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黃義明奉命尋師姐求藝
第三章:黃義明奉命尋師姐求藝
劉惠恕
且說黃義明在話說在勐臘土崗隨同大西軍主將葬了師尊后,繼續追隨平陽侯靳統武、李嗣興、劉震等人從事反清活動。無奈天不佑明,先是李定國表弟馬思良不服靳統武的節制,施詭計將平陽侯靳統武毒死後,與總兵胡順都、王道亨率先帶部投降清軍。不久,蜀王劉文秀世子劉震亦領兵歸附清朝。李定國子李嗣興見養父靳統武已死、大勢已去,也於康熙元年九月上表降清。而此前與李定國征緬甸的大西軍另一重要將領白文選亦降清。清廷皆禮遇之,加官進爵,以瓦解大西軍餘眾的反清情緒。清廷又將李定國墳地由雲南勐臘禮遷至北京順天蘆溝橋西湖家港,實則是怕南明餘眾與西南少數民族利用祭祀李定國墳聚眾造反。
黃義明見大西軍余部的反清活動均已失敗,便決心奉師命前往李順堡尋找師姊顧桂英求藝,以報師仇,擒殺叛逆盧桂生。但天下之大,何處是李順堡呢?好的是師傅臨死前說了一句「岷江李順堡」。黃義明便擇吉日收拾行裝入川,決心沿岷江岸尋找到李順堡的蹤跡。
黃義明先是出雲南入川,順著長江的水路尋訪至宜賓,此處為岷江水流匯入長江之處,可算是岷江之尾。由此可溯源至岷山南麓、川西北松潘縣和九寨溝縣交接處的弓杠嶺,此處為岷江的發源地,其嶺因如弓之杠得名,可算是岷江之頭。但一路問人,只是不知李順堡在何處,只是感到地勢越走越低,天氣越來越熱。終於有一天黃義明來到了樂山地界,但見江東岸邊矗立一尊大佛,高約數十丈,面對三江口。原來此處是青衣江、大渡河與與岷江的交匯之處,江面壯闊,驚濤拍岸。至於大佛本身,則是依山形鑿就。經向當地人打聽,方知此處屬四川樂山縣,因此當地人習慣稱此佛為「樂山大佛」,又因大佛依鑿之山名凌雲山,又有「凌雲山大佛」之稱。佛頂有凌雲寺,沿大佛側九曲棧道可上。問起李順堡事,仍無人知曉。
黃義明於是沿大佛身側九曲棧道,緩步向佛頂凌雲寺走去。抵達寺前,但見山寺破敗不堪,這是因為明末連年戰爭,山寺無香火費來源所致。此時從寺中走出一位七十老僧,舉單掌為禮,問道:施主來自何方?黃義明獻上白銀一兩作為香火錢,並說明來意。老僧答道,沿岷江岸上行約百里,在江崖最陡峭處有一圓形山體,老一輩人慣稱「李順堡」,傳為宋代王小波、李順起事時駐兵之地。我早些年曾過此,確曾見一道姑裝束的年輕女子帶著一個孩子在堡傍結茅而居。只是該處早已荒無人煙,草比人高,你是否還能找到你師姐,則不得而知。老僧發此話的背景是:經明末連年爭戰及張獻忠屠蜀,原號稱「天府之國」的巴蜀大地,已是十里無人煙甚至百里無人煙。
老僧甚謝黃義明的豐厚香火錢,留宿一晚,送上乾糧。臨行之前又告知了有關樂山大佛的歷史。原來古時三江匯流凌雲山麓,水勢兇猛,舟輯過此往往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唐代開元年間,凌雲寺祖師海通禪師過此,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決心募集善款,修鑿樂山大佛,以保佑過路商侶平安。他心懷宏願,一衣一缽,足行千里,八方募化,歷經艱辛,終於滿載而歸。建造大佛的消息一經傳開,遠近的能工巧匠都給聚凌雲山,千錘擊石,萬眾鑿山,場面壯觀千古。春去冬來,大佛的輪廓也見清晰,三江匯流處也日益平靜。一日,嘉州郡守聽說海通禪師身懷巨款,就帶了一大批隨從前來敲詐。海通面對威脅,毫不畏懼,斷然拒絕。他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郡守不信有人會自剜其目,他回復說:「你敢挖出自己的眼睛,我便不再索財。」