自己信嗎?望伯父寬恕小侄的無禮,我們可以聊聊關於國家之事。試問,國之根本是什麼?」
高士廉一聽這個問題,沒有直接回答,看向長孫無忌和高履行,這也有考校之意。
長孫無忌想了一會說道:「國之根本為朝堂,朝堂帶領國家的走向,清明的吏冶與合理的賦稅等。」
高履行說道:「應該還有王道教化吧。」
李太玄說道:「國之根本,我想應該是廣大的勞苦大眾。活在最底層的百姓。你們仔細想想,每次王朝更替起事者是不是都打著為民請命,造福大眾,為民爭命等口號,結果呢?成立新的王朝後,有幾人真正的關心過那些底層的民眾,正如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東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才是國之根本,他們為國提供了糧食,勞力,軍隊的兵員,包括絕大多數的賦稅都是來自於百姓,但是帝國為他們做了什麼?百姓的要求高嗎?他們只不過是求一小塊土地,能通過自己辛勤勞作后,能吃飽穿暖。他們不要求高官厚祿,不要求功名加身,也不要求錦衣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