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一場婚禮
長安,萬城之城,這個世界當之無愧最偉大的城市。
作為長安城曾經的管理者,帝國的宰相,崔光遠最近心情不錯。
就在這個月,《大唐風雲》的狗策劃推出第三部資料片《丈量世界》。
除了明確探索絲路這個大的遊戲目標之外,也進行了不少微小的改動。
其中一項就是推出了婚姻系統。
現實世界沒有配偶,在大唐風雲中也沒有配偶的,無論是土著還是玩家,只要符合兩個世界法律規定的,經過申請可以結婚。
在系統中締結了婚姻關係的,系統就能開放某個部位的許可權,讓玩家體驗到「真實的樂趣」。
不過這項功能也只是在少部分符合條件的人群中暗暗推廣著,比如現在京兆少尹王成偉,就是本次新婚姻系統的受益者。
王成偉已經正式和崔府娘子定親,擇日就要完婚。
對於這個東床快婿,崔光遠本身是看不上的。
因為女兒非他不嫁,崔光遠也只能「勉為其難」的答應下來。
但是這幾天政事堂中的宰相們都發現,崔光遠每天上衙的時候嘴角都掛著笑容。
同僚故舊都紛紛向崔光遠道賀,有這麼一個前途無量的狀元女婿,崔家三代的富貴是沒問題了。
唐代的婚禮習俗在唐初稍有簡化,但是到了開元年間又逐漸變得奢靡繁雜了起來,特別是長安嫁娶有很多定規,攀比奢侈之風相當盛行。
三書六禮這些也算是傳統的婚禮規範了,但是唐人尤其重視聘禮和嫁妝,特別是嫁女兒置辦嫁妝更是攀比成風,經常有官員為了嫁女兒是借貸的事情。
嫁妝,是新婦自己支配的財產,新婦能夠帶到男方家裡的嫁妝多少,也決定了新婦日後在家中的話語權。
沒有多少嫁妝的新婦,自然會被婆家輕視。
那些嫁妝豐厚的新婦,則可以自由的支配小家庭的產業,甚至有錢的還可以搬出去分戶住,不用受婆婆的氣。
當朝宰相要嫁女兒,自然不能寒磣,而崔光遠從上皇期間就是京兆尹這樣的高官,就連偽燕攻入長安也依然拜他為京兆尹,在長安失陷的時候崔家反而增加了不少資產。
這一次崔光遠嫁女兒,準備的嫁妝自然不少,光是萬年縣的工坊就有三座,這些都是當時王成偉在萬年縣做縣令的時候,為了興辦產業求著老丈人買的。
如今這些工坊的價格倍增,但是崔光遠也很大方,全部都給女兒當做嫁妝又還了回來。
除了工坊地契之外,還有馬匹、金器、漆器、奴僕、長安城外的莊園地契,這些陪嫁豐厚到讓熟悉王成偉的玩家們都露出嫉妒的眼神。
為什麼有人在遊戲里也能娶富婆啊!
還是富婆香啊!
而且聽說這位崔娘子還非常的孝順,還沒過門就把父親崔光遠珍藏的典籍古董搬到了王家,連崔相國珍藏的美酒都沒放過。
不過很快的,據說越王親自召見了崔光遠,崔光遠從太極宮出來之後,立刻將結婚的排場減了一半。
原來前段時間,禮部向朝廷進言,說是要移風易俗,改變長安嫁娶奢華的風氣。
翰林學士商博接著提出了,要限制官員子女婚配的奢華之風。
而崔光遠女兒的婚禮,正好撞到了這件事上。
面對越王的要求,崔光遠自然是義無反顧的答應了下來,只是出宮的路上崔光遠哆哆嗦嗦,自己答應了越王要簡單操辦婚事,怕是家中那一關過不去了。
好在禮部提倡節儉婚禮的事情,已經事先在報紙上了做了長期的宣傳,最後崔府傳出消息,將婚禮的排場再降低了一些,也取消了聘禮和嫁妝遊街的習俗,改成凌晨下聘和送嫁妝。
婚期將近,這幾日崔光遠在政事堂的時間也少了,其他宰相們紛紛暗罵這傢伙滑頭,可是又拿他沒辦法。
這段日子政事堂的日子難過,是因為有幾件棘手的事情需要處理。
最棘手的,是處理已經死了的廢太子俶的問題。
太子俶雖然已經死了,但是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御史顧況在汴州搜集了很多證據,證明太子俶在汴州鑄假錢,盤剝搜刮百姓,還勾結史思明謀反的罪證。
越王讓大理寺審理了相關證人,三法司最後達成了意見,太子俶有罪。
不過太子俶已經死了,越王先是進大明宮,向父皇李亨報告了這件事,李亨用左手勾了詔書,下令廢去李俶太子之位。
廢太子俶已經死了,但是剩下的事情才是最棘手的。
返回長安的顧況,再次向朝廷上書,請求在邸報和報紙上刊登廢太子俶的罪行。
顧況的上書遭到了更多御史的反對,他們認為顧況是虛偽小人,為了博取仗義直諫的名聲。
廢太子俶雖然犯下了罪行,但是現在已經死了,公布他的罪行又不能加重對他的處罰,反而因為這件事抹黑了皇室。
