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洪武二十五(1392)年四月,太子朱標病逝;洪武二十八年(1395)三月,秦王朱樉病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三月己未,晉王朱棡病逝。兒子接連病逝,無論朱元璋是多麼強悍的人,都難免心中悲涼。而燕王朱棣便成了最年長的皇子,再加上他常年征戰,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日盛,讓朱元璋略感安慰。
晉王死後一個多月,朱元璋曾給朱棣一道敕諭:「朕諸子獨汝才智,秦、晉已薨,系汝為長,攘外安內,非汝其誰?..爾其統率諸王,相機度勢,防邊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顯然,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維護朱家皇朝的支柱,對他寄予很大希望。然而,朱元璋畢竟精明過人,他也慮及燕王權勢過大,會對朱允炆繼位構成威脅。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病重的朱元璋昏睡的時間越來越長,整個人被病痛折磨的瘦骨嶙峋,臉色蠟黃,嘴唇發青,隱隱泛著死氣。
偌大的寢殿空蕩蕩的,除了朱元璋,便只有守在他床邊的太監。殿里焚著香,白色的煙飄飄渺渺,即便是最昂貴的龍涎香,也無法遮蓋那股濃濃的摻雜著藥味的怪異味道。
躺在床上的朱元璋突然咳了兩聲,緊接著越咳越厲害。侍候在一旁的太監連忙上前,將朱元璋的身體扶了起來,輕輕的為他拍著背,「皇上,皇上,您醒醒……傳太醫,快傳太醫!」
殿外的內侍聽到動靜,慌忙去請太醫。
過了一會兒,朱元璋止住了咳,悠悠醒轉,低不可聞的說道:「傳、太孫來見朕。」
太監再次揚聲喊道:「皇上口諭。宣太孫殿下覲見!」
自朱元璋病重,朱允炆便搬到了距離朱元璋寢殿最近的宮殿,聽聞朱元璋宣召,他連忙整理了一下衣衫,急匆匆向寢殿趕來。
朱允炆不及通報,便衝進了寢殿,他自小便被朱元璋帶在身邊,對朱元璋的感情非同一般,如今看他纏綿病榻,心中悲痛,也難免忐忑不安。
朱允炆三兩步來到床前,關切的問道:「皇爺爺,您醒了,可感覺好些?」
朱元璋自知命不久矣,如今也只是強撐著一口氣,他精明了一輩子,豈會看不出朱允炆眼底的不安,可如今自己已經不能為他擋風遮雨,他必須獨自撐起大明王朝。
「允炆,朕的身子已是強弩之末,今日召你來便是有幾句話交代……」朱元璋說著喘了起來,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嗦。
朱允炆連忙伸手為其順氣,緊張的說道:「皇爺爺,您怎麼樣了?太醫呢,怎麼太醫還未到?」
這時殿外傳來匆匆的腳步聲,「皇上,太醫在外等候召見。」
朱允炆見朱元璋無法答話,連忙說道:「快讓他進來!」
太醫拎著醫藥箱,匆匆走了進來,剛想行禮,便聽朱允炆說道:「免了,快給皇爺爺診脈。」
太醫上前,幫助朱元璋恢復平靜,跪在床前為他診脈。過了大約一刻鐘,太醫收回手,面露惶恐之色,畏畏縮縮的不敢開口。
不待他說話,朱元璋便開口道:「出去吧。」
「皇爺爺,您……」朱允炆心中的不安更甚。
太醫如蒙大赦,躬身退出大殿。
「朕的身子心中有數,已是藥石無靈,不必再麻煩了。」
朱允炆聞言不禁紅了眼眶,說道:「皇爺爺不能丟下孫兒。」
朱元璋心中也是十分不舍,奈何天命如此,他拍了拍朱允炆的手背,說道:「允炆,你早已成年,不能再如孩童一般依賴別人,要擔起振興大明朝的重擔。」
朱允炆忐忑的說道:「皇爺爺,孫兒惶恐。」
「你的才華不亞於懿文,唯一不足之處,便是性格略顯軟弱,日後定要改正。如今天下已定,萬事皆欣欣向榮,朕已為你鋪好了路,以後該如何走就看你了。」朱元璋虛弱的喘息著,接著說道:「你的諸多皇叔中,唯有燕王和寧王最為出色,朕深感欣慰,也為你擔憂,如何做你定當三思而行。」
朱允炆連忙問道:「皇爺爺,孫兒該如何行事?」
「大、大明邊患還需兩人鎮守……」朱元璋仰著頭劇烈的喘息著,原本清明的眼睛變得渾濁,雙手死死的扣著床上的被褥,形狀十分駭人。
朱允炆被嚇得跌坐在地上,恍然回神,極度惶恐的叫道:「太醫,太醫,快宣太醫!」
「從……長……計議……」
慌張的朱允炆並沒有聽清朱元璋的最後一句話,待太醫到時,已然為時已晚。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下遺詔:「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雖然早知這一日的到來,崔淼還是不禁出聲嘆息,明□□朱元璋這傳奇的一生,雖然多造殺戮,但不得不說他對百姓是真的好,元末君主的殘暴,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若不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他們怎會過上安定的生活,相較於他的噬殺,他這一生終是功大於過。
看著院落中挺立的人影,崔淼緩步上前,從後面環住了他的腰,溫聲說道:「阿清,莫要傷懷,生死有命,由不得人。」
沈清緊緊握住崔淼的手,悲傷的說道:「皇上與清有教導之恩,與清來說,皇上便如親父,如今......我怎能不傷懷?」
「阿清,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你身邊始終有我。」
沈清轉身與崔淼相擁,喟嘆道:「大郎,此生有你,足矣!」
......
