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人之下!
秦時:一人之下第三百六十六章統一
荊軻刺秦事件結束后,秦國沒有急著攻伐楚國,而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繼續消化趙國和魏國。
楚國也察覺到了下一個目標是誰,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李園開始跟不對付的貴族緩和關係。
在秦國的巨大威脅下,跟李園不對付的貴族也暫時停止了跟李園的鬥爭。
楚國上下開始厲兵秣馬,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稱得上窮兵黷武。
公元前232年初夏,成蟜派遣掩日前往楚國,開始掀開李園的老底。
當今楚王不是熊氏血脈,而是春申君黃歇的孽種,李園上位的過程等絕密消息開始在壽春傳播。
當年特意保存的人證物證也拿了出來,雖然這些證據無法徹底釘死李園,但卻足以讓人產生懷疑。
楚國王室成員,屈景昭三族等貴族聽說后驚疑不定,開始動用各自的勢力驗證。
這些人的勢力遍布楚國的方方面面,下定決心,不惜人力物力要弄清楚某件事,還真少有事情能夠瞞得過他們……
驗證之後眾人發現這件事是真的可能性不小,如果根據結果推論,事情八成為真。
這種事情性質太惡劣了,根本不能忍,就算是在秦國虎視眈眈的時期也不能忍。
否則真讓李園抵擋住了秦國,使其獲得了巨大的威望,再想剷除李園一黨就非常困難了。
李園得知城中的傳聞后略一思考便確定了是秦國在背後搞鬼。
不出意外明年秦國就要正式進攻了,這是故意挑動楚國內亂,以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李園把楚國朝堂中的掌權派召集起來「開誠布公」的解釋,狡辯的同時把髒水向秦國身上潑。
李園的政敵們早已經商量好了,表面上相信李園的話,暗中卻在互相勾連,準備推翻李園一黨。
也許是高高在上太久了,李園的確是有些飄了,竟然被政敵們的態度給麻痹住了。
還真以為別人相信了他或者為了顧全楚國的大局,準備暫時停止內鬥。
李園如果像歷史上那樣直接被消滅可不符秦國的利益,必須要讓雙方鬥起來才符合秦國的利益。
因為政體的原因,楚國上下本就鬆散,力很難往一處使,潛力一般只能發揮出十之二三,最多發揮出一半。
如果再內亂,對於秦國的好處就大發了。
掩日動用了埋藏在李園身邊多年的一顆暗子,及時發出提醒,從而讓李園有了心理準備和時間準備。
不但有了準備,李園還不講武德的先下手為強,動用受他掌控的軍隊對政敵掌控的軍隊發動了偷襲。
掌握先機的情況下打了政敵們一個措手不及,最終擊敗了政敵們的軍隊,迫使政敵只能狼狽退出壽春,
返回封地。
吃了大虧的楚國王室成員,屈景昭等大貴族如何能忍?
如今就算李園真是冤枉的,為了出兵借口,李園也必須坐下了那些大逆不道之事!
