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進攻義大利
,這個大清不對勁
由於李長青對高盧實行的高壓政策,導致有大量的男性青壯被擊殺和關入集中營,這使得高盧境內出現女多於男的情況。
而來自紅警世界的兵種又沒有娶妻生子的需求,所以多餘的適齡女性就只能一夫多妻了。
別以為一夫多妻會遭到女權組織多大的反對……沒錯,這個2號世界的高盧共和國,作為文明世界的一員,是有女權組織的。
當然,這個組織的政治權利並不高,僅僅只是一個女性團結互助的發聲組織。
甚至擁有自己的小報社。
一夫多妻制度出台後,並沒有遭到女權組織的反對,哪怕這已經違背了光明教會倡導的一夫一妻信仰。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代男人賺錢的能力要高於女性,女人想要獨自養活自己,如果不去從事不正經行業的話,是很難做到的。
這時候,找一個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男人組建家庭,甚至成為家庭婦女,成為多數女性的終極人生目標。
尤其是在面對有錢男人的時候,年齡已經不再是障礙,甚至這個有錢男人身邊有多少個女人都無所謂,只要能養活她們,她們跟幾十個姐妹一起共享,都不會感覺自己受到委屈。
在李長青的原生世界中,這種想法或許會很奇葩,但在這個世界,女性對一夫多妻制度的容忍度非常高。
甚至,反對一夫多妻的男人比女人還要略多一些。
因為不少男人擔心一夫多妻制度流行后,優質女性都會成為富豪男人的姨太太,讓自己追女的難度增加。
好在,李長青的高壓政策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多是底層的高盧男人連生存都是奢望,更別提去考慮組建家庭了。
而對於那些為李長青賣力充當壞人的二鬼子,對他們進行一夫多妻制度的獎勵,實際上是成本最低廉的獎勵措施。
不光可以讓那些男人更滿意,還能解決社會上過多適齡女性生活水平太低的問題。
畢竟,男人稀少的社會,即便是那個行業,也很難興盛起來。
所以,一夫多妻制度,在李長青控制下的高盧共和國,是一舉兩得的政策。
自然不會受到抵制。
在這項制度下,越是對李長青政府賣力的二鬼子,得到的妻子數量越多,這種人的家庭繁衍出來的後代,肯定先天性的傾向於李長青的政權。
畢竟,漢奸都不願意被別人罵作漢奸,而不被罵作漢奸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效忠的外來勢力,成為這個國家的正統勢力。
到時候,漢奸就不是賣國賊,而是重建新國家的開國英雄。
這種身份的轉變,足以讓那些投靠李長青政權的賣國者自發性的去維護李長青政權的形象,自然而然的,他們也不可能在自己下一代面前否定李長青政權,因為那麼做就是在自己罵自己是賣國賊……
或許,真的有那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一邊當著漢奸一邊幫著革命者,但這種人終歸是少數,而且李長青設定的嚴格審查制度,以及作為執行者,鐵面無私的動員兵軍團,足以讓這種假賣國賊無法晉陞到高位。
基層的話,沒有多大權力,不會影響到李長青的根基,就拿那些監工來對比,就算一個集中營所有的監工都幫著勞工反抗李長青,也不可能翻天,最好的結果無非就是整座集中營被動員兵血洗一遍而已。
當然,李長青佔領和統治高盧共和國的方式並不具備普適性。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國家都找不出幾百萬忠心耿耿,不會貪污受賄的動員兵,幫著鎮壓和管理國家。
有幾百萬動員兵擺在這裡,就算李長青將高盧共和國的幾千萬人口屠滅都不成問題,更何況僅僅只是高壓軍管?
一個人管十個人,還管不過來么?