朱元璋死前密命駙馬梅殷(寧國公主之夫)輔佐新君,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於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時年21歲。短短几日,朱允炆便已繼位,根本不給藩王任何反應的機會,這正說明了朱元璋的憂慮。
自己的爹死了,還不能去奔喪,這樣的防備讓一眾藩王心裡不是滋味。皆說齊泰在矯詔,離間皇族骨肉親情,其心情可想而知。俗話說得好『三個女人一台戲』,而自從朱允炆繼位,他與黃子澄、齊泰妥妥的搭了一個戲班子。面對諸王環伺的局面,不說韜光養晦,先把皇位坐穩了,偏偏商量著怎麼和他的這些年富力壯的皇叔們打擂台,這就好比三個只會嘴皮子功夫的書生,和一群常年征戰的兵油子比武一樣,若是朱元璋在世,估計他能氣死過去。
在齊泰和黃子澄的攛掇下,朱允炆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小的藩王下手,最先倒霉的就是周王朱肅,緊接著便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一年之內五王相繼被廢。崔淼知曉,朱允炆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朱棣。
燕王也並非聽之任之,他加緊活動,挑選壯士充實自己的護衛軍,以勾逃軍為名,收羅異人術士。
近一段時間常常召集燕山衛眾將士商議,崔淼自然也在列,但他總是旁聽,並不發表意見,唯有燕王詢問時,方才開口說話。看著道衍和尚走進燕王書房,崔淼不禁撇撇嘴,心想:這和尚攛掇燕王造反的偉大事業,終於要有實質性進展了。
朱棣雖然對那張龍椅非常有想法,但朱允炆到底是朱家人,再加上造反的罪名好說不好聽,史書上這麼一記,那他就成了亂臣賊子,這也是他猶豫的主要原因。
直到朱允炆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對燕王防範措施。朱允炆這種種舉措,明擺著告訴燕王,『我現在要動你了,你的胞弟周王便是你的下場。』以燕王強硬的性子怎能忍得下,不得不說朱允炆推動了朱棣的造反事業。
建文元年(1399年),眼看著朱元璋的周年忌日就要到了,燕王朱棣察覺到不對,在朱允炆下旨召他進京之前,突然病倒了。
在燕王病倒之前,曾召道衍,沈清,崔淼等到書房商議對策,當問及道衍如何應對,道衍則笑盈盈的看向崔淼,說道:「阿彌陀佛,崔同知有何見解?」
明明心中早有成算,還將皮球踢到他這裡,雖然是想讓他在燕王面前多多露臉,可崔淼卻還是忍不住想翻白眼,他垂下眼帘,躬身說道:「王爺,標下愚鈍,若是口出妄言,還請恕罪。」
燕王笑著說道:「但說無妨,本王不怪便是。」
「時至先皇周年忌日,若皇上當真想對王爺不利,那此時便是最佳時機,故王爺絕對不可進京。」崔淼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道:「但若王爺不去,肯定會受人詬病,以至於背上不孝的罪名,皇上那邊也就抓到了王爺把柄。進退兩難間,王爺不妨拖上一拖。」
「哦?那該如何行事?」
「病,且是重病。」
※※※※※※※※※※※※※※※※※※※※
這部小說分為上下部,建議書友們先看上部。
耽美文《喪屍希的米蟲生活》、《頭號書迷成了我對象[穿書]》已開始連載,書友們多多支持啊,么么噠,╭(╯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