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觀察者
,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鮮於輔聽到這話也是眼前一亮道:「要是真有這1萬鐵甲並,我們和藤甲軍之間的戰鬥力可以快速拉近了!」
鮮於輔並不認為大漢軍隊的實力比藤甲軍差,只是藤甲軍的鐵甲防禦力太強了,這才讓他們落入下風了,要是有這1.5萬套鐵甲,他們和藤甲軍的戰力差距可以快速彌補!說不定他們還真有可能反敗為勝!而現在皇甫嵩身為鎮北大將軍,徵調袁紹的兵馬正好在他的職責範圍之內!
皇甫嵩看著他們一個個都盯著袁紹的鐵甲道:「裝備鐵甲也不是天下無敵的,只要用上重型武器還是可以擊殺藤甲軍的!本將這次帶來了1萬士兵就是裝備裝備了這種重型武器!」
皇甫嵩剛剛來到冀州的時候,當時藤甲軍就有3萬的鐵甲,就知道以現在大漢士兵裝備的刀槍劍戟很難破開藤甲軍的鐵甲的防禦。
而這些鐵甲也是皇甫嵩要對付的強敵!這種情況下,皇甫嵩為了對付藤甲軍重甲士兵,他就想到了破甲的重武器,在冀州打造了大量的鞭、鐧、錘、狼牙棒等重型武器。
而後訓練了2營1萬精銳使用這些重型武器,但以冀州的財力也只能養的活這些士兵了,可以使用重型武器的士兵要求非常高,必須需要身強力壯,臂力過人,否則無法持續揮動兵器。
其次,擊兵使用時以使用者自己身體為圓心,手臂為槓桿進行揮擊,這樣的作戰方式造成其反應速度必然不如刺砍類兵器,如果一擊揮空,由於需要重新找回重心,再次揮擊需要的時間較長,必然造成將自身破綻百出,給刺砍類兵器以從容攻擊的機會,幾乎難以倖免,所以這樣的士兵必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可以配合默契。
這是讓皇甫嵩失望的是,他訓練2年時間才勉強找到這1萬多適合使用重武器的士兵,他想要繼續擴大,冀州的兵員已經跟不上了!要是可以訓練出10萬這樣使用重武器的士兵,他是信心可以戰勝藤甲軍的!
好在皇甫嵩內心的想法沒有被雷公知道,要不然他要笑死,他已經處於武將最好的時代了,要是去了宋朝,不要說1萬士兵,就是1000這樣的士兵你都找不出來!
大漢還沒有科舉制度,想要出人頭地,除了投個好胎,進入門閥士族當中。普通的良家子,小地主豪強,只能讓自己的子孫,學習軍法,學習軍隊的基本常識,同時努力鍛煉身體,學習殺人相關的知識。
所以北軍每營不過千餘人,但卻基本上都是當中軍官來培養,征戰的時候只要招收三河弟子,瞬間就可以膨脹好幾倍,而且稍加訓練,他們的戰鬥力就可以非常強悍鎮壓四方。
可以說這套軍事制度極其先進,和現代的軍事制度也相差無幾,就是靠著這套先進的軍事制度,大漢才可以鎮壓四方!
而等到了宋朝重文輕武,小地主,良家子都不練武,學習砍人的技術,也學習軍事制度了,而是開始苦讀四書五經,沒有民間的投入,這就造成了大宋號稱百萬大軍但已經不能防禦邊疆,甚至還被一個個不足百萬的小部落打的亡國了!
因為大宋已經找不到優秀的新兵和優秀的基礎軍官,而大宋的百萬大軍在在大宋官老爺的壓迫下成為了民夫,武將成為貪官污吏,等這些官老爺想用他們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用士兵可以用了,也找不到基礎的軍官了,甚至能打的武將都找不到!
這也就是武德充沛的大漢才可以找得到這麼多,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士兵,皇甫嵩應該知足了。鮮於輔他們聽到皇甫嵩為這場大戰做的如此多的準備,自然是驚喜無比了,可以對付藤甲軍的鐵甲,他們的勝算就更加好了!
但張郃卻說道:「明公,要是有這一萬鐵甲軍我們的勝算不是更加高,畢竟我們面對的可是藤甲軍最精銳的士兵,手中的力量越強越好!中原的黃巾賊已經成為了喪家之犬,一般的郡國兵已經足夠對付他們了!」
皇甫嵩想了想,也覺得現在青州的黃巾軍主力已經被擊潰,留在一萬鐵甲兵打黃巾軍,真有點大材小用,而他們這裡說不定雷公還會繼續增兵,於是就同意了張郃的意見,下了一個徵調令,徵調袁紹手中的這一萬鐵甲兵!
