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種選擇

只是一種選擇

人一旦摔過跤,受過傷,吃過虧之後似乎就會變得更加脆弱,更加害怕信任,更加努力想要珍惜,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有人對你好,也總是接受的心驚膽戰。

怕自己狼心狗肺,也怕這樣的好不會長久。

所以,總是懷疑,總是猶豫。總是沒有辦法心安理得的去接受一些人的好。

然後在這樣的過程中,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

這是年少時留下的後遺症。

以前總是會張開雙臂去擁抱所有人。後來,慢慢的開始變得抗拒所有人。

而這份抗拒來自於恐懼。

活的太真實,會把人越推越遠。

活的不真實,又過不了自己這關。

永遠擰巴在這裡。

23歲的時候,還是個小姑娘。思想上,還沒有完全成熟,當然,現在也不見得有多穩重。哈哈。

那時候,辦公室里都是姐姐。

她們總說,「你是還沒有到年紀,所以還沒有感覺。等到你像我這個年紀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被催婚真的是要命的!你不知道我媽,真的是三句話不離找對象結婚的。真的恨不得想死的心都有了!」

沒有經歷過的人總是沒辦法感同身受的,根本沒辦法體會那種切身的痛。

那時候總覺得她們太誇張了。甚至把父母都妖魔化了。都是自家人,不至於搞的這麼六親不認的。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好像是很遙遠卻又很近的事情。

那時候的日子是真簡單啊。

沒有人會要求你事業有成,家庭穩定。

2300元一個月的工資。自己吃吃喝喝,偶爾讓旁邊的小姐姐幫忙在淘寶買下衣服。

那時候我還不會淘寶,而且也不想學淘寶,一來麻煩,二來這玩意兒學會了就很費錢。

早上到辦公室的時候慢悠悠的吃個早飯,換個工作服,穿上高跟鞋,對著電腦開始工作。

黑色西裝,7cm的高跟鞋。職業標配。錯誤的以為自己曾經想要的人生已經在那一刻完成了。

直到有一年,過年的時候,家裡的某個長輩說,「姑娘家家的不用走那麼多地方,本來對象就不好找,去外面的世界看過之後,更不想找對象了。」

聽完之後,我有些哭笑不得。

看看世界跟找對象似乎並不衝突。如果說找對象是為了讓自己過的更好,那麼還沒找到對象的時候,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好好生活,好好對自己了嗎?

也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可能也到了當年姐姐們那個難熬的階段了。

後來的日子裡,催婚逐漸浮出水面。跟父母之間的不愉快也越來越多。

我時常想,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會為了一個完全還不存在的人跟我吵架?讓我難過?這多少會引起我更大的逆反心理。

我未來的老公,我還沒見過你。但是這一刻我卻開始十分討厭你。

有一陣子我開始刻意的不回家吃飯,因為當你沒辦法說服父母,而且父母也沒辦法說服你的時候,減少碰面是我能想到的避免爭吵的最好的方法。

我曾試圖溝通,告訴他們,我並不是不想找對象。只是希望這是順其自然發生的一種狀態。而並不是因為年紀到了所以刻意為之。

我不喜歡相親,但是為了父母安心,我也答應見了幾回。沒想到見過之後,他們更擔心了。他們覺得是不是你故意挑刺,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

後來,我開始沉默。

無言以對也是一種抵抗。讓人驚喜的是這個比溝通管用。

當然,我不覺得這是一種好的方法。只是有時候隔代的三觀差,你真的很難讓某一方去妥協。至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老舍說過,「時代使我成為逆子。」

所以我常想,要不然……熬吧……熬到他們不再那麼固執的時候,也許就苦盡甘來了。

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段話:

「我們這群人,苦沒有真正的苦過,愛沒有用力愛過。每天受著信息大潮的衝擊,三觀未定又備受曲折。

貧窮不再是正義,又妄圖不讓金錢成為唯一的追求。過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勤奮卻又不過三天。

熱血透不過鍵盤和屏幕,回憶止於遊戲和高考。像一群沒有根的孩子,在別人的經歷和精神里爭吵。」

最初會想要寫這個,是因為很多人覺得好像當一個人30歲的時候就應該感情穩定,事業穩定,家庭穩定。這算是比較正常的一個生活狀態。

或許是因為我還沒達到這個所謂的正常的標準,所以我不這麼認為。

人成長的過程就如同荷花出水有高低。沒有人應該被規定,被限定。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也曾滿腔熱血,也曾激情澎湃。想把自己口中所有的暢想都去一一實現。並且,我也認為我一定會有所實現。

