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USC?(十五)
蘇共中央委員看到了總參謀部的報告,1部分委員很自然的關注起朱可夫與其他將帥的衝突。在這些委員看來,性格囂張跋扈的朱可夫終於遭到同袍們的反擊。這有可能引發蘇聯紅軍中的不團結。
更關注事情本身的委員們對於全新的計算機竟然能夠用來對戰爭結果做出判斷感到訝異。這些委員們很快得到了專業的知識講述,發現自己的驚訝的確有點大驚小怪。
蘇聯是在引進中國的空軍作戰系統的時候才接觸到了中國的電子管計算機。就空軍作戰本身來說,空軍能夠派上天的飛機數量也就那麼多,幾萬架就頂天了。
所以中國空軍這1代的空戰系統採用了窮舉法的方式,就是將所有參戰的戰鬥機都給計算進去。同時利用各種索敵系統的能力,將對面敵人戰鬥機數量也計算進入。通過已經做好的預設程序,提前得出各種發展下的空戰結果。
得到了中國空戰系統的計算分析能力,蘇聯空軍的指揮官就可以比較科學的下達作戰命令。這也是蘇聯空軍在面對德國噴氣式戰鬥機的代差碾壓下依舊可以戰鬥下去的原因。
這是屬於比較機密的內容,大概知道了這個系統的基礎原理后,關注這個領域的蘇共中央委員們才能理解朱可夫與其他蘇聯紅軍將帥們衝突的1個重大原因。
空軍作戰系統的計算量並不大,到現在為止,蘇德戰爭中也沒出現1個戰場上的萬機大戰。在蘇德戰爭步兵戰場上,雙方每天都在進行十幾萬乃至幾十萬軍人的戰鬥。
且不說計算能力無法實現對幾十萬人的判斷,光是收集德軍的數量與規模,就已經不可能了。更不用說能夠實時得到戰鬥者的情況。
所以6軍也在搞6戰系統,現階段就有兩個方向。1個是將營團級作戰單位為基本計算單位,進行各種分析。另外1種則是以戰鬥區域劃分,根據作戰區域變化進行計算。
這次蘇聯紅軍總參謀是數種計算方式都進行了計算,得出了現階段如果繼續進行攻擊,成功率只有42%的結論。
之所以崔可夫這些將帥主張後撤,是因為這次的計算標準是2元結果,只有勝利或者失敗。也就是說,戰爭系統繼續結果中,如果蘇聯紅軍繼續戰鬥下去,58%的可能性是徹底失敗。
理解了問題所在,已經沒有中央委員敢參與到這樣的討論之中。既然朱可夫期待斯大林做出決定,蘇共中央委員們都等著斯大林做出最後的決定。
斯大林當然知道發生了什麼,出現這樣的事情並沒有讓斯大林感到意外。斯大林甚至沒有從軍隊內部鬥爭的角度看問題,因為朱可夫或者崔可夫的出發點並非是搞掉對方,而是希望打勝仗,不希望打敗仗。
現階段德軍的確衰弱了,再沒有1943年的後勤補給能力。也許蘇聯紅軍繼續推進的話,在波蘭的德軍就會因為後勤補給不足而無法維持戰線。最終讓蘇聯紅軍贏得這次戰役。
在戰爭完全明朗化之前,誰都無法做出判斷。
最終,斯大林做出了決定,支持朱可夫的決定。
這次爭論從爆發到有了結果,用了不到36小時的時間。在這36小時內,攻入波蘭的蘇聯紅軍依舊在奮勇作戰。
曼施坦因也沒有認為自己的作戰計劃必勝,他繼續以戰術家特有的細緻與冷靜的態度對於每1個戰場上的進展進行分析判斷,並且做出細緻的調整。對曼施坦因來說,這不過是已經成為他本能反應的做法,可在司令部的參謀看來,曼施坦因就宛如戰爭之神般令眾人安心。
德軍基層幹上來的泥腿子將校們都很討厭那幫高層出身的紅褲子將帥,曼施坦因雖然出身高,卻走的是泥腿子軍官路線。1直身處前線摸爬滾打。現在有個說法,曼施坦因1個人就能頂得上3分之1的總參謀部的功能。剩下的3分之2都是參謀部基本運作,需要大量幹活的參謀們負責收集情報,並且立刻送到做判斷的曼施坦因這裡。
