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陳群府中會
帝都洛陽城中,司空.陳長文(陳群,子長文)的府衙之內,此時滿座賓朋。
司空.陳群向來是一個喜靜的人,平日里深居簡出的,沒什麼事情也不喜歡與朝臣們怎麼來往。只有那麼幾個關係特別要好的朋友,有時他才會拜訪一二,而那幾人自然也就是曹魏四友了。
如今隨著時光的流逝,曹魏四友已去其二。
當年的世子.曹丕現如今也變成了大魏朝的皇帝,正所謂天子無私事,所以一般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陳群也不會進宮去拜訪曹丕,畢竟君臣有別了。
數年前,由於政見的不統一,為數不多的密友司馬仲達(司馬懿,字仲達)也逐漸疏遠了自己。再加上年事已高,已然看慣了太多的世態炎涼,所以陳群也就更加的不想再耗費心力與他人相交了。
現如今的陳群只想安安穩穩的度過餘生,子孫能夠平平安安的就好。至於子孫他們的前途,陳群是完全不擔心的,畢竟自己長子現如今已經是封疆大吏征北將軍了,而且那些個軍功都是實打實的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這幾年,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即便是有所空閑,陳群也只是自己待在府中,安安穩穩的看看書,喝喝茶而已,不再去為了其它的什麼而折騰了。甚至每年自己的生辰,也只是將自己的幾個子女叫回家,簡簡單單的吃個家宴罷了,不會在大張旗鼓的辦什麼壽宴。
像今日這般府中高朋滿座的情況,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了。那坐在主位的,赫然正是陳群本人。而其餘賓客,依序坐在堂內的兩側。
只見那左側為首的一人,已經有著一頭花白的頭髮了,幹練的眼神,微薄的嘴唇,無不透漏著這個男人的精明。此人也正是司空.陳群曾經最好的好友之一,司馬懿.司馬仲達。
這也是數年來,司馬懿第一次登門拜訪陳群,當然堂內其餘的眾人,也都是第一次登門拜訪,而且也是第一次被司空.陳群所同意進府。在司馬懿的身後,分別依次坐著的是戶部左侍郎.趙儼,少府.辛毗刑部尚書.崔琰,京兆尹.鍾會等人。
那右側為首一人,頭髮潔白,甚至整個人看起來都特別的老態龍鍾,正是那數年前在推行三省六部制之時,就率先提出反對的工部尚書.董昭。
在他的身後分別坐著的是進京年拜的揚州刺史.賈充,冀州刺史.崔昶,揚州別駕.諸葛恪,徐州刺史.王凌,青州刺史領兵部左侍郎銜的諸葛誕等人。
當然,能夠進入今天這次堂會的,無一不是出身名門望族的。
例如:潁川陳氏、潁川鍾氏、河內司馬氏、博陵崔氏、琅琊諸葛氏、太原王氏、隴西辛氏等等。
這也是這麼多年以來,陳群府上最為熱鬧的一次,在座的除了出身名門意外,大部分還都是六部重臣,或者州郡的封疆大吏。
也可以說,朝中大臣和天下一十三州的封疆大吏,有一半都在這裡了。
待眾人就進入座位之後,作為主人的司空.陳群掃視了一圈之後,終於緩緩開口了,「諸位臣公,諸位同僚,今日能夠來到老朽的府上,著實令寒舍蓬蓽生輝啊。諸位能來,也是看得起我陳群,在這裡陳群首先拜謝了。」
說著站起身來,朝著眾人就是深深一躬。
主家而且又是三公之一的陳群都站起身了,堂內的眾人,自然也不能再坐著了。隨即也紛紛起身回禮,並恭維道,「哪裡那裡,老大人您謙遜了。」
可就在這時,有一個不太和諧的聲音傳了出來,在眾人恭維的聲音之中,顯得是那麼的突兀和刺耳。
「長文,你就別這樣磨磨唧唧的了,如今的事態都已經火燒眉毛了,你還是這樣不急不慢的,你呀你,這麼多年了,這個性子還是一直沒變。」
如果是其他人這麼說陳群的話,即便是他不怎麼說話,恐怕堂內其餘的眾人就要為他鳴不平了。
可是待眾人看到說此話的人之後,紛紛捋著鬍鬚哈哈大笑起來,即便是被「嘲諷」了的陳群聽了此話,也並沒有反駁,而是略微有些不好意思的附和著笑了兩聲。
因為說這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坐在左側賓客之首的,也是司空.陳群最為要好的朋友,御史中丞兼禮部尚書司馬懿。
隨即,陳群悻悻的開口說道,「仲達呀仲達,你呀你,幾十年了也還是這個性子。你和諸位臣僚來我府上的意圖,我又怎會不知呢。只是即便急,也不急在這一時吧?」
司馬懿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剛剛多少有些說話過甚了,不過恐怕也只有像陳群這樣的老友,他才會如此的「放肆」吧。這也是自從三省六部制二人「分道揚鑣」之後,第一次如此親密的講話。
當時恐怕二人誰也不會想到,自己和對方還能夠重新站在一起。但是二人誰也不會想到,自己對立面的竟然是當初自己一心所想要輔佐的那個人。
每每想到這裡,總有一種世事難料的感覺。
司馬懿微微晃了晃腦袋,將這些凡人的事情甩將出去,隨後緩緩開口說道,「好了在座的諸位都是朝廷股肱之臣,要麼就是各州的封疆大吏。既然大家都在這,我就做一次強賓當仁不讓了。
現如今朝堂上的局面,想必你們也都已經看到了。那鄧士載的科舉制,是要將我所有名門望族的後路全部切斷啊。這些年我們這些個氏族,為了朝廷,為了天下所作的事情還少嘛?