他們商議完然後對付藤甲軍的之後,皇甫嵩待在漁陽防備藤甲軍的進攻,而劉虞則派出他的使者分別去了東部鮮卑部落和烏丸人部落,勸說彌加和樓難加入討伐藤甲軍的戰鬥。
劉本人則去了廣陽郡薊縣,幫助皇甫嵩,公孫瓚,嚴綱他們運輸糧草和各種軍械物資。
而隨著劉虞這個幽州大腦被解放出來,本來一盤散沙的幽州勢力再次找到了主心骨,在劉虞的調動下,糧草和各種軍械裝備快速有效的調動去了幽州的三個戰場,三個戰場也有了溝通的渠道!
初平元年九月中旬!并州馬邑!
今年并州糧食收割的時間比往年早一些!各地都在瘋狂搶收當中,徐偉更是親自出現在搶收的第第一線,整個藤甲軍從太守,縣令和鄉長也是奮戰在第一線,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把糧食早日收割回糧倉。
張白騎等藤甲軍中央的高官更是異常忙碌,他不但要安排各地的糧食收割的情況,合理分配勞動力,還要幫助20多萬鐵甲軍運輸糧草和軍事物資,為了維持這幾條戰線的後勤,整個藤甲軍光徵調的民夫就超過了100萬人。
鐵甲軍的軍械物資消耗的速度,可以是這個世界最頂級的,別的都不說,光交戰這一個月時間,各方戰場消耗了上億支長箭,打空藤甲軍好幾個武庫,還有各種長矛,戰刀,盔甲,可以鐵甲軍的運輸量有一半都是在運輸各種武器裝備,可以說藤甲軍強悍的戰鬥力有一半都是源自這些武器裝備!
張白騎這個時候非常慶幸,他們的軌道馬車早已經組建了聯通整個并州的網路,馬邑和太原郡的武器裝備和糧草,都可以通過這些軌道馬車快速運輸到各個戰場當中,而且他們還是處於內線作戰,這100萬民夫當中大部分都是用在維持并州內部的運輸網路,和支持進攻居庸關和漁陽的大軍當中,這套後勤系統消耗還不算巨大。
當然要是後面各個戰場開始反擊,需要的民夫將會幾倍的增長,而這也是徐偉覺得在秋收之前防禦的原因,因為打出去會讓整個并州會少了幾百萬青壯來收割小麥!那今年的收成就不要想要了。
烈日高照,在馬邑的道路上,到處都是牛車,馬車運輸著各地搶收的消滅!不遠處的田地邊,不時有風吹麥浪,讓金黃色的小麥發出嘩啦啦的聲音!
馬邑的農民隔著一丈的距離不斷用掠子刷刷的割斷小麥,伏倒的小麥被生活的人快速打包成一捆,而後丟到專門運輸小麥的牛車當中,而後這些小麥會送道專門的脫粒機前面,農民踩這滾筒式脫粒機,一會兒的速度就把一捆小麥脫粒完成!
這一切好似一條流水線一般,極其高效,比單個農民收割快了5倍都不止,但即便這樣,整個馬邑的農民因為戰爭的關係變得異常忙碌,大家都像早日收割完這些糧食,好幫助自己出兵在外的子侄!
而在田地不遠的水泥道路旁,有兩人士人正在驚奇的看著這裡的一切,這樣流水線一般的收購景象是在大漢看不到的!
這兩人便是郭嘉和戲忠,他們兩人在潁川書院學成之後,開始遊歷天下,第一站來的就是洛陽城,只是他們運氣不好,正好遇到了董卓進洛陽城的時期,而後洛陽城動蕩不斷,他們有心逃離,偏偏遇到了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整個中原都亂了,他們就更加不敢離開洛陽城了。而是躲在太學當中,觀察天下大勢。
本來兩人認為經過了董卓亂政,關東諸侯討董,大漢必定四分五裂,天下必定顯然諸侯割據的狀態當中。但卻沒有想到這個時候藤甲軍卻強勢插入這次天下大局當中,先是用5000套鐵甲換了董卓手中的上黨郡。
而後董卓以和雷公結盟要挾司隸的門閥士族,讓他們不敢再繼續跟隨關東門閥反對董卓,最後劉備和董卓兩人憑藉7萬大軍擊潰了關東聯軍20萬大軍,強勢鎮壓了關東分裂勢力,讓大漢保持了完成,大漢武德充沛出乎郭嘉和戲忠的意料之外!
