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

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

周辰宇唯一的條件有秀才功名,配一戶平常人家不在話下,可是要跟像郝知府這樣官宦之家對比著實不能看,更何況家裡窮的叮噹響,連平常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起,手不能提,活不能幹,靠什麼養活?也養不起舞文弄墨的開銷,所以像周辰宇這樣的人,大多會去私塾教蒙學,要麼給商家及一些大戶人家中做賬房。

可是現在一下子成了知府大人的快婿,對郝知府來說不得不要做決斷了,為了臉面,也為了名聲就把景花小姐關了起來。對於熱戀中的男女來說,這比死都難受。每日里不管是颳風下雨,周辰宇都要去郝家後院隔著高高的圍牆,在牆外看上一眼景花小姐閨房的窗戶,而景花小姐透過窗戶也能看到周公子。幾天後雙方就形成默契,什麼時辰會來「相會」,用書信傳遞著彼此的思念,當某一日景花小姐說像是懷上了孩子后,周公子最也坐不住了,約定三日後私奔,去往距離此地不遠的新開平安鎮,只有去那裡才能有住所,有工作。就像是在黑夜中的一顆螢火,照亮著這對年輕人的心房......。

接下去再來說說自從神木兵犯后,王秋生帶著大兒邱仁、小兒邱禮總算是渡過了最艱難時期,也是用芸娘換來的這袋米生存了下來,在族人的幫助下,去往太原參加來年的鄉試,把二個孩子讓族人照顧著,目前雖然已經到了鄉試之年,卻還有大半年的時光可在太原城複習考試,爭取下半年的秋闈摘桂,只因盤纏不夠,只能寄宿在城內白雲觀中,還好目前距離鄉試還有很長一段時日,如果是臨到了考期,這白雲觀中全住滿了缺銀少錢的考生,就算是這樣,王秋生所帶的銀錢也不夠能涯到考試后,不過在這白雲觀中,能有賺錢的工作,就是給觀中抄寫經書,獲得微薄的報酬,這樣就解決了吃住的問題。

要說古代書生的「進京趕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浪漫艷遇」充斥趕考途中。比如唐朝考生柳毅,進京趕考途中巧遇落難的龍女,將龍女搭救回家,最後與龍女成功牽手。又如明朝考生張君瑞,進京趕考途中邂逅宰相之女崔鶯鶯,一見鍾情,二情相悅,然而鶯鶯母親阻止兩人在一起。張君瑞幫鶯鶯擊退外敵,又考中狀元,終成就美好姻緣。還有明朝浙江考生寧采臣,趕考途中與美麗多情的聶小倩演繹了一場驚險而刺激的愛情大戲……。

然而,上述故事分別出自唐朝小說《柳毅傳》、明朝小說《西廂記》、清朝小說《聊齋志異》,小說而已,都不是真實的。真實版的「進京趕考」,遠遠沒有這麼浪漫和風流。由於古代交通落後,邊遠地區的考生趕往京城少則三月,多則半年,這麼長時間的曉行夜宿,跋山涉水,其路途之艱辛可想而知。總結起來,「進京趕考」的考生至少有三怕。

一怕盤纏耗盡,愁吃愁喝愁住。要知道,從邊遠地區到京城,數千里路程,六七個月的時間,正常的吃、喝、住、交通費與文具購買費已經不菲,還要加上上街玩樂,請朋友吃飯,辦詩會,偶爾進娛樂場所,以及意外生病的花費等,一不小心就會超支,多次超支就會被「淹蹇」在某個地方。

王秋生這一次是去太原鄉試,如果考中來年還要進京會試,又要長途跋涉千里,趕考需要足夠的錢!然而這世上有多少讀書人的家庭是不差錢的呢?能做到盤纏多多益善的家庭有幾個?儘管明朝時期會給邊遠地區的舉子們發20兩左右的路費,但20兩顯然不夠,還是需要自己出大頭。古代戲曲中之所以有許多「公子落難,小姐多情,贈與盤纏,進京趕考」的情節,反映的正是進京趕考途中難以解決的盤纏問題。一方面是因家貧,盤纏不夠,另一方面是因書生們不知節省,花費過度,導致進退兩難,有的客死它鄉。

