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術法抉擇
兩人走出祠堂,半炷香後來到藏書樓下。珍藏修行功法的高樓,乃是家族重地之一,每層樓的翹檐上都掛有一盞青銅鈴,形隨著風動而無鈴聲悠揚,此鈴若是一盞並無出奇,可數量足夠多,就會形成一道天然的庇護大陣,隔絕樓內樓外的所有動靜兒,同時能夠讓天地靈氣進入,且分辨污穢鬼魅之流。樓外台階下方有荷花池,三月時分卻是花開映紅,爭相艷麗。如果有心細之人仔細查探,就會發現這些蓮花花瓣上一條條清晰脈絡就像人體筋脈一樣緊緻有序,同時有近乎透明的靈氣所化水流沿著條條脈絡流淌,自底部到高處,最終成為藏書樓第二層防禦大陣的養料。此外,還有四名修士環繞藏書樓四個方位角落盤腿而坐,閉目凝神。這些修士無一例外都是家族中未能擔任長老一職的築基修士,境界足夠,加上四人有陣法加持,聯袂出手,只要配合得當,哪怕是道印境的修士應付起來也頗為棘手。藏書樓共分十二層,一至四層一般時候都處於開放狀態,其中藏書大多都是關於靈草靈藥,妖獸圖鑑等,還有一部分是關於修行前後需要注意的事項內容,一到二樓家族中人可以隨便翻閱,三至四則需要長老口諭。再往上就會設有禁制,五至七樓藏書三萬卷,還有批註心得六萬卷,都是修行所需的心法術法之流,有專門的管事之人負責分類擺放,這些典籍功法都屬於人字階,擁有長老律令之人才能查看。八樓乃是高樓的重中之重,典藏地階功法一十六,批註心得七十三卷,足可見趙氏家族底蘊之深厚。九樓到十樓擺放那些為家族基業開拓者的畫像。十一樓和十二樓乃是兩位趙家老祖的閉關之地,長年在此修行,不問世事多年矣。輕車熟路走到四樓過道口,趙昊蘆手指在懸空輕敲三下。嗡的一聲輕響動,一道道銘紋憑空浮現綻放金色光澤,似水波流轉不定。趙昊蘆五指飛快在條條銘紋之上撥動,每次一觸及都會盪起一圈水紋漣漪。最後一道紋路被拖曳到另外一處,四樓至五樓禁制洞開。如此反覆,兩人來到七樓。諾大樓層中卻只有十排書架,上面密密麻麻堆滿書籍。這些大多是修行過此間功法的家族長輩所留下的心得感悟,能夠幫助家族後人儘快入門得其真意,同時也避免了很多彎路。天底下修士夢寐以求的法侶財地,其中侶字並非單指道侶,其中也包括朋友,師門,家族。同一脈中能夠對後輩提攜,對前人尊敬,比起那些只能靠老天爺賞飯吃的山澤散修,登山道路自然要順遂太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天底下有資格踏上這條道路之人,擠破腦袋都要進入大宗門的緣故。
帶著趙封鏡來到一處書架前停步,趙昊蘆道:「這些都是術法一類,人階上品,對應五行的術法佔大多數,看看有沒有契合的,看對眼了就拿走,摹刻也好記憶也罷,一天之後歸還即可,切記,沒有長老授意,不得私自外傳,若有發現,禁閉十年。」趙封鏡視線看向書架上那些由仙家材質製成的書籍,聽聞言語后使勁點頭道:「明白。」趙昊蘆撫須道叮囑道:「對現在的你來說,人階上品的術法沒有足夠的真元靈氣做底蘊支撐,修鍊起來比較艱難,不過不用著急,牢記『循序漸進』四字,不然一旦走火入魔就等於自毀前程。」叮囑過後,老人便開始以趙封鏡的靈根屬性推選相應術法。趙封鏡靈根五行占其二,金與土。兩屬性雖不如趙封闞那般精純,但也相差不大,所以修行進度才不會被落下。不然最看重資質的下三境,無論悟性有多好,心性多麼堅韌,都會是舉步維艱的光景。從書架上抽出三本術法典籍。一本名為《金鋒開明訣》,乃是一門上乘的御物術法,最重要的還是無需真元催動,也就意味著就算還未能築基也能修行此法,而且對靈氣需求不多,只要修士神識足夠就行。一本名為《通劍經》,是以殺為主的一門劍術,劍招霸道果決,最適合與人捉對廝殺。修行此法,煉出劍氣劍意,能夠讓修士神魂體魄再上一層。趙蘊芝修行的便是此法,只要劍氣劍意足夠,以後若能破境躋身道印,能夠一半把握建立起心湖劍亭,成為名副其實的劍修。最後一門名字比較古怪——《秋水蟬露》,修行所需條件最為苛刻,修士不但要佔據土字靈根,而且對修士的神魂有著很高的要求,一般練氣期的修士很難接觸神魂一道,故而神魂相較築基境的修士來說,猶如孱弱嬰兒一般。此法若是能修到高處,便能心念一動,剎那間隔絕出一座小天地,坐鎮其中,佔盡天時地利。此法最難處,還在於將神識與土字結合,若能練成,神識覆蓋處,修士便能清楚感應範圍內所有生靈的一舉一動,哪怕細若蚊蠅的微小動靜都能清楚感受。「好好看看,機會只有一次,別貪圖什麼戰力高低,最好求個契合二字便可,不然一心撲在術法之上,只會拖慢你的修行進度。」趙昊蘆作為長輩,自然有義務對後輩進行教導,以免好好地一顆修道苗子走了彎路。趙封鏡點頭之後接過三本書籍並未著急翻開,而是找到相對應的心得感悟翻看。趙昊蘆在一旁滿意點頭,果然悟性不錯。《金鋒開明訣》修行人數比之其餘兩本最多,心得感悟足足有十二本,揀選其中最厚的兩冊翻閱查看,就耗時將近三炷香的工夫。另外的《通劍經》修行人數也不少,但心得感悟不多而且很薄,這些說明此法入門容易,登高很難。至於《秋水蟬露》則只有一兩冊修行心得,在最求破境修為的修士眼中,此類神魂典籍雖然珍貴,但耗時太長,而且壯大神魂之後一樣能夠感應萬物,低境界無法修行,高境界又看不上,此法若不能修行到高處,屬實有些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