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昭宗平天下,禍患仍隱藏!

第132章 昭宗平天下,禍患仍隱藏!

儘管大唐朝廷的神策軍的壯大及戰鬥力提升,以及朱溫消滅了秦宗權的大齊為朝廷反叛勢力,但是大唐朝廷仍然面臨這內憂外患的雙重威脅,大唐朝廷仍然岌岌可危!

要搞清楚大唐朝廷的這些危機的根源,我們必須了解大唐的軍隊制度及統治方式。

唐朝是在魏晉南北朝的基礎上,通過戰爭建立起來一個大一統的龐大帝國!

唐朝創建之初,由於國內各方勢力已經被唐軍徹底消滅,因此,唐朝的國防力量主要用於應對外部勢力對大唐帝國的侵略和威脅!

為了實現這個國防目標,唐朝在邊疆地區設立數個直接歸朝廷管理的節度使(即邊防軍區)等一級軍事單位!

各個節度使負責防禦西部胡人國家、秦川西南部吐蕃(今西藏)、秦川西北及山西北部的突厥(今蒙古地區)、雲燕地區及海關以北地區的東胡(即鮮卑、室韋、靺鞨、對奚、契丹)、四川劍南南部南夷(今雲南,當時南詔國)、嶺南西南地區南夷(南詔國及今印度支那半島東南亞諸國)等外敵。

到了唐玄宗之後,唐朝的節度使制度發展成相對固定的模式,它們是如下十大節度使:

安西節度使——職務是管理西域。治所在龜茲城(新疆維爾自治區庫車縣)。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統兵二萬四千。

北庭節度使——職務是防禦游牧在北方的突騎施和堅昆。治所在北庭都護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縣東南)。屯伊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縣)、西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縣東南)二州境上,統兵二萬。以上兩鎮內外相連,專對西域天山南北兩路的諸國。

河西節度使——職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兩國間的交通。治所在涼州(甘肅武威縣)。統兵七萬三千。

以上一鎮兼顧西方和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

朔方節度使——職務是防禦突厥。治所在靈州(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統兵六萬四千七百。

河東節度使——職務是防禦突厥。治所在太原府(山西太原市),統兵五萬五千。以上兩鎮互相應援,專對突厥。

范陽節度使——職務是壓制奚、契丹。治所在幽州(北京市)。統兵九萬一千四百。

平盧節度使——職務是招撫室韋、靺鞨。治所在營州(遼寧錦州市西)。統兵三萬七千五百。

范陽、平盧兩藩鎮共同防禦東北諸部外敵,主要對付對奚、契丹具有侵略性質的外敵。

隴右節度使——職務是防禦吐蕃。治所在鄯州(青海樂都縣)。統兵七萬五千。

劍南節度使——職務是西抗吐蕃,南詔國境內各少數族。治所在益州(四川成都市)。統兵三萬九百。

隴右、劍南兩藩鎮共同防禦吐蕃。

嶺南五府經略使(756年即唐肅宗至德元年,升經略使為節度使),早期職務是綏靖境內各少數民族各部,後期職務為防禦南詔國及今印度支那半島東南亞諸國。治所在番禺(今廣州)。統兵一萬五千四百。

節度使治所地成為藩鎮,因此節度使管轄部隊都成為藩軍。

節度使具有管轄疆域內的軍權、管制權、賦稅徵收及使用權,採用「子從父業」的父子兵軍戶繼承製,因此,節度使制度是藩鎮成為真正的獨立王國,大唐朝廷很快失去對節度使及藩鎮地區的控制力!

皇帝和朝廷直接控制的部隊為禁軍,在大唐在長安朝廷設有南苑、北苑等兩個禁軍司令部。

南苑由朝廷宰相和兵部按照大唐法律管理,禁軍中的首都及京畿地區防禦部隊,禁軍南軍主要職責是保衛京師和朝廷。

北苑有皇帝和內宮宦官直接控制和管理,設有皇城禁衛軍及殿前警衛軍,北軍的稱呼因皇帝的個人偏好改變,曾經稱為龍武軍、神武軍、天威軍,最終北軍統稱神策軍,天威軍為神策軍下屬的殿前警衛軍!

大唐初期,藩軍和禁軍兵力來源都是府兵,即軍戶男性人員及其子弟,府兵可以帶家屬從軍,府兵在服兵役之外,在軍區管轄土地和產業上參加勞動和生產,他們因此獲得收入,養活自己和家人,甚至他們要用自己收入要購買自己的個人的單兵武器及盔甲等!

大唐初期還有一個兵源就是團結兵(相當於今日的預備役),團結兵有地方衙門兵部管理,在冬季農閑時,由衙門兵部教練團,對戶籍百姓按照「一戶出一兵,十戶出一馬,兵者之武器及錢糧自理」等制度,對百姓進行整隊訓練。遇到戰爭需要,朝廷可以將團結兵編入正規軍系列,參加戰鬥!

但是由於大唐中後期各地軍閥豪門對土地及產業兼并的加劇,軍戶及團結戶紛紛破產和逃難,因此府兵制度及團結兵制度均無法繼續執行。

於是大唐朝廷推出募兵制度,唐軍通過面向社會招募士兵,並給士兵變相發放俸祿(即薪水、工資之類)的方式獲得足夠兵源!

但是募兵制度加重了朝廷的費用開支,為了解決經費的虧空,朝廷只能不斷地增加對各地百姓徵收稅賦,如此將導致民眾與朝廷矛盾的加劇,從而導致民變,黃巢之亂就是最嚴重的一次!

