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朱鍵深深山殺巨蟒奪仙果救妻

第二十四章:朱鍵深深山殺巨蟒奪仙果救妻

第二十四章:朱鍵深深山殺巨蟒奪仙果救妻

劉惠恕

且說朱鍵深自反壺關與眾人辭別後,扶著趙鳳英交替騎著兩匹好馬翻越橫斷山脈,先是沿著金沙江邊小道,后是沿著長江邊小道,一路過大理、重慶、宜昌、武漢諸城,前往浙西天目山。一路行走到也順利,只是趙鳳英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只能服用湯水來維生。好的是趙鳳英武功功底深厚,再加上每隔三日服食一粒黃義明所給的祖傳傷葯護住心脈,倒也未出大事。路上偶有清將在關卡前攔住去路盤問,一說黃義明奉詣出關討賊、現有傷將待救,望提供方便之語,便畢恭畢敬,送水送糧。原來康熙皇帝早已把黃義明奉詣出關討賊事檄告天下,此外黃義明武功第一的名號早已為天下所共曉,所以一提黃義明之名,不但綠林中畢恭畢敬,既便是在清將之中,也是畢恭畢敬。

一日朱鍵深來到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地區,周圍山巒起伏,高十餘丈,約三五人方能合圍的大樹隨處可見。飛泉、奇石、雲峰相間,舉目紅葉,黃花滿地,秋風送爽,這一地區對於趙鳳英養傷來說,是一個極好的去處。朱鍵深對趙鳳英輕聲說道:此處該是天目山區了。

再前行不遠,見附迎近有茅舍兩間,中間連一小園。朱鍵深上前輕聲扣門,一白髮老翁出來開門。朱鍵深向前作輯問道:請問老丈此地何名?

白髮老翁答道:此地舊名「禪源寺」,又有「大殿」之稱,位於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兩峰之下。傳元有高僧高峰禪師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曾於此立廬,傳禪宗臨濟宗,將此地做韋馱菩薩道場。元末寺毀,至明洪熙元年(1425年),有智奧和尚於此重立禪堂。至宣德、正統年間。有慧澄和尚於此建大雄寶殿,始有寺名,至明末復毀於兵。老夫初來此時,周邊尚是一片瓦礫。是老夫親拾瓦礫立園,又建茅舍兩間,於此謀業。

朱鍵深又問道:敢問老丈貴里何方?來此謀何業?老翁答道:老夫原籍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名醫陶宏景(456—536年)之後,單名君,承祖傳醫術,在此靠行醫謀生,人稱天目老人。凡有人求醫,老夫並不收錢,但請人在園內栽杏一棵為謝,日久,園內已無處可栽杏樹,又請人於屋前栽杏。每年六、七月份杏熟,託人至城內銷售,易些錢、糧、瓜、蔬,亦有商家前來收購,日子過得到也可以。

朱鍵深仔細看了看,果然門口有大片杏樹。又隨同老人入屋,見前面茅屋為老人居處及接診處,後面茅屋推放雜物,中間小園除留有兩塊菜地之外,也是種滿了杏樹。朱鍵深對老人充滿了敬意,說道:不瞞老丈,晚輩原奉皇詣征南邊元帥黃義明部將,今日到此,實為未婚妻趙鳳英尋葯治病,想租用前輩後房一段時日,不知可否?租房銀兩,晚輩當不乏。說罷取出白銀千兩置於桌上。

白髮老翁道:黃元帥奉皇詣征南邊,以正義誅邪惡,天下共知,欽仰無比。少俠既欲借住老夫後房為未婚妻治病,理所應當,豈用租金。只是不知趙姑娘所患何病?

朱鍵深隨即從馬上把趙鳳英扶入屋內坐下。並將趙鳳英被季榴芬毒火所傷的經過說了一遍。老翁為趙鳳英搭脈后說道:這個老道真不幹好事,看來他的命不會長久。原來肖術達的師傅長生真人與陶君老人自幼同里相熟,及壯,一者學醫,一者學道而分手。學醫者主張與人為善、治病救人,學道者主張個人長生不死。原本也無大衝突。但此長生真人自少年時代起便心術不正,認為人性本惡,喜於研究各種有毒性之物,總認為有一天會為其飛黃騰達帶來好處。陶君老人相勸不從,與之分手,各奔天涯,但兩人尚有書信往來。不意有一天老道真的用毒蛇、蜈蚣、蠍子、斷腸草、爛肺藤五種毒物煉就出了五毒丹,自認為無人能解,並將其中的一粒寄陶君老人,問其有無辦法破解?陶君老人回函說:我無法破解,但並不等於其他人無法破解。為人當存善意,切不可以之害人。長生真人見函后不再回復,兩人從此再無聯繫。

