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繼世之臣

第九十三章 繼世之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時光轉瞬即逝,春去秋來不知不覺之間,大魏皇帝.曹丕代漢繼位,已經五個年頭了,就這麼的來到了大魏黃初五年的秋天。

自從他繼位以來,不過也才寥寥數年的光景,可是朝里的老臣們,卻去了一個又一個了。這些個老臣可是帝國的寶貝,去一個也就少一個了。

諸如張遼、徐晃、許褚、李典、樂進等以此五子良將為首的將軍們,就不用說了,早在天下一統之前,就都已經身故了的。還有一些例如戲志才、荀攸[yōu]、程昱[yù]、典韋、賈詡等人,以及夏侯宗室的宿將夏侯淵,甚至在曹丕還很年幼的時候,就已經戰死沙場,或者病故了。

再後來,天下統一,時任魏王的曹操還政於朝。其後因為種種原因,張郃、劉曄、荀彧,這幾位老臣也在建安年間,相繼離世。就連曹操也在還政於朝的五年之後,終於熬不住了,在耄耄[o]之年八十歲的年齡上去世了。也正是沒有了這些漢室「忠臣」的扶持之後,漢獻帝.劉協民心盡失,才讓曹丕有了代替他的機會。

而在那個時候,曹丕還沒查覺出來有什麼不同,也是在那個時候,對於人的生老病死,甚至他自己的父親去世,曹丕都看的比較開,或許是因為自己還沒有當家做主的原因,對這些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後來荀令君和自己的父親也都去世了,大漢最後的兩根撐天之柱也倒了,漢朝的氣數也終於走到了盡頭。曹丕的代漢繼位,好像變成了順理成章、眾望所歸的事情。不過短短數月的光景,這江山就改朝換代了,這天下也同時換了共主。大漢變成了大魏,年號也從建安變成了黃初。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人人都想著當皇帝,也都在爭當皇帝,可是皇帝又哪有那麼好當的呢?孤家寡人就不必說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官員都指望著你吃飯。你做的好了,老百姓最多也就誇你一個明君。可一旦你做不好了,老百姓沒飯吃了,他們就會造你的反,要你的命。

你要是運氣好的話,碰到了像周公叔旦、姜尚或者蕭何、張良、霍光這樣的佐世之能臣的話,你的日子還會好過一些。可是,假如要是你時運不濟,另外再碰到像王莽和董卓這樣不安分的,並且別有用心的反臣的話,每天擔驚受怕的,嚇都要被嚇死。

好在自己運氣不錯,作為開國之君,所遇到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能夠信得過的,而且也都是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檢驗的。即便其中有幾個,自己也知道確實有著亂世之梟雄的臣子,譬如司馬家的某位,以及他的跟班姓孫的某位將軍等等。但是曹丕自己堅信,只要自己活得時間比他們久,比他們更長壽,他們就不敢有絲毫的反意。即便是出現了某種意外,自己在他們之前身故了,那也絕對會留下萬全之策,以保後世之君不被侵擾和禍亂。

因此,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的種種情況,作為皇帝必須要培養屬於自己的嫡系和信得過的大臣。

自己父親所挑選而留下來的大臣固然是信得過,但畢竟一個個年齡都大了。尤其是自己登基以來,老沉悶一個個的都相繼去世了。

首先,是在黃初元年,自己剛剛繼位之處,江陵王.曹植所推薦的大才,太中大夫.韓暨.韓公至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歲。

後來,在黃初二年,秋十月,自己有著滅國之功的叔父,武將之首,大將軍.大司馬.曹仁.曹子孝,也最終因為年事已高,而身故交州的南蠻之地了,其也享年七十三歲。

再其後,黃初五年春,年關剛過,大魏的擎天之柱,百官之首,丞相.鍾繇.鍾元常也因病去世了,享年八十八歲。

朝廷的中樞之地,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個大臣去世。就比如在前兩天,三公之一的司空.華歆.華子魚也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七歲。

這些個老臣每每去世一個,皇帝曹丕的心就會驟痛一次,心中的急促感就會強烈幾分。

其實從黃初三年開始,為了照顧這些上了歲數的老臣們,像鍾繇、華歆這樣的大臣,皇帝都會讓他們坐在藤椅之上,然後再派衛士將他們抬上大殿的。並且還允許他們,在大殿之上不必跪拜,而且朝會之時坐著就行,也不必站立。由此可見,皇帝對他們這群老臣的尊重和愛護之心。

從鍾繇去世之後,這丞相的位置就一直處於空缺的狀態了。而且三公的位置,自曹丕登基以來,就一直沒有滿員過。現如今華歆一去世,整個三公就剩下一個司徒.陳群了,無奈之下,皇帝.曹丕又趕緊讓太常.王朗接替了華歆司空的位置。即可這麼一來,這九卿之首太常的位子又被空下來了。