二怕交通意外,到達不了考場,此時的交通無非為二種方式,要麼走水路,要麼走陸路。陸路上騎馬、騎驢的安全隱患在於摔傷、骨折。考生們長途趕考,數千里之遙,一介書生,皮肉嬌嫩,又非善騎者,騎馬著實是一種折磨。若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骨折就難免了。

對於走水路的考生來說,最怕的是遭遇大風。因為古代船隻抗風浪能力差,一遇大風浪便如飄飛的樹葉,傾覆者常常有之。比如湖南的舉子們上京應考,便繞不開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往往從4月開始漲水,到七八月份最高,風浪也隨水勢越來越大,成為躲不開的殺手。史書上記載,考生們途經洞庭湖是「屢遭覆溺」。后又有許多的故事在洞庭湖上遇到了各種神仙的話本,把書生趕考的經歷當成了故事。

三怕疾病纏身,卧床不起誤科考,讀書人常年伏案苦讀,身體缺乏鍛煉,在家有親人照顧,倒也無事。一出門經不住風吹雨淋,氣候稍變,便容易惹疾病纏身。這也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寫照。

還有一些其他麻煩,比如遭遇偷竊、打劫、詐騙等類情況,無須一一贅述。總之,進京趕考是件苦差事,不可能像小說所寫的那樣風情浪漫。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富家子弟車馬護送進京,一路僕從開道,每過一城則下榻星級酒店,甚至於尋花問柳,四處留情。浪漫是浪漫了,卻算不得真正的書生,這種人也相當少。

而王秋生從神木趕往太原已經是耗費了所有,就為了能鄉試中博出一個舉子出來,正所謂趕考改變命運,西北苦寒啊。

臨近鄉試太原城內趕考的書生越來越多,頓時人聲鼎沸起來,好在王秋生早到了大半年,雖然住在道觀中,好歹還在城內,要不然現在連個住處也找不到,必定流落街頭。

西北考區錄取人數朝廷有名額的,就因為早年有南北之爭,前面章回中說過當年的南北考生為何區分開來,各地的鄉試也一樣,做了劃分,而會試一定得去京城,不管是在雲南,還是在四川,只能進京才行,加上邊遠地方本來考生就少,能在當地考出個秀才、舉子出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像王秋生這樣的考生,在神木這樣的邊城中就是有學問的人,可是來到了布政使所在地太原,就不經看了,這一屆考生總有一萬五千多人,而名額卻是一百零七人,可謂是競爭慘烈,這將意味著絕大多數人名落孫山,只剩下太原城內的唱經樓佇立在眾人的熱切眼神里,見證了學子寒窗苦讀、魚躍龍門的時刻。要知道從秀才成為舉人後就上了另一個台階,真正成為了統治階層一員,在邊關這些地方,舉人可以直接為官。

哪怕不為官,在本地也可成為一方豪主,各種投獻紛至沓來,《范進中舉》就是最好的寫照。中舉后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范進原先是一個窮書生,遭到了街坊四鄰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戶的譏笑嘲諷。為了考取功名不惜讓自己的妻子母親餓著肚子,終於,在范進的努力下考到了舉人,讓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為不相信這個令人興奮得消息。范進竟然神經錯亂瘋了起來,最終被胡屠戶一巴掌打醒,恢復正常。後來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對范進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譏笑嘲諷到奉承恭維。

所以能成為一個舉人對讀書人來說是多麼地不容易,更何況山西本就是學風鼎盛,各地書院遍布,雖然跟江南沒法比,可是當各地書生彙集時,人數相當可觀。王秋生想要從萬人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

當考試后的第十天,發榜揭曉,發榜的前一天,在唱經樓樓上由書吏宣唱第幾名某某、某府、某縣、某生等。隔日黃榜出來時,就是人山人海,可惜的是王秋生未中,下一次鄉試又要三年後,失落的心情難於表達,不得不向生活低頭,家中還有二個小兒等著養活,這一次趕考已經欠下族人銀兩,帶著不多的行裝迴轉神木,這就是現實。回神木途經葭州時,碰到了從神木來的一位街坊鄰居張老漢一家,說是要去平安鎮尋事做,討生活,王秋生一聽去平安鎮有事做,還房有地,有這樣的好事也就萌生了新的想法,科舉落榜心情失落,就跟著張老漢一家先去看看平安鎮,碰碰運氣,能不能找個事做,再去神木接兩個小兒也不遲,就這樣來到了平安鎮。

下一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

大明求生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求生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