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玄武門之變(十九)
這一天,長安城是動蕩的。
事變一起,剛從亂世中走過來的百姓們,立即熟練的關門閉戶,躲在家中瑟瑟發抖。
無數人暗自祈禱:剛過了幾年安生日子啊,千萬別再亂了。
下午,當長安城終於恢復平靜時,無數衙役在高士廉指派下走上街頭,張貼安民告示。
內容也很簡單:太子、齊王謀逆,被誅,秦王李世民被改授為太子。
百姓們壯著膽子走出家門,一見告示的內容,無不瞠目結舌。
這短短一日,便驚變若此,著實令無數人大跌眼鏡,很有些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感覺。
不過,百姓們卻並不驚慌,反而放下心來。
秦王殿下英明神武、頗有賢名,由他來當太子,似乎也沒什麼不好,至少天下不會亂。
這些年,百姓們的確是被亂世折騰怕了。
誰當太子、誰當皇帝,其實大家也不甚關心,只要能有太平日子過就行。
不得不說,這些年,夏雨暗中謀划,為李世民苦心經營的名望,在這時展現了效果。
當然,也不是沒有疑問。
畢竟,那李建成本就是太子了,為何還要謀亂,告示上卻有些語焉不祥、諱莫如深。
而貼榜文的衙役們,卻私下傳言:是太子忌恨秦王功勛,欲加害之。
一聽這話,不知底細的百姓們頓時便覺得這舊太子和齊王真是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
不得不說,有時候,歷史和真相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虛偽得很。
然而,百姓們好安撫、好糊弄,但有些人就沒那麼好對付了。
他們是五姓七望。
經歷了上午的措不及防和提心弔膽后,等打聽清楚事情的原委,五姓七望們憤怒了。
重視血統、傳承和規矩的他們,斷然接受不了李世民此舉。
在他們看來,殺兄逼父,這是罪大惡極,如此德行,怎配得上坐天下又如何能服眾
同時,他們在李建成身上押了重注,又怎會甘心血本無歸!
於是,在經歷短暫的串連后,傍晚時分,五姓七望開始了雷厲風行般的行動。
長安城中,數以百計出自五姓七望的官員們紛紛走出家門,在皇宮正門——承天門外彙集。
他們不吵不鬧,只是全體跪於宮門之前,用沉默來展示抗議和不滿。
如此舉動,在史書中有個專有名詞:叩闕!
這一大唐建國以來,極為罕見的奇觀,立時引發了無數百姓、商賈、士子們的圍觀。
只是,上午剛經歷了戰亂,各坊門處,還兀自懸挂著不少趁火打劫的無賴屍體,所以,人們也只是竊竊私語,暗中猜測,卻不敢胡亂說話。
剛剛重構了太極宮防務的張士貴得報,臉色大變,當即火燒屁股般派人向仍在秦王府的李世民急報。
與此同時,張士貴也急赴承天門,準備勸說官員們回返。
又過了片刻,天漸漸黑了下來,但承天門外卻是火光通明,點燃著無數支的火把。
張士貴苦口婆心,勸了好半天,但官員們卻是沒一人鳥他,只當他是空氣。
張士貴心中惱火,但毫不敢動粗。
當今天下,五姓七望的勢力何等滔天,便連皇權都可以抗衡,他張士貴又算哪根蔥
惹毛了這些人,李世民未必不會拿他來頂缸賠罪。
就在張士貴束手無策時,忽然,承天門中匆匆出來一個宦官,卻是張阿難。
他快步來到眾文官面前,恭聲道:「諸位大人,秦王、不,太子殿下想召見爾等。還請派些代表,隨奴婢一同入宮如何」
眾文官等的就是李世民。
當即,一干人等商議了一下,很快便選出了二十餘名代表,都是五姓七望的骨幹力量。
他們也不怕李世民擺鴻門宴,真要敢殺了他們,那天下必定大亂。
張阿難也不多說,便帶著這些人入了承天門,直奔兩儀殿。
自得到張士貴急報,李世民即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絲毫不敢耽擱,便火速匯合夏雨、急急入宮。