而現在陶君老人為趙鳳英一搭脈,便知道趙鳳英實為五毒丹所害。於是對朱鍵深說道:趙姑娘明面上傷於季榴芬的反流壼毒火,實則傷於長生真人用五毒丹所融之毒汁。趙姑娘中毒之後,雖因曾服金環蛇膽可以抗毒及服有黃元帥祖傳傷葯可保心脈不傷,但身上餘毒未盡,被火燒傷處無法結痂。此毒亦並非不可解,但須服用天目山神蟒膽。但據我所知,凡欲捕此神蟒者,均被蟒所食。此外,既便服有此蟒膽解毒,趙姑娘從頭到腳皆結黑痂,面貌醜陋不可見人,尚須服用天目山大樹王百年所結神果,方可盡除黑痂。而要做成此兩事,實比登天還難。

朱鍵深道:謝老丈直言相告。不瞞老丈,朱某來此,正為誅蟒救未婚妻而來。老人嘆了一口氣道:不知少俠知否?自今年入春以來,過老夫茅廬欲上山誅神蟒、奪取仙果者已有百人,未見有回還者。朱鍵深道:朱某決不悔此行,若救未婚妻不成,朱某寧願葬身蟒腹。

老人道:少俠既不悔此行,我便告訴你此神蟒的去處。少俠沿此山徑上行,過太子庵、三里亭、山腰石、五里亭、七里亭、眠牛石諸處,便是本山第一險勝處「獅子口」。所謂「獅子口」者,系挺立於路側的獅狀巨岩,高數百丈(海拔970米),下臨深谷,岩中有凹處,彷彿獅口,因此得名。而據傳說,前朝名醫李時珍曾過此採藥,其弟即摔死在獅子口下深崖。而過獅子口再上行,有奇岩「獅子尾巴」,再上行,就來到了「大樹王」。而此處又高岀獅子口百餘丈(海拔1100米)。所謂「大樹王」,是指一棵全山最大的神木,高約十餘丈(40餘米),相當於一座十三層樓閣的高度,樹周約六人方可合圍,樹齡傳有二千五百年之久。宋人稱此樹為「千秋樹」,后又有帝王過此,以玉帶量樹身而封為「大樹王」。而由大樹王東上,有「開山老殿」,又名「獅子正宗禪寺」。傳元至元十五年(1279年),天目山開山祖師高峰禪師坐化於此。殿內有「獅子禪鍾」,傳由天目山僧人募來萬斤青銅,於元延祐五年(1318年)鑄就,鍾徑為1.8米,高1.18米,重達千斤。每當鐘響,鐘聲可貫天目全山。由開山老殿下行未遠,便是「倒掛蓮花峰」。該峰為西天目山風景最優處,遠看猶如雲霧中一方台,台上有亭,亭旁有一石筍聳出,高約三丈余,狀似蓮花倒掛,峰由此得名。附近另有「四面峰」,風景亦險,近看,則峰之四壁皆如斧削,下臨深谷,四周為群峰環峙,高呼一聲,山谷回應為雙聲。而天目神蟒,原出行蹤跡不定,獅子口、獅子尾巴、倒掛蓮花峰、四面峰均其宿處,唯不敢入開山老殿,因神蟒一近,寺僧便嗚巨種示警,蟒怕鐘聲,聞聲則退。而近日神樹之果將熟,神蟒怕被人所竊,終日盤於大樹王之上,或蹲樹下,見人則呑食,常人已不敢上山。因世傳人食神果,可治百病,蟒吞神果,多活百年。神蟒又豈願將神果讓人?是以今春以來,武林中欲上山誅蟒奪神果者眾,卻未見有回還者。

朱鍵深問道:此神蟒如此兇惡,難道就沒有破解之法嗎?