李園自然不承認政敵們的指控,以如今楚王的名義痛斥他們是亂臣賊子,企圖謀朝篡位。
雙方嘴仗打得激烈,楚國的看官們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相信誰好,最終分成三派。
嘴仗打得再激烈,也無法分出勝負,還是要戰場上見真章,雙方派出軍隊自己就幹了起來。
當然雙方也沒有徹底失去理智,在有秦國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戰爭的烈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沒有殺紅了眼。
秦國一邊積蓄力量,一邊看著吃了半年多的瓜。
這半年期間秦國內部也發生了一件大事,成蟜和嬴政的親祖母夏太后某天晚上一睡不醒,壽終正寢的離世了。
歷史上夏太后在240年就離世了,這個世界多活了九年多。
雖然夏太后離世了,但並沒有影響秦國對於六國的兼并計劃。
公元前231年開春,秦國由王翦統帥六十萬大軍,正式開始了對楚國的攻伐。
沒有了熊啟這個二五仔的挑撥激將,李信就不會說出二十萬滅楚的大話來。
又有重臣們的幫忙說話,嬴政又做了一些布置,王翦無需自污便擔任了伐楚主帥。
二十萬大軍打下楚國,實在是有些看不起楚國了。
沒有人托後腿的話,二十萬大軍有可能擊敗楚軍,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但卻無法吃下楚國。
所謂的布置是調蒙系將領擔任要職,佔據伐楚大軍大多數,王系將領佔據少數。
如此就算王翦有異心,其他將領也不可能從命。
秦軍內部山頭不少,但王蒙兩家絕對是最大的兩座。
以前是蒙家最大,不過隨著兼并六國,王家已經後來居上了。
其實嬴政有些不夠自信,有他在,王蒙兩家以及軍中的其他山頭都不敢有異心。
作為秦王,每兼并一個國家,嬴政的威望比起統領滅國的將領上漲幅度更大。
六十萬大軍出動的痕迹自然是無法隱瞞的,畢竟動靜太大了。
正在內鬥的雙方立即停止了內鬥,經過麾下各自謀士的建議,雙方決定合作。
但是再怎麼合作也是各懷鬼胎,根本不可能齊心合力,也就比各自為戰好那麼一點罷了。
上層大人物可以為了利益合作,但雙方的將士呢?
沒多久前雙方還互相打生打死呢,下一刻就一笑泯恩仇了?
不可能的事情嘛,這又不是遊戲,楚軍的將士又不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大家的同袍,親戚,朋友,親人什麼的可都死在了對方人中……
一見面不打生打死就算好的了,成為能夠交託性命的戰友如何可能?
這正是成蟜,正是秦國想要的。
破鏡難再圓,分裂再合攏的楚國肯定要比一個整體的楚國要好對付得多。
六十萬大軍殺入楚國境內,又是在王翦這等名將手中,威勢可謂泰山壓頂,楚軍不是一合之敵,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大片土地城池。
直到秦軍攻取了楚國陳縣以南至平輿縣之間的地域,楚國危亡在即時楚軍才匯聚齊了傾國兵力擋住秦軍兵鋒。
與歷史相同的是楚軍的領命主將依舊是項燕,但與歷史不同的是多了一個可以不鳥主將號令的副將。
項燕所代表的項家是站在李園的對立面的。
雖然目前雙方擁有共同的利益,面對著同樣的危機,但項燕就是不可能對楚軍如指臂使。
龐大的楚軍已經分割成了兩大陣營,兩大陣營下又細分成了更多的小陣營。
楚軍破綻明顯,如果換別人統兵可能就要跟楚軍剛起來了,但王翦耐性十足。
以佔領的土地為地盤,以充足,持續,穩固的後勤保障為底氣,王翦採取因勢利導,採取堅壁固守的方針,避其鋒芒。
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兩軍相持日久。
得到前線消息的成蟜跟嬴政商量了一番,隨後羅網衛和影密衛幾乎傾巢出動。
除此以外,楚國大山中的陰陽家也收到了嬴政的王詔,命令陰陽家傾力配合羅網衛和影密衛的行動。
這些人的目的在於等楚軍戰敗后突襲,絞殺楚國王族,屈景三族,項氏一族等等。