面對威脅,海通禪師當場盤腿坐定,端起銅盤,剜出一目置於盤上,雙手端起送到郡守面前。郡守大驚失色,率領隨從,狼狽下山,修鑿樂山大佛的工程得以繼續。但未待大佛完工,海通禪師就圓寂歸天了,工程也停了下來。多年後,有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得以領著工匠繼續修鑿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章仇兼瓊官遷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滯。四十年後,又有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經三代工匠的不懈努力,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前後歷九十年,號稱世間第一的大佛像終於完工。
聽罷老僧的介紹,黃義明連聲表示對海通禪師和其他為修佛貢獻的人士的敬意。
且說黃義明辭別老僧后,繼續沿著岷江岸邊的荒棘亂石,探尋李順堡的蹤跡。一日,忽在岷江邊斷崖處尋找到一處圓堡狀石峰,周邊群嵐起伏,草木蒼鬱,其下岷江水奔流不息。惟獨此堡狀石峰上寸草不生,周邊紫氣環繞。黃義明尋找到當地一老年獵戶尋問此為何處?答覆是:聽老一輩人說:此峰名「李順堡」,傳為宋代農民軍領袖王小波、李順的駐兵之地。一說王小波領導農民軍反宋戰死後,李順繼續領兵造反,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權,自稱大蜀王。宋軍圍攻破城,李順率殘部突圍,進入了李順堡中的蜀王殿。他們至今還活在那裡,誰能進入李順堡,便能見到大蜀王。但傳說管傳說,於堡周陡峭,寸草不生,由古至今,沒聽說有人攀上過。
知曉自己終於找到李順堡了,黃義明高興得難以自抑。但尋訪四周,卻未見師姐的綜影。仰望堡頂,則見白雲環繞,飛鳥雲集。黃義明不覺心中生疑道:師傅臨終前告知要到李順堡尋找師姐,話不會有假。現師姐不見,莫非是此堡另有機關,師姐居於居於堡內不成?
黃義明試圖攀登上堡,但四周如壁,無處可攀。以刀刺岩,則堅固如鋼,寸痕寸痕不起。最後只能,圍著李順堡繞圈子,試圖尋找攀堡捷徑。忽然發下堡下陡崖數十丈臨江處,崖壁呈紅褐色。尋至,以刀刮浮土,顯出相環的十個字:「要進蜀王殿,江磯晉老道。」字中間隱約顯露出一個似鑰孔狀的縫隙。黃義明暗道:此處必關進入李順堡的機密所在。晉者,見也!江磯,岷江畔也!必然離此堡不遠。但何處又能找到老道呢?
黃義明俯身向岷江下探,但見岷江如帶,過舟如蟻,令人頭暈目眩。而古堡直下岷江岸處,似有一平台,可以住人,且順古堡方向直下,似有古人用刀斧所斫之路徑,以利攀行。這條路徑以尋常人論?斷無可行之理,因為其陡異常。但黃義明師從李定國,從小練武,翻山越嶺,本非難事。於踩著碎石,向岷江邊緩緩下行,不時有被踢人江中的碎石,激起陣陣浪花。他終於來到江磯平台上,但見平台高出江面數丈,似有古人築房殘基,旁邊且有淺墳一座,墳前有碑。撫去石碑浮塵,細辨那碑文,上書「青城道長之墓」。碑的反面刻著:「碑下藏玉匣,贈與有緣人」十個字。
黃義明恭敬地對著青城道長的墳碑磕了三個頭,說道:「青城道長老人家,請原諒晚輩打攪安眠。待我進入李順堡尋訪到師姐后,一定前來謝罪,另立新碑。」說罷,雙手發力,取出碑石。碑下為黃土夯實,又挖土三尺,果見玉匣一隻:匣上有字:「玉匣藏金鑰,開啟石堡路。」打開玉匣,但見一把長約二寸許的金鑰,光彩奪人。鑰匙上鐫有「啟堡金鑰」四個蠅頭小字。令人費解的是:黃金性軟,而此鑰匙奇硬,不知為古人用何種金屬鑄成?