老人道:也並非如此!此蟒傷人有三技,一是見人之後先口噴毒液,可達十餘丈之遠。人須屏得住氣,且身著防毒衣,方可破此技。其二是吸,即見之後,張開巨口將人吸入肚內,人窒息而死。其三是盤,即揚起數丈長軀,將人盤於蟒身勒死,然後吞食。而以往上山誅蟒之武林人士,常避得開神蟒的前二招,卻無法避開第三招而身死。

朱鍵深問道:難到以往上山誅蟒的武林中人不持兵器嗎?

老人答道:豈會不持兵器,且手中所持皆上好利器。但此神蟒周身之皮,堅硬如鋼鑄,刀槍不入,誅蟒者手中利器無用武之地。

朱鍵深問道:按老丈之說,此蟒當無法戰勝了?

老人道:非也!誅蟒之法,唯有一方,即人入蟒身,剖蟒腹后鑽出。但以往得入蟒腹者,均窒息而死,是以行之非易。

朱鍵深道:既然如此,我有誅蟒之方了。老人問道:何方?朱鍵深回答道:我有短劍一把,原宮中寶物,具有切金斷玉、削鐵如泥之功效。我只要設法鑽入蟒腹,即可誅除神蟒。老人道:若此,我可助少俠一臂之力。我有寶衣一件,少俠穿於身上,可防蟒腹毒液之侵。但少俠鑽入蟒腹之前,須得及時穿上,護住頭部與周身。入得蟒腹,須能屏氣半個時辰,方能成功。朱鍵深道:我自幼隨皇叔隆武帝練武,自信屏氣一個時辰不成問題。老人道:如此甚善。

且說朱鍵深與陶君老人協商好誅蟒之法后,便與老人打掃出後園茅舍,置床兩張,先將趙鳳英扶於一張床上躺下。隨即與老人說道:煩老丈取出寶衣,我明日即上山誅蟒奪神果,不誅此蟒,我誓不回來。趙鳳英一路上昏昏沉沉,此時卻突然清醒過來,說道:你回不來,我也不活了。朱鍵深忙道:大姐放心,我明日一定回來,師傅還等著我們重回軍營殺賊呢!

次日一早,朱鍵深便攜帶寶衣,與趙鳳英、陶君老人告辭,上山誅蟒。走前悄聲對老人說道:我若葬身蟒腹,務請老丈照顧好大姐。老人答道:少俠盡可放心前行,真有不測,以老夫醫術雖無法醫治好趙姑娘的傷病,卻足可以幫助趙姑娘延生。但我相信少俠一定能順利回歸。

與老人告辭后,朱鍵深沿著山徑急上,在經過太子庵、七里亭、眠牛石、獅子口、獅子尾巴諸景觀后,果然見到一棵遮天蓋日的神木,立於山峰的邊側,山峰頂端即開山老殿。神木頂端正結著一個碩大的火紅色果實,個頭約相當於人們通常所吃的柚子。而樹身上則盤踞著一條長約十餘丈、身腰如水桶般粗的巨蠎,正瞪著燈籠般大的綠眼看著自己。朱鍵深暗道:此便是陶君老人所說的大樹王與神蟒了,連忙取出寶衣穿上,手持短劍朝巨蟒走出。巨蟒見狀,迅速竄入地下,張開巨口向朱鍵深噴射毒涎。朱鍵深見狀,立即用寶衣護住頭部,屏住呼吸,雙手並握短劍劍柄,直向巨蠎衝去,頓感身子一輕,騰空而起,已被巨蟒吸入腹中。朱鍵深雙手緊握短劍劍柄不放,在蟒腹之中,猛地由里向外刺去,劍刃直透蟒腹之外。而借著被神蟒吸入腹中的巨大吸力,以及吞咽之力,朱鍵深頓將蟒腹一剖為二,從蟒肚中跳了出來。而已被剖腹的神蟒在地上痛苦地連翻了幾身,用尾部接連掃朱鍵深數下,均被朱鏈深躲開,卻打斷了數根巨木,終於躺在地上一動不了。

朱鍵深見狀,連忙用短劍剜除神蟒的雙目,一顆自己帶血服下,頓覺功力倍增。又取出蟒膽,脫下身上的寶衣,在附近山澗中洗凈裝起。隨即施展輕功,竄上大樹王頂端摘下紅色透青的神果下樹收起。這一切都在瞬息間完成。此時已從開山老殿中走來一位老和尚,手敲木魚,單掌為禮道:少俠好神勇,敬佩!不知可否到敝寺一坐,手中仙果售價幾何?原來朱鍵深與神蟒博斗之事,老殿眾僧在寺門口看得一清二楚,只是無人敢下來。見朱鍵深斗蟒獲勝,方敢下來討點便易。

