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配角之漢武帝篇

重要配角之漢武帝篇

劉徹,在他的歷史舞台上活躍了七十年,值得稱道的事情很多,對後世產生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情。

第一:將儒家學派捧上神壇,用政治力量助儒家排斥其他學派和學說。

任何一種思想,即令是最可敬的思想,只要定於一尊,就會變得可厭。儒家學派定於一尊之日也就是中國燦爛渾煌的時代,開始停止不前的時日。隨著封建特權的發展和因科舉制度而又出現的官場文化,儒家把這潭水攪得深不可測。

羅馬帝國要到四世紀八十年代,基督教才開始定於一尊,中國比西方早六百年實施思想禁錮,當西方從基督教中掙脫出來,中國還在苦苦掙扎。決定這項政策時,劉徹才區區十七歲。

第二:領土的擴張,使中國疆域倍增。

在安土重遷的農業社會,跟崇古畏戰的儒家系統當權兩種條件之下,疆域不丟失已算幸運了,根本不可能擴張。而中國疆域在公元前一世紀竟然擴張了兩倍往上,使中國原始的國士面積廣達五百萬平方公里,原因在於劉徹的雄才大略以及意志堅決。

羅馬帝國的擴張,歷時數百年,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而中華帝國這個龐然大物的本土面積,卻幾首由劉徹一手完成。他所擴張的疆域,以後很少變動,直到十八世紀清王朝,中國領士才作兩倍以上的擴張。

所以,劉徹註定是個大書特書的人物。以下內容從百度拷貝過來,純屬湊字數之舉,嘎嘎。

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生於長安,幼名彘,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謚號「孝武」,后葬於茂陵。《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

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

第二: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

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

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

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

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正如歷史正劇<漢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成為封建正統地位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治下名臣名將:

丞相:竇嬰許昌田鼢(蟲字旁)(田蚡)嚴青翟(應為庄青翟)石慶公孫賀劉屈犛田千秋

太尉大司馬:田鼢(蟲字旁)(田蚡)衛青霍去病霍光

御史大夫:嚴青翟韓安國公孫弘張湯石慶卜式兒寬杜周桑弘羊

列將軍:霍去病金日石單(di)(金日磾)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孔臧韓延年

郎中令:王臧李廣李敢

衛尉:李廣韓安國張騫路博得

太僕:灌夫公孫賀公孫敬聲

廷尉:張湯趙禹杜周郭居

太行令大鴻臚:王恢李息張騫田千秋

宗正大農令:韓安國鄭當時劉受顏異桑弘羊

中尉少府執金吾:韓安國趙禹李息王溫舒尹齊顏異桑弘羊

都尉:汲黯朱買臣江充

內史:石慶鄭當時公孫弘汲黯兒寬(兒寬)減宣

還有東方朔主父偃司馬遷蘇武周亞夫董仲舒司馬相如李陵

晚年生活

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相關音像】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

一獨尊儒術;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裡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二設立中朝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三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四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五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天馬等歷史意義重大

七開疆拓土。

西北:霍去病、衛青、李廣利張騫以及細君解憂等人的前赴後繼的努力西域首次與中國聯繫緊密,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

西南:使者軍隊的接連出現使西南邊陲第一次併入中國版圖

北方:衛青霍去病的出擊使北疆長時間穩定,保護了京師的穩定。

[編輯本段]【大一統措施】

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製,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製,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繫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編輯本段]【對外關係】

·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繫,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

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後果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但對匈奴的打擊使匈奴再無力與西漢政府相對抗,保證了北方邊郡乃至全國的安全。

[編輯本段]【個人生活】

后妃子女

皇后

陳皇后陳阿嬌,父堂邑侯陳午,母劉嫖既館陶大長公主,「金屋藏嬌」的典故由來,后被廢黜。

衛皇後衛子夫,后亦被廢黜。生劉據、衛長公主、石邑公主、諸邑公主。

李皇后李夫人,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后,李延年的妹妹,生劉髆。

趙太後趙婕妤(勾弋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

妃嬪

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

尹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邢娙娥

李姬,生蓋長公主、劉旦、劉胥。

某氏,生夷安公主。

兒子

長子戾太子劉據母皇後衛子夫

次子齊懷王劉閎母王夫人元狩六年立,18歲駕薨

三子燕剌王劉旦母李姬

四子廣陵厲王劉胥(與齊懷王劉閎同時立)

五子昌邑哀王劉髆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其子劉賀當過27天皇帝)

六子漢昭帝劉弗陵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女兒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漢武帝之女未有明確排序。

蓋長公主(鄂邑長公主)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曹襄,可能是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迹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巫蠱之禍」的發生,首先從衛長公主的兩個妹妹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案拉開序幕。

征和二年(前91),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於是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整個家族都被處死。數月之後,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因為巫蠱罪而被處死。

