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

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

在統計伯府內的佃戶、長工、傭人、丫鬟,依附過來的所有人丁數前,就要說一說目前大明百姓生活標準。有人說大明百姓並不很窮,相反是很富裕的,說這些話的人全是書獃子,看影視劇看的太多了,哪些古裝劇裡面,個個穿著光鮮靚麗,這些大家千萬不要當真,章子俊來到明朝後,從一個小人物慢慢爬升到目前的地位,有偶然的因素,可是作為穿越者也是必然的結果,在章子俊的眼中,目前明朝人的生活,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是明朝人沒有感覺到而已。

民以食為天,首先從吃飯上看,大部份人一日吃二餐飯,包括軍營裡面的軍隊,朝堂裡面的朝臣們。早上一餐,晚上一餐,中午不是餐,而是吃一些糕點之類的點心。如果是平常百姓就沒有糕點,中午是不吃東西的,而更多的窮苦人家一天只吃一餐的,這就是現實。

穿衣,自章子俊來到這個時代,很少看到有穿衣服上沒有補丁的,不是說這些人沒有新衣服穿,有了新衣服也是逢年過節才穿一下,平時的常服,那怕在當官的這幾年中,朝堂上的許多朝臣官服上也有補丁,特別是一些清流官補丁更多。平常百姓就不能說了,能有一件補丁的衣服穿,就算是體面人了。

這些還是在京城這樣的地方上的常態,想想那些邊關,雲南、貴陽、四川這些地方,連年的農民起義就能很好地說明問題了,從大明正統起,這些地方就沒有一年是太平的。連年爆發起義,連年起兵鎮壓。可以想像,這些地方上的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穿衣是這樣,那麼腳上的鞋子又是怎樣的情況,草鞋是大流,麻鞋是主流,沒鞋光腳佔一大半,有布鞋、緞面鞋、皮製鞋這種是大戶人家中的用品,普通百姓要是有一雙布鞋,是捨不得穿,在幹活時就脫下來,塞在腰帶上,等幹完活了再穿上,像這樣的操作無處不在。

這種情況章子俊在沒穿越前也有體會過,當時地方政府跟鄰國巴基斯坦有一個水電項目,作為政府外派一員,曾有幸出國「遊玩」過一次考察,直到最後變成了東南亞旅遊。

不管是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那邊的貧民窟,每一戶人家全是一塊油布,沒有布的就是草席,幾根小木棍支個棚子,就這樣生活在路邊,穿的衣服全是髒兮兮、油膩膩的,光著雙腳。想想這是生活年後,當時章子俊很震撼,來到明朝後,看到明朝底層的百姓都比那些人強,起碼有茅草屋,要不是受天災,成了饑民、流民,生活年後的那幾個國家中貧民窟中的人要好。

章子俊成為了「平安伯」,在賜地內的人都是擁護的,因為往後,不用給朝廷交稅了,也不用徭役,這些人丁全部成為伯爵府中的一員,受到免稅免役的優待。還有大哥刑凱依附過來的這一大子家族,也是出於這個目的,頭上無形中有了一頂保護傘,所以個個喜笑顏開。

章子俊沒法啊,在古代就是這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為官,全村沾光,這樣就不得不統計全府人口了,這些人以後將圍繞著整個伯爵府討生計,對章子俊來說壓力何其之大。

自己府內的傭人、丫鬟好說,主要是新依附過來的家庭統計,古代一家子不是幾口人的問題,而是十幾口,上百的也有,給出了時間,這些人家裡,不是三服之內的人員不得依附,章子俊只認三服以內,光大哥刑凱一族三服內就有三十七戶人家,有些人家可謂是三世同堂,這三十七戶人口就有四百六十八口,其次是二哥徐經年家三服內十一戶,人口一百零六人,再有傭人杜家,後來的荷香、雪柳家帶來了七戶,四十九人,雅琴家三戶,十三人,光這些人口是六百三十六人,要建房屋六十個小院。

這還不算完,原來本地的東劉庄村共計十八戶人家,人口一百六十一人,也要搬新居,對於這樣龐大的改建,只能慢慢改善,把現在有用的資源從新分配好就成,沒有房住,先期就搭建棚子,能有遮風擋雨就成,比之外面的饑民、流民來說,有一個落腳之所,主要入口有禁軍保護,安全得到保障,不再受盜搶之苦。

章子俊把人員分成了三批,小孩老弱一批,青壯婦女一批,青壯男人一批,除了小孩老弱外,不管是誰都要出力出工,第一就是把空地全部種植糧食,男勞力除了耕地后,就是搭建棚子安家,女青壯在田地裡面種植「高產作物。」

