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糧食危機
當林敬出了皇城的時候,已經到了傍晚,血紅的夕陽灑在道路上,映襯出些許的安寧,這種感覺並不是一廂情願,實際上在林敬擊敗了建虜大軍之後,京城內也都齊齊鬆了一口氣,許多百姓們的臉上也都透著喜氣。
畢竟在此之前的時候,京城內始終都籠罩著一層恐懼,所有人都擔心建虜會進攻京城,或者是圍攻京城,而眼下他們則已經不用提心弔膽地生活,街道上也初步恢復了生氣。
車輪碾壓在京城的街道上,不快不慢地往前走著,不過他們的方向並非是東宮,而是此時京城的糧行街道,那裡匯聚了目前京城絕大部分的糧行,所有的京城百姓都是從那裡購買的糧食。
實際上,糧食的問題並沒有林敬在坤寧宮裡說得那麼輕鬆,只是他不讓周后擔心的託辭罷了,實際上這一次京城在各種因素的共同推導下發生的斷糧問題,已經變得十分嚴重。
在原本的歷史上,在崇禎十六年京城以及整個直隸都發生一次規模浩大的瘟疫,使得人口折損數百萬,光是京城內的人口就幾乎減半,大量的人口減少才使得缺糧問題變得沒有那麼嚴重,可是在如今已經被林敬改動后的世界里,京城的人口不僅沒有因為瘟疫而折損,反而收納了大量來自京畿地方的流民,糧食危機反而變得擴大化起來。
要命的是,由於阿巴泰去年進軍京畿,導致眼下京畿地帶的冬小麥損失巨大,而且春小麥需要等到八月底才能收割,中間存在的幾個月時間裡,很難用存糧支撐過去,即便是從江南調集的兩百萬石糧食到了,也只能堅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剩下缺口的時間,只能再去想辦法了。
等到馬車停下的時候,林敬等人已經到了糧食街上面,他還沒有下馬車,就已經看到街道上人滿為患,幾乎所有人都在爭先恐後地搶購著糧食,僅有的一些兵丁根本無法維持秩序,導致整個街道上都是亂糟糟的一片。
更關鍵的問題是,糧行的存糧都已經不多,很多門店都關了大門,若是再這麼買下去,只怕不僅僅是漲價,到時候倘若徹底斷糧,百姓們怕是有憤怒之舉。
見此情形,林敬也沒有下車,沉聲吩咐道:「派人將順天府尹請來。」
「是,殿下。」
一名隨從很快調撥馬頭,朝著順天府衙方向前去傳令。
過了片刻之後,一名頭髮花白的官員在騎士的引領下來到林敬的車前,他跪下道:「臣順天府尹郝晉見過殿下。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林敬不好託大地繼續待在車裡,他連忙走出來,將郝晉攙扶了起來,說道:「郝知府,今日喚你前來,便是為了京城的百萬子民。」
一邊說著,他的腦海中一邊回想起了這個郝知府的相關資料,不得不說,此人能夠當上順天府尹,的的確確有幾把刷子。
現年接近六十歲的郝晉在大明的確算一個人物,他自幼便以天才聞名,在十六歲時便已經做出了紅葉詩八篇,其中像那首「幾處紅霜葉,深紅更淺紅。秋光流水外,山色夕陽中」,更是得到了士林中的一致好評。
不過天才往往在科舉一途上不甚順利,郝晉三十六歲才中舉人,一直等到崇禎元年也就是四十三歲的時候才中進士,接下來十幾年的時間則一直在四川當官,官聲也還不錯,因此在守完母喪之後,才得以擢升為南城監察御史,很快又升為了順天府尹。
郝晉終究是在地方上做官做起來的,並不是那種只會擺弄唇舌的人物,他對於地方民生想來十分重視,因此他很快也就明白了林敬的意思。
「殿下,眼下京城糧荒,臣已經想方設法去調集糧食,只是微臣力小,未能籌集到太多糧食,只怕要向朝廷求援.....」
說這些話的時候,郝晉的臉上多少有些羞愧之色,他覺得自己身為順天府尹,理當去解決好京城百姓的生活所計。
林敬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郝晉面臨的問題有多負責,也不再多言,誠懇地說道:「郝知府,本宮已經派人向江南調糧二百萬石,但是這糧食並不是調來就算結束,倘若不能妥善處理,怕是反而會釀成禍事,你明白嗎?」
郝晉低聲道:「莫非殿下擔心有人囤積居奇?」
「沒錯,國亂之際必生妖孽,不知有多少人打著發國難財的想法,他們不顧百姓死活,可是你我卻不能不管不顧。若是等糧食到了,你準備怎麼發下去?」