石邑公主司馬貞《索引》認為石邑公主是衛子夫三個女兒之一,另外兩位是衛長公主和諸邑公主。

陽石公主(德邑公主)唯一的記載是「巫蠱之禍」,《史記》和《漢書》只說其是帝女,並未交代其母親身份。因為和諸邑公主同時因巫蠱罪被處死,所以現在一些註解把她當成了衛子夫的女兒。

諸邑公主

夷安公主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子昭平君。

漢代只有皇后的女兒才有專門的記載,漢武帝是否有其他女兒還有待發現。

[編輯本段]【相關音像】

中國大陸:

電視劇《漢武帝》,由周里京飾演漢武帝。

漢武帝電視劇《漢武大帝》,由陳寶國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司馬遷》,由許還山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大漢天子》系列,由黃曉明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鳳求凰》,由劉小鋒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東方朔》,由靳東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劍行天下》,又名大漢英雄,由鄭國林飾演漢武帝。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史記》之《孝武本紀》(節選)

【正文(1)】

漢武帝劉徹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註解】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諱徹。」正義謚法云:「克定禍亂曰武。」注②索隱按:景十三王傳廣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閑王德以至廣川,凡有八人,則武帝第九也。注③集解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正文(1)】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①天下乂安,②薦紳③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⑤召案綰﹑臧,綰﹑臧自殺,⑥諸所興為者皆廢。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六十七年,歲在辛丑。」注②正義乂音魚廢反。注③索隱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紳帶之閑,事出禮內則。今作「薦」者,古字假借耳。漢書作「縉紳」,臣瓚雲「縉,赤白色」,非也。注④索隱城南,長安城南門外也。案:關中記雲明堂在長安城門外,杜門之西也。注⑤集解徐廣曰:「纖微伺察之。」注⑥正義漢書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趙綰坐請無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應劭云:「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黃老術,非薄五經,因故絕奏事太后,太后怒,故令殺。」

【正文(3)】

后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后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縞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醦﹑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篃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醦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①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醦,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葯齊為黃金②矣。

【註解】

注①索隱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人,賣葯東海邊,時人皆言千歲也。正義列仙傳云:「安期生,琅邪阜鄉亭人也。賣葯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量為報,曰『后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注②索隱齊音劑。

【正文(4)】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①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②史寬舒③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註解】

注①正義漢書起居云:「李少君將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雲『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將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唯衣冠在也。」注②集解韋昭曰:「人姓名。」正義音直偽反。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二人皆方士。」正義姓史,名寬舒。

【正文(5)】

亳人薄誘忌①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②泰一佐曰五帝。③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④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⑤冥羊⑥用羊;祠馬行⑦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⑧用牛;武夷君⑨用乾魚;陰陽使者⑩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雲亳人謬忌也。」索隱亳,山陽縣名。姓謬,名忌,居亳,故下稱薄忌。此文則衍「薄」字,而「謬」又誤作「誘」矣。注②索隱天神貴者太一。案:樂汁微圖雲「紫微宮北極天一太一」。宋均以為天一﹑太一,北極之別名。春秋緯「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注③索隱其佐曰五帝。河圖雲蒼帝神名靈威仰之屬也。正義五帝,五天帝也。國語云「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睰光紀,黃帝含樞紐」。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斗,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佐者,謂配祭也。注④集解徐廣曰:「一雲日一太牢具,十日。」注⑤集解孟康曰:「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鏡如貙而虎眼。或雲直用破鏡。」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注⑥集解服虔曰:「神名也。」注⑦正義神名也。注⑧正義丁丈反。三並神名。注⑨正義神名。注⑩集解漢書音義曰:「陰陽之神也。」

【正文(6)】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①以發瑞應,造白金焉。②

【註解】

注①索隱案:食貨志皮幣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以薦璧,得以黃金一斤代之。又漢律皮幣率鹿皮方尺,直黃金一斤。注②索隱案:食貨志白金三品,各有差也。正義白金三品,武帝所鑄也。如淳曰:「雜鑄銀錫為白金也。」平準書云:「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曰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圓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復小,隋之,其文龜,直三百。」錢譜云:「白金第一,其形圓如錢,肉好圓,文為一龍。白銀第二,其形方小長,肉好亦小長,好上下文為二馬。白銀第三,其形似龜,肉好小,是文為龜甲也。」

【正文(7)】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②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④

【註解】

注①集解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索隱麃音步交反。韋昭曰「體若□而一角,春秋所謂『有□而角』是也。楚人謂麋為麃」。又周書王會雲麃者若鹿。爾雅雲麋,大鹿也,牛尾一角。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注②正義漢書終軍傳雲「從上雍,獲白麟」。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注③正義力召反,焚也。注④集解晉灼曰:「符瑞也。」瓚曰:「風示諸侯以此符瑞之應。」