大唐朝廷為了便於國內的統治,在大唐初期制定道、州、縣等三級地方行政管理方式。

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領導朝廷依山川形勢將全國劃分為十道,分別為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十道為十五道,山南分置為東、西二道,關內道長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陽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經李隆基改置,諸道的範圍漸成定製。

黃巢暴亂后,這套道、州、縣等三級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已經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地軍閥豪強領銜的節度使藩鎮制度,一道之內存在幾個節度使藩鎮,甚至一州之內存在幾個節度使藩鎮!

這些節度使藩鎮就是割據一方獨立王國,大唐朝廷無法節制他們,而且他們之間相互攻伐兼并。

而勢力滔天的節度使軍閥們,還有推翻大唐朝廷的野心和計劃!

唐昭宗上台後,大唐江山格局、危機和隱患仍然保持現狀,沒有太多改變!

唐昭宗雖然年輕,但他的成長基本上在艱難歲月中度過,雖然他沒有改變現狀能力,但是他對造成大唐當今局面的根源和原因非常清楚!

目前,唐昭宗必須要做的事情是剷除對他和大唐朝廷造成直接威脅節度使及其勢力!

唐昭宗認為,他要剷除第一個危險是劍南西川節度使、侍中、中書令,潁川郡王陳敬瑄!

陳敬瑄是曾經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朝廷及神策軍實際控制人田令孜的親哥哥,他長期佔據四川地區,目前他擁有十幾萬精銳部隊,擁有成都等堅固的城池。

同時,陳敬瑄還在田令孜的幫助下,接受很多對大唐朝廷不忠誠的文武百官,陳敬瑄與文臣武將在合謀割據獨立,與大唐分庭抗禮,爭奪江山等陰謀!

唐昭宗即位后,命令陳敬瑄入朝任職,但是陳敬瑄率領所部起義,發布告示脫離大唐統治,加強陳軍在秦嶺南麓地區防禦,公開與大唐朝廷作對!

唐昭宗要消滅的第二軍閥節度使是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

李克用是一個反覆無常的沙陀族軍閥,他在消滅黃巢軍的戰爭中對唐朝有功,但是在大唐朝廷與王重榮的戰爭中,他與王重榮合兵打敗大唐聯軍,導致唐僖宗及大唐朝廷再次逃亡,唐昭宗也跟隨唐僖宗經歷這次戰爭和逃亡的苦難,因此,唐昭宗對李克用恨之入骨!

但此時,李克用的死敵朱溫正在聯合雲州節度使赫連鐸、范陽節度使李匡威等軍閥對盤踞在太原的李克用及其軍隊進行圍攻!

因此,唐昭宗暫時不直接對李克用直接用兵,他要儘快解決陳敬瑄的問題!

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韋昭度為行營招討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助討,同時新設永平軍,以王建為節度使,充行營諸軍都指揮使。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唐朝下詔剝奪陳敬瑄官爵,伐西川之役就這樣拉開序幕!

楊守亮、顧彥朗各自有一方領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領兵的韋昭度是個文人,不習武備,加上禁軍雖然人數不少,卻是新建的,缺乏訓練,純屬烏合之眾,不堪大戰,所以王建成了討伐陳敬瑄的主力軍。

王建,字光圖,小字行哥,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早年加入大唐忠武軍,因在戰爭中立功,他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唐僖宗有功,他成為神策軍將領。后被田令孜等人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

王建是有戰爭經驗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優秀將領,既然他得到朝廷的封地和承認,但並不想急於與陳敬瑄速戰速決,解決朝廷的心頭之患!

入川后,王建一邊在各地招兵買馬,擴充兵力,一邊對豪強門閥收攏人心!

當時,綿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擁兵自保,多者萬人,少的也有千餘人,王建四處遊說,將這些人收攏在自己的麾下。

這些地方土豪在當地都有一些號召力,王建在他們的幫助下,無論是兵力還是聲勢都大大增長。

經過幾年的征戰,除了成都,整個西川已經基本掌握在王建的手中。

這時,昭宗因為和李克用的戰鬥失利,他被迫召回征西川的軍隊。

可是,王建卻沒有跟隨韋昭度回長安,他留在西川,同時,王建切斷了和唐王朝的聯繫,在四川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

在討伐西川的同時,當時實力最強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朱溫、李匡威、赫連鐸聯軍打敗,這對昭宗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但是,陳敬瑄、李克用等軍閥的繼續存在,以及王建等新軍閥的產生,仍然使唐昭宗陷入深重的危機中。

同時,朱溫等已經做大做強中原地區軍閥們,他們在威脅著大唐朝廷,這些形勢也讓唐昭宗寢食難安!

朱溫等大軍閥要麼是出身黃巢軍降將,要麼是自己拉隊伍,在戰爭中發展起來的戰爭梟雄,這些軍閥對大唐朝廷有多少忠誠?!昭宗的心裡比誰都清楚!

但是,唐昭宗對朱溫等軍閥沒有一點對策,要打大唐朝廷打不過他們,要收買人心,大唐朝廷已經拿不出任何好處給這些軍閥!

而且大唐朝廷還有從這些軍閥那裡收穫稅賦,才能維持朝廷的開支和運轉!

因此唐昭宗怎能不整天唉聲嘆氣呢?!

在一個朝廷行將末路時,誰做皇帝都註定是不幸的,誰都不能保證這些皇帝能夠善始善終!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幽玄輪迴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幽玄輪迴劫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2章 昭宗平天下,禍患仍隱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