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誰是
清北大學的小禮堂今天座無虛席,剛剛結束的極高規格的博士論文答辯會,已經令人感到意猶未盡,答辯委員會主席、清北大學校長、科學院院士習院士又特別地親自為陳曄博士的答辯舉行記者招待會,這是自清北大學有博士答辯會以來絕無僅有的一次,再一次把今天的答辯會推向高潮。
「我是新京快報的記者,請問習校長,您對您的學生陳曄有何評價?」
習校長習慣地壓了壓話筒,哈哈一笑:「這位記者朋友真是快人快語,這樣說吧,自從改革開放招生以來,我們學校作為世界一流大學,招了各省狀元近千名,這位來自江西臨川的狀元,十五歲入我清北大學,二年完成本科學業,是所有狀元中最優秀的一個。更加難得的是,他也是我們學校唯一一個在短短四年拿到文理雙博士的學生。特別是他今天的答辯論文『大陳王朝的最後五十年』,不但填補了中華歷史的空白,也填補了世界歷史的空白,在史學、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小小年紀,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前途不可限量呀。」
習校長話音未落,前排的另一個記者馬上站起來對著陳曄問道:「請問陳博士,兩年前你拒絕了多個世界一流的數學研究院的邀請,轉而攻讀史學考古博士,當時是什麼原因讓你作出這樣的決定。」
陳曄微笑地點了點頭,朗聲回答道:「這個問題說來話長,大前年暑假,我回到臨川老家,清理我家的老宅子的時候,發現了一本族譜,族譜記載了明、清以來陳氏家族三十幾代人丁的詳細情況,本來很平常,可是族譜的序里一段記載引起了我的興趣,序里寫道『陳燁,本族本脈始祖,大陳天威四十一年狀元,拜一字並肩王。』因為我業餘時間非常喜歡研究歷史,我知道大陳王朝比明朝還早幾百年,雖然這幾百年族譜沒有任何氏族延續的記載,可把陳燁作為我們陳氏這一脈的始祖,絕不可能是空穴來風。大陳王朝的歷史記載資料,我了解的雖然不是很多,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沒有什麼一字並肩王的記載,是史料未載,還是族譜有誤,我決心找出真相,誰知這一栽進去就出不來了。」
陳曄喝了一口水,看了看下面,下面的數百人鴉雀無聲,屏住呼吸等待陳曄的下文。
「接下來的時間我查閱了大量史料,對整個大陳王朝作了一個系統的梳理,大陳王朝的歷史雖然不算是很長,但也和其他王朝一樣,帝王更替,興衰起伏,根本就沒有發現有一字並肩王的記載,按理說,冊封一字並肩王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朝廷的大事,也是舉國大事,不可能找不到蛛絲馬跡,後來在我父親的幫助下,我查閱了全部的臨川縣誌,奇怪的是,縣誌里也沒有大陳王朝的記載。值得欣慰的是,在考證陳燁是不是大陳王朝的狀元這個問題,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在清代的縣誌里有一個縣令總結了臨川才子的由來,是因為臨川是狀元之鄉,歷史上出了七位狀元,其中列舉了六位狀元,那還有一位是誰呢,是不是陳燁?這個疑問一直讓我茶飯不思,因此我迫不及待地返回了學校,在圖書館泡了整整一個月,對大陳王朝又有了新的發現。」陳曄停下來看了看坐在旁邊的校長,校長微笑的點了點頭。
陳曄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看著下面伸長脖子的人群,繼續說:「因為我家族譜記載陳燁是大陳天威狀元,所以我專門針對這一時期進行研究。查閱大量的資料,大陳天威年間的史料記載更少,有些是惜字如金,模稜兩可,最後可以說是東拼西湊,聯想帶猜想,甚至用上了我的數學專業知識推算,才得出以下結論:大陳天威是大陳王朝的末期,天威皇帝在位四十餘年,差不多是大陳的最後一位皇帝。短短几十年,大陳天威由衰落到強盛,再由強盛到極衰,就在亡國的最後時刻,突然逆襲成為極強的王朝,威震四夷,天下來朝。再後來就又突然銷聲匿跡,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陳曄話音未落,台下一陣騷動,記者們紛紛舉手,要求提問。
陳曄擺了擺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接著說:「得到這樣的結論,當時我也大感意外,確實是匪夷所思,因為它違背了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大陳天威皇帝,能夠把天下治理得由弱變強,這非常正常,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有這樣的能力。
如果皇帝驕奢淫逸,不理國政,王朝再由強變弱,最後被取代或者王朝滅亡,亡*國之君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可是大陳王朝的最後,它不是這樣的走向,而是逆勢再一次在極短的時間裡,由瀕臨滅亡,走向極強,恐怕這不是人力所為。遍觀古今中外的歷史,還沒有這樣的先例。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大陳王朝出現了如此匪夷所思的結局呢?這一次逆襲跟陳燁有沒有關係?後來這個王朝為什麼又會銷聲匿跡,沒有任何史料地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呢?誰才是大陳王朝的最終掘墓人呢?」
陳曄再一次停了下來,下面的記者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不等陳曄開口,紛紛舉手提問。
一個記者站起來就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聲問道:「陳博士,剛才你說得到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就僅僅是靠你的數學推理嗎?有沒有證據來佐證?」
「呵呵,這位記者問得好。」
陳曄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近幾十年來,數學在考古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也是考古學家的共識。特別是通過多元統計分析來進行定量研究的方法,令某些考古瓶頸豁然開朗,不過這也需要一個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史料或者文物來支撐。遺憾的是,關於大陳王朝的史料非常少,大陳天威的史料更加少之又少,文物也不是你想找就找得到的,所以研究起來就非常困難,利用數學的多元統計分析來進行定量研究,結論就缺乏準確性和可靠性。我今天的論文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加入進來,共同揭開大陳最後五十年之謎。」
「陳博士,你剛才反覆強調大陳王朝很少有歷史記載,史料很少,能不能再一次談談其中的原委。」
看到陳曄停頓下來,一個記者急不可待地問道。
「這個問題我在論文里也談過,當然也只是推測,為什麼大陳王朝的史料很少,一定是人為的原因。要做到這點,這個人一定是權傾朝野。」
「是不是皇帝本人呢?」提問的記者接著問道。
「一般來說,皇帝是不會抹去自己的歷史,如果歷史事實對自己不利,也只會修改歷史記載來掩蓋歷史,犯不著讓自己跟著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那這個人是誰呢,會不會就是那個『一字並肩王』陳燁?」
一個記者搶過話筒,急忙問道。
「呵呵,這位記者朋友真是單刀直入呀。到底是誰要湮滅大陳歷史,現在我也不得而知,也是我下一步要研究的方向。我猜想,湮滅大陳歷史的人,就是大陳的掘墓人。」
陳燁哈哈一笑,又一次看了看習校長。
「是啊,大陳王朝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但是因為史料太少,幾乎快被後人遺忘,這個謎一樣的王朝,有很多未知等著我們去解答,特別需要像陳博士這樣的人才去解開歷史之謎。」
習校長點了點頭,對著陳曄鼓勵道。
「習校長,要解開大陳之謎,是不是只要解開『一字並肩王』之謎,找出誰是大陳掘墓人,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哈哈,這個問題就要問我們的陳博士了。」
習校長哈哈一笑,再一次看著陳曄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