【正文(8)】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谸,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①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②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③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④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為)**[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⑤而隱之。

【註解】

注①正義漢武故事雲少翁年二百歲,色如童子。注②集解徐廣曰:「齊懷王閎之母也。」駰案:桓譚新論雲武帝有所愛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質性嬛佞。正義漢書作「李夫人」。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如火勝金,用丙與丁日,不用庚辛。」注④正義飯,房晚反。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注⑤正義漢武故事云:「文成誅月余,有使者藉貨關東還,逢之於漕亭,還見言之,上乃疑,發其棺,無所見,唯有竹筒一枚,捕驗閑無蹤跡也。」

[編輯本段]【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末年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人誣陷太子,太子起兵抵抗,與同為皇族的丞相劉屈髦激戰五日,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漢武帝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衛子夫選擇了自殺。太子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一戶貧家,新安(今河南澠池東)縣令李壽得知太子的下落,就帶領人馬來捉拿他。太子上吊自殺。他的兩個兒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壽手下的張富昌等人殺死,至此,太子的妻子兒女全部遇害,只留下一位孫子劉詢,又稱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得知太子的冤屈,乃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追捕太子的官吏被族滅。征和三年,劉屈髦因與李廣利密謀擁立李廣利外甥昌邑哀王(李夫人之子劉髆)被殺,其家人亦被殺,加上被太子殺死的韓說,此時巫蠱之禍中的主要人物皆已亡故。武帝後來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但是因巫蠱之禍牽連受死的,前後達數萬人。

[編輯本段]【年號列表】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傳記《史記·孝武本紀》

《漢書·武帝紀》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念奴嬌漢武巡朔方

宋:李綱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

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鸇驅雀。

鏖戰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勛爵。

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

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

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

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秋風辭(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鑒賞】秋風吹拂,白雲飛舞,草木枯黃,葉片飄落,雁鳥都飛回南方去了。劉徹:是漢武帝的名字。武帝見秋風吹起而愁緒滿懷,頗有一種感嘆年華老去的意味。

金銅仙人辭漢歌唐李賀

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

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

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叄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走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聲波小

【背景】詩人有感於此,因而借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它設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詞句奇峭,而又妥帖綿密: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瓠子歌(劉徹)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

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魚弗郁兮柏冬日。

正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放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

皇謂河公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嚙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編輯本段]【千秋功過】

【曠世武功】

漢武帝是第一個奠定中國遼闊疆域的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國的版圖之遼闊,不過是漢武帝時代版圖的二分之一。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44年,如此大事武功,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執政。其時匈奴氣焰囂張,西域神秘莫測。

漢武帝絕不能忍受乃父乃祖的「和親外交」,忍氣吞聲,換取短暫和平。他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持久的雄心和野心,去征服,去開拓。

漢武帝即位第二年(建元二年,前139),派遣張騫出使大月氏,希望藉此形成反擊匈奴的戰略聯盟,壓縮匈奴的生存空間,實現對匈奴的戰略包圍。年僅18歲的帝王竟有如此眼光,歷朝歷皇,誰可比擬?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千古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中原漢族政權力量延伸到了今天新疆以西。

即位第八年(元光二年,前133),漢武帝第一次運籌帷幄征戰匈奴,馬邑之戰失利。但是,短暫的失利,絲毫不能影響24歲天子的征戰豪情,反而促使漢武帝破釜沉舟,毅然拋棄漢王朝施行近七十年的和親國策,全力出擊匈奴!變和平體製為戰爭體制,棄祖宗制度啟現實制度。其間的勇氣和魄力,令人嘆為觀止!

漢武帝曾在一篇求賢《詔》中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這篇躊躇滿志、殷情懇切的求賢《詔》,收錄在蕭統《文選》中,千百年來,英雄傳誦,志士吟詠。當年漢武帝以此「廣延天下人才」,今日反觀漢武帝一生功過,此語更是恰如其分!漢武帝之所以立下非常之功,皆因他就是非常之人!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漢武帝曾打算親自教霍去病兵法(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霍去病雖未學,但可見漢武帝深通兵法,這是他成為卓越的戰略軍事家的基礎。

論及漢武帝一朝的軍事戰役,人們往往言必稱衛青、霍去病、李廣,沒有人注意到璀璨四射的將星、帥才背後,遠在廟堂之上,那位足以與西方亞歷山大、愷撒、拿破崙相匹敵的最高統帥——漢武帝。

當年,漢武帝決意改變祖制、對匈開戰,韓安國、汲黯等前朝老臣,公孫弘、主父偃等當朝新銳,紛紛高唱反調。群臣應者寥寥,首戰無功而返,年輕的總指揮卻巋然不動。此後,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漠北之戰,對匈奴作戰的三大重要戰役,都由漢武帝親自決策部署,選將調兵。至於具體的用兵時間、出兵地點、兵力部署、攻擊方向,漢武帝都事無巨細,總攬無遺。