上百人一起出工的場面還是很壯觀的,二十頃地,去除居住用地、工坊用地,可種植糧食的地就沒剩下多少,初步規劃后還能有一半能種糧了,這十頃地往後就要養活府內上千人的溫飽是不夠的,雖然是二十頃地,其實遠遠不止,原因是潮白河大水過後就會有改道,留下許多河溝叉叉,光是河灘地就有三里地,而這些河灘地留有大量的泥沙小石塊,這種地屬於荒地,長有大片大片的蘆葦、喬木等,那麼往後就要在周邊的河灘地上找補,伯爵府佔了三畝,章子俊直接把朝廷的規制修改,關於規制不僭越就行,何況是降制,原本府中三大進院四周全是花園水池,這些統統去掉了,三大進院就圍了一個牆,大門口弄一個半畝地左右的石板場后硬生生多出了一畝多地,將這些地用於建設住房牲口棚子等,在運河邊上還建有一個小碼頭,能停靠漕船。

而這些前期投入的銀錢,章子俊鼓動姚穎把西院給賣掉,把姚穎的嫁妝及家裡值錢的也賣掉,叫做換新,反正有新的伯爵府可住,城內留著這樣大的房也沒人住,換成銀錢去營造新地很划算的,用章子俊的話說,這叫用時間換空間,創造出更大的財富。

現在章子俊跟姚穎在夫妻生活中不斷地理解了許多新辭彙,在姚穎看來,土地才是根本,兩相比較,當然城外的二十頃地比之這個西院更重要了,而要變賣家財,很是為難,也知道相公很缺錢,為妻只能變當首飾了。

作為大哥刑凱,已經到了,古人一般早死,壽命有限歲對古人來說知天命了,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也。也就想著身後事了,真到了致士時,老家已經回不去了,原因是韃靼一直犯邊,老家現在成了邊牆,所以才帶著全族人遷來京城謀生計,正好章子俊封伯,這不是瞌睡遇著枕頭嗎。

作為將來刑家在京成發展,尋找一個落腳之地就關鍵了,入住伯爵府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合法的身份,要不然這麼多家戶,要成為流民,利用現在自己的關係,幫了一家,那麼其它的怎麼辦?足足有三十七戶,光靠相幫肯定是不行的,而入住伯爵府為佃戶,就成為最好的選擇。自己也將在伯爵府封地上營造一個晚年度日之所,所以也是把全部家當變賣的變賣,就跟章子俊的想法不謀而合。

作為姚家,目前姚夔已經日漸病重,常卧床不起,現為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章子俊時常陪著姚穎看望,西院本是姚府連在一起,對於章子俊把西院賣掉,姚夔也不反對,反正時日不多,對這種事情也就看淡了,而姚璽作為在京城姚家唯一男丁,將一直守著姚夔,直到最後也將護棺回浙江,古人對落葉歸根很是看重。

為了此事,姚穎不知哭了多少回,終究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又能怎樣呢?

二哥徐經年全族十一戶,一百零六人,跟大哥刑凱一樣,同樣是回不去了,才舉族南遷到了京城,這幾年過的很不好,每家每戶全在京城內做點小商販,給城內大戶人家幫點小工什麼的,基本全是苦哈哈地過日子,而這一次有這樣的機會,不能再放過了,現在又是災年,入了伯府做佃戶起碼能解決溫飽問題,再也不用賣兒賣女到處求生計。

現在杜家老爺子已經快不行了,請了幾回郎中,一直服藥也沒好轉,章子俊看出是長年勞累積攢的病太多,又是心血管病,又是肝病,還有許多併發症,可是杜老爺子很是樂觀,常說:「這輩子能在章家這幾年來是最滿足的,讓杜壯、杜毛蛋各自家一起依附伯爺家,這樣才能有個依靠,往後不會受欺負。」章子俊不得不答應下來,原因是為了章子哲,雖然還沒成婚,可杜靈從小跟章子哲在一起,不知不覺間成妾室,這就是封建社會啊,男人成年後,可以先有妾再娶妻,而且還是一種常態。

也是一種等級,杜靈決不可成為妻,因為章子哲的地位不允許,這是章府二少爺。就當章子俊同意,姚穎肯定反對,還有陳詩蘊,詩蘊雖為二夫人,可畢竟也是書香門第出身,當然也是反對,二少爺將來要娶的也要門第相當才是。目前又為章家生了個小子,在府中傭人、丫鬟看來雖然是庶出,也是章家第一個出生的小主人,為了這事,章子俊還殺了幾隻雞鴨,又在禪房中對著那塊刻著奇怪的字元的牌子禱告了半天。

下一章: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

大明求生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求生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