更何況,高盧共和國內部還有大量哭著喊著想給李長青當狗的賣國賊……
至少,原本高盧共和國傀儡政府那套政府班子,超過八成的官員都搖身一變,成為李長青的狗腿子。
李長青也是一個比較仁慈的人,沒有讓這些投誠的高盧官員從榮譽公民的底層做起,而是直接給他們安排了中層的身份,並且安排了實權職位,而不是從集中營的監工干起。
集中營和流水線工廠,乃至集體農莊的監工與管理者,才是賣國賊缺口最大的地方,這些地方吸納的賣國者數量也是最多的。
其中不乏真正的高盧自由解放陣線的革命者混入其中。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這個世界沒有測謊儀,人心不可測……
因為高盧共和國有被雅利安帝國佔領的豐富經驗,所以李長青在原高盧共和國傀儡官員的幫助下,對高盧共和國全境的控制非常快。
這裡面也有反叛的高盧軍隊太不經打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戰敗又不想投降當李長青政府奴僕的高盧叛軍,絕大多數都逃入隔壁的義大利半島。
也就是大西洋同盟扶植起來的義大利共和國。
這裡不光有數十萬義大利軍隊駐紮在邊境線上,還有大西洋同盟國的裝甲部隊。
當然,作為歐陸工業強國,義大利共和國也是有裝甲部隊的,只不過義大利帝國覆滅后,義大利共和國就開始擺爛了。
工業科技完全停滯不前,而大西洋同盟又擔心義大利帝國的殘餘勢力復興,更加看不起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就沒有對義大利共和國進行技術援助。
這場戰爭中,雙方的軍事技術更新換代都非常快。
戰爭剛爆發的時候,如今的輕型坦克都能作為戰爭初期的主力坦克使用。
現在卻只能淪為步兵支援武器。
裝甲部隊完全進步了一個時代!
可想而知,科技技術停滯不前的義大利共和國陸軍裝甲單位有多麼落後。
義大利共和國陸軍現在的主戰坦克,是開著大西洋同盟重型坦克的時速,卻僅僅擁有大西洋同盟中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
並且坦克炮的射擊對裝甲穿透也十分坑人。
遇到雅利安帝國的主力坦克基本上是被完虐的下場。
當然,現在的義大利共和國不可能遇到雅利安帝國的主力坦克了……
至於新出現的犀牛坦克,連大西洋同盟都無法對付,義大利共和國早就躺平了。
逃入義大利境內的高盧叛軍得到了義大利共和國政府,和隸屬於大西洋同盟的自由高盧政權的熱烈歡迎。
隨後,李長青政府就追著高盧叛軍殺入義大利共和國境內。
數十萬義大利陸軍駐守的邊境線,僅僅抵抗了一天時間。
皇漢征服者軍團在黎明時發起進攻,夜色還沒黑下來,整條防線上的義大利陸軍就集體崩潰,或者撤退了……
嗯,有見勢不妙的義大利陸軍成建制,完好無損的撤了回去!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高盧戰俘在李長青政權下過著奴隸勞工一般的日子,喜歡享受的義大利士兵腦子有病才會投降。
除非槍口頂在腦門上,否則義大利士兵絕不會向皇漢征服者軍團投降!
這是義大利陸軍反對投降最堅定的一次,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第二次案例。
這使得皇漢征服者軍團在擊潰義大利陸軍的時候,抓到的俘虜都是零散的潰兵,連成建制的班級單位都沒有。
不過這一戰後,皇漢征服者軍團的戰鬥力讓義大利共和國陸軍徹底膽寒。
防線被攻破第二天,撤退中的義大利陸軍就出現了大量逃兵,越撤逃兵越多!
這主要是因為義大利人已經從高盧人身上,看到了李長青政權高壓政策的規律。
李長青政權對被佔領地區的武裝人員的懲罰力度很大。
從正規軍到普通的小鎮警察,哪怕是已經投降的,往往都會被拉入生存率較高的集體農莊中勞作。
李長青這麼做自然是為了不放過佔領區內任何一個會用槍的男人。
放下武器的士兵和警察,拿起武器就可以成為游擊隊,他們對社會穩定性的威脅可比普通的底層屁民危險多了。
所以,給隔壁的義大利人造成了一個固定印象。
只要他們脫下軍裝丟掉武器,回到家鄉當一個正經的勞動者,即便李長青的軍團打過來,他們也不會被抓進集中營去勞作。
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競選一個監工之類的職務,哪怕成為最低級的榮譽公民,未來的前途也是大大可期的!
