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1235偷襲阿瓦城

第1144章 1235偷襲阿瓦城

「少將軍,前面那座大城就是阿瓦城。」

緬甸阿瓦城東面山嶺之上,綠樹遮掩中,一隊明軍將士正目不轉睛盯著遠方山下的城市。

「大哥,這個城可不小,目測城牆也有四、五里長。」

說話的自然是李如柏,此時他正跟隨大哥帶著四萬多明軍沿著山林推進,終於是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摸到了阿瓦城外。

這裡,按照他手裡的地圖,不管莽應龍選擇走孟養還是孟密,阿瓦城都是他們返回東吁城的必經之地。

此時的阿瓦城,或許因為已經知道木邦、孟廣等地為明軍佔領,又知道東吁城危在旦夕,所以整個城市都處於戒嚴中,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

只不過,雖然戒備森嚴,但是阿瓦城的四座城門還是都開放著,可以看到許多緬甸人進進出出。

只是,城牆,特別是城樓上的士兵,卻是比平常多出來許多。

李如松沒有回答兄弟的話,而是盯著山下阿瓦城的城門。

從山坡可以隱藏的樹林到城門的距離可不遠,要是單靠步兵突襲的話,對方站在城門樓上,可是很容易就能在遠處看到他們。

到時候城門一關,工程可就頗浪費時間。

而時間,也正是他們現在急缺的。

「老二,我們帶了多少戰馬?」

步卒來不及衝擊,李如松自然就想到了騎兵突襲。

只有靠著戰馬的速度,才能最快速度打到城牆下,突襲奪取城門。

「大哥,這座城可不小。」

聽到大哥問起戰馬,李如柏就知道大哥的意思了,急忙提醒道。

大城,守衛的士兵自然也多。

看著城門進進出出的緬甸人也能推測出,這座城裡的居民可不少。

「有多少戰馬?」

李如松沒理會二弟的嘀咕,加重語氣追問道。

「四五百吧。」

李如柏只好如實回答。

其實,他們帶出來的騎兵有千多人,可是之前和莽應里交戰損失了一些戰馬和親兵,之後還要留下一下給各地駐守明軍做為巡邏和通訊之用。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孟乃過來的,因為一路上並不利於戰馬行動,所以帶的戰馬又減少了一些。

一千人留在了漢龍關下威懾緬軍,雜七雜八算起來,現在身邊剩下的騎兵已經說不多了。

「傳令下去,不會弓矢的,都帶上三眼銃,再在馬上配幾隻鳥銃,你親自去調配。

彈藥都給我裝好,今天我們就突襲這裡。」

李如松指著山下城門說道。

「大哥,風險有點大,我們不如在周圍走走,看看其他幾座城門。」

這樣的大城,城門自然不會少。

而且,嚮導也說了,阿瓦城東南西北都有城門。

東門戒備森嚴,興許其他方向就沒那麼嚴格的防備了。

「估計都差不多,不用再去看了。

兵貴神速,我再觀察觀察情況,你下去安排騎兵突襲。

另外調集五千精兵跟在我們之後奪城。

另外,阿瓦城南北兩面,都要派兵布陣攔截。

現在我們也不知道緬王莽應龍到了哪裡,最怕我們奪城的時候他們從北面出現,那裡你要多派兵防守。」

眼前的阿瓦城,城牆高大,可不比緬甸南面那些城市,城牆足有八尺高。

按照嚮導的話,阿瓦城的城牆絲毫不比緬甸王都東吁城差多少。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阿瓦城曾經也是王城,所以這裡的防禦準備自然就比一般的城池高許多。

阿瓦城周圍原來其實是沼澤地,大約在二百多年前,有個王族中人叫德多明帕耶的,他來到這裡也看中了這個卡在南北通道上的位置,決定在此地建城。

他雇傭當地人通溝渠以疏泄阿瓦四周沼澤之地,開闢城鎮,定都於此。

這就是緬甸歷史的上的阿瓦王朝,由當時奪取蒲甘王朝政權的「撣族三兄弟」後裔德多明帕耶在此建立。

阿瓦王朝是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建立的古代王朝,從1364年起,德多明帕耶及其後裔就在這裡統治著緬甸中部。

1527年,阿瓦王朝被同為撣族的麓川王室取代,最終在1555年被緬族的東吁王朝滅亡。

作為曾經的王都,有近三米高的城牆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王都,總要體現出和其他城池不一樣的地方才是。