同時還在太學當中宣傳藤甲軍的大同書!這些書籍郭嘉和戲忠都看過,他們評價和其他太學生一樣,縫合怪一個,沒有一點讓人眼前一亮的內容。
但這其中記載的各種政策卻讓郭嘉他們眼前一亮,均田制度,力田制度,官營制度,攤丁入畝的稅收制度,處處都在在解決大漢難以決絕的問題。
正好但是王國軍和楊修在太學論戰,他們也去看看幾次,藤甲軍的各種施政理念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因為在大同書當中,還有很多是他們看不懂的制度,像工匠等級的制度就特別奇怪,在藤甲軍當中地位最高的居然是各種工匠,宗師級工匠地位居然可比藤甲軍的高官,同時藤甲軍對於士紳豪強殺戮激烈,但對於各種商賈卻是鼓勵的狀態,像藤甲軍最賺錢的行業羊毛布,雷公居然都願意讓商人加入,這就和官營制度有所衝撞了。
於是兩人決定去并州去看一看,看看藤甲軍這些全新的政策會引起何等的變化!而在太學當中和他們有一樣想法的不止一個,許多寒門的士子在洛陽這裡看不到出頭的希望,就想去藤甲軍的地盤看看,好歹現在的鐵甲軍也算是大漢第二大諸侯勢力,朝廷都很難奈何的了藤甲軍!
雖然藤甲軍被門閥士族已經妖魔化了,但太學生自然不可能像一般的百姓把藤甲軍看做殺人狂,甚至可以說他們還非常了解藤甲軍,知道藤甲軍很少殺人,即便是門閥士族豪強士紳,只要肯交出土地,他們都不會殺,當然那種欺壓百姓,手中有人命的豪強,還是會被藤甲軍公審而後弔死!
和大漢其他造反勢力來說,藤甲軍已經有幾分正規軍的樣子了,而現在大漢的情況每況日下,這是太學生都可以感知到的,去看看藤甲軍的情況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所以在王國軍他們開始不斷在太學散布大同書的時候,看過這些看過大同書的太學生,寒門子弟都紛紛離開洛陽城,向著并州進發!
正好此時董卓戰勝了關東聯軍,關東聯軍向董卓投降,中原戰事稍微緩解,郭嘉和戲忠等一群太學生,一路從洛陽城進攻河內郡,再進入上黨郡來到藤甲軍的地盤。
而一來到上黨郡他們就離開感到藤甲軍這裡的不同之處,這些的百姓雖然貧窮,但卻不想大漢其他地方那樣愁苦,整個上黨郡到處都是忙碌的百姓,他們不是在開墾土地,就是在修建水渠道路,整個上黨郡完全是一片萬象更新,生機勃勃之地。
而後他們通過和當地的百姓交流之後,發現雷公還真是說到做到,門閥士族的土地全部被他分了個百姓了,每戶百姓都可以分到30畝土地,土地不夠雷公就帶領百姓開墾荒地,還要是不夠雷公就讓百姓成功工人!打工賺錢養活自己的家小!
說實在話這個轉變讓郭嘉和戲忠都有點覺等突然,他們還以為以雷公的性格會帶領他們攻打其他的地盤,佔據足夠多的土地來安置這些百姓!卻沒有想到是讓百姓做工。
當然在藤甲軍做工月俸不低,普遍都有600錢以上,一對夫妻做工,一年可以賺1萬錢以上,這大漢已經可以算是中等人家。
郭嘉這個時候才知道,他這一路看到的十幾萬百姓都不是在服徭役,他們修築各種基礎設施藤甲軍都付錢的,在整個藤甲軍的勢力範圍之內除了兵役之外,就再也沒有任何徭役了,官府要安排百姓做事情都是要付錢的!
戲忠笑道:「本就應該這樣,藤甲軍收三成稅賦,要是還收口算,服徭役,這裡的百姓就應該造反了,從古到今還重為有一個朝廷收如此重的稅賦。
而現在藤甲軍這三成稅賦看上去雖然高,但卻是把所有的稅賦全部合併在一起,這對百姓來說就算不得高,真正受不了的是那種良田萬畝人,洛陽城諸公應該學習雷公這個政策,真要收三成稅,我們國相就不用擔憂朝廷養不活他的大軍了!天下的百姓也不會被逼的造反了!」
在戲忠看來大漢的天下自從黃巾起義以來就江河日下,就是因為朝廷收不上稅賦,只能不斷壓榨百姓,偏偏百姓已經不堪重負了,黃巾起義之前,大漢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幾千上萬的造反團伙。
從黃巾起義之後,大漢的財政徹底崩潰,造反的百姓擴大到幾十萬的程度,而等關東聯軍討董,更是增加到好幾百萬,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事情!這也是大漢武德充沛還可以壓制這些造反的勢力。
雖然這次的黃巾起義被各方諸侯鎮壓,但天下的有識之士都知道,不解決朝廷財政的問題就不可能解決百姓造反的問題,黃巾軍的規模越來越大,遲早朝廷會鎮壓不住。其實早就鎮壓不住了,西涼叛逆,并州的藤甲軍就是朝廷鎮壓不住的對手!