義大利人能產生這種心態,自然跟李長青的政策息息相關。
他不可能將佔領區中所有的人都變做奴隸勞工,那麼做的話整個社會就只剩下奴隸和官員了,市場經濟縮水為零,連原始的奴隸社會都不如。
奴隸社會裡也有商人的存在啊!
而對普通平民的篩選,註定是一個工作量超大,效率極低的事情。
還不如定下嚴苛的法律,只抓捕那些損害或者有可能損耗政府利益的人,補充進流水線黑工廠和集中營礦區。
在李長青政權下,死亡率最高的無疑是集中營管理模式的礦區,其次是集中營管理模式的流水線工廠。
死亡率最低,或者說只要不犯錯就能一直活下去的,自然是集體農莊了。
一般被皇漢征服者軍團抓住的戰俘,是無法獲得進入集體農莊勞動機會的。
只有成建制投誠的部隊,才會被安排進入相對寬鬆和能吃飽飯的集體農莊中勞作。
義大利共和國面對皇漢征服者軍團的入侵,如同柔弱無助的嬰兒一般,被摁在地上暴揍。
而大西洋同盟部署在義大利半島上的裝甲部隊和空軍單位,根本不敢跟皇漢征服者軍團的主力遭遇,只敢從側翼迂迴,打襲擾戰。
然而,即便是襲擾戰,大西洋同盟的裝甲單位遭遇純步兵組成的動員兵和磁爆步兵組成的作戰單位,往往也會以慘敗告終。
只需要一兩個磁爆步兵,就可以在動員兵的掩護下,對大西洋同盟的坦克造成致命傷害。
磁爆步兵玩得都是高科技鎖定瞄準,只要進入射程範圍內,根本不存在打偏的可能性。
而且,磁爆步兵的有效射程可比鐵拳火箭筒遠得多……
至於大西洋同盟的空軍單位,更是不敢大批量出動,甚至只敢對小股軍團步兵單位進行轟炸。
因為防空步兵車的火控雷達總是可以提前探測到大西洋同盟的飛機,這使得大西洋同盟的飛機往往在被防空步兵車攻擊后,才會發現對方的存在。
這使得大西洋同盟的空軍變成了死亡軍種。
對此,大西洋同盟的空軍只能從義大利半島撤出,讓義大利共和國的空軍頂上。
只是義大利空軍被教訓了幾次后,來了一波集體罷工,更是出現飛行員當逃兵的現象!
因為義大利空軍飛行員認為這是在謀殺,對方的武器科技甚至可以做到無傷碾壓,他們飛過去跟送死沒什麼區別。
義大利空軍飛行員自然不願意執行這種任務,他們寧願投降去當勞工,也比死了強。
不出意外的,雙方開戰沒多久,皇漢征服者軍團就再也不用擔心來自空中的威脅了。
正面戰場上,義大利陸軍節節敗退,逼得義大利共和國高層開始集體逃亡大洋彼岸。
這時候,義大利共和國高層選擇留下頑抗和投降的人,少之又少。
很顯然,李長青政權的統治模式,在大西洋同盟一方是非常不受歡迎的。
那些高官寧願逃走當一個富家翁或者是流亡政府的無權高官,也不願意給李長青政權當走狗。
之前高盧共和國傀儡政府的高官沒跑,主要是因為他們背叛過一次,沒法再往大西洋同盟那面逃亡。
只能選擇給李長青當狗。
現在的義大利共和國高官則有更多的選擇。
短短三個禮拜的時間,義大利共和國首都羅馬宣告陷落,甚至羅馬城內都沒有爆發巷戰,動員兵就如同閱兵一般開進這座歷史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