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均田制(上)

第一十章 均田制(上)

曹德見曹操詢問自己在政務方面的想法,思量片晌,道:「想不到東平那個地方人口損失竟然如此慘重,全郡人口甚至不如靈帝時一大縣!一縣、一郡、一州乃至一國,都需要人口作支撐。人口過少,就沒有那麼多勞力來從事勞作,繳納賦稅,如此一來,當地官府的收入勢必大大減少。」

「那賢弟的意思是?」

「一方面,固然要勸課農桑,發展民生,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設法增加人口。」

曹德道:「聽說兄長去年冬天在濟北招降黃巾三十萬家,近百萬之眾,何不調個二三十萬人前往東平,充實當地人口?」

去年夏季,青州百萬黃巾從濟北入兗州,攻任城,襲東平,轉戰多地,甚至將時任州牧的劉岱斬殺。

人心惶惶之際,鮑信、萬潛等兗州官吏前往東郡,請時任太守的曹操出山擔任州牧,率領軍民討伐黃巾軍。

曹操率軍歷經數十場大戰,最終將青州黃巾趕到濟北國境內。

到了那年冬天的時候,黃巾軍被逼得無計可施,走投無路,只好派出使者向曹操請降。

這段歷史,曹恪還是知道的。

曹操聽曹德說想要調部分黃巾降部到東平,當即點頭道:「為兄也有這個打算。」

「不久前,我讓州中文武將官大議損益。東郡都尉韓元嗣(韓浩字元嗣)和東阿令棗文恭(棗祗字文恭)先後上書,建議我實行屯田之策,急農救荒,積穀以供軍。我計劃年內調撥二十萬黃巾前往東平南部,試行屯田。」

曹恪聞言,不禁脫口而出:「屯田?」

按史書記載,曹操開始屯田,是在196年。

現在才193年,怎麼曹操就開始屯田了?

難道史書記載有誤?

曹操不知曹恪心中真正的想法,只當他好奇心重,於是頷首道:「不錯,屯田。韓、棗二人建議我在各郡國設置典農校尉,統籌屯田事宜,地位相當於太守。典農校尉之下,設置典農都尉。這些典農都尉負責在各縣招募流民,並將流們按軍隊編製分成若干屯,每屯五十人,由司馬統領,在各自的轄區屯田。」

「耕田用的種子、農具和耕牛都由官府發放至屯田民手裡。糧食收穫后,官府和屯田民六四分成。如果屯田民自有耕牛,不用官府分配的話,則收穫后官府和屯田民五五分成。」

「這些屯田民直接隸屬於我之霸府,不入州郡黃冊。」

曹德聽了曹操的解說,眉頭微皺:「如此說來,那兄長計劃派往東平屯田的二十萬黃巾其實和我的東平國相府沒什麼關係?」

曹操有些尷尬,訕訕一笑,道:「確實如此。」

曹德聞言,一時無話可說,只是搖了搖頭。

曹恪輕搖羽扇,道:「大伯,小侄以為這屯田之策固然可以急農救荒,活人無數,可弊端很多,效果只怕也不會好。」

曹操聞言,不由愣住,俄頃問道:「何出此言?」

曹恪正要答話,忽聽見曹惠道:「棘奴不要胡說,這屯田之策還沒有實行呢,你怎麼就敢斷言弊端很多?真是信口開河!」

曹德也對曹恪道:「三郎,說話可要有憑據。你都不知道這屯田是怎麼個屯法,甚至都沒見過,就說此法效果不佳?」

曹惠對曹操道:「大伯,棘奴心直口快,不懂事,您別跟他一般見識。」

曹操道:「這兩年兗州境內糧食緊缺,常鬧飢荒,軍供也嚴重不足,

因此我讓州中將官大議損益。棘奴現在身為軍司馬,自然有資格,而且也應該就州中軍政大計獻言獻策,但說無妨。」

又對曹恪道:「賢侄且說說,這屯田之策都有哪些弊端?」

曹恪回憶了一下後世史學家對屯田制的評價,說道:「那些屯田民被人按軍事編製集合在一起從事繁重的勞作,不能隨意離開,沒有自由,還要承擔高額賦稅。更要命的是,那些地不是他們的。這樣一來,勢必會嚴重打擊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生產積極性?」曹操愣住片刻,想了一下,還是明白了這個新鮮詞語的意思。

「不錯,會打擊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他們中的許多人受不了,膽大的會鬧事甚至造反,膽小的會偷偷逃跑,重新淪為流民或者去世家豪強的莊園里當佃戶。」

「至於那些留下來的屯田民,可不會賣力做事,只會出工不出力,混一天算一天。如此一來,糧食收成自然會大打折扣。」

後世的史學家對屯田制多有過高的吹捧之辭,可實際效果曹恪還是了解一些的。

屯田制實行初期,曹操每次招募屯田客,手段都有些粗暴,經常強制當地自耕農和流民參與屯田。

那些自耕農和流民一聽說要屯田,不但沒有欣然前往,反而連夜逃亡。

後來曹操聽從袁渙的建議,不再強制民眾屯田,改成自願。

可就算如此,還是禁不住有屯田民受不了殘酷的剝削,溜之大吉。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屯田民留了下來。

畢竟亂世人命如狗,有塊地種,有口吃的,就比什麼都強。

至於屯田的效果,更是一言難盡。

曹操於196年在許下屯田,得谷百萬斛,可到了官渡之戰爆發的200年,曹軍還是嚴重缺糧。

後面近三十年的征戰歲月里,曹軍還時不時要面臨軍糧不足的窘境。

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屯田民起義不斷,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呂並起義。

由此可見,屯田制並沒有那麼好。

曹恪因此打算勸說曹操改弦更張,另尋良策。

曹操聽了曹恪的言論,問道:「那以你之見,屯田之法不能用了?若不用此法,那賢侄可有良策?」

曹恪心中早已有了想法,當即說道:「小侄建議大伯實行均田制。」

「均田制?」

曹操頓時來了興趣,問道:「什麼是均田制?難不成是把地都均分給百姓耕種?」

「是的,就是把地都分配給老百姓,讓他們耕種,等到了收穫時節,官府再向他們徵收賦稅。當然,這土地的所有權,還在國家手裡。」

這個均田制,可不是曹恪獨創的,而是歷史上由北魏孝文帝設立的一項偉大制度,實行將近三百年,甚至締造了兩大強盛王朝——隋唐。

而此制度也不是北魏孝文帝一拍腦門想出來的。

它是在戰國授田制的基礎上,結合漢代大儒荀悅等人的限田主張而提出來的。

沉默良久的曹昂問道:「那把田分給流民,就不會影響他們的什麼生產積極性了?他們就不會逃亡或者造反了?」

「當然可以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曹恪道,「官府將土地分配給他們,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耕種,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地就相當於他們自己的產業。他們多勞就多得,少勞就少得。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自然會賣力幹活。」

「至於會不會逃亡或者造反,取絕於官府定的賦稅是不是過高,有沒有給他們留活路。」

幾千年來,華夏大地上的老百姓是十分善良的,只要上面的人能夠讓他們有口吃的,他們瘋了才會去造反。

這個道理,曹恪懂的。

曹操問道:「這地怎麼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十章 均田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