雖然德軍現階段還沒有計算機作戰系統,但曼施坦因領導的駐波蘭司令部內以不亞於蘇聯紅軍總參謀部內計算機系統的效率進行著工作。
到了3月7日早上7點,曼施坦因得到了意外的節點性情報。蘇聯1個炮兵彈藥庫在德軍重炮群的1次常規炮擊中被引爆。不管是德軍地面部隊還是空軍部隊都立刻發來了消息,他們能夠看到1個升騰數百米的巨大蘑菇雲。
這批重炮在曼施坦因的計劃里屬於廢物利用,現階段德國國內發電廠遭到了巨大破壞,德國對此進行了調整,在各個民用區內生產對於電力需求不大的小口徑彈藥。總算還能維持1定的供應。
對於能源和場地有很大需求的大口徑火炮彈藥生產就遇到了沉重打擊。雖然德國國內也建造了1些地下工廠來對抗中國轟炸,這些工廠盡量隱蔽拍煙口,盡量在夜晚全力生產,白天減少產量。也只能滿足1部分德國國內對於大口徑炮彈的使用。
所以曼施坦因將波蘭地區的重炮統統靠前部署,雖然這會讓重炮更容易被蘇聯紅軍摧毀。但即便這些重炮沒有被摧毀,1旦炮彈打完也會成為廢鐵,然後被炸掉。在曼施坦因看來,重炮靠前部署才能起到最大效果,卻沒想到這次的效果未免太好。
既然蘇聯紅軍的彈藥庫被摧毀,就意味著蘇聯紅軍的補給會出現1定時間的混亂。曼施坦因立刻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很多年後,波蘭反擊戰與日德蘭大海戰都是軍事愛好者們熱衷於討論的問題。雖然兩場戰役都沒能挽救德國的最終命運,但其戰役本身那種戰略上輸了,戰鬥層面卻贏了的結果最容易激發人的感慨。
「如果那輪炮擊沒有命中蘇聯紅軍的彈藥庫,結果會如何?」的假設往往是是討論的焦點。
看好德軍戰鬥力的1方會認為,即便沒有彈藥庫爆炸,德軍依舊能夠贏得戰役。因為德軍已經完成了反擊的全部布局,沒有這次爆炸,也會出現其他機會。
支持蘇聯紅軍的1方則表示,從戰役後續發展來看,蘇聯紅軍打的相當好,甚至在被包圍后依舊可以組成防禦陣地。如果沒有炮彈匱乏的問題,蘇聯紅軍可以抵抗到15日,那時候前來增援的蘇聯紅軍就可以擊破包圍圈,將大部分蘇聯紅軍救出來。
但這樣的感慨是後世身處安全所在的人才能生出的感慨。在戰場上的蘇德兩軍完全沒有這樣的餘暇,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每1刻都可能死亡。即便是處於優勢地位的德軍,也面對著蘇聯紅軍猛烈的反擊。
曼施坦因的包圍計劃中,最優先要擊破的是蘇聯紅軍的裝甲兵。經過1系列戰鬥,到了3月7日,曼施坦因手裡的德國裝甲兵數量只剩下800輛左右的坦克。按照德國的裝甲部隊編製,在齊裝滿員的情況下,德國1個裝甲師就得有336輛坦克。即便德國在戰爭中始終沒能給自己的部隊裝備規定數量的坦克,800輛坦克頂多是1個裝甲軍的坦克數量。此時波蘭有60萬德軍,這點裝甲部隊的數量已經算是極少了。
此時包圍圈內的蘇聯紅軍有1500多輛坦克,數量幾乎是德軍的2倍。但蘇聯紅軍裝甲部隊立刻以突破德軍包圍圈的決定恰恰落入了曼施坦因的算計之中,德國裝甲部隊與蘇聯紅軍裝甲部隊來了1次大決戰。
到了3月9日上午,蘇聯紅軍的坦克只剩下了300輛,德軍坦克也只剩下了300輛,雙方的數量相當。德軍並不覺得這是1場勝利,因為以前德軍與蘇聯進行坦克戰,打出1:3的交換比都很常見,極端狀態下能打出1:5以上的交換比。
基本上摧毀了波蘭戰役包圍圈內的蘇聯紅軍裝甲部隊后,德軍就在戰場上對被擊毀的德軍坦克進行了就地維修,到了3月10日,拼湊除了6百輛坦克,並且以這600輛坦克為突擊力量,對包圍圈內進行拚死反抗的蘇聯精銳步兵陣地進行了攻擊。