取鑰匙之後,黃義明重上陡崖,由玉匣中取出金鑰,緩緩插入「要進蜀王殿,磯崖晉老道」十個環字中間的暗孔,口中祝道:「願青城道長在天之靈,保佑我尋找到師姐。」言畢,突聞得滾雷般的一陣轟響,順著鑰孔方向,原先完整無缺的陡崖,已裂開一條可直攀堡頂的階梯路。
黃義明一陣興奮,直奔堡頂。登頂后才發現,原來傳說中的李順堡為一座造型古樸的石樓,共上下兩層,雖經千年風吹雨打,仍舊堅固異常。他踩著厚厚的積塵,來到石樓頂層,但見遍地都是被先人遺棄的軍械,石樓底層也是同樣景象。黃義明暗道:此處是李順堡不假,但石樓上下,最多可容百餘人,且此處無水、無糧,李順縱能率軍登臨此處,又如何活得下去呢?莫非此堡另有暗道,能通過堡下陡崖,直下岷江不成?思想及此,黃義明拾起前人遺棄的兵器,四處敲樓坪。「空的!」「空的!」他興奮地叫了起來,但是隨著叫喊,卻是一聲轟然臣響,把他掀入了無底的黑暗。
進入黑暗中很久,黃義明才慢慢蘇醒過來。遠處透來一線微光。他發現自己躺在一張厚厚的墊上,並未受傷。剛才顯然是受驚過度,失去了知覺。
順著黑暗下行,黃義明發現身臨一個巨大的古代兵庫中。頭頂有數米高的石壁,下面沿伸著無窮無盡的石階小路。路的兩側陳列著數不清的刀、槍、劍、戟和其他兵器,寒光逼人。他隨手抽出一把脫鞘的寶劍,發現劍柄上鐫有「應運元年」字樣,「應運」是大蜀王李順的年號,也就是北宋太宗淳化四年到至道元年間,當時他們率農民軍攻克成都后,曾建元「應運」,這說明兵器的主人是大蜀王李順無疑,也說明民間有關李順堡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順著微光,黃義明沿石階而下,以為快找到古堡出口了,走到路的盡頭才發現,透亮的地方是一個人頭大小的氣窗,外對著岷江萬傾水面。順著氣窗外望,日光在眠江的水面上閃耀。又是一聲轟然巨響,他掀人更深的底層。
這次這黃義明沒有嚇昏,而是鎮靜多了。他他發現自己站立在一個巨大的有彈性的軟墊上。黃義明已逐漸習慣了古堡中的黑暗,藉助氣窗透過的微光,不用手電筒,也能看清堡內的陳設。第二層庫房也是巨大的兵庫,與第一層所不同的是:這裡陳列的是弓箭和盾牌。他隨手拿起一張弓拉了一下,好厲害,居然僅拉開了三分,看來大蜀軍戰士都是了不起的人。黃義明這時發現,古堡的庫房與庫房之間是利用翻板結構來連接的。人能下得去,但上不來。這樣的設計,也許是大蜀軍害怕內部出叛徒,而自斷後路。那麼前面一定有出口!黃義明繼續前進,在第三層庫房中陳列的是數不清的長武器。有矛、斧、砍刀、鉤連槍……,最令人驚奇的是在庫房中央兵器架上插著一支一丈多長的矛,矛柄上刻著「燕人張飛」的字樣。張飛是三國時人,比李順生活的北宋年代要早了七百多年,他用過的武器竟然被放置到這裡,這說明大蜀王是一個收藏古兵器的愛好者。
在庫房的第四層和第五層,有著堆積如山的鎧甲和馬具,還有很多突火槍和突火炮。這中國最早的火藥兵器。看來李順真是活著進入李順堡的,他沒有甘心於失敗,而是一直想復國。
黃義明對活著走出李順堡有了信心。因為雖不能退回入口,卻有把握找到出口;而從石階小路前方氣窗的位置來判斷,距離岷江的水面已越來越近、出口一定就在接近岷江的水面上。但是對於能否在李順堡中找到師姐,黃義明卻心中無底。