項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以這個世界的情況如今剛剛出生,應該還沒有滿一歲。
雖然只要秦國自身夠硬,野心家再怎麼折騰也沒用,但煩啊,就像蒼蠅似的。
所以成蟜打算藉助戰爭時期好好清理一番楚國的王族和大貴族,扼殺麻煩於萌芽之中。
否則等人家投降,沒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就不好動手了,至少是不好大規模動手。
值得一提的是動漫中項家人能夠順利脫身多虧了墨家的幫助,否則項家全陷在大軍圍剿之中了。
如今墨家已經歸屬秦國,項家想要得到墨家的幫助是不可能了。
等到正式動手,成蟜還打算飛過去坐鎮一段時間,順便監視軍紀和處理百越之事。
秦楚兩軍繼續僵持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楚軍漸漸有些堅持不住了。
主要是楚軍動用的糧草錢財什麼的都是楚國貴族的積蓄,秦國則是專門為攻伐楚國準備的戰爭物資。
楚國的國庫根本沒有什麼儲備,各地方的公庫更是耗子來了都得流著淚走……
幾十萬大軍每人吃馬嚼的,耗費的物資每一天都是天文數字,不是公家的,而是自己家的,那真是太心疼了。
而且百越的蠻兵在天澤的鼓動下也開始在楚國屁股後面作亂,每耽擱一天都有損失。
另外隨著僵持日久,楚國的大人物們基本都認為秦軍要駐守新占土地。
秦軍又龜縮不出,再耗下去純粹是浪費物資,浪費時間。
在內部的壓力下,楚軍經過商議,向東撤退了。
這正是王翦等待已久的戰機。
王翦伺機起兵追擊,令勇壯王牌軍士為先鋒,突襲楚軍,在很短時間內就擊潰了楚軍的警戒斷後之軍。
而後秦軍死死咬著楚軍,不間斷的騷擾,不給楚軍快速整軍的機會,等到秦軍主力趕到一鼓作氣便擊敗了倉促應戰的楚軍。
兵敗如山倒的楚軍一路向東,向南逃竄,王翦指揮軍隊,派遣將領,有條不紊的收拾殘局,尾隨追擊。
秦軍追擊直至蘄縣之南,項燕被圍,力戰而亡。
楚軍的大敗以最快的消息傳遞迴秦國,羅網和影密衛傳信渠道更快。
成蟜收到消息后先進宮跟嬴政分享了好消息,隨後回府辭別家人,乘坐機關獸朱雀飛往楚國。
到了楚國后,成蟜並沒有參與,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都是由掩日,章邯,湘君,湘夫人制定的。
陰陽家領頭的人就是湘君,湘夫人。
只是坐鎮,溝通,以便羅網衛,影密衛,陰陽家,天澤的百越勢力以及暗中的農家能夠通力合作。
這種事情墨家是不會參與的,農家倒是不介意,而且非常樂意。
田勐等人早就想立功了。
在幾大勢力的傾力絞殺下,楚國的王族和各大貴族可算是遭殃了。
雖然不至於到徹底滅族的地步,但嫡系基本上被絞殺了個七七八八。
雖然這場行動很殘酷,很血腥,但在成蟜的示意下還有一點底線,那就是不記事的兒童嬰兒不殺。
這些兒童嬰兒將會由秦國的機構扶養,洗腦,他們過去的身份都會被抹除。
他們中的部分未來也許會從軍,但很難學到萬人敵的本事。
至於已經記事的老弱婦孺,成蟜並沒有克制吩咐手下留情。
不特意叮囑,那就是讓下面人的自由發揮的意思。
這些人留下來也是禍害,放她們一馬也不會感恩,依舊會無比痛恨秦國。
不說別的,就憑秦國讓她們失去了高高在上的貴族身份,失去了錦衣玉食的生活,毀滅了她們的國家,仇恨就會一直被她們銘記到底。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統一不是請客吃飯,註定會有無數的流血……
儘管成蟜對楚國的貴族,特別是大貴族非常不客氣,但對於楚國百姓卻很和善。
這一點體現在成蟜對軍紀的重視上,不但在將領匯聚的會議上多次強調,還派出了羅網衛監視。
六十萬大軍不可能完全杜絕,總有亂來的事情發生,但整體上秦軍的軍紀還是看得過去的。
對於犯事的秦軍將士,視情節輕重在各地城池當眾處罰,情節最嚴重的當眾斬首。
不過成蟜也沒有趕盡殺絕,終究是自己人,沒有牽連犯事將士的爵位,田土的賞賜,家人的待遇等等。
簡而言之,只罪一人!