與此同時,漢武帝又劍指東方、南方、東南方、東北方,使漢朝的勢力到達今天西方的中亞,西南的雲貴川,東北的黑吉遼,南方的海南與福建,勾勒出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本框架。

但44年曠日持久的征戰殺伐,畢竟勞民傷財。對於漢武帝的軍事外交戰略,司馬遷也非常矛盾。《史記·匈奴列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少數民族史,司馬遷給匈奴立傳,把匈奴看作炎黃子孫之一,表達了他對這場戰爭的性質定位:這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一場悲劇,戰爭使雙方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雖然當時的漢帝國,還無法形成統一的多民族背景,兩個民族最好的辦法也應該是和平相處。可惜,到了漢武帝時代,和親政策已走入絕路,不得已而對匈用兵,司馬遷對此是理解的;而戰線越拉越長,漢武帝偶有任人失當,司馬遷也是痛心疾首。

為了寵幸李夫人,漢武帝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領數萬人出征,討伐大宛,不過艷羨其汗血寶馬。結果,打了兩年,軍隊損失十分之八。如此輕率,可謂草菅人命!

欲侯寵姬李氏,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伐宛。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

時間是撫平創痛的良藥。和平年代,人心思定,我們早已無法體察戰爭帶來的切膚之痛;所以,今人的評價理智多於感情。而兩千多年前,司馬遷與天下百姓一道,親歷家園變廢墟,忍看朋輩成新鬼;一代史家的良心,使司馬遷不可能面對戰爭之害無動於衷,必然會對漢武帝連年征戰,導致民生凋敝有所批評。

【千古文治】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中國思想文化的皇帝。

一統江山容易,聚攏人心困難。秦皇漢武深解其中三昧。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則「獨尊儒術」。

竇太後去世前,漢武帝就暗度陳倉,設立五經博士,為尊儒打基礎。即位之初,漢武帝迫不及待,舉國推選賢良方正直言敢諫。一位寂寞書生董仲舒,憑《天人三策》,石破天驚,脫穎而出。從此,本為民間一家的儒學被指定為官方思想,與政治、皇權緊密相連。

據此,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秦代至漢初,選拔人才用的是軍功爵制;到了漢武帝時代,逐漸轉變為察舉徵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大漢人才匱乏的局面。

文景崇黃老,寬厚無為,垂拱而治;漢武帝則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而其中尊儒興教,首立太學,尤予後世以至深影響。倘非此舉,儒家學說何以成「教」?倘非此舉,華夏文明何以存續?倘非此舉,學而優則仕何以體現?

然而,後世不乏對《天人三策》,對「獨尊儒術」深惡痛絕者,他們的批評並非毫無道理。

儒家對中國政治:以人為本,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獨尊儒術」讓人們都懂得禮義教化,精忠報國等一個臣子應該做的事。儒家對人才素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把「道德」作為衡量一個人的品質,將「從政」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漢武帝時代,對應內在的儒家統治思想,就是中央集權體制。秦始皇首創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但是,秦朝短命,未能設計一整套執政方針。西漢王朝,到了漢武帝,徹底肅清了諸侯王分裂勢力,鞏固了中央政權。

對此,司馬遷擊節稱道!《淮南衡山列傳》中,太史公曰:

淮南衡山,親為骨肉,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

秦行郡縣,不王不藩,是真正社會政治學意義上的封建體制。劉邦建漢,首封異姓諸王,后封同姓諸王。從政治體制的發展著眼,無疑是一種社會的倒退。繼而,呂后大封諸呂,終釀禍亂。因此,直到景帝朝,乃有吳楚七國之亂。漢武帝上接秦始皇,行郡縣以推行國家政令,此後兩漢四百年,雖有外戚、黨錮之禍,但無藩鎮之患。

不僅如此,漢武帝在強化中央集權上多方探索,利用酷吏打擊權貴即其大手筆之一。

打擊不法豪強與貪官污吏,勢在必行。但是,酷吏政治走到極端,難免會帶來各種後遺症。

司馬遷對此直言不諱: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天子聞之,以為能,遷為中尉。

漢武帝稱讚這樣的殺人魔王,提拔他擔任中尉,賜予更多的生殺大權。慘遭宮刑、深受酷吏之苦的司馬遷,能不有非議嗎?

【毀譽參半】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台罪己詔》。這份詔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

直言敢諫的汲黯曾批評漢武帝:皇上殺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寬恕,這樣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會被殺光。漢武帝不為所動,漠然一笑:何世無才,只是人主沒有識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夠辨明人才,何必擔心天下無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嚴峻,群臣雖素所愛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輒按誅之,無所寬假。汲黯諫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諭之曰: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

就是這樣一位視人才如草芥的漢武帝,一方面又極端地愛才、惜才。

封建**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台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歎,言聽計從。

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漢武帝千古無二。秦始皇、漢高祖視文人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終究雅量闕如。

而他生平中的一個錯誤,就是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漢武帝因此備受誤解和爭議。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褒有貶,班固的《漢書·武帝紀》對他的文治大加讚揚:

班固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絕口不提漢武帝的武功,表明對漢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表揚、批評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為什麼人們對漢武帝的評價分歧如此之大呢?