李如松這邊開始緊鑼密鼓準備攻城,而阿瓦城裡的緬軍,是絲毫未曾察覺危險的降臨。

實際上,阿瓦城守將芒猜也不是沒有準備。

自從得到緬甸南方沿海出現明軍,並且一路勢如破竹打到東吁城的消息后,馬上就向南方附近幾個城市派出信使,並且是不斷派出信使聯繫這些城市。

為的,自然是第一時間知道來自南方的消息,避免遭到明軍自南方來的突襲。

而在傳出木邦、孟乃、孟廣等城池被明軍佔領的消息后,阿瓦城緬軍也立即向北派出信使,聯繫北方的幾個城鎮,以圖掌握明軍動向的第一手資料。

可以說,阿瓦城緬軍是做好了準備的,隨時隨刻準備應對明軍的進攻。

不過,這些時日以來,雖然南面傳來噩耗,明軍一日時間就攻破東吁城,展示出明軍強大的戰力,但明軍在佔領東吁城以後,兵鋒並沒有向北掃,而是似乎在向南,沿海岸線攻擊緬甸南方的城市。

收到這樣的消息,芒猜自然是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而北方緬王的消息,這段時間以來卻是音訊全無。

明軍除了佔領木邦和孟乃等地后,也未再繼續攻擊其他城市,似乎並不像是緬王兵敗。

否則,若是緬王那裡已經失敗,明軍應該會繼續向緬甸各地進軍才對。

而也因為這些地方的丟失,現在失去和緬王的聯絡其實也情有可原。

畢竟,通訊的道路已經被明軍切斷,短時間內聯繫不上也正常。

芒猜已經派人走孟侖、孟拱方向去,意圖恢復和緬王莽應龍之間的聯繫。

不過,雖然氣氛已經非常緊張,但芒猜對阿瓦城還是比較放心的,至少周圍城鎮一切正常,並沒有明軍蹤跡出現,也預示著阿瓦城很安全。

至於增加城門處守軍數量,也不過是必要的程序而已。

他可不知道,明軍已經通過明國商隊的人,讓他們成為嚮導,找到了翻山越嶺穿行在緬北大山裡的道路。

至於這些商隊為什麼會走這些山路,自然是因為緬甸獨特的政治體制。

除了東吁城統治的緬甸中部和南部外,其他地方全部都屬於緬甸各部族土司掌管,他們才是那些地方的土皇帝。

而土司之間,雖然都跪倒在緬王莽應龍腳下,但相互之間的關係卻未必和睦。

實際上,這樣的關係也是莽應龍希望看到的。

若是他們一團和氣,莽應龍反而應該睡不著覺了,擔心這些人私下裡串聯反對他的統治了。

自然,明國的商隊們自然需要掌握這些情報,避開一些可能敵對的土司控制區。

於是,緬甸的大路未必能夠讓商隊們安全通行,必要的時候就要選擇走山路,繞過一些土司的控制區。

而現在,這些山路就成為明軍進兵的路線。

和之前一樣,明軍會沿途收押所以遇到的緬甸人,以防消息泄露。

「大哥,已經準備好了,騎兵四百七十二人,除百餘弓手,其他的都配了五支鳥銃。」

李如柏快步欺身到了李如松身後,小聲彙報道:「我讓李林和隋昌龍帶人一南一北阻截緬軍,北面派了八千人,南面去了三千人。

隨你攻城的,我安排楊家豪帶兵跟著,他手下三千人,又增派了兩千兵馬。

剩下的我還會分處幾部派遣到附近,隨時可以支援阿瓦城和南北兩處戰場。」

「很好,讓他們馬上出發,到位后立即彙報。

親兵隊和楊家豪的兵馬,就隱藏在那邊。」

李如松指著山腳下一處凹地,那裡周圍有灌木遮蔽,適合明軍隱藏。

「好。」

李如柏答應一聲,就要下去傳命令,不過卻又被李如松叫住。

「所有騎兵,換兩層甲。」

「大哥,這.」

「照做。」

李如柏還想再說說,和李如松已經不耐煩的揮手讓他下去傳令。

在明清戰爭小說里,經常出現三層甲的說法。

一些人按照字面理解,會以為是往身上套三種不同的甲胄,比如棉甲、皮甲和鐵甲。

但實際上,清軍的三層甲是繼承明軍甲胄而來,也就是三層甲其實是明軍根據不同需要發展而來。

明軍三層甲是指明代軍隊中使用的三種主要盔甲類型,分別是明甲、暗甲和綿甲。

明甲,也稱為扎甲或魚鱗甲,是一種鐵質盔甲。

它的特點是使用鐵片製成,因形狀類似魚鱗而得名,明代詩歌中描述邊軍身披45斤重的盔甲,指的就是這種明甲。