林敬決定先考考這個天才再說,倘若此人只是一個有名無實之輩,那麼他也要第一時間建言換掉這個知府,免得他釀出禍端。
很顯然郝晉在來之前似乎已經做好了功課,他面對這位名聲鵲起的太子殿下並沒有慌張,老老實實地回到道:「臣準備親自督點這批糧食,全部將其封藏入庫,每日里嚴格按照定量發賣糧食,每人每日限量購買二斗,不得多買,等到秋糧正式收割以後,便開始全力平抑糧價,使其回歸到原本的價格水平上。」
林敬一邊聽著一邊點頭,這些手段雖然很平常但只要能堅持坐下來,基本上不會釀出太大的亂子來,至少還是能打個及格分。不過林敬認為,還有一些可以進步的地方。
「郝知府不愧是久歷地方庶務,經驗頗為深厚.....」
林敬乾巴巴地誇獎了一番,繼而道:「不過以本宮之見,尚有數條需要進一步彌補。」
「還請殿下賜教。」
「首先,京城中已經湧入大批流民,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銀錢去購買高價糧,甚至朝廷就算平價賣出,他們也無力購買。你準備怎麼辦?」
「這......」
郝晉頓時啞口無言,他總不能直接給這些人白白賑濟糧食,否則再多的糧食也不夠這麼賑濟下去,到時候反而會誤了大事,於是便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
林敬笑道:「你的擔心很有道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以工代賑呢?眼下京城的城牆還需要修繕,正是缺少勞力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去修繕城牆,朝廷則按照標準撥給糧食,既能供其生存,也可修繕城牆,一舉兩得。」
郝晉原本也快想到這一條,只是腦海里始終沒有轉過來,此時聽到林敬的建議后,連忙說道:「殿下所言無不道理,臣自當照理辦妥。」
林敬點了點頭,手指點向了遠方因為購買糧米而爭執的百姓,道:「在這個關鍵節點,糧食並非最為關鍵的東西,對朝廷的信心才是,後面每天必須派人來這裡維持秩序,要讓百姓們明白,朝廷已經在全力籌措糧食,馬上就會運到京師,讓他們不要盲目購買高價糧。
「是,殿下所言,臣實在佩服....」
的確,倘若是一個積年老吏在跟他郝晉說起這些問題,他還能淡然處之,可是眼下開口的卻是年僅十七歲的太子,實在讓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林敬繼續道:「還有最後一點,二百萬石糧食縱使運抵京城,只怕也難以堅持到秋收,因此我已經安排山東的太子都督府緊急送來了一批土豆,你需要安排百姓在京畿之地種下,眼下時節雖然晚了一些,但也不是完全種不了,等到秋收之前就能收穫一批,到時候就可以支撐渡過這一段時間。」
就在兩個月前,山東的王象晉就已經給林敬寫來了信,原來他在深入山東各地推廣新的甘薯和玉米時,也針對性地做了一批育種,算是有了一定的收穫。而林敬在得知以後,已經發覺京畿可能會面臨的糧災,便派人去送了一批過來,開始進行嘗試播種。
特別是甘薯,本身作為一種極為耐養活的植物,即便是在五月份也是可以進行播種的,而且成熟期極短,只需要到八月份就可以收穫。
郝晉頓時有些詫異,他好奇地問道:「殿下說的是甘薯,可是農居士老大人推廣的良種?」
「沒錯。正是他老人家培育出來的,已經在山東進行了大面積播種。」
林敬點了點頭,王象晉在整個大明都算得上很有名的人物,他還有一個很響亮的雅號,被世人稱之為農居士。
郝晉連忙道:「殿下有所不知,實際上早在三月份的時候,農居士老大人就已經給下官送了一批育種,他老人家聲稱在京畿也要試種一批,因此下官也在京畿派人種了兩千多畝,大概在下個月就能收穫了!」
林敬頓時大喜,他知道甘薯的產量極高,在後世時經過育種后的甘薯畝產量通常能達到兩千五百斤到五千斤左右,而眼下這個時代的甘薯雖然還沒有經過良好的馴種,可是它比較好養活,至少也有個八百斤到一千斤左右的水平,這可遠遠超過了其他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