但是後來被現實狠狠的甩過多次耳光之後,我開始意識到,原來喊口號真的要比付出行動來的簡單。

說出來有些好笑,其實我也記不太清楚,我現在算是29歲,還是30歲。但反正沒多大差別。

至少在父母眼裡,我已經是個30歲的老姑娘了。我爸都開始叫我「30歲的老阿姨了。」

在臨近30歲的這一年,我第一次感受到對這個年紀的惡意是來自於父母。

「你都這個年紀了,還不嫁人,還沒有對象,我跟你爸出去都抬不起頭。」這是在我爸媽參加完某場婚禮之後回到家對我說的話。

當時聽到這句話,心真的是被狠狠的戳了一下。

過了25歲以後,其實我已經沒有那種能夠感受到撕心裂肺的能力了。

不像青春期的時候,一點點兒事情不折騰個驚天動地都好像對不起自己哭的那幾滴眼淚似的。

當然,或許我用惡意這個詞有點兒不太準確,畢竟父母都是為自己好的。

就像我媽說其實她並沒有這個意思,只是表達的不準確。但這句話實實在在的讓我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偶爾想起來也還是會想哭。語言的殺傷力其實很強大。

後來我告訴自己說,其實父母眼裡的幸福跟我們眼裡的幸福不一樣。

他們眼裡的幸福,是孩子能夠不用為柴米油鹽醬醋而操心勞力。而我們眼裡的幸福是你見過我狼狽的樣子,卻依然能夠始終如一。

當父母的,總歸是想自己孩子能有個好歸宿。沒能看著孩子成家立業就好像自己的使命沒有完成一樣。老有所依是他們老一輩信奉的。

只是,這個社會跟他們腦海里的認知大概不一樣了。我是這麼認為的。

以前的人都很簡單。現在的人。多半都是套路。

舒淇在《剩者為王》里說過:「單身會死啊,不結婚會被判刑啊!這個社會對我的歧視已經夠深了!你不去質問這個世界,還跟他們一起來歧視我啊!我讓你覺得難堪了是吧,好,你放心,我保證讓你以後抱不了孫子。」

不得不說這段台詞是真的解氣。而她最打動我的地方是「你不去質問這個世界,還跟他們一起來歧視我啊!?」

我們都可以無視那些與自己不相干的閑雜人等。我們甚至不用千百種說法去讓那些人閉嘴,只用一句關你屁事就可以堵的他們啞口無言。

但卻無法用同樣話語去這樣跟身邊的人說。只因那是關心自己的親人。

我們捨不得用這樣粗暴的口吻,犀利的語言。只因害怕傷害了已經為數不多會關心自己的人。

可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啊,不但沒有一致對外,反而跟著那些不相干的人一起來攻擊我們,這才是讓我們最受傷的吧。

因為這看起來像是一種背叛。

影片中舒淇的每一句控訴中都是來自於我們內心裡最真實的想法,也是我們內心深處最受傷的地方吧。

有時候我們選擇喜歡看一個人的文章或者看某一部電影,是因為那些素未謀面的人總是能說出我們平時不敢說的話,做一些平時我們自己不敢做的事吧。

他們叛逆,他們囂張,他們勇於活在外人的歧視下和親人的質疑聲中。

你知道,在這個道德理論大過天的社會中,想要真實的面對自己,好好的過自己的日子,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都是需要很大很大很大的勇氣和毅力的。

因為一旦有人通過道德理論來綁架你的時候,你真的沒有回擊的餘地。

記得小時候看過還珠格格里的容嬤嬤,折磨人的辦法就是拿那種很細很細的針五根十根的扎在你的肉體上,痛遍全身,侵蝕著身體的每一寸地方,可是,在外人看來,你卻是完好無損的。

沒人看的到,你究竟被傷到了哪兒。那種無以言表的憋屈真的能害死人。

肖驍曾在奇葩大會上說過:「你要知道,很多人單身,是因為不想將就!」

是啊,其實沒那麼嚴重,每個人都想要自己過的好。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讓自己過的好。

而不想將就這個事情,就只是其中一種讓自己過得好的選擇而已。

它不是任何一種思想主義,它也沒有主張什麼。就僅僅只是一種個人對當下階段的選擇而已。它不是永恆的。

如果有一個對的人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舒心,怎麼會不願意兩人攜手到白頭?

但如果,只是因為時間到了,差不多就可以了而去選擇一個不合適自己的人,你知道這個事情有多可怕嗎?

我聽過太多關於將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的內容都各不相同,但內心的悔恨卻出奇的如出一轍。

而每一個表述者的開頭都是「如果當初不是因為怎麼怎麼樣,我根本不會選擇誰誰誰。」

古人誠言不欺我,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既是心不甘,情不願。

又何必在能選擇的時候委屈了自己,既是選擇委屈了自己,又何必在今時今日來指控當初的某某某。

而我們,不過是在能選擇的時候捍衛我們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方式,但就是這麼普通又正常的做法,卻遭到了各種抨擊。好像我們做了什麼違反道德,且妖言惑眾的妖怪一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不快樂,我很抱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不快樂,我很抱歉
上一章下一章

只是一種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