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專業回收電子垃圾
山寨機勢力的壯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星雲手機的銷量,不過沒關係,劉大郎可不光賺星雲手機的錢,還賺著山寨手機的錢。
印度每年的手機出貨量能達到1億台以上,山寨市場在這兩年內起碼能衝到15%的市場份額。
在未來六年內,每年山寨機所佔的份額都不會低於18%。
或許現在的星雲科技工業園的產能不夠,吃不下這麼多份額,可一年後呢?兩年後呢?
而且國內的產能絕對夠,低價手機,低價配件源源不斷地從各種渠道運送到印度市場當中。
星雲科技現在的基礎打得是扎紮實實,光七月份一個月,劉大郎就獲得了將近7萬點積分。
他直接將D級LCD屏幕、鋰電池生產線的產能拉滿,達到了10000/小時,多餘的LCD屏幕和鋰電池全都供應給了孟買電子城。
D級全自動組裝生產線、RAM、ROM的產能則是擴大到了5000/小時,Nebula1s和Nebula1Pro每天的出貨量達到了8萬台。
星雲手機源源不斷地從星雲科技工業園生產出來,很快就出現了一個巨大問題:原材料漲價了!
「老大,KTA那邊說,不接受漲價就不給我們供應原材料了!」
「太過分了!他們這是看我們賺到錢了,就想辦法搞我們!」
「還說什麼人力成本提升,關稅上漲,我查了一下,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他們在說謊!」
賈因在營銷宣傳和執行方面是一把好手,但碰到這種問題,他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從哪裡解決。
印度本土的原材料供應商漲價,東南亞其他小國的供應又太零散,從華夏境內進口又需要繳納關稅,成本上升似乎成了必然。
劉大郎則是一臉淡定,對此他早有預料:「沒事,直接起訴他們,先敲一筆違約金,再從其他渠道找原材料,價格不是問題。」
這樣一來,星雲科技最暢銷的機型Nebula1凈利潤將會跌到50盧比以下,一台手機賺不到五塊錢。
比起當年號稱一台手機賺一塊錢的基伍手機,星雲科技可能比較黑,但比起流氓般的蘋果,星雲科技渾身都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不過廠商宣傳的不超過多少的利潤率,一台手機只賺多少錢,聽一聽就好,認真就輸了。
能讓用戶們看到的,都是廠商費盡心思想讓用戶看到的而已。
就跟去實體店買手機一樣,當銷售員一個勁地推銷某款產品時,真的是因為它有那麼好嗎?
銷售的目的一般有兩個,一是庫存,二是指標,他怎麼可能真的會為用戶考慮,能坑一個算一個!
也就是後來某些廠商才發現,光看營銷已經沒辦法讓人們再心甘情願地購買高價低配的產品了,於是才迅速調整產品發展戰略。
劉大郎並不擔心印度那些原材料供應商漲價,可能星雲科技打官司打不贏,要不到違約金。
但是沒關係,他還有其他辦法,可以不從這些供應商手裡採購原材料,那就是靠「電子垃圾」。
2011年一年的電子垃圾產量就超過了3500萬噸,而這些電子垃圾從發達國家流出之後,很大一部分都流入到了第三世界國家。
首當其衝的就是印度,每年不知道有多少電子垃圾進口到印度,進口過來之後的處理方式也很簡單,就地掩埋或者扔進河裡。
電子垃圾有多毒?
