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風箏之王
胥余初到西周的時候,就發現此時用的都是簡單的單體弓,這種弓射程短不說,而且拉開幅度越大,需要的力量也會隨之增大,因此很難控制準頭。
所以到了平安邑之後,胥余立時著手改良,製造出了反曲弓。
反曲弓的下弦后弓臂是反方向彎曲的,可以儲存更多能量,使得射出的箭擁有更高的動能。因此,反曲弓可以比普通的弓造得更短,卻可保持其威力。
這個優勢使得反曲弓非常適合在馬上使用,後世的蒙古人就是靠著反曲弓縱橫天下的。
胥余因為腦海中記憶被加強的緣故,對反曲弓的構造一清二楚,找來各種材料反覆實驗一段時間后,一張反曲弓也就誕生了。
反曲弓誕生之後,由於良好的性能,在商民中大受歡迎,男女老少,可以說人手一張。
現如今,反曲弓和裝備了馬鐙的騎兵結合,一個全新的兵種,騎射手,就誕生了。
今日第一次牛刀小試,果然戰果非凡。
商軍每人射了十來箭,力氣耗盡,立時便開溜了。
周軍無從追趕,只好嚴陣以待,緩慢推進,這樣一來,行軍速度大減,原本一天能前里,現在能走二十里就不錯了。
到了晚上,姜子牙害怕夜間偷襲,命令加強哨崗,嚴加防守,但是哨兵們緊張兮兮地盯了一晚,卻啥也沒發生。
直到第二天中午,陽光高懸天穹,周軍正在埋鍋造飯,商軍忽然又出現了,二話不說,一輪箭雨,射死數百人後,就策馬狂奔,溜之大吉了。
至於他們為啥偷襲要選大白天,原因很簡單,因為白天射箭有準頭。
周軍氣得朝著空氣破口大罵,但並不敢追擊,昨天一隊戰車追進叢林中,是什麼後果,他們可是看在眼裡的。
而且追也追不上,敵人也不知用了什麼法子,在這叢林中居然能如履平地,來去如風。
這樣搞了幾天,周軍快被搞得神經衰弱了。
商軍總是會在白天的某一刻出現,每次一出現,就會傷亡數百人。
有人甚至想過逃跑,但是這茫茫雪原,荒無人煙,又能逃到哪裡去了?離開大部隊,不過是凍死餓死,果了野獸的肚腹罷了。
逃也沒法逃,往前走的話,每一步都是死亡的陷阱,不讓人抓狂才怪。
姜子牙迫不得已,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以期能提前預警。
但這毫無作用,當斥候發現商軍的時候,就是他的死期。
商軍騎兵有了馬鞍和馬鐙的加持,來去如風,速度根本不是周軍的斥候能比得上的。
但斥候發現商軍,結局往往就是還沒來得及報信,就被商軍亂箭射死,然後衝到周軍陣前,嘩啦啦一頓箭雨。
射完之後,拔馬無情,撒腿就跑,絕不留戀。
這就是胥余制定的襲擾戰術。
用他的話來說,叫做「射手嘛,就是要會放風箏。」
為了能夠完美髮揮,胥余命騎射手輕裝簡從,只帶少量的口糧。另外三百匹戰馬則拉著爬犁,裝滿物資,沿途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補給站。
騎射手們攜帶的物資消耗完之後,立刻趕到下一個站點補給。
能量條一滿,馬上就可以投入戰鬥。
這些騎射手們小日子可以說過得非常滋潤了,每天只要射上兩輪箭,然後就找個地方吃飽喝足睡大覺,醒了就繼續殺人。
一連七八天下來,周軍已經傷亡了三千多人,卻連商軍一片衣角都沒有摸到。
抓個俘虜什麼的,更是痴人說夢。
姜子牙也是十分鬱悶,他已經明白,商軍人數雖少,卻掌握了超越時代的武器,這不是靠計謀,靠人數可以填補的差距。
他雖然是神仙,卻囿於不能對凡人出手的規則,只能徒呼奈何。
前方,就是一條死亡之路,每走一步,都會付出血的代價。
不同於箕子上次在雪地里插木簽的詭計,這一次,是赤裸裸的陽謀。
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靠人命去填。
但是用誰的命去填,卻是有計較的。
他這一人,有六千是貴族和平民組成的正規軍。剩下九千,則是拉著輜重的奴隸。
奴隸是人嗎?
至少在商周時期,不是。
他們就是牲口,和牛,和馬,沒有區別。
甚至還不如牛馬。要知道,在周朝奴隸才能換一匹馬。
所以姜子牙將奴隸們驅趕到大軍的外圍,作為擋箭牌,任由商軍射殺。
奴隸們人數雖眾,但面對槍戟如林的周軍,卻無法反抗。
反抗,就是被亂槍捅死。
不反抗,還可以賭運氣,賭商軍的箭射不到自己。
而這段路,是有盡頭的。平安邑就在前方,只需要再走十日,就可以到達。到那時,就算是活下來了。
南宮修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殺死的都是奴隸,這屬於無效殺傷,姜子牙的正規軍龜縮在隊伍中間,並不露頭。
這樣的話,到了平安邑,周軍仍舊可以保持戰鬥力。屆時要面對的,就將是一場苦戰。
……
從第一次被襲擊開始,周軍已經走了十日,離平安邑還有不到三百里。
運送物資的戰馬完成了使命,也被騰了出來,加入戰鬥。
現在,商軍擁有八百騎射手,殺傷力更強,奴隸的傷亡更加慘重了。
又撐了兩日,姜子牙命令加緊行軍,他要在三日之內趕到平安邑,和箕子一決雌雄。
但是,商軍卻忽然不見了。
他們沒有再神出鬼沒跑來殺人,而是全都撤退了。
「看來,他們是準備養精蓄銳,迎接我的雷霆一擊了,既如此,我倒不必太過倉促。
從箕子的行為來看,此人是個不講武德,喜歡用陰謀詭計的人,他在殷商王廷的好名聲,恐怕都是吹出來的。我若以疲憊之師迎敵,他一定會趁人之危。」
姜子牙心想,便又命令隊伍放鬆下來。
又走兩日,離平安邑還有一百里,姜子牙終於見到了箕子。
前方一大片空地中,箕子帶著八百騎兵,千餘步卒,列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