首先,漢武帝是一個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個政治家,非常有政治頭腦;但又是一個普通人,喜怒哀樂俱備。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歷史責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殺伐任性;他既立下蓋世之功,又給天下蒼生帶來巨大災難;他寵愛他喜歡的女人,可是,他不僅移情別戀,還為了江山,殺掉了自己最寵幸的女人。他絕頂聰明,又異常糊塗;為了傳說中的寶馬,居然不惜犧牲數萬人的生命。當更近地走近他時,我們會發現,在這些對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簡單地非此即彼。兩難之地,非常之時,他也會猶豫不定,甚至異常痛苦;同樣有普通人的歡喜和哀愁、小氣和算計、失眠和焦慮。在平常人眼裡他果決、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們在對他蓋棺論定時,往往流於偏激,說好時千古一人;說壞時罄竹難書。這樣,分歧就在所難免了。

我們無法使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任何人。人性本就複雜,更何況封建帝王!或許他的好發自本心,也可能是籠絡人心的手段;或許他的壞是皇權使然,不得已而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們無法剝離他身上的帝王枷鎖,我們的評價,就只能在他的帝王與凡人兩種身份之間游移。當年天真無邪的「彘兒」,如何蛻變成一個既可愛又可怕的皇帝?怎麼可能一言蔽之、一書盡之?

正所謂:

天風浩蕩,瀚海闌干,金戈鐵馬,萬死千傷,俱往矣;

長城巍然,絲路悠長,大賦煌煌,美人凄涼,俱往矣;

唇槍舌劍,縱橫捭闔,君臣相傾,千秋家國,俱往矣;

威加四海,功震八荒,千載以往,意氣飛揚,俱往矣。

唯有孤星冷月,晨鐘暮鼓,青燈黃卷,村社戲場,在年年評說,歲歲興嘆。

【漢武帝25項歷史性首創】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后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后,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裏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編輯本段]【武帝男寵】

根據《史記》和《漢書》的描述,劉徹還是一位雙性戀者。記載於史書上的男寵有韓嫣、李延年、韓說,以及為武帝弄兒的金日磾之子,衛青和霍去病也曾經為劉徹的男寵,不過後來開闢新道,建功立業,而成了漢朝的名將。但也有人認為此類說法缺少有力證據,又因年代久遠,而導致考證困難。

[編輯本段]【廟號謚號】

廟號「世宗」,謚號「孝武」,葬「茂陵」(前139—前87年間修建)。

[編輯本段]【後人評價】

班固(32—92)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畤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礻亶,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書·武帝紀》

司馬貞

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史記索隱》

石劍(1995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梅山街道人)

歷史學家對漢武帝感情複雜。一方面他被公認為打擊了匈奴並大大擴張了中國版圖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時期中國疆土擴大了兩倍,大部分他新納入版圖的領土都成為中國固有疆域的永久組成部分。他締造的帝國超過了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並領先於整個世界,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他更大的成就是促進了儒學,儒學成為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學說直到1912年君主制被推翻。另一方面,許多歷史批評家指責他的奢侈、迷信和他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政治負擔。他經常被人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世人將之合稱為「秦皇漢武」。他的確和秦始皇一樣,他用嚴厲的刑罰系統統治整個國家,卻又是一個富傳奇性色彩的人物。

劉徹,在他的歷史舞台上活躍了七十年,值得稱道的事情很多,對後世產生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情。

第一:將儒家學派捧上神壇,用政治力量助儒家排斥其他學派和學說。

任何一種思想,即令是最可敬的思想,只要定於一尊,就會變得可厭。儒家學派定於一尊之日也就是中國燦爛渾煌的時代,開始停止不前的時日。隨著封建特權的發展和因科舉制度而又出現的官場文化,儒家把這潭水攪得深不可測。

羅馬帝國要到四世紀八十年代,基督教才開始定於一尊,中國比西方早六百年實施思想禁錮,當西方從基督教中掙脫出來,中國還在苦苦掙扎。決定這項政策時,劉徹才區區十七歲。

第二:領土的擴張,使中國疆域倍增。

在安土重遷的農業社會,跟崇古畏戰的儒家系統當權兩種條件之下,疆域不丟失已算幸運了,根本不可能擴張。而中國疆域在公元前一世紀竟然擴張了兩倍往上,使中國原始的國士面積廣達五百萬平方公里,原因在於劉徹的雄才大略以及意志堅決。