郭嘉沒好氣道:「這樣的政策怎麼可能實施的下去,天下的門閥都會造反的!」
現在大漢一大半的土地都在門閥士族手中,而且還是最肥沃的土地,他們要交三成稅,的確可以解決大漢財政的問題,但郭嘉的家族也是豪強,他更知道大漢的門閥士族情願用這三成稅賦,用來造反,推翻這個讓他們上交三成稅的朝廷!
戲忠冷笑道:「這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了,朝廷選擇安撫門閥士族,所以百姓造反,雷公選擇安撫百姓,乾脆殺光并州門閥士族,你看現在的上黨郡不是一派萬象更新的景象,沒有門閥士族大家的生活也沒有變得差多少了,一個上黨郡都可以養活上百萬百姓!」
寒門也分大小,戲忠就是最徹徹底底的寒門,他家中只有幾百畝土地,要不是他自幼聰慧,被潁川書院的祭酒免去束脩才可以在潁川書院讀書,但像他這樣的窮學生,在書院受到的欺負是可想而知的,他對門閥士族的感官並不好!
而郭嘉雖然家道中落,但確是從世家衰落下來的,可以算是最頂級的寒門。甚至應該他的家族卻不是寒門,郭嘉出身陽翟郭氏是東漢的世家大族,家傳刑律之學,主修《小杜律》,有著較大的影響力。自其先祖郭躬以來,陽翟郭氏的法學中就帶有濃厚的儒家色彩,判案時甚至援引《論語》和《詩經》。
陽翟郭氏的很多子弟,也因為家學的緣故,得以擔任司隸校尉、廷尉等與法律有關的職位。
《後漢書》都記載,郭氏自弘后,數世皆傳法律,子孫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中郎將者二十餘人,侍御史、正、監、平者甚眾。
這也是郭嘉為什麼可以在潁川書院讀書,並且還可以成為袁紹的座上賓,因為郭嘉的家族也就在潁川這種豪門遍地的地方難以出頭,放在大漢其他地方都可以成為豪門。所以郭嘉對於藤甲軍這種均田,殺戮門閥士族還是有一定意見的!
所以郭嘉說道:「現在藤甲軍的政策根本不能持續下去,就現在看到的情況來看,上黨郡的百姓只有一半有田地,其他的百姓都是靠著藤甲軍進行各種徭役賺錢,但光一個上黨郡我們就看到了十幾萬人依靠藤甲軍來做工,整個并州只怕依靠藤甲軍養活的百姓超過百萬!」
「藤甲軍現在有收繳門閥士族的錢糧,可以養活這上百萬人一時,但不可能養活這上百萬百姓一輩子,藤甲軍的財政遲早會承受不住,而像現在的大漢陷入危機,到時候這上百萬的百姓又該如何生活!」
戲忠笑道:「雷公既然可以讓藤甲軍不斷擴大,還可以養活這些百姓,肯定有我們不知道的手段!」
而後他們繼續北上,一路見識道修建的高架水渠,和城池一般大小的鋼鐵廠和工業區,還是還有人口密集程度不輸給洛陽城的紡織工業區,這讓郭嘉他們像進入了一個新世界一樣。
而等他們進入到馬邑之後對他們來說這已經不是大漢的國土了,而是一個光怪離奇的異世界,這裡一起都是新奇的,沿著河岸一眼望不到邊的工業區,高聳的煙囪,如同岩石一般的水泥馬路,甚至連馬邑農田當中的小麥都比其他地方密集,飽滿,一畝田地的產量比其他地方2-3畝都要高。
而後他們問了當地的農民才知道,原來這裡糧食產量這麼高,都是因為用來從海外挖來的鳥糞石,而這些增產的化肥在大漢沿海一帶的地區已經開始快速傳遍開了。
即便他們只看到這表明的景象,但他們依然可以看出藤甲軍的強大,只佔據一州之地的鐵甲軍,實力已經不輸給大漢了!
「難怪皇甫嵩領著20萬大軍不管對藤甲軍下手,我本以為皇甫嵩有割據之心,但現在看來這藤甲軍果然強大無比,我大漢如果是夕陽紅日,并州這裡就是朝陽初生,馬邑這裡到處都是新鮮事物,到處都是積極向上的人和事物,不像洛陽城即便繁華但也充斥這一股腐朽的味道!皇甫嵩這是打不過雷公,才不得不在冀州駐守兩年時間!」郭嘉感慨道。
看到馬邑的這樣一切太震撼人心了,郭嘉三觀還沒有被粉碎,已經算是他神經夠堅硬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