在座你我當中,哪一個不是立下汗馬之功勞才有的如今的地位。你我是享受過了,可是咱們的子孫後代呢?咱們奉獻了那麼多,稍微享受一下,或者為子孫後代考慮考慮,難道不應該嘛?
再說了,在座的諸位,又有哪個不是兢兢業業的在位朝廷效勞,可現如今呢。
不瞞諸位,當初朝廷推行『三省六部制』之時,我就察覺到了有絲絲的不對勁。只是不知是什麼事情,所以才沒有言語,但是也正是因為我察覺到了不對勁,所以我才會拒絕太快改革和推行那三省六部。
止到今天,我才明白,原來當初他們所推行的興學、開市、造紙、印刷以及三省六部等等,都是為今天所作準備的。如今才過了幾年啊?不過區區五年的光景而已,他們又要推行這科舉一制。這是要將我等子孫後代的權力,砍去一半啊。關於這些,我司馬懿自然是忍不了的,這也是我的意思,就看在座諸位你們了。」
義憤填膺的說完,司馬懿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已經表達出來了,隨即便又緩緩的坐了回去,不再言語。
他的話音方落,堂中坐在他對過的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臣便又站了起來,附和著說道,「仲達此意,也正是老朽我的意思。我也在這裡表個態,朝廷這次所想要推行的科舉制,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的。
如果陛下真的要強行推廣,那老朽便致仕還鄉養老去了。當然跟著我一塊兒走的,還要老朽全家數百口。從此,我董氏一族,再也不會出世,為大魏之臣了。就讓鄧艾這些個寒門賤吏們,自己折騰去吧。」
此人便是堂中年齡最大,資歷最老,也是三公之一的司徒兼工部尚書的董昭.董公仁了。這董昭出身名門,他年輕的時候在前朝曾經被舉為孝廉,後來又在袁紹帳下擔任參軍。數年後,他與太祖武皇帝.曹操相見,並建議曹操將獻帝迎往許昌,自此成為了曹操非常重要的謀士之一。
再後來,他歷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職,多有功勞,深受曹操器重。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謀划都是出自他董昭之手。
曹丕代漢稱帝之後,在北方設立北庭都護府。那烏梁素海旁,聞名塞外的瀚海雙城更是出自於他的雙手。也正是因為種種這些,即便是他上次領頭反對推行三省六部制,可皇帝最後依舊將六部尚書之一的工部尚書給了他。
而他也正是因為當年憑藉著家族的力量,被推舉成為了孝廉,才漸漸地有了現如今的這個地位,所以他對家族的勢力自然是更加的看重了。
如今,朝廷要推行科舉,欲將家族之力從此剝奪出去,他又怎麼可能會甘心呢。自己家族經歷百餘年的風風雨雨才有了現如今的地步,恐怕試試額也不會甘心吧。
當然,在場的眾人,心中的想法也都跟他差不多,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會相約來到司空.陳群的府中,一同商議對策。
其一是因為,在座的諸位當中,陳群作為三公之一的司空,是地位僅次於江陵王.太傅.曹植的人物了;其二,陳群的長子如今作為征北將軍,鎮守長安和并州,其中深意不言而語;其三,那便是因為他還有著皇帝四友之一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