進入第六層庫房后,黃義明大吃一驚,因為這裡儲存的不是兵器而是書籍,在小路兩側陳列的書架上,堆積著許許多多的線裝古書,還有一部分文字書寫於竹簡之上,用線串著。這顯然是先秦古籍。看來大蜀王李順還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黃義明隨手拿起一部線裝書,封面上寫的是「大蜀雄軍名簿」。還有一本書頁里用密密麻麻的字寫道:「豪宗王某不法,侵奪人田,正法,還佃民張洋舊地十畝」。這是大蜀政權懲辦豪強巧奪民田的裁決書。書架上還有一捆厚厚的竹卷,我打開一看,卷首竟刻著「竹書紀年」四個大字。按前人的說法,這是先秦古籍,被晉人發掘,佚於唐代。看來此書時至宋代,仍在傳世。
黃義明此時感到腹飢難忍,心想無論能否找到師姐,得趕緊出堡。便無心瀏覽書房藏書,順著前面宛延彎曲的石階小路,急步前行。當進入第七層庫房后,了,已看不見前面氣窗中透過的亮光。因為周圍是一片燦燦金光,把高大的庫房映得通明。原來這是大蜀國的金庫,路邊堆滿了數不清的金錠、銀錠、布帛和綾羅綢緞。無法估價這些財富的價值。
當進入了第八層庫房,「糧食!」「糧食!」黃義明高興得雙腳直跳。這下可餓不死了。原來這裡是大蜀軍的糧庫。堆積著如山的米袋、面袋和各種新鮮瓜蔬。而據估計,這裡的儲糧,足可以供萬人大軍吃上一年。奇怪的是,從大蜀政權建立至今已過了近七百年,為何糧庫中的東西還不腐爛?黃義明此時方發現,儘管堡外已是盛夏,而堡內氣溫卻涼爽益人。心中暗道:莫非大蜀軍發明了一種能使被儲藏物品不腐的恆溫?看來自然界中未解之謎尚有很多。
黃義明已走向石階小路的盡頭,前面出現了丁字路口。李順堡的出口看來就在前面了。路口旁是一口數十米見方的深潭,潭水清澈,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大魚正在水中遨遊。潭旁立有石碑一塊,上書「長壽泉魚池」。看來這裡是大蜀軍的水源和漁池。這口潭顯然與岷江水源相通,這些魚無疑來自岷江,捕之不盡,用之不完。在潭傍黃義明掬水痛飲,拿出乾糧飽餐,頓覺精清氣爽,消除了全天疲勞。
順著丁字路口右轉,路的兩側排列著許多大灶台,一根根特製的長煙囪通過一根總管延伸到氣窗之外。灶內殘燼依然,灶旁則是數百張石制桌橙。這裡顯然是大蜀軍的伙房,莫非李順堡內還真有人活著?是人?是鬼?想到這裡,黃義明一身冷汗。
透過氣窗外望,這裡已和岷江水面持平,岷江上落日的餘輝,正映得江水一片通紅。黃義明以為他終於可以出堡了,儘管尋找師姐著,心中卻一陣喜悅,大踏步地向前跑去。
「堡內有人!」突然間黃義明突然驚恐地叫了起來。原來路徑稍下拐角處有一塊能容納數百人的高台,台的正前方是一對巨大的「水晶玻璃門」,阻擋著岷江萬頃碧濤涌人堡內。借著落日的餘輝,黃義明清楚地看到:身材魁梧,面色烏黑的大蜀王李順面向岷江,手按寶劍,目光炯炯地坐在王位上望著他,大蜀王身前是一張書案,書案正中放著一個斗大的木盒。木盒旁邊則陳列著大蜀王征戰用的金玉雕鞍。大蜀王兩側對坐著數十名文武將官,手中持笏,目光安祥。文武將官再下,又對站著數十名持戟的衛兵。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蜀王殿。