朱鍵深道:此仙果為救人而取,不售!不售!此地上的蟒屍晒乾后可入葯,算我送給僧長的香火錢了,日後有空,會到貴寺拜見僧長。說罷匆匆下山。

朱鍵深下山之後,便將蟒目、蟒膽、仙果以及護身寶衣交與陶君老人。老人看了一眼仙果道:此果尚未熟透,要待三日後熟透方可食用。你去誅蟒之時正好,否則三日後再去,即便誅得巨蟒,仙果必已被此蟒所食。老人遂將仙果置於櫥中碗內陳放,然後用水喂趙鳳英服下蟒目道:此目可以強身。趙姑娘已病多時,立服仙果,既便仙果熟透,身體也將承受不起。明日可服蟒膽,屆時趙姑娘身上所中五毒丹巨毒必將拔盡,傷患處會結痂。第三日方可服用仙果,屆時趙姑娘身上必將奇癢無比,會用手狂抓,你必須看住趙姑娘,不得使其用手抓傷處,否則前功盡棄。朱鍵深一一承諾。

而服下蟒目當晚,趙鳳英身體果然大有起色,已能服用干食。次日,老人用水喂趙鳳英服下蟒膽,趙鳳英果然周身傷患處結痂。到了第三日晚間,老人將仙果熬成糊喂趙鳳英服下,不出片刻,趙鳳英突感周身奇癢無比,便欲用手狂抓傷患處,朱鍵深連叫:使不得!使不得!便用手死死抓住趙鳳英的雙手。但是趙鳳英力大,立即掙脫。朱鍵深道:你實在要抓就抓我吧!說罷將趙鳳英死死抱在懷中。趙鳳英則用雙手將朱鍵深抓得體無完膚,青一塊,紫一塊。如此整整一夜,兩人在床上翻滾,誰也沒睡成覺。至第二天天亮,但見滿床黑痂,皆是從趙鳳英身上脫下,趙鳳英身上也不怎麼癢了,兩人遂同床睡了一會,吃了些東西。但是到了晚間,趙鳳英又是身上奇癢無比,用手欲抓。朱鍵深無奈,又是死死地抱住她,在床上翻滾折騰了一夜。次日晨起,床上又見趙鳳英自身上脫落的許多黑痂。如此一連三夜,趙鳳英和朱鍵深誰都沒能睡好。

時至第四日清晨,趙鳳英傷患處的黑痂已脫落全盡,身上已不再癢。看著朱鍵深身上青一塊、紫一塊、體無完膚的樣子,趙鳳英心中甚不好意思,對朱鍵深說道:我想去洗澡。朱鍵深遂去問陶君老人:此山何處可洗沐?

老人道:由於你昔日斬蟒處上行里許為開山老殿。由老殿再上七里山路,為「仙人頂」,此為西天目山頂峰,高三千九百丈(海拔1507米)。其西有巨岩高兩丈余、五尺見方,稱「天柱峰」,峰上刻有「天下奇觀」四字。由此下行數百步,有「仙人鋸板石」景觀,系成堆的青色石岩,每堆皆裂為二、三寸寬的大石板。而據傳說,石板由古時四位仙人鋸成,原想在東、西天目山之間架天橋,因意見不一,未成。由「仙人鋸板石」再下數十步,有「天目池」,亦稱「天池」,此為你與趙姑娘洗沐至佳處。

聽罷老人所言,朱鍵深遂取出替換衣物,攜趙鳳英前往天池洗沐。約攀山路十里,將抵老殿,已見山寺門口立有僧人數人相迎,強迎朱鍵深、趙鳳英入寺喝天目新茶,方丈親自陪同。二人無奈,只得入寺稍坐品茗。原來自朱鍵深誅蟒贈送蟒屍,寺僧感激不盡。這不只是因為蟒肉可以入葯,還因為天目山上自有神蟒出入后,寺僧被困山寺,無人敢下山,生怕葬身蟒腹。而香客怕葬身於蟒腹,亦無人敢上山,寺僧從此斷了香火錢,只能是困守窮寺,靠在山上種點瓜蔬、採摘些山筍維生,苦不堪言。所以他們對於朱鍵深的感激實出於本心。

