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皖中抗日根據地的風風雨雨

第十五章 皖中抗日根據地的風風雨雨

1930年6月,組織了廬**家嘴武裝暴動,同年12月又組織無為六洲武裝暴動,儘管這些暴動沒有獲得成功,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卻起到了喚起民眾,擴大黨的影響的積極作用。

1931年程明遠任中共合肥縣職工委組織部長,隨後任二區區委書記,合肥縣委組織部長、縣委書記,皖西北中心縣委書記兼中央到鄂豫皖交通站長。

1932年4月,程明遠在任合肥中心縣委書記時,根據中央指示,發動農民暴動,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敵人,和周紹章、張志一等中心縣委主要領導人討論決定,把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結合起來,組織農民抗捐抗稅和扒糧鬥爭。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先後組織西鄉、南鄉、北鄉等地數千名群眾開展扒糧鬥爭,給地主階級反動勢力沉重打擊。同年9月,合肥中心縣委遭破壞,程明遠和組織部長周紹章等23人被捕,解到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安慶關押,后被判刑5年。程明遠在獄中,和周紹章、張志一等,先後於1932年冬和1934年冬,組織兩次絕食鬥爭,提出不許打罵犯人,派醫生給病人治病、改善監獄伙食,每天放風30分鐘等條件,迫使獄方一一答應,取得鬥爭的勝利。

程明遠坐牢3年,與黨中斷關係。后又在國民黨安徽省「反省院」坐牢一年,於1936年2月28日被釋放。

1937年1月,到延安抗大14隊學習,重新加入共產黨。在中央黨校13班任隊長。「七七」事變后,程明遠奉黨指示,返回合肥西鄉開展抗日活動,和桂俊亭一起,在肥西燒脈崗組建了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直屬大隊,有隊員近百人,在肥西嚴店附近與地主武裝王庚年部激戰後撤離肥西。

1931年1月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後,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統治了黨中央,黨中央和團中央許多幹部被撤職或外調基層工作,李子芬也遭排擠。1932年春,他奉調安徽,任中共合肥中心縣委宣傳部長,他到任后,即參與研究制定《春荒鬥爭計劃》,發動合肥四鄉農民開展打擊土豪劣紳的鬥爭,解決了春荒中群眾的生活問題。為粉碎敵人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三次軍事「圍剿」,保衛了農村革命根據地。4月底,李子芬參與起草了《五一勞動節紀念會宣言》和《為反對國民党進攻鄂豫皖蘇區告民眾書》,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反*反人民的罪行,號召廣大群眾團結起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奪取反「圍剿」鬥爭勝利。

1932年8月,共青團合肥縣委宣傳部長張緒東叛變,李子芬和中共合肥中心縣委的幾個重要的成員程明遠、張志一等一齊被捕,關押在安徽省第一監獄,李子芬兩次入獄,都表現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反動黨局對他施以銅板燒紅烙背的酷刑,皮肉燒焦了,衣服和著血粘在燒焦的皮肉上脫不下來,他仍然咬緊牙關,堅不吐實,敵人又用鐵絲扎他的手指。儘管十指連心,疼痛難忍,李子芬依然咬緊牙關,沒有暴露任何黨的秘密,敵人無計可施,於1933年1月判處李子芬無期徒刑。

1932年7月,中共合肥中心縣委恢復,中央巡視員陳文在合肥召開黨的負責人會議,宣布成立中共合肥中心縣委,秦全(程明遠)任書記,中心縣委直屬中共中央,負責指導合肥、舒城、廬江等縣黨的工作。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中央加強了對地方黨委和根據地工作的指導。1931年1月,中央決定撤銷管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江南省委,改為江蘇省委,另行成立安徽省委。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后,對各地黨組織管轄區域進行了調整,將全省劃分為4個中心區域,紅色區域以六安、霍山為中心(后劃歸鄂豫皖邊區),白區以合肥、安慶、屯溪為中心。

同年3月23日,為統籌鄂豫皖蘇區外圍游擊區域黨的工作,中共中央委託途徑合肥去鄂豫皖蘇區的沈澤民和皖西臨時分特委委員舒傳賢,在合肥西鄉主持召開合肥縣委、區委聯席會議,傳達中央將合肥縣委擴建為合肥中心縣委的決定。中央指示由沈澤民、舒傳賢全權負責合肥中心縣委組建事宜。沈澤民傳達了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提出合肥中心縣委的政治任務。合肥縣委書記薛成作了合肥經濟、政治和工作情況的報告,並檢查過去工作中的錯誤;青年團合肥縣委書記王平報告了近一年來團的工作情況。