而暗甲是一種布面甲,一種是內嵌鐵片的重型布面甲,另一種是用厚棉花製成的輕布面甲。

暗甲的重量較輕,適合在輕裝部隊中使用,青甲和紫花布甲都屬於暗甲的範疇。

青甲重24-25斤,紫花布甲則較輕,製造成本較低。

最後一個綿甲則是一種輕型布面甲,主要材料是棉花和布。

它的重量較輕,適合在輕裝部隊中使用,綿甲沒有鐵片,而是用棉花和布製成,外面只打有釘泡。

而其中的明甲和暗甲,才屬於明軍的鐵甲,但是因為用料不同,生產速率等原因,明軍一般將其稱為「鐵盔甲」和「綿盔甲」,而綿甲其實防禦作用有限,更多是作為禦寒衣服使用。

明軍三層甲,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用途,共同構成了明代軍隊的防護體系。

以往騎兵出擊,肯定是以明甲為標準裝備,幾乎不會使用暗甲。

但這次,為了給戰馬減負,李如松大膽下令騎兵換下鐵甲,而穿上綿盔甲,自然就讓李如柏擔心起來。

毫無疑問,換甲后騎兵移動速度會更快,更容易突進城去。

但是盔甲變弱以後,也會帶來更大的傷亡。

但是,李如柏一向都聽大哥的話,所以只略微掙扎還是按照他的命令下去執行。

山坳里,明軍參與攻打阿瓦城的步騎兵都已經就位,騎士給戰馬餵了水和豆餅,也不敢太多。

而他們也啃著肉乾補充體力,這會兒所有人都席地而坐,就在各自戰馬旁邊。

在他們身後,數千明軍則潛伏在樹林里,也是在喝水吃乾糧。

隨著日頭偏西,此時許多人都感覺到略微有些疲憊。

而李如松在山坡上也注意到城樓上緬軍人數明顯減少,比之前少了差不多一半人。

不管他們是躲日頭還是午休,李如松反正對現在的情況是很滿意的。

「大哥,都到位了。」

李如柏再次回到李如松身邊,小聲說道。

「走。」

李如松當即說道,帶著人就下了山坡,很快就和騎兵匯合。

李如松的到來,原來還沒個坐像的騎兵立馬紛紛起身。

「檢查裝備.上馬。」

李如松一聲令下,四百多人都踩蹬翻身上馬。

身後樹林里,窸窸窣窣的聲音傳來,所有明軍士卒都已經起身,各自拿著武器聽候命令。

「兒郎們,隨我奪城。」

李如松沒多話,現在騎在馬上,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戰馬體力。

所以,在準備好后,直接就下達進攻命令。

「踏踏踏」

散亂的馬蹄擊打地面的聲音,隨後逐漸變得密集起來。

幾百匹戰馬衝出山坳,向著山下大道衝去。

到了那裡,他們就可以盡情放開馬力,全力衝刺,搶在緬軍反應過來前衝進城門。

而在騎兵出動后,步兵也緊隨其後,一路小跑跟隨而上。

沒有喊殺聲,一切都在之前被下了命令,只有衝進城門以後才允許喊殺。

李如柏站在樹林邊,看著明軍向前衝去,很快騎兵部隊就已經衝上大道,向著遠處城門發起衝鋒。

「隆隆隆」

密集的馬蹄敲打地面,發出如雷般聲響,大地也在輕微顫動。

城樓上緬軍士卒最先反應過來,不少人衝到城垛上往外張望,隨即很快就有人驚恐的大叫。

騎兵衝鋒的氣勢駭人,此時許多人還茫然不知所措。

終於,城門裡的士兵聽到城樓上的喊聲,他們其實也察覺不對,於是就有人沖向城門,想關上厚重的大門。

「砰砰砰」

明軍騎兵前列的騎士發射了手裡的鳥銃,打完以後直接丟棄。

隨著兩個緬軍士兵倒地哀嚎,其餘的緬軍被嚇到了。

當看到明軍騎兵更靠近后,他們尖叫著衝進城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隆萬盛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隆萬盛世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44章 1235偷襲阿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