朱鍵深對方丈說道:上次不能以仙果相售,實因這位趙姑娘有待仙果治病,尚請見諒。現晚輩欲上天池一游,不能久坐,甚謝香茗款待。說罷起身。老和尚一聽朱鍵深、趙鳳英欲上天池,又要讓僧人帶路。朱鍵深連忙謝絕道:趙姑娘久病初愈,想在山裡散散心,就不煩相送了。老僧只得作罷。

且說朱鍵深帶著趙鳳英出寺門后,沿著山路直上西天目山的頂峰仙人頂。由於禪源寺攀至老殿的山路為十里路,而由老殿上攀至仙人頂的山路為七里路,但這兩段山路的自然景觀卻似冰火兩重天。原來由禪源寺上行至老殿的山路,舉目皆是千年古木,一派原始森林風光。而由老殿上行至仙人頂,一路所見,均是荒草盈野,荊棘遍地,由此可見大自然造化之奇。

登上仙人頂,過陶君老人所敘說的「天柱峰」與「仙人鋸板」自然景觀后,朱鍵深果然尋找到了「天目池」。

天池位於西天目山的小金頂上,呈長方形,南北約四丈長,東西寬約兩丈許。水晶瑩如鏡,上映藍天。立於池邊,池底的岩石清晰可見。而周邊山巒環繞,秋花怒放,芳草侵崖,恰似一幅人間仙境的氣派。有關此天池,當地尚有一段神話傳說,雲天上王母為尋洗澡之處,派天將下界尋找,忽見有神峰,高聳入雲,四面陡峭,形如寶塔,山腰上多巨木。上報王母,王母娘娘看后甚為滿意,遂命神工在光潔的花崗岩上開鑿天池,供浴池之用,又令水德星君調來神水充滿池中。而見於文獻所記:

《水經注》載:「浙江水出吳興郡於潛懸北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疊。西臨后同,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東西有瀑布,下注數畝深沼,名曰蛟池……又東南連山挾水,兩峰交峙,反頂對石,往往相捍。十餘里中,積石磊,相扶而上,洞下白砂細石,狀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爭輝,名曰樓林。」《元和郡縣誌》載:天目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望,冬夏不涸,宛如仰望蒼天之雙眼,故稱「天目」。《太平寰宇記》云:「天目山高三千九百丈,廣五百五十里。」一名「浮玉」,又名「天眼」,因山上有二湖謂為左右目,有「龍源」之稱。

綜諸書所記:天目山古稱「浮玉」山、「天眼山」,共有東西兩支山脈組成,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而「天目」之名始於漢代,其得名原因,因東、西天目山上各有一泉池,左右相對,其形宛如天目,仰望藍天而得名。天旱無雨,亦不幹涸,是以有「龍源」之稱。而《水經注》以為:浙江之水,均出於天目山二池。而朱鍵深、趙鳳英登臨洗澡的天目池,屬西天目山的天池。

而見天池之水如此之美,又山荒無人,朱鍵深自然得叫趙鳳英先下水洗澡,自己在旁邊望風。這是因為按當時禮俗,兩人雖已確定夫妻關係,但尚未正式結婚,便不能同池洗浴。時值初秋,天氣並不涼,但趙鳳英跳入池水后,卻感到冰寒刺骨,好的是身具武功功底,卻也不懼。洗沐之後,但見身若凝脂,月余來所受傷痛之苦,一掃而空。趙鳳英洗沐更衣后,即叫朱鍵深下池洗澡。朱鍵深跳入池中,也是感到池水涼寒透骨,但周身被趙鳳英三日來所抓之塊塊青紫淤傷,頓時全消。朱鍵深不勝感嘆道:此真人間仙池,洗沐可使人返老還童。

二人洗畢,趙鳳英對朱鍵深嫣然一笑,說道:鍵深,我們今晚結婚吧!陶君老人於我們有救命之恩,我們就拜他為義父,讓他給我們主婚吧!而在朱鍵深的眼中,經天池洗沐后的趙鳳英,春光瀲灧,美貌更勝被季榴芬毒火燒傷之前,焉有不許之理?連聲道:好!好!全憑大姐作主。且說趙鳳英何以這麼急著對朱鍵深提出結婚之事?原來她感激朱鍵深自她受傷以來,一路上對她的真誠相待與精心照料,生怕讓朱鍵深久等傷心。

