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達成
面對炮擊,闖軍自然不會甘心挨打,前營指揮立刻派出一隊騎兵,往小山坡探查,見榆林炮兵不過百十人,於是急報後方,前營指揮以為立功的機會到了,於是派出大隊騎兵往小山坡殺來,想要殲滅這支自尋死路的榆林炮兵。
但等他們整頓好兵馬,再次來到小山坡之前,卻只看到榆林炮兵撤退的身影,留在原地的,只有負責斷後護衛的榆林精騎兵,原來,榆林軍新鑄的野戰炮不但輕便,而且皆裝有車輪,由騾馬拉運,轉移非常迅速,真可說是打一炮換一個地方,這與傳統大炮笨重難運,每次轉移都會耗費大量時間的過程,完全不同。
雙方都是精騎兵,因此都沒有輕舉妄動,闖軍騎兵最後只能目送榆林騎兵離開。
榆林騎兵離開的如此之快,前營指揮有些難以相信,親到現場,見了榆林炮兵留下的騾馬車印,方才是相信。
所有一切都報於劉方亮。
劉方亮聽了默然,他知道,這是榆林軍在示威,而不是真要攻擊,不然榆林軍完全可以在山坡前提前設陣,引他們來攻,再發揮火炮和火器優勢,對他們造成傷害。想到榆林之戰時,榆林軍火器之兇狠,這樣的戰術完全可行。
但榆林軍沒有這麼做,而榆林炮兵撤退的速度,又令劉方亮驚訝,來的快,去的也快,射程還這麼遠,那麼就意味著榆林軍隨時都可以再對前營發起轟擊,除非前營於營外設伏,日夜等候,否則很難捕捉到戰機,對榆林炮兵發起反擊。
如此對手,如此火炮,榆林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兩軍持續對峙,但誰都沒有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而在這一月里,天下形勢又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五月,建虜攝政王多爾袞宣布建都北京,其正式入主中原,天下震動,那些先投降李自成,後來見李自成在山海關兵敗,又重新舉起明旗的明朝舊官,又紛紛降下明旗,升起清旗,一點都不覺得羞恥。
後來也是這個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先監國,其後正式繼位,年號弘光。弘光朝初立時,倒也有些新氣象,追贈了許多殉國的忠良,也為許多屈死的大臣平了反,只是首輔卻不是人們都以為,聲望也最高的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而是擁立有功的鳳陽總督馬世英。
馬世英連同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和劉澤清,是為弘光帝能順利繼位的最大功臣,弘光帝對他們也不吝賞賜,馬士英做了首輔,四個總兵也都被封了侯,連帶的,遠在榆林的尤振武也沾了光,他榆林大勝,擊潰劉方亮五萬兵馬,收復綏德延安府的消息傳到南京后,南京上下振奮,皆說陝西猶可為,光復北方,消滅賊人,為君父報仇,指日可待,又說尤振武將門子弟,年少總兵,可比當年曹變蛟也。
而此時,原本在榆林逗留了許多日子的中官李勝,在幾個榆林義士的護衛下,終於安全來到南京,由此,南京君臣知道了更多的大戰細節。
一時,更多關於尤振武的傳說,在南京傳開,街頭巷尾到處都在議論這場大勝,以及橫空出世的少年將才。
而掌握大權的馬士英也有拉攏尤振武的意思,於是在他的提議下,南京也給了尤振武一個爵位,那就是冠軍伯。
牛成虎陣前反戈,立有大功,被封蕩寇伯。
此時聖旨雖然還沒有到延安,但消息已經傳來,眾軍皆是振奮,自崇禎十七年前,武將多有封伯,但卻鮮有如榆林尤家這樣的將門世家,不知道是將門沒有功績呢,還是因為他們多數都忠於朝廷,不需要過多安撫,又或者是不知道保存實力,沒有手握重兵,總之,尤振武是延安榆林第一人。
至於牛成虎,此時正與黨守素激戰,雙方在甘肅旗鼓相當,一時還難分勝負。
當然了,眾人振奮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封賞,而是因為天下有了新皇帝,眾人有了天,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無君則意味著亡國,有了君,眾人有了效忠的目標,社稷才能繼續,眾人的官職也才名正言順,不然君都沒有了,他們的臣職又怎麼能存在。
至於誰做這個皇帝,榆林將門和榆林軍都不是太在意。
除了尤振武。
雖然知道一切會發生,但他還是感嘆,史可法為什麼沒有抓住機會,當機立斷,先擁立最有繼承權的福王,而是被馬士英搶了先機?
如果史可法擁立福王,掌握朝政,以他的威望,足以壓住黨爭,南明朝廷的亂象,或許會少很多。整個南明小朝廷的氣運,也許就會延續一段時間,不至於那麼快就傾塌。
但沒有如果,史可法的猶豫不決,斷送了好時機,而南明弘光朝的命運也基本就註定了。
所以,同尤振武被封伯的消息,一起傳回的,還有另外一個大消息,那就是,史可法被外放,掛內閣大學士,領兵部尚書,去江北督師各路兵馬去了,而江北各路,高傑劉澤清皆跋扈難領之將,史督師未來堅險重重。
一切都如歷史。
六月下旬,朝廷使者來到榆林軍中。
卻還是中官李勝。
李勝不止是傳旨的欽差太監此後還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榆林監軍。此後將常駐榆林。
尤振武被封伯,麾下武將,從孫惠顯,劉廷傑,翟文,侯拱極,以及李准吳漢,包括翟去病,李應瑞王守奇以及尤定宇侯世祿王世欽李昌齡等老將皆有封賞,有官職的提升一級,無職的,也都給予了應有榮譽。
眾人高呼萬歲。
都任王家祿喬元柱等文官也都加了銜。
此外還新派了延安知府,只是同三邊總督余應桂,陝西巡撫李化熙一樣,因為路途阻隔,多有亂兵,無法上任,更有消息,說李化熙已經投靠了滿清。
七月,李自成帶著敗兵,渡過黃河,回到陝西,而西安的田見秀終於可以把難以決斷的榆林問題,交給李自成親自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