「堡內有人」蜀王殿上迴響著驚恐的叫聲,但是沒有任何人回答。莫非他們都死了嗎?黃義明驚恐的身上每根毛髮都豎了起來。驚魂少定,黃義明上前細察,發現蜀王殿上站立的.果然都是死人,只是他們容貌如初,坐而不倚,立而不倒。
正在驚恐之時,黃義明卻突然聽到一聲稚嫩的喝聲:「何方妖人競敢私闖堡內打攪我母清修!」黃義明定睛一看,發出喝聲的竟是一位年僅四五歲的男孩,自蜀王殿後的拐角處走出,其身後跟著一位年似二十餘歲的美貌婦女,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師姐顧桂英。令黃義明不解的是:師姐年長出他許多,在師姐與他分離之時,他還是一個十餘歲的孩童,現一眼看去,師姐年齡竟與他相仿,因何師姐容顏不老,永葆年輕?
黃義明叫了一聲師姐,跪地便拜。顧桂英尚能識得師弟的容貌,急上前雙手扶起道:這是拜師之禮,你這樣拜我,我如何承受得起?顧桂英又對身邊小男孩喝道:不得無禮,快叫師叔!小男孩甚知禮節,向前雙手作揖,用稚嫩的聲音喊了一聲師叔。隨後便是師姐弟二人坐在大蜀軍的伙房石橙上敘歸。
顧桂英說道:那年我從師傅學藝初成,養父顧炎武讓我嫁遼東人劉肇基。劉肇基后因功,官遷遼東副總兵。李自成入京、崇禎帝死,劉肇基隨史可法退守淮揚一帶,官加左都督、太子太保。清兵圍揚州,史可法邀諸將赴援不至,惟獨劉肇基率所部四百人自白洋河馳援,守北門。清大軍尚未集,劉肇基建議史可法主動出擊,背城一戰,以敗中求勝。史可法不懂軍事,只准固守。至清大軍至圍攻破城,劉肇基率所部四百人巷戰,格殺數千清兵后一軍皆沒。副將乙邦才、馬應魁、莊子固等皆同死。我原欲與夫君同死城中,但已有孕在身。夫君要我務必出城赴川尋其師青城道長,照顧生下此子,以為劉門留後。我無奈殺出血路出城,入川后千方尋訪青城道長入得此堡,生子撫育。現你來得正好,可代我出堡照料此子、傳授武功,我將追隨夫君地下同去。
黃義明說道:師姐何出此言?且師傅身死,大明已亡,師傅派我尋訪至此,是為了讓你代師傳授我武功,以誅除盧逆,奪回岳武穆手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繼存中華文脈。言畢遂告知師姐自入堡之後,明亡舊事。
顧桂英聽說國亡師死,放聲痛哭,跪身向南方磕了三個響頭。起身道:我追隨夫君於地下的意願已決,你不必再勸。但我一定會遵從師傅的遺囑,傳授全部武功給你。你先歇宿一夜,明日起我即傳你武功。
此時岷江上的餘輝已漸消失,蜀王殿漸變黑暗。顧桂英拉起黃義明的手走到蜀王案前,但見案上的木盒用朱漆寫著:「大蜀王鎮國之寶」七個大字。顧桂英用手打開盒蓋,但見從盒中緩緩射出一片光明,把蜀王殿照得明如白晝。原來盒內是一塊重達數斤的玉印,印柄上鑲著一顆拳頭大小的夜明珠。蜀王殿上的光輝就是由這顆夜明珠發出的。印的一角殘缺,用黃金鑲了邊。顧桂英向黃義明解釋道:「大蜀王鎮國之寶」是李順的玉璽,亦即大蜀王發布公文的用印。璽柄的夜明珠據傳為西周穆王遠遊天山時,西方女王西王母的贈物。當時在離別宴會上西王母賦詩:
白雲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遠,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周穆王答詩:
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
此及三年,將復爾野。
為了表示誠信,周穆王解下腰間玉帶相贈。西王母則回贈了這顆無價之寶——夜明珠,這也就是古書中所講的王母珠。
玉璽本身也是用一塊無價珍寶「和氏璧」雕成的。據說春秋時卞和得玉於楚山中。獻於楚王,楚王不識,刖其左足。再獻,又被刖右足。卞和抱玉痛哭于山中三日,有大臣告訴楚王,楚王命玉匠剔除裹玉之璞,果然得到美玉,遂命名為和氏璧。和氏璧后輾轉流入趙國,秦始皇欲用五城相換,趙王不允。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得和氏璧,用它製成了中國第一顆玉璽,以象徵至高皇權,並在璽柄上鑲了王母珠。玉璽傳至東漢末,董卓欲篡漢,逼馬皇后交出,馬皇後用玉璽擊董卓未中,跌掉了一個角,董卓命金匠用黃金鑲邊。玉璽後傳至東晉、南北朝亂世,突然失蹤。它何以最後落到了大蜀王之手,這實為千古之謎。
黃義明又見蜀王案桌上鋪有李順用雄厚的顏體字所寫下的遺詔一幅:「余平生有二恨,昔年隨王小波征戰彭山江口鎮老虎灘,遇官軍突襲,有千船金銀珠寶沉入岷江,兄弟死難無數,此一恨也;困守洞中無許年,不得出,此二恨也。來年有人入得此洞欲舉大事者,以洞中全部儲金並老虎灘千船沉金相贈。欽此。」
蜀王殿四壁是富麗堂煌的龍鳳紋雕,大蜀王坐的龍椅完好如初。殿前尚亡有一塊巨大的石碑,上書:「大蜀國造九天玄女洞天福壽宮」,碑背正中則繪著彎彎曲曲的線條,當為用不為人所知仍符號標示的碑文。右、左兩側分鐫聯語:福生宮中仁壽常駐;身在洞邸金身永存。橫幅為:知機者開。
顧桂英向黃義明解釋道:大蜀王崇尚道教,因此稱李順堡為「九天玄女洞天福壽宮」。明言堡分九層,內藏道教玄旨;寓意則見於對聯,要旨為兩條:
一是說如有人入得此堡,便可永生不死,顯然大蜀王等人是知曉此堡的奧秘的。你未見我自入得此堡,已多年過去,始終容顏未改嗎?你未見李順堡八層所儲米、面、瓜蔬始終不腐嗎?這顯然與李順堡內的空氣、長壽泉中的水質,以及一年四季堡內氣溫卻涼爽益人、恆溫不改有關。但是大蜀王何以造此,卻無人知曉。看來天地間未解之謎尚有很多。但人常年居此、封閉不出,與死又有何異呢?我在此居,實已喪生趣,不是為撫育比兒長大,我早已想自己了斷了。