而二人在下山的路上,途經老殿之時,一群和尚早已在寺門口等待,強拉二人入寺吃素齋。二人無奈入寺吃飯,見雖謂「素齋」,各類山珍如竹蓀、木耳、嫩筍、髮菜、雲霧草等等,以及高山銀魚,應有盡有,只是陪吃的和尚們自已不食葷而已。這一桌宴席之豐盛,可以說是自朱鍵深參加討伐逆倫邦之役以來,未曾見過。

齋罷,二人慾告辭下山,和尚們又要給二人敲鐘祈福,二人只得隨同前住鐘樓。朱鍵深隨眼瞥了一下,見他贈與老和尚的神蟒屍身,已被剝下皮晾在寺園中的一根繩上,蟒肉則被切成無數的小塊,曬在一張大網上。進入鐘樓,但見一碩大的青銅鐘,架於樓的正中,此鍾即陶果老人所述的由天目山僧人募來萬斤青銅、於元延祐五年(1318年)鑄就的「獅子禪鍾」。和尚們取出鍾錘,讓趙鳳英自擊。趙鳳英不敢使用內家真力,只是輕輕敲打了一下,頓時鐘聲響起,傳徹整個天目山麓。趙鳳英和朱鍵深都被鐘聲巨響嚇了一跳,而和尚們齊聲誦道:祝朱鍵深趙姑娘青年俠侶福壽無疆!二人只得連聲致謝。

現在該輪到朱鍵深與趙鳳英下山了,當他們抵達陶君老人的茅屋,已近黃昏時分。當朱鍵深與老人說起贈蟒屍之事及被老殿和尚強拉入寺內品茶、吃飯之事後,老人笑道:便易了老殿這幫禿賊,要知道這張神蟒皮價值起碼一萬兩白銀,而蟒肉晒乾可以入葯,價值也不會少於一萬兩白銀,他們請你們喝茶、吃飯是應該的!隨即二人拜謝陶君老人對趙鳳英的救命之恩,要認老人為義父,老自然也爽快地答應了。接下來的事便是二人要求老人為他們主持婚禮,老人自然也是高興地答應了。

這場婚禮舉辦得簡簡單單,先是二人跪地給老人磕了三個頭,再是夫婦對拜各自磕了三個頭,然後是夫妻喝了交杯酒,相扶進入后間草堂,又點起一對紅燭以襯托新婚氣氛,接下來便是夫婦同眠一床了。

這是一場簡單無比的婚禮,卻又是人世間最為幸福的婚禮。婚後二人有時幫助義父接待求醫病人,有時幫義父打點園中菜地,時而幫義父到附近鄉鎮上買米、買油、買鹽,或是到山中打點野獸、采些山珍,以補吃喝不足。兩人尚利用閑時遊覽了天目山中的四溪、五潭、六洞、七澗、八台、九池、十二岩、二十八峰,算是共度婚後密月。無聊之時,二人也會到太子奄或老殿與老和尚們品品茶、聊聊天,算是解悶。而由於朱鍵深「誅蟒英雄」的名號早已傳徹東、西天目山麓,有時遠在山外鮑庄、下村、吳家城鎮中的人,也會重金請朱鍵深出山排解爭端。而在這些場合,趙鳳英往往擺出一付小鳥依人的樣子,緊跟在朱鍵深的身後卻不願多言。只所以如此,是因為趙鳳英不願意讓這些山區人知曉她「母夜叉」的惡名,別人也不知曉她會武功。

如此一連五年,趙鳳英為朱鍵深生下了一兒一女,兒子已五歲,女兒也已三歲,均已脫離父母之懷。終於有一天趙鳳英對朱鍵深說道:我們該回去參加師傅討伐逆倫邦的戰役了。二人於是留下所余的一萬兩白銀,全部交與陶君老人,又將一對兒女交老人代管,並囑兒女一定要聽爺爺的話,待爹娘打完仗后,再來接你們。隨後二人走上了返回江心坡之路。但此時黃義明已接近於完成討伐盧桂遠逆倫邦的戰役,二人只趕上了參與這一戰役的尾巴。此是后話。

2021年8月16日

(第一部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義明定南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黃義明定南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朱鍵深深山殺巨蟒奪仙果救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