會議經過認真討論,通過了《成立合肥中心縣委及接受四中全會決議案》等文件。根據中央指示:決定以合肥為中心,成立中共合肥中心縣委(又稱「皖西中心縣委」),除中央指定的吳伯孚、吳岱新(負責宣傳)、薛成(負責組織)、餘光4名委員外,增選李德齋為委員,書記吳伯孚。另任命李星三(張志一)為縣委軍委書記,史浪云為縣委秘書,王平為團中心縣委書記,杜靜明為合肥西鄉赤衛隊大隊長。合肥中心縣委在蘇區中央分局和皖西臨時分特委的領導下,負責指導合肥、舒城(非蘇區)、舊桐、太湖、定遠、廬江、巢縣、潛山(非蘇區)等縣工作,共有黨員840多名,縣委機關設在合肥。中心任務是指導所屬各縣的群眾革命鬥爭,組織農民武裝暴動,發動游擊戰爭,幫助擴大鄂豫皖蘇維埃蘇區及外圍游擊區域。

為了實現這一中心任務,聯席會議要求中心縣委必須立即執行以下各項工作:制定近期工作計劃,提出開展群眾鬥爭的中心口號;出版《合肥紅旗》,作為公開領導群眾鬥爭的政治刊物;對合肥四鄉農民協會加以整領,以此為基礎組織僱農工會、貧農團、農民委員會等群眾組織,開展抗租、抗稅、抗債鬥爭;立即在政治上組織上準備動員革命群眾、農民和黨團員打入國民黨的軍隊、地主團丁中,秘密發展革命士兵;立即發動反對國民黨就地籌餉、反對高利貸、反對地主富農的經濟政治鬥爭;組織工會、貧民協會和革命學生會等群眾團體,開展工人的經濟鬥爭和反對黨化教育等鬥爭;擴大擁護紅軍和蘇區的宣傳工作;立即發動反對國民會議的鬥爭;立即籌備五一紀念節的工作;立即發動春荒鬥爭等。

會後,中心縣委立即派負責同志到合肥縣各區巡視工作,傳達會議精神,並發動群眾,進行持續的艱苦的經濟、政治和武裝鬥爭,在險惡的環境中開展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使黨的戰鬥力在大革命失敗后得到逐漸加強,基層黨組織得以擴大和鞏固。到這年8月,合肥縣的黨員發展到205名,建立4個區委、5個特支和23個支部;農協會員增加到5500多人,赤衛隊擴大到1000多人、六七百支槍。

為了配合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在中心縣委的領導下,合肥地區各級黨組織在敵後發動群眾,開展各種活動。一是從實際出發,把公開工作與秘密工作、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結合起來,擴大工農群眾組織。建立了青年團合肥中心縣委、少年先鋒隊、童子團以及團的基層組織,組建了合肥農民協會、互濟工作委員會等。二是進行政治宣傳。在知識界和青年學生中發展「讀書會」,傳播馬克思主義;創辦進步報刊,宣傳革命、啟迪群眾,抨擊黑暗,揭露敵人。利用重大紀念日和重大事件的發生,發表宣言和告民眾書,把黨的主張和鬥爭綱領融入其中。1931年四五月間,中心縣委領導指示合肥一區委(城區),組織大書院、正誼中學的學生,為反對國民黨「圍剿」蘇區舉行罷課鬥爭,張貼、散發宣傳品達一百多挑。三是開展兵運工作,分化瓦解敵軍。合肥中心縣委遵照中央指示,始終把做國民黨軍的士兵工作作為「工農群眾工作的一部分」,「使武裝的士兵投身到工農群眾」,「將發動兵變與領導農民游擊戰爭結合起來」,中心縣委先後派出20多名黨員到國民黨軍隊內部進行宣傳教育工作。1931年4月,國民黨陳調元部駐合肥與六安交界金橋鎮的部隊,經共產黨員、游擊隊小隊長楊繼明做工作,三營三連一排排長率領7名士兵帶槍起義,到大潛山參加紅軍游擊隊。其他敵軍在被調往大別山「圍剿」紅軍時,不少官兵表現消極,臨陣嘩變,時有發生。

1931年5月9日,在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取得勝利、皖西北蘇維埃政府成立之際,合肥中心縣委一方面發表宣言,廣為散發,一方面通知所轄各縣派代表赴金家寨參加皖西北工農兵代表大會,並在合肥西鄉的第二、第三區分別召開千人大會,熱烈慶賀。會上,許多青年紛紛要求參加紅軍,中心縣委遂擴大游擊隊,抽調500餘名游擊隊員,攜帶300多支槍,前往大大別山根據地編入主力紅軍。

組建皖西北中心縣委

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后,為了加強皖西北游擊區的領導,於3月下旬成立了合肥(皖西)、壽縣(皖北)兩個中心縣委,分別指導周圍幾個縣的工作。鄂豫皖蘇區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后,軍民士氣高漲,蘇區力量進一步壯大。隨著革命鬥爭形勢的發展,為了統一白區黨的領導,配合蘇區粉碎國民黨軍隊的新進攻,1931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將合肥、壽縣兩個中心縣委合併,成立中共皖西北中心縣委,書記吳伯孚,組織部長李德廣,宣傳部長吳岱新,職工部長秦全(程明遠),軍委書記李星三,縣委秘書史浪雲,委員王平、餘光、曹廣化;縣委機關設在合肥。此前,由於安徽省委已於4月遭到破壞停止活動,全省工作失去領導中心,新成立的皖西北中心縣委直屬中共中央領導,負責指導合肥、壽縣、鳳台、潁上、舒城、阜陽、廬江七個縣黨的工作,並配合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反「圍剿」鬥爭。

