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談:保護孩子的夢想
愛迪生有句名言,沒有幻想就沒有創造。
作者在校長的時候,接觸過一位十五歲的女孩子,她假期里去到一位同學的家裡玩,同學的舅媽開了一家茶樓。這本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可對孩子的震動挺大,引起她的無數遐想。開學以後她整天抱著一個筆記本,誰也不知道她整天在那裡畫什麼,終於有一天,她把自己的一張草圖放到我的面前。那是她的夢想,她幻想著有一天自己在最繁華的鬧市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廳,而且連名字都起好了,就叫「情未了」。大廳中間有一條類似中央電視台的「星光大道」,四周有星羅棋布的「情侶包間」,浪漫、奢華、典雅。
作者被眼前這個小腦袋瓜子驚呆了。我送她八個字,勇氣可嘉,成就夢想。
她興奮地告訴我,從今天起,就為夢想活著(此前她一直宣稱,她是為她那個早戀的男友活著)。接下來,她和我討論起這個幼稚而荒唐的夢想,我耐心地聽完她的陳述和構想。之後我告訴她,咖啡廳一定要定位準確,不是光一個浪漫和奢華裝修就行的,還有神秘、隱私、品位、檔次,要有完善的管理和經營理念,有科學的決策和投入,有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和服務……這一切,全靠你自己的努力和知識。為了這個夢想,你必須改掉自己所有的毛病,腳踏實地學好文化和管理知識。她愣住了。
後來,她果然改變了許多,她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為夢想而努力上。她的媽媽也非常高興,按照我給她的建議,鼓勵女兒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很可惜,當她興緻勃勃地開始啟動這個夢想時,她爸爸給她打來一個電話,說:你胡思亂想什麼,你校長和你媽媽支持有什麼用,他們都是在吹牛,你根本不可能開成這個咖啡廳。你才多大?家裡哪來錢給你折騰?
這盆涼水使她一下變得惘然起來,她問我,校長真的這麼難嗎?校長你不是說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能發生嗎?
每個孩子都有夢想,遺憾的是多數的家長並沒有想到我們該怎樣幫助孩子「美夢成真」,而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從「夢中醒來」,這實在有點糟糕。
傑克倫敦有一本書叫《荒野的呼喚》,那條貴族狗巴克被販到野狼出沒的雪原,緣於生存的渴望,它廝殺於狼群,最終成了狼的領袖。也許巴克從沒有夢想或者根本沒有必要夢想到自己的將來會成為一群狼的領袖,我們對這些都可以假設:它一直生活在原來優越的環境中,衣食無憂、平淡恬靜、幸福一生;或者它就是換了一個環境,它也完全可以屈從於命運,在弱肉強食中成為犧牲品;可現實是無情的,偏偏它的生存環境被改變了,為了活下去它開始掙扎,有了第一步的成功,它才會去夢想,強迫自己奮力廝殺於狼群,一步步才走向成功。
從未成年人心理發育的規律來看,他們富有激情,富於冒險,富於幻想,也富於創造。應當承認,他們的每一個夢想不一定都能成功,可是沒有夢想哪來的現實,我們現代生活的每一片角落,每一種生活方式,每一個物質產品的製造,又有誰不是從夢想開始的呢?
也許我們太苛求孩子了,我們都被孩子的不懂事和調皮氣暈了,孩子真有那麼點異想天開也屬神經質,也許我們都不太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的情感,而是用一種大人的理性去看待孩子的一切,用我們自己的物質能量和經驗審視孩子的夢想,所以總想用我們的「清醒」去喚醒孩子,可是我們錯了。不試怎麼知道?不努力怎麼會成功?也許我們真的扼殺的不是一個夢,而是一個未來的咖啡廳總經理呢!
後來,孩子的父親和筆者就保護孩子的夢想,在電話中進行了多次的討論,我給他提了這樣三條建議:
一是在於支持,在這個故事中,我曾多次給那個想開咖啡廳的孩子說:「人無志如馬無蹄,人無才如犬無聲」,試想千里駿馬沒有了四蹄,那是廢物;養狗主要是為看家護院,一隻不會叫的狗同樣是廢物!人有志才能騰雲駕霧,人有才才能高聲狂吼,人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敢想才敢拚,敢想才敢試!好,非常好,這個孩子被我一席話激蕩地熱血沸騰,後來她又給媽媽打電話,希望能支持,媽媽的回答更令她歡欣鼓舞,媽媽說只要你學好,我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於是她的思想很快就穩定下來了。
二是在於引導,孩子的夢想難免幼稚,面對充滿幻想的「空中樓閣」,是棒殺、是求全責備、是潑冷水,還是幫助引導,都是父母的兼修課,還是上面的那個孩子,在我肯定她的創意后,我告訴她,要想夢想成真,必須從現在起集中精力刻苦學習,因為沒有文化將一事無成,沒有知識,夢想永遠只能是空想。之後,我又找她談了幾次,甚至還幫助她對方案進行了修改,我幫助她計算燈光和音響布控,計算了咖啡廳的投資和回收比,計算了經營時間和支出費用,實際上我所做的一切,都引導她對知識的重視,引導她從夢想走向實際,把空想變成理想,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是在於幫助,一般來說,孩子的思維特點是直接而形象,他們善於情緒化而不善於思考,善於夢想而不善於實際,這就使得他們容易把許多事物理想化,不切實際,在孩子有了最初的實踐衝動時,作為一種關心,更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保護好這種「原始衝動」,幫助他們一步步把衝動變成持久的行動,在很多情況下,思考是空泛的,幫助是實際的,特別是我們對孩子的幫助,不僅體現在物質上、金錢上的資助,更多的是體現在思想上、感情上、意識上、判斷上的支持。學會幫助,是父母對孩子「美夢成真」的關鍵,千萬不能忽視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