羅馬帝國的擴張,歷時數百年,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而中華帝國這個龐然大物的本土面積,卻幾首由劉徹一手完成。他所擴張的疆域,以後很少變動,直到十八世紀清王朝,中國領士才作兩倍以上的擴張。

所以,劉徹註定是個大書特書的人物。以下內容從百度拷貝過來,純屬湊字數之舉,嘎嘎。

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生於長安,幼名彘,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謚號「孝武」,后葬於茂陵。《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

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

第二: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

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

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

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

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正如歷史正劇<漢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成為封建正統地位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治下名臣名將:

丞相:竇嬰許昌田鼢(蟲字旁)(田蚡)嚴青翟(應為庄青翟)石慶公孫賀劉屈犛田千秋

太尉大司馬:田鼢(蟲字旁)(田蚡)衛青霍去病霍光

御史大夫:嚴青翟韓安國公孫弘張湯石慶卜式兒寬杜周桑弘羊

列將軍:霍去病金日石單(di)(金日磾)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孔臧韓延年

郎中令:王臧李廣李敢

衛尉:李廣韓安國張騫路博得

太僕:灌夫公孫賀公孫敬聲

廷尉:張湯趙禹杜周郭居

太行令大鴻臚:王恢李息張騫田千秋

宗正大農令:韓安國鄭當時劉受顏異桑弘羊

中尉少府執金吾:韓安國趙禹李息王溫舒尹齊顏異桑弘羊

都尉:汲黯朱買臣江充

內史:石慶鄭當時公孫弘汲黯兒寬(兒寬)減宣

還有東方朔主父偃司馬遷蘇武周亞夫董仲舒司馬相如李陵

晚年生活

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相關音像】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

一獨尊儒術;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裡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二設立中朝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三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四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五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天馬等歷史意義重大

七開疆拓土。

西北:霍去病、衛青、李廣利張騫以及細君解憂等人的前赴後繼的努力西域首次與中國聯繫緊密,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

西南:使者軍隊的接連出現使西南邊陲第一次併入中國版圖

北方:衛青霍去病的出擊使北疆長時間穩定,保護了京師的穩定。

[編輯本段]【大一統措施】

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製,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製,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繫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編輯本段]【對外關係】

·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繫,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

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後果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但對匈奴的打擊使匈奴再無力與西漢政府相對抗,保證了北方邊郡乃至全國的安全。

[編輯本段]【個人生活】

后妃子女

皇后

陳皇后陳阿嬌,父堂邑侯陳午,母劉嫖既館陶大長公主,「金屋藏嬌」的典故由來,后被廢黜。

衛皇後衛子夫,后亦被廢黜。生劉據、衛長公主、石邑公主、諸邑公主。

李皇后李夫人,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后,李延年的妹妹,生劉髆。

趙太後趙婕妤(勾弋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

妃嬪

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

尹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邢娙娥

李姬,生蓋長公主、劉旦、劉胥。

某氏,生夷安公主。

兒子

長子戾太子劉據母皇後衛子夫

次子齊懷王劉閎母王夫人元狩六年立,18歲駕薨

三子燕剌王劉旦母李姬

四子廣陵厲王劉胥(與齊懷王劉閎同時立)

五子昌邑哀王劉髆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其子劉賀當過27天皇帝)

六子漢昭帝劉弗陵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女兒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漢武帝之女未有明確排序。

蓋長公主(鄂邑長公主)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曹襄,可能是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迹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巫蠱之禍」的發生,首先從衛長公主的兩個妹妹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案拉開序幕。

征和二年(前91),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於是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整個家族都被處死。數月之後,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因為巫蠱罪而被處死。

石邑公主司馬貞《索引》認為石邑公主是衛子夫三個女兒之一,另外兩位是衛長公主和諸邑公主。

陽石公主(德邑公主)唯一的記載是「巫蠱之禍」,《史記》和《漢書》只說其是帝女,並未交代其母親身份。因為和諸邑公主同時因巫蠱罪被處死,所以現在一些註解把她當成了衛子夫的女兒。

諸邑公主

夷安公主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子昭平君。

漢代只有皇后的女兒才有專門的記載,漢武帝是否有其他女兒還有待發現。

[編輯本段]【相關音像】

中國大陸:

電視劇《漢武帝》,由周里京飾演漢武帝。

漢武帝電視劇《漢武大帝》,由陳寶國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司馬遷》,由許還山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大漢天子》系列,由黃曉明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鳳求凰》,由劉小鋒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東方朔》,由靳東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劍行天下》,又名大漢英雄,由鄭國林飾演漢武帝。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史記》之《孝武本紀》(節選)

