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漢朝末路(2)
公元220年十月,太史丞許芝、太尉賈詡、相國華歆、侍中陳群、尚書令階桓等幾十位魏國重臣來到許昌,拜見獻帝。
獻帝已有好多年不見有這麼多臣工來拜見自己,今日忽見有這麼多文臣武將前來他倒顯得十分窘迫而有些害怕。自從曹操立魏國后,曹操將朝庭內的大臣都遷到了鄴城,當然,這些大臣大都是曹操一手栽培起來的,也無可非議,獻帝自那時就被架空了,名義上是皇帝,可再沒有朝會之事了。
今忽見有這麼多大臣來朝拜,獻帝早就心知肚明,無事不登三寶殿,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啊!
「愛卿有何事要奏?」
華歆奏道,「陛下,如今漢家氣數已盡、國之不國,我等勸陛下將皇位禪於魏王,以平民心安下。」
獻帝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顫微微地道,「朕並沒有失策之過,愛卿怎麼能勸朕禪讓皇位?」
太史丞許芝上前奏道:「皇上,《易》經上雲『聖人若受命稱子,當有黃龍出現,若聖人仁德可比下,仁恩恰普世人,則麒麟則以己日出現,今黃龍出於鄴城,麒麟過境臨甾,這無不明魏地當是龍興之地;前白馬令李雲上書云: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年漢武帝在朝堂上曾對眾臣發下讖言道:漢有六七厄,法應再受命,我宗嗣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當塗高指的就是魏,在路上又高又大的就是魏,魏當代漢,命註定,還望皇上順應意禪位於魏。」
獻帝哭道,「自高祖立漢至今四百餘年,漢之江山如在我手上殞毀我怎能對的住列祖列宗呢?」
許芝又道,「這是意,意難違。《孝經》中黃讖云:『日載東,絕火光。不橫一,聖聰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下歸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禮樂,正萬民,嘉樂家和雜。如此,魏王的名諱已見圖讖。又《易運期》讖云:『言居東,西有午,兩日並光日居下。其為主,反為輔。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言午』就是『許』字。『兩日』就是『昌』字。漢當以許亡,魏當以許昌。今際會之期在許,是對應讖語的明證。又云:『鬼在山,禾女連,王下。』臣聞帝王者,五行之精華,易姓之符兆,代興之時機,國祚以七百二十年為一軌。有德者可超過此數,達到八百年,無德則減到四百年。因此周朝享國八百六十七年,夏朝享國四百數十年。漢用夏曆,立國至今四百二十六載。高祖雖受命於乙未年,但漢心徵兆始於獲麟。自從獲麟以來已七百餘年,之曆數已盡。」
獻帝又哭道,「雖如此,我當與皇后商議后再定。」
曹洪、曹休上前幾步拔劍怒目道,「現下你沒有一寸一尺的土地、而大臣們也沒有一個是聽命於你的,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先王給的,若不是先王,你早成孤魂野鬼了,還有什麼機會在這皇宮內享樂浮化?皇上當做立斷,否則遲則生變!」
獻帝忙道,「好好,眾卿稍候,我去取印綬來。」
獻帝來到後宮,見著曹皇后又哭起來,曹節問道,「皇上因何泣哭?」
獻帝道,「你兄曹丕要我禪皇位於他。」
曹節大驚,好言勸了獻帝幾句后氣沖沖地來到朝堂,對眾文武道,「我父王功蓋華宇都沒有這非分之想,他曹丕才做了幾魏王就要輒思篡漢,都是你們這些亂賊希圖富貴共造逆謀!」罷哭著返回後宮。曹洪、曹休前去討要印璽,曹節就是不給,賈詡、陳群又進討要,曹節哭著將印綬扔在地上道,「上不會保佑他的!」
獻帝讓陳群寫禪位詔書,曹洪印上玉璽,又將印璽還與獻帝。獻帝令陳群執節,到鄴城宣讀詔書。
眾大臣回到鄴城,陳群宣讀詔書,曹丕有些為難,推辭道,「我現在已位極人臣,只想做這魏王以至終老,怎敢有此奢望。」
侍中劉廙、尚書令桓階奏曰:「王上,秦政一統華夏,高祖又推翻秦政,自堯、舜以來,帝王之興,不總為一姓,自古君臨下,唯以德理下、以智統朝庭、以才扶威望,如今王上具備這些條件,理當挑起這副重任,則海內歸一、謀下百姓之福祉也,望王上萬不可推辭。」
曹丕還是推辭,司馬懿道,「王上既然不願接受,你們可回報皇上,再作打算。」於是曹丕讓王郎作表,自稱德薄,難以受任。眾大臣又來到許昌,獻帝看罷曹丕辭表有些為難,道,「魏王不受,這如何是好?」華款道,「陛下可再下一詔,以表誠意。」
於是獻帝又桓階草詔,派高廟使張音執節去鄴城,奉玉璽到魏王宮,曹丕接詔目覽,詔曰:魏王上書辭表,實為謙遜忠義。然大漢氣數已盡,朕無力承繼。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曆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
曹丕看罷對張音道,「我就這麼受禪,恐下人誹議我有篡位之嫌,我不當受,你齎回璽綬吧。」
張音與眾文武返回許昌,獻帝又為難了。獻帝明知這是曹丕在秀,可又無計可施,便問眾臣,「魏王又回表辭讓,如何是好?」賈詡又道,「陛下可築一高台,匯聚群臣,召外番王使,擇吉日登台受禪,魏王定受。」
獻帝從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於繁陽,築起三層高壇,擇於十月庚午日寅時禪讓。
至期,獻帝請魏王曹丕登壇受禪,壇下集大官僚幾百餘員,又請得番王使者前來參加,御林虎賁禁幾萬人聚於台下,刀槍劍戟寒光閃爍。
獻帝恭請曹丕登台,隨後而上,獻帝捧玉璽授曹丕,曹丕接受。高廟使張音執節宣詔,台下眾文武聆神跪聽,張音宣曰:
咨爾魏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命不於常,惟歸有德。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群凶肆逆,宇內顛覆。賴武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今王欽承前緒,光於穆,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征,誕惟亮采,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祿永終。君其只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命。」
宣讀已畢,魏王曹丕即受群臣八拜大禮,曹丕朗聲宣曰:「朕秉承意,承繼大統,改元黃初,國號大魏,建都洛陽。」
群臣山呼萬歲。曹丕傳旨,大赦下。謚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華歆奏曰:「無二日,民無二主』。漢帝既禪下,理宜退就藩服。乞降明旨。」完,扶獻帝劉協跪於壇下聽旨。丕降旨封劉協為山陽公,食邑一萬,即日便校
有詩言曰:大漢四百年,延至獻帝終,獻帝本無心,無耐氣數盡,亂世群雄起,爭霸各一方,逐鹿中原日,烽火鐵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