二是碑文中的線條,暗示了啟動古堡機關的方法,亦即開啟阻擋著岷江萬頃碧濤涌人堡內的這一對巨大的「水晶玻璃門」的方法。碑文中的線條,實為秦始統一中國、「一文字」之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的一種特殊文字,稱「蝌蚪文」,迄今已無人識得。但我養父顧炎武是晚明大學人,深研中國古代各種文字。我在孩童時代,曾見養父在研習此種文字,我感到好玩,纏著養父教我,我天性聰穎,一教即會,是以識得此字。至這一對巨大的「水晶玻璃門」,不知用何物打造,百金不侵,你可試試。聽師姐言此,黃義明便走至門前,取出由李順堡兵庫中拾得、隨身攜帶的鐵鎚猛擊「水晶門」,但見虎口震痛,鐵鎚震飛,但「水晶門』卻依然如初。黃義明又從腰間抽出隨身攜帶的寶劍猛劈水晶門,結果是利劍卷刃,門上無紋,匯聚在「水晶門」外的千萬條岷江游魚絲毫不受驚憂。
黃義明心中驚訝無比,精疲力竭地坐倒在水晶門,心中突然又想起一個問題向師姐問道:然與李順堡內的空氣、長壽泉中的水質、一年四季堡內的恆溫可以使人不死,大蜀王與他手下的戰士為何都死了?但何以又死姿如生?李順堡的出口「水晶大門」為何造在岷江水面之下?
顧桂英回答道:按常理,李順堡的出口應高於岷江水面,否則,當初大蜀軍的千軍萬馬是不能進出李順堡的。但是一次突然地震,改變了岷江河床的水位,水位開始高於洞口,這樣「水晶大門」便沒入水中,並切斷了大蜀王與少數大蜀軍將領與外界士兵的聯繫。他們想出而無法出堡,因為李順的上層只能進而不能出。他們如果試圖從水下出口出去,當無工具走水路,且水晶大門一旦開啟,李順堡必毀。且當時大蜀軍已失敗,宋王朝在四處追捕大蜀軍余部,已入堡的大蜀王及手下將領也無必要再出去了。已先行入堡的大蜀軍將領最初應一直處於無死的狀態,但顯然是由於大蜀政權的敗亡,使他們痛不欲生。此外,也可能是由於有一天他們過厭了與世隔絕的生活,而採用中國古代武功中常用的方法閉氣而身死。他們的死姿證明:李順生前和將士們的關係是基本平等的,這符合他的「等貴賤、均貧富」的起義宗旨。大蜀王的死也兼帶證明:人是無法長期過與世隔絕生活的,這也是對後人的啟示。
在回答完黃義明對於李順堡感興趣的所有問題后,顧桂英將黃義明帶到蜀王殿邊上的一間空屋說:你這些天就住在這裡,明天一早我就傳授你武功。致於吃的東西,你到大蜀軍伙房邊側儲物間拿取即可,米、面、瓜蔬均可生吃,都是仙品,我在李順堡多年,早已不開伙倉了。言畢,顧桂英帶兒子步入距黃義明住處不遠的另一間房屋中。
次日一晨,黃義明來大蜀殿長壽泉洗滌早餐,找空處坐下開始打坐。不久師姐帶孩子亦至,潄洗梳妝后早餐后,開始教授黃義明武功,兒子則在旁跟樣。
顧桂英先讓黃義明演練了一遍師傅已授武功,又道:你先試用雙手接我一掌看看。說罷,舉右掌對黃義明胸前輕輕推去。黃義明舉雙掌攔住師姐單掌,不意一股巨大的推力隨到,黃義明連退數步后,仰面朝天跌倒在地。顧桂英嘆了一口氣,叫道:起來。黃義明挺身站了起來。師姐對其說道:你武功已初具基礎,缺欠在於不夠純熟,招式與招式之間,不能銜接自如。師傅的拳腳功夫實得自岳松雲祖師親授的「十大形」,民間亦稱岳家拳法。此挙為岳武穆始創軍中,專為士兵殺敵而用,出手狠辣,以實戰見長,全無虛招花架,看似簡易,但招招都是絕技,只要練至最高境界,一擊必殺敵。但如遇同門高手,或熟悉岳家拳的旁門高手,會利用你兩招之間的轉換疏漏,將你擊敗。你的缺欠之二是:內力不足,這源自你練武年數太少。