【正文(1)】

漢武帝劉徹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註解】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諱徹。」正義謚法云:「克定禍亂曰武。」注②索隱按:景十三王傳廣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閑王德以至廣川,凡有八人,則武帝第九也。注③集解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正文(1)】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①天下乂安,②薦紳③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⑤召案綰﹑臧,綰﹑臧自殺,⑥諸所興為者皆廢。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六十七年,歲在辛丑。」注②正義乂音魚廢反。注③索隱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紳帶之閑,事出禮內則。今作「薦」者,古字假借耳。漢書作「縉紳」,臣瓚雲「縉,赤白色」,非也。注④索隱城南,長安城南門外也。案:關中記雲明堂在長安城門外,杜門之西也。注⑤集解徐廣曰:「纖微伺察之。」注⑥正義漢書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趙綰坐請無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應劭云:「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黃老術,非薄五經,因故絕奏事太后,太后怒,故令殺。」

【正文(3)】

后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后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縞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醦﹑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篃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醦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①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醦,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葯齊為黃金②矣。

【註解】

注①索隱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人,賣葯東海邊,時人皆言千歲也。正義列仙傳云:「安期生,琅邪阜鄉亭人也。賣葯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量為報,曰『后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注②索隱齊音劑。

【正文(4)】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①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②史寬舒③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註解】

注①正義漢書起居云:「李少君將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雲『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將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唯衣冠在也。」注②集解韋昭曰:「人姓名。」正義音直偽反。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二人皆方士。」正義姓史,名寬舒。

【正文(5)】

亳人薄誘忌①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②泰一佐曰五帝。③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④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⑤冥羊⑥用羊;祠馬行⑦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⑧用牛;武夷君⑨用乾魚;陰陽使者⑩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雲亳人謬忌也。」索隱亳,山陽縣名。姓謬,名忌,居亳,故下稱薄忌。此文則衍「薄」字,而「謬」又誤作「誘」矣。注②索隱天神貴者太一。案:樂汁微圖雲「紫微宮北極天一太一」。宋均以為天一﹑太一,北極之別名。春秋緯「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注③索隱其佐曰五帝。河圖雲蒼帝神名靈威仰之屬也。正義五帝,五天帝也。國語云「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睰光紀,黃帝含樞紐」。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斗,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佐者,謂配祭也。注④集解徐廣曰:「一雲日一太牢具,十日。」注⑤集解孟康曰:「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鏡如貙而虎眼。或雲直用破鏡。」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注⑥集解服虔曰:「神名也。」注⑦正義神名也。注⑧正義丁丈反。三並神名。注⑨正義神名。注⑩集解漢書音義曰:「陰陽之神也。」

【正文(6)】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①以發瑞應,造白金焉。②

【註解】

注①索隱案:食貨志皮幣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以薦璧,得以黃金一斤代之。又漢律皮幣率鹿皮方尺,直黃金一斤。注②索隱案:食貨志白金三品,各有差也。正義白金三品,武帝所鑄也。如淳曰:「雜鑄銀錫為白金也。」平準書云:「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曰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圓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復小,隋之,其文龜,直三百。」錢譜云:「白金第一,其形圓如錢,肉好圓,文為一龍。白銀第二,其形方小長,肉好亦小長,好上下文為二馬。白銀第三,其形似龜,肉好小,是文為龜甲也。」

【正文(7)】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②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④

【註解】

注①集解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索隱麃音步交反。韋昭曰「體若□而一角,春秋所謂『有□而角』是也。楚人謂麋為麃」。又周書王會雲麃者若鹿。爾雅雲麋,大鹿也,牛尾一角。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注②正義漢書終軍傳雲「從上雍,獲白麟」。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注③正義力召反,焚也。注④集解晉灼曰:「符瑞也。」瓚曰:「風示諸侯以此符瑞之應。」

【正文(8)】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谸,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①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②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③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④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為)**[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⑤而隱之。

【註解】

注①正義漢武故事雲少翁年二百歲,色如童子。注②集解徐廣曰:「齊懷王閎之母也。」駰案:桓譚新論雲武帝有所愛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質性嬛佞。正義漢書作「李夫人」。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如火勝金,用丙與丁日,不用庚辛。」注④正義飯,房晚反。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注⑤正義漢武故事云:「文成誅月余,有使者藉貨關東還,逢之於漕亭,還見言之,上乃疑,發其棺,無所見,唯有竹筒一枚,捕驗閑無蹤跡也。」

[編輯本段]【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末年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人誣陷太子,太子起兵抵抗,與同為皇族的丞相劉屈髦激戰五日,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漢武帝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衛子夫選擇了自殺。太子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一戶貧家,新安(今河南澠池東)縣令李壽得知太子的下落,就帶領人馬來捉拿他。太子上吊自殺。他的兩個兒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壽手下的張富昌等人殺死,至此,太子的妻子兒女全部遇害,只留下一位孫子劉詢,又稱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得知太子的冤屈,乃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追捕太子的官吏被族滅。征和三年,劉屈髦因與李廣利密謀擁立李廣利外甥昌邑哀王(李夫人之子劉髆)被殺,其家人亦被殺,加上被太子殺死的韓說,此時巫蠱之禍中的主要人物皆已亡故。武帝後來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但是因巫蠱之禍牽連受死的,前後達數萬人。

