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 失之東隅
「......令我們感覺遺憾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不是1個基於平等地位的,由西歐各主權國家共同決策的公平的組織,由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個宣稱將為整個西歐帶來和平,並有效抵禦蘇聯人侵略的組織,已經不再適應整個自由世界的基本安全需要......」
「......我們的鄰居,也就是生活在海峽另1側的那些人,以及曾經在反抗法西斯、抵抗暴政的過程中,給予我們堅定支持的大西洋對岸的盟友,已經用1種委婉的方式回絕了我們所提出的最基本的利益訴求,他們不想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框架內,與法蘭西分享掌握世界政治和戰略問題的任何決策權,他們將我們......不僅僅是法蘭西,還有比利時、荷蘭、丹麥等等,所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盟約夥伴,都排除在了決策層之外。他們告訴我們,在將來有可能發生的戰爭中,我們需要承擔的義務,是將我們的作為戰場,將我們的人民作為士兵,而他們所需要承擔的義務,則是以市場性的價格,為我們提供可能已經落5的武器裝備......」
「......我1直堅信法蘭西是1個非凡的民族,我也相信不偉大就不是法蘭西,所以,我們不接受不公正,我們也不接受被動的邊緣化......」
「......作為對盟友和鄰居的回應,我宣布從即日起:我們將撤回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統1指揮的地中海艦隊;我們將撤回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海軍司令部中任職的全部軍官;我們要鄭重的告知我們的盟友,所有泊停在法蘭西國土上的戰機,必須在9月份到來之前,全部撤出法蘭西國境......我們將在兩年內,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在退出之日起,不再承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經費......」
「......我必須給西歐的鄰居們1個忠告,歐洲不會是美洲人的歐洲,也不會是英國人的歐洲,它只能是歐洲人的歐洲,因為只有歐洲人,才會對這片土地抱有感情,第2次世界大戰的現實告訴我們,當戰爭在這片土地上爆發的時候,美洲人會回到美洲,英國人會回到英國,只有我們無處可去.....」
擁有木製外殼的收音機里,響著戴高樂那富有激情的聲音,這是歐洲之聲電台的廣播,從這個電台成立那天起,直到今天,這是它第1次播放與美國論調不相吻合的聲音。
咔噠1聲將收音機關掉,維克托將手中拿著的那份信箋放到桌上——戴高樂的演說用的是法語,維克托聽不懂對方說的是什麼,而他手中那份信箋上,便是演說稿的俄文版,因此,即便他聽不懂戴高樂所說的法語,但卻知道對方的演講表達了1個什麼意思。
沒錯,這段廣播並不是今天第1次播放,在3天前,戴高樂結束了對莫斯科的訪問之後,乘坐飛機返回巴黎,他的這番演講,就是在巴黎奧利機場下飛機的時候,在機場跑道上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即興做的1場公開演說。當然,演說應該真的是即興演說,但演說的內容卻應該是早就準備好的了。
就是在這場演說中,戴高樂第1次公開了法、美、英3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的若干分歧,說白了,就是法國認為自己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應該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享有更多的決策權和發言權,至少,法國所享有的權力,應該與英國是平等的。
但不管是美國,還是英國,都不認可巴黎的這種立場,他們認為法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做出足夠有說服力的貢獻,因此,法國的總體實力,也應該受到質疑。最重要的是,在徹底擊敗了德國之後,法蘭西已經成為了英國人在地緣政治爭鬥中僅存的1個對手,所以,倫敦怎麼可能與巴黎分享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的決策權力?
