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運糧安邑
在公乘緩離開時,蒙驁已經從端氏抽調了五千人,放在少水沿線,一來那裡還能找到糧食,二來那裡似乎還可以通往上黨長子。另外還有五千人位於濩澤一線,盯著高都,目前駐守端氏的只有公乘緩的五千人。
公乘緩帶來了咸陽的最新指示,蒙驁的主要作戰區域在少水沿線,從冀氏到濩澤,長約二百五十里,幾乎是一條一字長蛇陣,端氏正居其中。咸陽的指示是,上黨要以這條河流為依託,竭力阻止上黨的諸侯軍西進河東,並對南下河內南陽的敵軍形成牽制。它的後勤保障工作由河東丞無名與上黨丞公乘緩共同承擔。
公乘緩還介紹了河東的防禦計劃,防禦的支撐點是翼城、曲沃、左邑和安邑。蒙驁雖然沒有在河東當過官,但對河東的形勢並不陌生,因為他剛到秦國時,就是在河東接受的測試,當時主持測試的乃是河東丞皮綰,今天的內史綰。在安邑與秦王、皮綰相處的時間裡,蒙驁大致知道,河東被所謂絳山分成兩個部分,東邊的盆地是安邑,西邊的盆地統稱汾上。翼城和曲沃是從太行山下來,進入這兩片盆地的要道。出了曲沃后,可以直下汾水,幾乎無可阻擋。但如果要攻打安邑,還必須攻佔以絳山山口為依託的左邑。
因此,秦軍在河東的態勢十分明顯地顯示,秦軍首先還是確保阻擊諸侯于山地,把兩塊盆地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不行,就放棄汾水一線,固守安邑。從軍事上說,蒙驁能夠理解,畢竟安邑是河東的首府,有鹽池這個戰略要點,重點防守左邑既有政治、經濟方面的需要,也有地形的優勢——左邑既有形勝,又經過張祿和皮綰他們的長期經營,是防禦安邑的有效屏障。但他依然有些不舒服:這不就是王稽與聯軍合謀達成的形勢嗎?諸侯佔領汾上,讓王稽獨守安邑!蒙驁不禁懷疑,王稽秘密和議的背後,是不是得到了咸陽的首肯,至少是默許!
如果是這樣的話……蒙驁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感覺自己孤立無援。
鑒於公乘緩已經有了上黨丞的官職,雖然大家都是公乘,但公乘緩明顯已經有了副將的資格,地位在其他公乘之上。蒙驁召集眾公乘,宣布了咸陽對公乘緩的任命,並宣布端氏由公乘緩全權負責,自己負責濩澤和冀氏兩翼。隨後,他把端氏的一切都交給公乘緩,自己前往巡視濩澤的駐軍,部署那裡的防禦。
所謂濩澤是一片大湖的名稱,是由周圍山上的雨水瀦留在山底而成。「濩」的原意就是雨水從屋檐流下的樣子,雨水彙集而成的湖泊就被稱為「濩澤」。濩澤以東地勢較低,湖水從這裡流出,也被稱為濩澤,東流注入少水。這片湖泊面積廣大,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據說帝舜就曾在這裡的山上耕種、制陶,在湖裡捕魚。直到現在,這裡的人還過著耕漁的生活。人口不多,約數百戶,散居於濩水兩岸,主要集中在濩澤西面的一片山間台地上,距此約六十餘里,沒有城池。那裡有山路可通端氏到翼城的大道。少水以東,也有一片山間谷地,一旦下雨,谷地即成河灘,平時也泥濘難行,只能沿著兩側的山地通行;翻過一個山口,就是高都。這裡距高都也不過百里。
上黨秦軍五千人駐守在濩澤水匯入少水的入口附近。這裡也有幾處不大的聚落,勉強可以安頓軍隊。秦軍在這裡,可以依託山勢和少水,抵禦從高都來的威脅;而一旦高都出現異動,也能迅速出擊高都。是一片可攻可守的區域。惟一的困難就是糧食必須仰仗端氏供給,要想就地取糧十分困難。
由於咸陽已經明確將這裡作為上黨秦軍重點作戰的區域,蒙驁再次來到這裡,花了幾天時間,跑遍了周圍的山川,與駐軍的公乘議定攻守之道。他告訴公乘,河東的炒粟很快就會到達,那時有可能向高都進行幾次突擊;而如果受到優勢敵軍進攻,則可以逐步退往端氏。然後又與公乘秘密議定,如果端氏遭遇不測,他可以取道濩澤,轉入河東。得到蒙驁的點撥,公乘也堅定了信心,表示絕不會在這裡讓諸侯聯軍佔到便宜。
蒙驁回到端氏,公乘緩也已經準備好運輸車隊;蒙驁一回來,公乘緩就帶著車隊,出發前往翼城。