在戰場上,蘇聯紅軍的抵抗十分頑強。出現了大量蘇聯紅軍官兵抱著炸藥包去炸坦克的悲壯攻擊,但抱著炸藥包炸坦克是德國黨衛軍先搞出來的作戰手段。此次波蘭戰役中,黨衛軍第3裝甲師骷髏師也參與戰役。
骷髏師在東線戰場上威名赫赫,蘇聯紅軍認為沒有5倍兵力,就別去進攻骷髏師。因為骷髏師在苦戰中的拿手好戲就是突擊隊員身上攜帶大量炸藥,衝進蘇聯紅軍兵力密集處進行自爆。
1般認為,骷髏師的戰鬥能力優於蘇聯紅軍。處於戰鬥力優勢的部隊是很難採用這樣激烈的戰鬥手段。只有身處弱勢地位的軍隊才會採用這種以命換命的激烈手段。
但骷髏師就是這麼另類,這幫由納粹集中營看守為核心的極端分子組成的軍隊有著極為厭世的氛圍。能讓他們陰暗的精神世界中生出短暫興奮感的只有殺戮,1次性製造的死者越多,他們的快感就越強。
這種超出了正常人類範疇的思維使得骷髏師極度追求死亡的效率,而優勢的戰鬥力又給了骷髏師遠比蘇聯紅軍多的機會。當骷髏師裡面那幫精神異常的堅定納粹分子用肉身炸開了通道后,骷髏師部隊就在為數不多的坦克引領下沖入蘇聯紅軍陣地展開了殺戮。
到了3月11日上午,骷髏師打穿了包圍圈內的蘇聯防線,將包圍圈靠近蘇聯方向上的蘇聯紅軍徹底擊潰。
在包圍圈底部奮勇作戰的蘇聯紅軍遭到了來自「後方」的猛攻,戰線以驚人的速度開始解體。
負責抵擋蘇聯紅軍援軍的3個黨衛軍裝甲師中,維京師打的極為勇猛。這個師的兵源是北歐地區的納粹分子。離開故土參戰,支撐他們是意識形態以及狂熱的信仰。在德國面對困境的時候,這些納粹瘋子們不僅沒有氣餒,反倒更生出更強烈的責任感。認為自己必須要盡到最後的責任。
蘇聯紅軍的援救部隊拚死想擊破這些防線,每次都功敗垂成。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這幫黨衛軍都能在屍橫遍野的陣地上堅持到最後。蘇聯紅軍數次攻入維京師等納粹黨衛軍的核心陣地,進行了至少5次大規模的刺刀戰,但每1次都是以黨衛軍的勝利告終。
納粹黨衛軍的努力是在為曼施坦因爭取時間,曼施坦因也沒有辜負這幫黨衛軍的期待。3月12日,隨著總攻命令下達,德軍對包圍圈內的蘇聯紅軍開始全面猛攻。大量已經缺乏彈藥補給的蘇聯陣地被擊破。
此時,蘇聯紅軍並沒有如同1942年那樣遲緩,而是迅速重新調整部署,留下部隊死守,主力向北方突圍。
3月14日,付出了巨大代價的蘇聯紅軍終於突破了北方防線,與前來援助的蘇聯紅軍匯合。德軍也沒有繼續追擊,因為60萬德軍此時也傷亡了20萬左右,如果繼續打下去,德軍就會成為獵物。
曼施坦因指揮著德軍開始向著德國本土方向開始撤退。他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任務大概就是在德國本土與中國軍隊進行戰鬥,直到戰敗。
此時蘇聯紅軍已經完全沒有了追擊的衝動。陷入包圍圈內的60萬蘇聯紅軍能夠逃出來的不到20萬,很多部隊已經不是殘兵敗將,而是軍隊的殘骸。甚至不具備重新補充的價值。
最糟糕的是,蘇聯紅軍的裝甲部隊在戰役爆發前投入了2200輛以上,現在剩下來的不足200.
但在後世的戰史中都強調,自此,德軍已經完全失去了戰略機動能力。因為德國的裝甲部隊雖然還存在,但是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無法維持主動進攻的數量。
曼施坦因被認為是耗盡了德國機動能力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