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於德忠結婚之後就辭掉了國營農場的工作。畢竟離家三十里,那時候家裡連個自行車都沒有,交通成了大問題,他也不能成天住廠子里留張玉英自己在家照顧他的瘸父瘋娘。回到老家后,於德忠繼續干起了泥瓦匠的活計。這種活沒有什麼連續性,有時候閑上幾天,有時候忙幾天,到了寒冬臘月,很少有人家會收拾房子,就徹底閑了下來。就算家裡種了一點地,交完「三提五統」的農業稅後,留點糧食自己吃,剩下的也賣不了幾個錢。
張玉英過門後有點傻眼,自己的公公婆婆完全沒勞動能力,雖然不用在伺候他們的事上多花功夫,但也指望不上他們能幫忙維持家計。家裡不僅沒存款,於德忠建房結婚還欠了一屁股債。張玉英的大哥提到的那3口裝糧食的缸,裡面就沒什麼餘糧。於德忠結婚之前不在家裡住,地都給別人種著。張玉英進門后,讓於德忠把地要了回來。青黃不接的時候,張玉英還要回娘家找她媽拿吃的用的。
張家的條件要比於家好上很多,張玉英的大哥大姐早已成家,家裡勞動力也足。於秀娥嫁到張家后,相當於提高了生活質量。但對於自己的親嫂子時常回娘家拿東西,於秀娥甚是反感。每回張玉英回娘家,於秀娥都摔摔打打的,指桑罵槐的,沒給過好臉色。張玉英只要從娘家裡要拿走一斤肉,於秀娥就會立刻出去買一斤排骨燉上,然後陰聲陰氣的來一句「哼,今天燉排骨吃」。張玉英的母親私底下會偷偷給她一點錢,讓她回去買點好吃的,尤其是張玉英懷孕后,她母親沒少私底下幫忙。
張玉英從娘家回來后,氣不過就會找於德忠哭訴「你看你妹妹,簡直沒有人情味,我回娘家拿東西回來給誰吃?我自己能吃多少,不都是給你和你爹媽吃了?你不是她親哥嗎,你爹媽不是她爹媽嗎,我從我媽那拿的東西都給她家的人吃了,她還那種態度,簡直不明事理。」於德忠知道自己妹妹的秉性,也沒什麼可說的,張玉英嘴上說說,發幾句牢騷也就過去了,並沒有跟於秀娥有過正面衝突,她還想著維護好跟於秀娥的關係,自己的母親以後還需要於秀娥照顧呢。
農閑之餘,張玉英和鄰居其他幾個小媳婦也在村子里打零工,削芋頭皮、剝蒜皮。日子雖然窮點,也將就著就這麼過下去了。
張玉英臨產前一個月左右,她的母親就搬過來伺候她了。這天上午,於德忠正在村裡幫人蓋房子,張玉英在家開始陣痛。張玉英的母親趕緊找鄰居去找於德忠。於德忠借了點錢,找了個拖拉機,拖拉機車斗鋪上了褥子,給張玉英蓋上了被子,中午的時候一行人蹲坐在拖拉機車斗里奔赴三十裡外的縣人民醫院,臨行前,張玉英的母親請鄰居通知了她的大兒子、和二兒子。
每個村子里靠街的房子的牆頭下,春秋天氣好的時候,都會零散的聚集著三五個、六七個的老人家,他們自備著小馬扎或矮凳,有的拿著個旱煙袋,有的拄著個拐棍,坐下后將拐棍立於兩腿之間,雙手握住……早上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們坐在東山牆下向著陽光,等他們的影子快朝向正北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該吃中午飯了,午飯後,他們坐在南院牆下,仍然向著陽光,等太陽西斜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該回家了。他們不需要看錶,他們聊著年輕時的勇事或者談著別家的家長里短或者當有人從他們面前經過時,這個人就成了他們的話題,他們會聊起他是誰家的誰,他的父母家人、他的故事、他的上三代或後代。他們大部分已經七老八十或者身患殘疾,干不動活了,每天除了吃飯,這就是唯一的活動了。後來於樂跟他的小夥伴滿村子瘋玩的時候,給這支隊伍起名叫「等死隊」。毫無疑問,於樂的爺爺於宣正便是這隊伍中的一員,而且他還有個拐棍。
張玉英的母親請人找於德忠時,那人發現了牆頭的於宣正,雖然知道他幫不上什麼忙,但也順便告訴了他「你兒媳婦快生了,趕緊回家看看吧,我去壽昆家通知你兒子」。「等死隊」的話題立刻變了,於宣正也顧不得什麼,拖個瘸腿飛快的挪騰著,差點把拐棍甩飛。回家后他除了拖著個瘸腿來回踱步,不停的問怎麼樣了,其他的什麼都幫不上忙。他的瘋婆娘,聽著人來人往的有動靜,坐在院子里扯開了嗓子又罵了起來。當然,現在沒人顧得上他們,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
於宣正的兒子、兒媳婦、親家去醫院后,於宣正又回到了隊伍當中,這個時候他更需要跟人說說話,平復自己的擔心和焦慮。他跟人說著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無助,他的孩子本來可以活得更好,現在整個家庭被他老兩口拖累了,他心裡很壓抑,幾個老哥們開導著讓他想想將來,很快就抱孫子了,日子慢慢會變好的……
------題外話------
前幾章稍微鋪墊了一下大的背景,敘述居多。後面開始,文風會慢慢改變,可讀性應該也會有改進吧。畢竟不像是恐怖懸疑或者其他的故事情節緊湊,加之文筆有限,會努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