按理說,到了翼城就算進入了河東,可以獲得河東提供了糧草,特別是對作戰十分重要的炒粟。但公乘緩到了翼城后,卻被告知,他必須前往安邑領取糧草。公乘緩分明看到了一車車糧草被運入翼城,但已經進駐翼城的五大夫無傷告訴他,這是為翼城今後作戰準備的,由於諸侯的入侵在即,以目前的運輸速度,他甚至都無法保障最低限度的糧草需求,更不要說為上黨提供補給了。
聽無傷這麼說,公乘緩也有些無奈,只得率領車隊前往安邑,這意味著要多走上二百多里路,至少四天時間。而尤其令公乘緩不安的是,人必須要去面對王稽,而他則專門前往咸陽,報告王稽與諸侯暗通的消息。他不知道這一消息會不會走漏給王稽知道,但明擺著的是,王稽安然無恙,自己的報告明顯被秦王無視,而自己還要多次與王稽打交道。這是福是禍?當初自己到安邑時,也曾拜見過王稽,但那只是一次集體會面,他本人並沒有和王稽有深入的交流。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公乘緩進入了安邑,一面指揮車隊進入驛館,一面派人向新任的河東丞無名報告。很快,無名就親自來到公乘緩入住的驛館,拜會公乘緩。
一個地方的行政能力,從來都不靠少數人的英明領導,而是必須有一支精明強幹的行政團隊。秦王給河東派來了一百郎衛和一千劍士,他們的才能給河東的行政工作效率帶來了巨大改變。首先,驛館的效率有了極大提升,他們能夠迅速將這支龐大的車隊安頓下來,給他們供應飲食和住宿;其次,芒未也在與公乘緩會面的第二天就可以讓公乘緩去接收萬餘斤炒粟。
芒未到達驛館后,告訴公乘緩,自己除了要為上黨準備炒粟外,還要為河東自己的軍隊作戰準備炒粟。現在由於河東的戰事尚未開始,所以所有的炒粟都全部供應給上黨。他先告訴公乘緩,他帶來的車隊並不適合在山區運輸糧草,他為公乘緩準備了新的運輸工具:數百頭驢子。
芒未在自己的府邸設宴款待了公乘緩,並沒有安排公乘緩與王稽見面。五天後,芒未給公乘緩準備的炒粟就上了路。為了保障沿途的安全,芒未特別請示王稽,讓十名郎衛和百名劍士協助公乘緩押運糧草,還貼心地提供了嚮導,指給公乘緩一條比較近的山道。這條道雖然需要翻越山嶺,但距離要縮短近百里。不用車,而改用驢運輸,就是為了翻山越嶺而設。
一切準備停當,安邑留下了上黨的車隊,而回贈給上黨五百頭驢。這些驢一半運輸炒粟,一半運載秣草;而押運驢隊的上黨士兵,每人還額外領取了五斤炒粟——郎衛和劍士每人只領取了一斤。
隊伍在經過左邑,補給了飲水后,就進入了一片少有人煙的山地。押運的劍士們雖然只有百人,卻十分盡職,每天提早出發探路,在道路兩側設立哨位,掩護運輸隊通過。晚上宿營時,也都安排好警戒。在劍士們的護送下,上黨的士卒兩人侍候一頭驢,每天只管行走。宿營時,自在郎衛們為他們挑選好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安營,吃了炒粟休息,次日再行出發。雖然日行五六十里,都也不覺得十分疲勞。據芒未介紹,這條路人煙稀少,只要注意防野獸,沿途還是比較安全的。大約七八天就能到達端氏。
離開左邑,進入山地后,沿著一道小溪又走了三天,翻過一座山峰,進入一處山窪。嚮導說,再走兩天,翻過前面的那座山,下山就是通往端氏的大道了。這三四天,大家一直在漫漫山道上行走,雖然見了不少美麗的山景,但也經歷了許多驚魂時刻:不知會從哪裡竄出一隻叫不上名的野獸,或從草叢中竄出一條蛇。最為恐怖的還是每天晚上,都會聽到野狼的嚎叫聲,此起彼伏,正不知有多少。嚮導讓大家無論如何,在宿營后,都要在營地周圍燃起大火,以驅趕野獸,隨便也趕走些蚊子。山地里的蚊子比城邑中要多不少,個頭大,成群結隊,咬一口起好大的包,雖然採取了驅蚊的措施,但幾乎沒有人不被咬的。聽說要走出這片山地了,大家也都鬆了口氣。
宿營是例行的差事,大家在一條山溪邊清理出一片空地,趕走野獸毒蛇,安下營來,就在溪水邊飲驢。同時在周圍撿拾枯枝敗葉,升起堆堆篝火。晚風襲來,陣陣涼爽,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