在過去幾年中,法國人為了這點事已經同英美進行過不少於7輪的談判了,但始終未能取得任何進展。更有甚者,在英國人研製成功了屬於他們的核武器之後,英美兩國轉過來就1起給法國施加壓力,他們炮製出來1個所謂「多邊核力量」的計劃,要求法國放棄自主研發核武器,而是將美國的部分核武器安排在法國,以此來威懾蘇聯,但需要備註的是,這些核武器雖然放在法國,但法國人卻不能掌握核按鈕,也就是說,什麼使用這些核武器,法國人無權做決定。
這種毫無平等可言的條約,法國人早就心懷不滿了,只不過過去面對著來自聯盟的威脅,巴黎除了與華盛頓、倫敦媾和之外,根本沒有別的選擇,但現如今,以強硬派面孔獲得法國人支持的戴高樂重返政壇,1場成功的莫斯科之行,給了他充足的信心,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同英美攤牌,並且祭出了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個終極武器。
這是自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以來,第1次有成員國明確提出要退圈,因此,當戴高樂的這1番演說通過媒體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的時候,整個世界都被震動了,最關鍵的是,面對戴高樂的明確表態,西歐幾個主要國家都保持了緘默,這份緘默給了國際社會1個暗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面臨解體的風險。
辦公桌前,維克托將手中的稿件放在桌上,隨手拿過1包香煙,取出1支給自己點上,煙霧繚繞中,他似乎又回想起了與戴高樂會面的那兩個小時。
此次前來莫斯科,戴高樂是希望代表法蘭西與聯盟達成幾項協議。
首先1點,他希望莫斯科能夠向西歐各國做出1個積極的,旨在緩和地區緊張局勢的姿態,比如說,在1定程度上,削減聯盟駐紮在東部德國以及東部奧地利的軍隊,陳列在東西德邊境線上的上百萬大軍,給西歐各國帶來了過度的軍事壓力,可以確定的是,任何1個西歐國家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對抗如此強大的1支軍隊,而這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得以成立的最直接原因。
如果聯盟能夠削減駐東德、東奧的兵力,那麼西歐各國也將有機會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內部,拿到更大的決策權和發言權。
其次1點,戴高樂希望聯盟能夠放棄對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組織的支持,為法國迅速平定阿爾及利亞的局勢創造條件,因為對於當前的法國來說,阿爾及利亞的問題就是1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如果戴高樂無法解決這1問題的話,他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地位就得不到穩固。
最後,戴高樂希望莫斯科方面能夠為法國和北越提供斡旋,法國希望遠征軍能夠體面的離開越南,只要這1目的能夠實現,法國願意承認越南的獨立。
僅從法國人提出的這些條件來看,就能知道他們的政策是什麼了:由戴高樂所領導的新1代法國政府,已經做出了最終的取捨,他們準備放棄地處中南半島的越南,轉而力保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對於法國來說,這樣的決定可以收穫1石多鳥的結果。
保住阿爾及利亞,就等於是維護住了法國對地中海西部地區的絕對控制,同時,又能對美國在中東、北非地區的影響力構成制約。而放棄越南,1方面可以幫助法國離開越南那個爛泥潭,另1方面還能進1步推動蘇聯的東進政策,同時,也是推動聯盟在西太地區與美國人近身肉搏。
只要蘇聯人和美國人的精力都被牽扯到西太地區,法國人就能重奪歐洲大6的霸主地位,同時,還能維持住自己在非洲地區的殖民地。
從椅子上站起身,維克托走到窗邊,將虛掩著的兩扇窗戶推開,任由窗外的雨絲隨風吹到臉上,那種涼絲絲的感覺,能夠讓他有些昏沉的腦子更加清醒。
很明顯,聯盟的東進政策已經改變了歷史的演進方向,無論如何,世界歷史的走向,已經偏離了維克托前世的那段歷史進程。隨著聯盟的東進,美國人借蘇聯威脅論所構建起來的北大西洋公約體系,正在走向瓦解,「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這種口號和理念,正在西歐的範圍內重新騰起,就像第1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聯盟內部的爭鬥1樣,老牌的歐洲國家正在嘗試著將美國人的影響力,從歐洲的土地上驅離出去。
與此同時,亞洲,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蘇美之間的角斗場,中國人正在華盛頓的引誘下,偏離親蘇的立場,北平的外交政策正在迅速向實用主義的方向演進,而這對聯盟來說,顯然是非常不利的,總的來說,聯盟似乎是在東進的過程中,失去了東方,卻收穫了西方......
至於說這樣的整體局勢,對於聯盟來說,是利是弊,現在還難以判斷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