於是,皇帝.曹丕又在朝廷的群臣之中,挑選能夠替位的大臣,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曹丕找到了一位。

而他所找到的這個接替王朗太常之位的人選,也是一位已經年過古稀的老臣了,而且很早就跟隨自己的父親走南闖北的征討天下了。

此人,姓董,名昭,字公仁,青州濟陰.定陶人士,今年也已經是七十四歲高齡了。此人在年輕時,在前朝曾經被舉為孝廉,後來擔任袁紹帳下的參軍,並且多次立下戰功。只可惜那袁紹不愛惜人才,得到了不知道珍惜,也不會用。最終因為袁紹聽信了讒言,董昭被迫離開了冀州袁氏集團,而投奔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諸侯張揚。

後來在建安年間,張揚率軍去迎接漢獻帝,董昭也得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與曹操在洛陽相見。二人一見如故,並且相談甚歡。於是乎,董昭秘密的向曹操建議,將年僅十五歲的漢獻帝.劉協「迎」往許都,曹操聞之欣然採納了他的一件,這才有了後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因此,董昭也成為了曹氏集團頂尖謀士之一。

再後來,董昭曾經歷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職,都頗有功勞。

當初在建安四年,曹操派遣劉備去征討袁術,董昭跟他說,「劉備英勇而志向遠大,不應該放他離開,如此這般等於放虎歸山。」後來,劉備到達徐州下邳城之後,果然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而反叛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烏桓,運量困難,是董昭建議之下,才開鑿了入海通運,解決了運糧的難題。

建安十二年,董昭提出了五等爵位的合理化建議,使得曹操順理成章的加了九錫,並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稱號。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攻打圍困樊城甚急,孫權派遣使者來告訴曹操說自己會出兵,還請他們保密。曹操詢問眾臣該怎樣對待孫權的要求,大家都說應當保密,可只有董昭與他們的建議不同。最終曹操採納了董昭的建議,將這個秘密故意泄露給了關羽,並告知了樊城之內。樊城之中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鬥志倍增,而敵將關羽果然猶豫不決。等到孫權軍隊到了江陵、公安,得到了關羽的這兩座城池,關羽終於慘遭大敗,並身死道消於東吳境內。

......

如此之種種功勞,董昭身上簡直不勝凡舉。

皇帝.曹丕在繼位之後,他更是被封為了將作大匠,僅次於九卿之位了。

此次,北庭都護府所在的瀚海雙城城郭的設計,便是出自於他的手筆,由此可見,此人也確實才略非凡啊。如今無論是功績也好,還是資歷也罷,這董昭絕對擔的起這太常之位了,而且再過個一兩年,讓他擔任三公的位子,也是不無不可的。

而且,對於自己大魏朝廷的繼世之臣,曹丕當然不僅僅只是光考慮這些老臣的。一個朝代要想長治久安,便絕對不能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態。

因此,除了在挑選這些三公九卿的老年臣子之外,皇帝.曹丕也在一步一步的培養著,青年和年輕的大臣。

這老年的大臣們就不必說了,除了董昭之外,還有新任的司空.王朗,大將軍.曹洪,國子學祭酒.管寧,新任太學祭酒.向朗等人。

青年大臣的代表,諸如自己的曹氏和夏侯氏的兄弟們,像曹彰、曹植、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這些人都被自己合理的安排在了中樞和地方上的重鎮。在中樞的外姓大臣,例如陳群、司馬懿、辛毗、孫禮、趙儼、杜襲、崔琰等人。在地方上的外姓之臣,例如征西將軍.郭淮、征南將軍.交州刺史.滿寵、征北將軍.并州刺史.陳泰、揚州刺史.賈充、徐州刺史.王凌、兗州刺史.程居、、雍州刺史.文欽、行益州刺史.呂乂、荊州別駕.蔣濟、揚州別駕.諸葛恪[kè]、并州別駕.毛階等人,無不是忠心大魏的青年大臣。

年輕的臣子們,就更加的有意思了,而且一個個都不比上面說到的這些青年大臣差,例如還在守喪的鎮西將軍.鍾會、西域都護.涼州刺史.鄧艾、駙馬都尉.文鴦、在野的游擊將軍.詹台、護鮮卑校尉.高勇、青州刺史.諸葛誕等人,也都是有著赫赫戰功,盛名滿天下的年輕人。

有他們這些能臣強將在,大魏也算是有繼世之臣了,作為皇帝的自己也自然就不用擔心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還政於朝之歸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還政於朝之歸魏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繼世之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