這種做法再加上會有相應的補償,倒不至於引起全軍將士的不滿。
哪怕有少數人不滿無法肆意妄為,但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秦軍還算不錯的軍紀避免了許多楚國人家破人亡……
同時也讓楚國百姓看到了秦國的另外一面,為以後的治理初步打下了基礎。
至於貴族的凄慘遭遇,普通的楚國百姓可不能感同身受。
這年頭哪個國家的普通百姓也沒有時間去談什麼傢伙情懷,都是在為生計而奔波。
有資格談家國情懷的,也絕對不是什麼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大字不識一個,雖然容易被識字的蠱惑,但也不是傻子。
如果換成秦國統治,生活能更好過,普通百姓又憑什麼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野心家造反呢?
僥倖錯過下來的楚國王族,貴族大部分都投降了,只有少部分跑掉了。
李園,李園妹妹,兩位楚王都投降了。
這些楚國的王族,貴族都得遷到咸陽及附近監視起來,留在地方上,天高皇帝遠,全是禍害!
六國舊貴族面臨的不僅僅會有外部監視,內部還會被秦國分化拉攏,以作眼線。
相信會有不少六國貴族為了家族的前途,為了榮華富貴,會很樂意的。
成蟜沒有在楚國待太久,攜帶秦軍大勝之威把深山老林中的百越各部族首領邀請出來,「友好」的商談一番就回咸陽去了。
土司制度,百越各部族首領很痛快的答應了。
至於天澤,這才知道成蟜在忽悠他,秦國根本沒有幫他復國的想法。
起初天澤很憤怒,但在成蟜的道理大棒下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認可了成蟜那一句「六國都要滅,百越國何德何等能夠存在」?
不認可不行啊,不認可命就沒了,形勢比人強啊。
最關鍵的是土司制度符合絕大多數的人的利益。
誰願意頭上多一個爹呢?
一個爹還不夠嗎?
不過成蟜也沒有虧待天澤,給他划的地盤是最大的,封號也給得最高。
只是天澤沒有號令其他土司的權力,而且地盤北臨秦土,東西被稍小一些的兩個土司夾著。
如果天澤識相,那麼會活得相當滋潤,如果有異心,雷霆一擊轉瞬及至。
由於楚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需要眾多的官吏。
秦國學宮體系儲備的官吏就有些不夠了。
恰風楚國被滅后,天下大勢在有心人眼中就徹底明朗了,比如儒家。
儒家已經徹底綳不住了,再不上車黃花菜都涼了。
於是,儒家開始全面投靠秦國,許多儒家弟子開始入秦。
其中比較出色的儒家弟子受李斯,韓非等有儒家成份的官員舉薦,經過培訓后出仕一些不太重要的城池。
楚國國土划作的郡城,比較重要的縣城還是由學宮體系出身的秦吏或者老牌秦吏出任。
再加上韓,趙,魏等地的人才和其他諸子百家投靠的人才,治理楚地的官吏基本上湊齊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儲備的官吏會越來越充足,到那時就是大浪淘沙了。
滅掉楚國后剩下的燕,齊兩國就成了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
就算齊國醒悟過來,在楚國被滅的情況下也改變不了大局。
公元前230年,燕國被滅,華陽太后逝世。
公元前229年,齊國被滅。
這兩國確實沒有什麼好提的,進軍順利,勢如破竹。
特別是齊國,太久沒有打仗,將領腦袋太木,軍卒手藝太糙,還沒有燕國有挑戰性。
值得一提的是王翦,王賁父子參與了除滅韓國的所有戰爭,功勛卓著,一門雙侯。
當然蒙家也不差,蒙恬僅次於王翦。
據說王翦乃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至此,秦國兼并了所有諸侯國,統一天下。
歷史上正確的統一時間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