同年秋,吳伯孚因受蘇區肅反牽連,騙取經費后潛逃,后叛變投敵。為了統一所轄各縣黨組織的工作步調,中心縣委在中央巡視員陳文的指導下,於11月上旬召開了擴大會議,回顧了過去的工作,確定了今後的工作方針、任務。會議將中心縣委改組為皖西北臨時中心縣委,撤銷吳伯孚書記職務,選舉秦全為臨時中心縣委書記。同年12月,中央決定恢復皖西北中心縣委名稱。

到1932年春,皖西北中心縣委下轄潁上、鳳台、壽縣、阜陽、太和、桐城6個縣委,舒城、廬江特支,以及合肥地區(不含巢縣、廬江)4個區委、4個特支、1個直屬支部,共有黨員1400多人,其中合肥地區共有黨員200餘人。合肥一區區委和直屬支部主要在城區活動,二區、四區區委負責合肥西南鄉,主要在以雷麻店、眾興集為中心的官亭鎮、燒脈崗、農興集、山南、聚星、小廟、焦婆等一帶活動,三區區委負責合肥西北鄉,主要活動在高劉集為中心的將軍嶺、長崗店、王拐崗等地區,中派特支、東鄉特支、北鄉特支、吳山廟特支主要在合肥南鄉、東北鄉地區一帶活動。

皖西北中心縣委恢復后,以隱蔽的方式活動於所轄合肥、壽縣、穎上、鳳台、阜陽、太和、桐城、舒城和廬江等地。在農村廣泛發動群眾,組織農民參加赤衛隊,開展游擊戰爭;在城市發動工人群眾開展反帝鬥爭;加強對兵運工作的領導,反對國民党進攻蘇區,領導革命武裝和人民群眾進行一系列英勇頑強的鬥爭,作出了很大犧牲,有效牽制和削弱了敵人進攻革命根據地的兵力,為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節選自:中國共產黨合肥歷史第一卷(1926-1949)

1930年1月,中共無為縣委在無(為)城西郊召開擴大會議,根據黨的六大規定的領導機關工人化的組織指導方針,改組了縣委領導機構,首次設立了縣委執行委員會,確定了執委、候補執委和常委人選。改組后縣委領導成員的成分構成為:工人3人,僱農1人,知識分子3人。會議還討論決定了常委會的下設工作機構,以及籌辦《新聞周報》、《紅旗報》等事項,會後,縣委機關遷至無(為)東三汊河小學,縣委下轄1個區委(含4個支部)、4個支部和4個通訊處,共有黨員76人。

1930年5月下旬,在中央巡視員王步文來無為檢查工作期間,中共無為縣委召開第二次擴大會議,全面總結了各個方面的工作,詳細制定了組織建設,宣傳教育和開展工人、農民、婦女、士兵運動,準備走向武裝暴動等方面的工作計劃。

六洲暴動失敗后,無為縣黨的領導成員召開會議,按照上級決定,撤銷中共無為特行委等組織,黨團分開,恢復中共無為縣委會,並組成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全縣軍政工作。會議還分析了形勢,為應付國民黨當局的「清剿」與鎮壓,對大部分已經暴露身份的黨員、幹部,分別作出調往外地工作和暫時分散隱蔽,待機行動的安排。

1931年初,部分黨員陸續取出暴動后收藏的?槍支,組成武裝宣傳隊,在東鄉打土豪、懲惡霸,宣傳土地革命。重建的共青團組織,則在城區開展秘密宣傳。一度停刊的縣委《紅旗報》由張凱帆主持開始編印發行,黨的工作逐漸恢復。

1931年夏天,由於江堤潰破,洪水泛濫和白色恐懼加劇,以及中共安徽省委自當年春被破壞后,縣委一直與上級失去聯繫,使黨的工作陷入困境。7月,縣委書記夏子旭等人外出尋找上級黨組織,返回無為時,在東鄉軍橋被國民黨軍警逮捕殺害。縣委重新改組,由鄧逸漁代理書記,與上級的聯繫仍未恢復。

8月下旬,混入重新組建的皖南第三游擊縱隊擔任要職的叛徒李茂林、劉大同、田吾鳳等人,?裹挾隊伍嘩變,於無(為)東真武殿殺害了縣委代理書記鄧逸漁、委員張昌忠以及來無為聯繫工作的巢縣縣委書記倪合台等3人。

事件發生后,縣委機關轉移到無(為)西下關。不久,縣委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繫,遂召開全縣黨的骨幹分子緊急會議,確定了縣委負責人和今後工作方針,此時縣委隸屬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共蕪湖中心縣委領導。

1931年冬天,由於水災影響和國民黨當局的瘋狂「清剿」,加之蕪湖中心縣委又遭破壞,無為縣委再次與上級失去聯繫。縣委領導成員被迫轉往外地,全縣大多數黨員亦被迫先後外出隱蔽、謀生。自此,無為黨組織活動中止。

(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程明遠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程明遠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皖中抗日根據地的風風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