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萬壽山中訪大仙
自從有了三光神水,常儀收寶的速度更快了。
之前遇到那些被凶獸破壞的靈根只能遺憾離去,此時得了神水,一路上便救活了許多這樣的奇果異花。
這其中不乏有一兩株先天上品靈根,不但能增加法力還有助於感悟大道,所以常儀開始有意的去尋找能結果的靈根。
如此收集到的靈果越來越多,粗略一數竟有五十多種,想來若能集齊百種釀出仙酒,滋味一定很好。
不過經常見到損毀的靈根讓他回想起了當初遇到夾竹桃的場景,心中感嘆時也命也。
若是沒先遇上它,恐怕也遇不到這三光神水,此刻它已化作靈寶,再飲神水也是無用。
如此又行了千年,雖修為沒什麼進境,但各種奇花異果卻是收集了不少,離百果之數已經不遠。
也多虧了玉桂神樹是先天靈寶,不然哪裡裝的下這麼多靈果,他的衣袖雖可收物,但裝下玉樹后也存不下什麼東西了。
想到這,他又在山間停留了一些時日,將一直沒煉化完全的玉樹煉化至三十六道禁制。
其內空間頓時又大了許多,雖比不上三光寶瓶,但勝在太陰靈力充沛,可助修行,可育靈根。
至於剩下的八道禁制,只能等常儀修為精進后再做打算。
此時的洪荒大陸上,大羅境界的仙家還比較稀少,除了還沒遇見過的鴻鈞或是羅睺,想必也沒有幾位。
至於三族的話,他們的王者生來便是大羅,此時早已晉陞准聖修為,後來也是為了爭奪天地氣運更進一步才爆發了大戰。
他們族中應該也有一些根源深厚之輩晉陞了大羅,不過也不會太多,兩三位頂天了,所以現在洪荒中金仙已是不錯的修為了。
至於太乙金仙,那都能稱一句得道高仙了。
只是太乙雖難得,但因為需要闡明道心,練胸中五氣,所以其中實力相差極大,並不能以前後期來比較。
就如他之前遇到的妖仙和三族子弟,雖也是太乙,但道心不穩大道不明,導致修為還不如一些根基紮實的金仙。
所以這種根基淺薄的太乙也被稱為太乙散仙,不修大道只修法力,只差一字卻相隔萬里。
而且洪荒中想來以靈寶為尊,如果加上他手中的兩件超品靈寶,恐怕大羅來了也能頂一頂。
所以現在的洪荒很少拿境界看人,多以根基法寶評估。
……
一日,
常儀行至一處高山,見此山峻極,又如大勢崢嶸氣派無比,一時心有所往遂牽引月靈飛往此山。
神鹿得命,在空中虛度橫跳似有萍依,腳踏月光緩步降落至山腳。
此時常儀才看到一旁崖壁上還刻有仙文:
「萬壽山福地,五庄觀洞天。」
心中一時驚訝無比,沒想到自己不覺間竟行至萬壽山,抬頭望去果見山中宮殿森羅,樓台縹緲,氣象萬千,乃仙家福地。
「沒想到鎮元大仙這麼早就出世了。」
見此他便有心拜見,還想看看能不能遇見那位洪荒老好人紅雲,便駕鹿登山。
山階千許,神鹿步履徐徐不失禮數。
待行至五庄觀門前,常儀看到有百十位天仙,金仙境界的仙家在此席地而坐,似有所求。
他們促一見到神人乘鹿踏月,雖有驚訝但知是前輩高人,紛紛起身行禮恭敬非常。
「拜見上仙。」眾仙齊呼。
「不必多禮。」說著就見有月光灑落將他們扶起,
眾仙皆以為奇。
「你們在此打坐所為何事?」
「仙長遠道而來有所不知,我等其實都是山中精怪化形,雖有些機緣但不通大道至理,修行難有進步,故來此拜訪大仙求取大道。」
聽完這話常儀才明白怎麼回事。
原來這些人不知從哪得知了此地是鎮元大仙的道場,又聞此仙神通廣大,洞悉天地至理,所以不遠萬里的跑來拜見。
常儀聞此心中豁然,若是這樣他們恐怕很難成功求道。
這鎮元大仙可是洪荒中少有的穩健之輩,輕易不出家門,除了去紫霄宮聽講外幾乎足不出戶,不是修鍊大道就是研究地書。
其下門人弟子,除了在西遊中比較出名的「清風明月」外,剩下的四十幾位幾乎是一筆帶過,沒有什麼事迹流傳。
不過此時道祖還未成聖講道,其他大能也是在摸索之中,根本沒有大道傳下。
所以這些妖仙的修行十分艱難,哪怕有一絲希望也願意來嘗試。
得知了原委,常儀也不打擊他們,求道不易,有個念想總比沒有強,況且人家鎮元子都沒有驅趕,他又何必多管閑事?
不再理會眾仙,常儀收起月靈輕扣門環,少頃便有道童前來開門,面露恭敬。
「上仙請進。」
剛才大仙已經告知他將有貴客來訪,他已等候多時了,此刻見到常儀法力深厚心知必是此人無疑,趕忙打開門戶請人入內。
門外諸仙見此不由的心中嚮往,幾個沉不住氣的妖仙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問那道童大仙何時能夠召見。
那道童看樣子是回復了多次,此時也不搭理他們,只輕合門扉將他們擋在了門外,眾仙又是一陣長須短嘆。
不過他們並未就此離去,大道艱難,若無師長終生難有進境,故又盤坐回去想用誠心打動大仙。
常儀這邊一邁入門內,就看到那二門兩側寫有一副對聯: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字跡古樸道韻深遠,想必是鎮元子親手所書,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入了二門,就見到正殿中走出一位道真。
見此道頭戴金冠面若童子,唇下三須輕飄,身著鶴氅腳踏雲履,好一個仙風道骨的得道真仙。
鎮元子有地書在手能掐會算,早知今日會有貴人拜訪,見人到了連忙笑意相迎。
雙方皆拱手行禮連稱道友,鎮元子打量常儀周身才知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不比自己相差多少,笑意也愈發真誠。
「貴客登門有失遠迎,見諒,見諒。」
常儀連說無妨,遂被童子引入殿落座,消解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