要增加內力容易,你只要在此李順堡中天天喝長壽泉中的水,食大蜀軍伙房中所儲食物,靜練內功,一天即可長你在洞外練一年武功之內力。但出洞后,你要時誦習岳家拳法所蘊六十字心經,即:「眠時似人立我前,他動手足還以推與牽;行時似人與我爭,他手待發我先發;食時似人與我敵,他手來時我思逼與吸;談時恐人即粘纏,我心先防人難來。」這心經不誦,則會退功,如日日詠誦,自當內力充沛。致於要提高招式的熟練度,唯一的方法便是你天天與我對練。
自此以後,黃義明便每日上午與師姐在蜀王殿上交拳對掌,下午便坐長壽泉前靜練內功,默誦岳家拳六十字心經。而師姐在與黃義明對練時毫不容情,常將師弟打得鼻青眼腫、腰酸腿痛。但奇特的是:每當下午黃義明於長壽泉中浸泡時,外傷全消。而坐在泉邊靜練內功、誦習岳家拳六十字心法時,則感到內氣湧動,奇筋八脈(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具舒,十二正經(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無障。
終於有一天師姐在與黃義明對練時,將黃義明從蜀王殿這頭打到那頭,但卻始終無法將他打倒在地。顧桂英叫停道:你武功已練成,到了可以出堡的時候了。隨即顧桂英又解下腰間軟帶繫到黃義明腰上說:此腰帶看似平常,卻是原自大蜀王李順腰間的一件寶物,它是一把百練而成的寶刀,卻具繞指柔腸的特點,你在危急時使用,可增加你一甲子功。之所以贈你,是因為戶桂生已得師傅真傳,且他已偷盜了師傅珍藏的《岳武穆手書前後出師表》,必然知曉其中所蘊藏的《岳氏武功精義》秘密。你日後尋至他對打,至多只能戰成平手。但你突然使出此軟劍助戰,必能擒住此賊,為師傅報仇。
隨後,顧桂英又叫齣兒子道:給師叔磕頭,隨後讓孩子起身道:他是你師叔,但你要事之如父。今日我要叫師叔帶你出洞,日後師叔會教你武功和做人的道理,你切不可有違。顧桂英又對黃義明說道:此子名宏業,是其父劉肇基在孩子出世前給他起的名字。出洞之後,你當嚴加教誨,切不可負其父生前期望,我會在地下謝你。
隨後顧桂英自蜀王殿後取出一張巨大的油布裹住二人,將兩人推至水晶門前道:我將啟動堡內機關,送你們出蜀王殿的水晶大門,你們會隨水勢浮至岷江岸邊,未出水面前,切勿解開油布。宏業大哭道:孩兒不願與母親分離。黃義明亦哭道:人死不能復生,務望師姐能攜兒與我共同出堡,擒殺逆賊盧桂生,完成師傅復仇遺願。
顧桂英說道:我地下追隨先夫意願已決,你們不必再勸。隨後轉身赴蜀王殿上大蜀王書案下啟動打開水晶門的機關,岷江的滔天洪水頓時湧入李順堡內,古堡傾刻被毀。而黃義明、劉宏業在巨大油布的包裹下,藉助岷江水的巨大浮力,很快被帶到了岷江岸邊。當他抱著宏業從油布中鑽出時,發現正前方正是自己曾登臨過的、高矗於江面的樂山大佛,大佛的頭側,則是他曾住宿過一晚的凌雲古寺。於是他牽著孩子的手,沿著樂山大佛邊側的九曲棧道,慢慢向他曾住宿過的凌雲古寺攀登上去。
202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