最簡單的例子,金屬防腐塗飾當中的六價鉻,可以輕易地穿越細胞膜,甚至進入血液當中,引起支氣管炎、肝臟和腎衰竭。
除了鉻,電子垃圾中還有鉛、汞、鎳、多環芳羥、溴化阻燃劑等等,有害物質數都數不過來。
將這些劇毒物質掩埋、拋棄之後,流入土地和地下水當中,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就不用多說了。
想要科學回收、無害化處理掉這些電子垃圾,每公斤的成本都夠買一台蘋果4s了,代價太高,還不如直接出口到這些不發達地區。
可是換個角度想想,這些電子垃圾當中,正好有著一些星雲科技生產線最需要的原材料。
劉大郎要做的,就是成立一個電子垃圾的回收公司,專門回收這些進口電子垃圾。
再通過【科技寶典】兌換的D級回收生產線,將這些電子垃圾轉化成原材料,超出星雲科技所需的,還可以用來競爭其他市場。
不過這條回收生產線可不便宜,D級一條都需要5萬積分,回收速率為10噸/小時,將十條疊加成一條的速率也不過是100噸/小時。
「成本是真高啊!D級感測器生產線看來還得再拖一拖……」
劉大郎感慨了一下,隨後通知賈因開始著手安排這件事。
「你蘋果天天宣傳自己有多環保,不送耳機,不送充電器,不送數據線,一塊抹布賣一百多,我讓你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環保!」
於是乎,一家名為「Earthrecyclebin」的公司在孟買成立了,翻譯過來名為「地球回收站」。
將進口到孟買港的電子垃圾以超低價回收過來之後,通過D級回收生產線,無害化處理成原材料。
再運送到星雲科技工業園內,整個過程保密性非常強。
這種事情從各方面看都是好的,唯獨有一點,不能拿出來宣傳,因為宣傳這種事情不利於星雲科技擴大市場份額。
廢品回收這個行業存在已久,回收到的產品二次利用也不稀奇,可是不能擺在明面上。
因為沒有多少人能接受自己買到的東西,是用回收到的廢品做成的,還是眼不見為凈比較好。
孟買的地球回收站在建成之後,火力全開,星雲科技工業園同樣如此,Nebula1系列手機席捲全國,已經成為了阿三們的標配。
九月初,星雲科技一級和二級分部總數已經擴張到了40個。
整個印度40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分部,接下來就是往城市顧及不到的偏遠地區和農村發展。
同時,星雲科技的第一台電視機,外觀設計已經初步完成了,大小為32寸,厚度只有2.8厘米。
正面依舊有著寬大的邊框,研發部的設計師們跟國內的設計師相比,思想實在是太局限了。
劉大郎覺得,這可能和這些本土設計師剛來星雲科技沒多久有關,還沒那麼解星雲科技的實力。
「5.7厘米的邊框!你們自己看看樣品,不影響觀感嗎?重新設計一遍!邊框控制到2厘米!」
受限於封裝工藝,兩厘米的電視機邊框已經是星雲科技目前能生產出來的極限了,距離「真全面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按照劉大郎的規劃,星雲科技的新品發布會將在十月份舉行。
在這剩下的兩個月內,第一批電視機的成品必須做出來。
星雲科技的初代電視機不需要搭載星雲OS,也不需要有什麼花里胡哨的跨屏互聯功能。
因為在這裡的wifi普及率有點不夠高,連智能手機都還沒普及起來,做跨屏互聯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徒增成本,還不如實在一點,把成本降低,把售價壓下來,低價高性價比才是現在的方向。
星雲科技的初代電視機產品代號為NebulaAE12,星雲代號+字母+年份數字,簡單不花哨。
同期產品Nebula2系列手機將會全系增加紅外功能。
雖然現在不需要做跨屏互聯,但兩個產品不能一點關聯都沒有,紅外功能成了最好的選擇。
購買了Nebula2系列手機的用戶可以直接在手機主頁面找到遙控器功能,用手機就可以完成遙控器上可以完成的一系列操作。
這個功能同樣也可以和其他品牌電視機配套使用。
但星雲科技營銷部在後期宣傳上,會著重給消費者營造一種兩台設備一起用才能更好用的想法。
就跟買手機配件一樣,同樣的配件,同樣的質量,原裝比普通的貴兩倍,人們依舊更傾向於原裝。
利用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再將自家產品與其他廠商的產品區分開來,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收割韭菜。
有的產品或許真的有獨到的技術含量,而有的產品……
星雲科技的初代電視機,劉大郎根本沒指望它能有多高的銷量。
畢竟萬物互聯的概念在國內都還沒普及,在印度就更不用說了,消費者買不買賬還是另一回事。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買手機就要去買專做手機的品牌,買空調就要去買專做空調的品牌。
但印度消費者跟國內消費者相比,有一點是不一樣的。
他們根本沒有那麼高的品牌粘性,現在的電視機市場看起來風平浪靜,只是因為各大廠商的產品價格都在同一條線上。
產品整體素質也都相差不大,剩下的就看哪個品牌的營銷更厲害,優惠活動更多。
相比於手機,電視機行業的利潤才是真正的暴利,4000塊錢的電視機,半年就能跳水1500以上。
性價比太低、產品缺乏創新力,再加上電視媒體的沒落,一系列原因導致行業重新洗牌。
星雲科技初代電視機的任務很簡單,讓消費者知道星雲科技有能力開其他產品線,這樣在未來進軍智能電視領域時才不會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