朝堂之上「請誅顧況」的喊聲不絕於耳,這事情自然就鬧到了政事堂里。
這事情送到政事堂又是一團亂麻,顧況是李泌的弟子,李泌自然是避嫌不管了,其他幾個宰相們商議了半天,也拿不出一個結果來。
這還不是政事堂唯一的麻煩事情,戰後對有功之臣的論功,對有罪之人的論罪,對各地義軍的處理,千頭萬緒林林總總,搞得宰相們紛紛想要辭職。
但是越王倒是一點都不體會宰相們的辛苦,反而是將大部分的事情都扔給了政事堂處理,頗有些垂拱而治的意思。
今天越王突然又打開延英殿,召集宰相們議事。
一直忙於婚事的崔光遠這下子突然冒出來,又跟著大家一起進了延英殿,其他宰相們對這個滑頭恨的牙痒痒的,又對他無可奈何。
不過越王突然開延英殿到底是什麼想法?就連最了解越王心意的李泌也很疑惑。
等到到了延英殿之後,李倓跟著的穆榮將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到了各位宰相的面前,眾宰相們心中都是一驚。
台諫改革方案?
台諫就是御史台,這個職位上呈漢代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非常重要的部門。
唐時,台官與諫官分立。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與監察御史掌糾彈,通稱為台官,諫議大夫、拾遺、補闕、正言掌規諫,通稱諫官,合稱台諫。
台諫官員在朝堂上非常關鍵,他們不僅僅是朝堂大臣鬥爭的工具,也是皇帝壓制大臣,或者大臣牽制皇權的重要工具。
越王要對台諫制度進行改革,這讓所有的宰相們都警惕起來。
就連李泌這個最支持李倓的宰相,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皇帝要進一步削減台諫的權利,他寧可辭官也要反對到底!
但是出乎所有宰相的預料,翻開第一頁竟然是改組御史台,讓御史中丞進政事堂?
李泌疑惑的抬起頭,驚訝的看著越王,竟然是要加強台諫的權力?
只聽到李倓緩緩說道:
「台諫之權,源於漢代御史大夫,原本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是朝堂的宰相之一。」
「如今台諫之權衰微,進不可以勸諫君王,退不可以震懾群臣,甚至還屢有御史敲詐地方,作姦犯科的事情發生,若是台諫一兩人如此,那是這是一兩人的問題,但是如今台諫風氣如此,那就是台諫制度的問題了。」
「首先是御史台權利太低,御史也只能風聞言事,彈劾官員的時候無法深入調查,也拿不出有利的證據來。」
宰相們想了想,好像確實如此。
御史雖然說起來有糾察百官的權利,可實際上御史都是剛剛入官場的新人,根本沒有什麼資源。
不要說糾察百官了,就連朝堂上重要的消息,御史都不能第一時間知道,又如何拿出有力的證據來彈劾朝廷大員呢?
如今大唐的御史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長安的時候往往拿不出什麼有用的彈劾來,大家都紛紛投靠朝廷大員,就為了能有清田、賑災、巡邊等巡查地方的機會。
到了地方則是大撈特撈,等撈完之後就立刻運作一番,從御史台高升而去。
這種風氣到了晚唐,甚至有地方官員聽說要來御史,都要嚇得要和當地百姓眾籌賄賂御史的錢。
如果御史一年多來幾次,地方官員就會棄官逃跑,百姓也會嚇得逃離。
能進政事堂的都是官場的老油條了,這些弊端他們自然都是知道的。
李倓繼續說道:
「加強台諫,最重要的是要讓台諫有監察朝堂的能力,不僅僅是要御史中丞進政事堂,拔高御史台的地位,更重要是給御史台配備足夠的署官,讓御史有獨立調查的能力。」
李倓環視了一圈自己的宰相們,繼續說道:「除了朝堂之外,地方上也要建立定期巡查的制度,不僅僅是吏部要對州縣的官員考核,御史台也要參加到考核中來。」
台諫本來也有監察宰相的職能,如今越王這個方案一視同仁,也賦予了御史台監察皇室的權利,宰相們自然也不好反對。
政事堂對這厚厚的改革章程,也沒辦法一下子拿出意見,只能帶回去先慢慢的研究。
而李倓眯起眼睛,對著李泌說道:「泌公,如今朝堂上下都喊著要『請誅顧況』,對廢太子俶的處理,政事堂是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