不過,為免被堵住難堪,二人沒有走承天門,而是從永安門入的宮。
與眾文官會面的地點,二人一商議,選在了兩儀殿,這是舉行內朝的地方,正合適。
雙方談判,地點很重要,在誰的主場,誰便佔有先機。
這一點,李世民和夏雨一樣諳熟。
不多時,一眾五姓七望的代表趕到了兩儀殿,進門便見主位坐著李世民、右首坐著夏雨。
夏雨一掃眼這些人,心中便有了數,主要有:
滎陽鄭氏的代表——大理寺卿鄭善果。
太原王氏的代表——刑部郎中王諶。
清河崔氏的代表——戶部侍郎崔昊。
博陵崔氏的代表——禮部郎中崔福善。
范陽盧氏的代表——監查御史盧炯。
趙郡李氏的代表——鴻臚寺少卿李昂。
這些人,和夏雨都有生意上的密切合作,也算是老相識了。
雖然五姓七望暫無出將入相的顯赫人物,但在朝庭中下層和地方上,卻佔了半壁江山,擁有足以對抗皇權的龐大實力。
不過,人群中沒有見到王珪、魏徵、杜淹、韋挺這四位李建成的『文膽』,這讓夏雨心思急轉。
杜淹、韋挺出身關中豪門韋氏和杜氏,五姓七望沒叫上這兩人不奇怪,畢竟雙方本就不是一脈,尿不到一個壺裡很正常。
但王珪、魏徵可是五姓七望在朝中勢力的代表,卻也被摒棄,這就很是意味深長了。
夏雨猜想,王珪、魏徵很可能已被五姓七望放棄。
畢竟,李世民上位木已成舟,王珪、魏徵做為李建成的核心黨羽,是必然要被清算的。
既然保不住二人,那便最好不要出現,否則,反而會惹怒李世民、不利談判。
瞬間,夏雨心中笑了,從眼前的蛛絲馬跡,再結合歷史,他已經明白了對手的底線。
五姓七望並不敢真掀桌子,他們沒有足夠的勝算。
畢竟,天下大亂初定、百姓思安。
畢竟,李世民是無雙統帥,麾下名臣猛將雲集,這和隋末的情況已不可同日而語。
只要李世民能夠做出一定讓步,尊重五姓七望的既得利益,還是應該能穩住這些人的。
「諸卿來了,請坐。」李世民欠了欠身,熱情招呼。
眾文官一臉冷陌,也不行禮,只是各自找位置坐下,他們倒想看看,李世民能說什麼。
李世民臉色微微一變,卻忍住了怒火,和善道:「諸卿叩闕,如此大動干戈,不知所為何事」
鄭善果也不客氣,當先發難:「某想請問秦王,太子、齊王究竟所犯何罪可有實證」
好傢夥,明知道李世民已被改授太子,但鄭善果卻依然口稱『秦王』,不僅火氣十足,更說明了人家不認賬。
李世民臉色一黑,胸中怒火更甚,但他不愧是千古一帝,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還是硬生生壓住了。
他知道,這個桌子掀不得。
一旦掀了,就算他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恐怕天下也會徹底打殘,什麼盛世也都成了泡影。
那他在歷史上,會被如何評價!
「鄭卿,還有諸位,」李世民一臉懇切道:「孤非惡人,今日行此暴虐之舉,也是情非得已。」
「日前,有太子屬官突然告發,太子與齊王密謀,想借出征送行之際,殺害孤與一眾臣屬。」
「諸卿設身處地想想,孤若不奮起一搏,難不成要等著人頭落地!」
「孤的話,諸卿若是不信,大可尋找王珪、魏徵等太子心腹之臣求證,看孤有無說謊。」
霎那間,殿中一片沉默。
話說得這麼明白,再結合近日朝政的異動,鄭善果等人便知道,李世民應該沒有說謊。
兄弟二人爭了多年,圖窮匕首也是正常。
但如此一來,雖然法律上不合法,但至少在情理上,李世民是站得住腳的。
堂堂天策上將,為國立功無數,如今無罪卻要被誅殺,換了你,你不心寒你會等死
但即便如此,鄭善果等人仍是心中日了狗,暗罵李建成廢物。
如此大事,竟然謀事不密,被敵趁勢反殺,自己死了也就罷了,連帶五姓七望多年的投資也化為了流水。
一時間,這些人恨不得讓李建成活過來,再痛毆一頓。
見有效打壓了對手的囂張氣焰,李世民和夏雨悄悄交換了一眼色,不禁暗自有些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