[編輯本段]【年號列表】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傳記《史記·孝武本紀》

《漢書·武帝紀》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念奴嬌漢武巡朔方

宋:李綱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

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鸇驅雀。

鏖戰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勛爵。

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

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

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

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秋風辭(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鑒賞】秋風吹拂,白雲飛舞,草木枯黃,葉片飄落,雁鳥都飛回南方去了。劉徹:是漢武帝的名字。武帝見秋風吹起而愁緒滿懷,頗有一種感嘆年華老去的意味。

金銅仙人辭漢歌唐李賀

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

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

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叄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走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聲波小

【背景】詩人有感於此,因而借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它設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詞句奇峭,而又妥帖綿密: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瓠子歌(劉徹)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

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魚弗郁兮柏冬日。

正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放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

皇謂河公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嚙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編輯本段]【千秋功過】

【曠世武功】

漢武帝是第一個奠定中國遼闊疆域的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國的版圖之遼闊,不過是漢武帝時代版圖的二分之一。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44年,如此大事武功,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執政。其時匈奴氣焰囂張,西域神秘莫測。

漢武帝絕不能忍受乃父乃祖的「和親外交」,忍氣吞聲,換取短暫和平。他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持久的雄心和野心,去征服,去開拓。

漢武帝即位第二年(建元二年,前139),派遣張騫出使大月氏,希望藉此形成反擊匈奴的戰略聯盟,壓縮匈奴的生存空間,實現對匈奴的戰略包圍。年僅18歲的帝王竟有如此眼光,歷朝歷皇,誰可比擬?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千古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中原漢族政權力量延伸到了今天新疆以西。

即位第八年(元光二年,前133),漢武帝第一次運籌帷幄征戰匈奴,馬邑之戰失利。但是,短暫的失利,絲毫不能影響24歲天子的征戰豪情,反而促使漢武帝破釜沉舟,毅然拋棄漢王朝施行近七十年的和親國策,全力出擊匈奴!變和平體製為戰爭體制,棄祖宗制度啟現實制度。其間的勇氣和魄力,令人嘆為觀止!

漢武帝曾在一篇求賢《詔》中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這篇躊躇滿志、殷情懇切的求賢《詔》,收錄在蕭統《文選》中,千百年來,英雄傳誦,志士吟詠。當年漢武帝以此「廣延天下人才」,今日反觀漢武帝一生功過,此語更是恰如其分!漢武帝之所以立下非常之功,皆因他就是非常之人!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漢武帝曾打算親自教霍去病兵法(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霍去病雖未學,但可見漢武帝深通兵法,這是他成為卓越的戰略軍事家的基礎。

論及漢武帝一朝的軍事戰役,人們往往言必稱衛青、霍去病、李廣,沒有人注意到璀璨四射的將星、帥才背後,遠在廟堂之上,那位足以與西方亞歷山大、愷撒、拿破崙相匹敵的最高統帥——漢武帝。

當年,漢武帝決意改變祖制、對匈開戰,韓安國、汲黯等前朝老臣,公孫弘、主父偃等當朝新銳,紛紛高唱反調。群臣應者寥寥,首戰無功而返,年輕的總指揮卻巋然不動。此後,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漠北之戰,對匈奴作戰的三大重要戰役,都由漢武帝親自決策部署,選將調兵。至於具體的用兵時間、出兵地點、兵力部署、攻擊方向,漢武帝都事無巨細,總攬無遺。

與此同時,漢武帝又劍指東方、南方、東南方、東北方,使漢朝的勢力到達今天西方的中亞,西南的雲貴川,東北的黑吉遼,南方的海南與福建,勾勒出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本框架。

但44年曠日持久的征戰殺伐,畢竟勞民傷財。對於漢武帝的軍事外交戰略,司馬遷也非常矛盾。《史記·匈奴列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少數民族史,司馬遷給匈奴立傳,把匈奴看作炎黃子孫之一,表達了他對這場戰爭的性質定位:這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一場悲劇,戰爭使雙方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雖然當時的漢帝國,還無法形成統一的多民族背景,兩個民族最好的辦法也應該是和平相處。可惜,到了漢武帝時代,和親政策已走入絕路,不得已而對匈用兵,司馬遷對此是理解的;而戰線越拉越長,漢武帝偶有任人失當,司馬遷也是痛心疾首。

為了寵幸李夫人,漢武帝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領數萬人出征,討伐大宛,不過艷羨其汗血寶馬。結果,打了兩年,軍隊損失十分之八。如此輕率,可謂草菅人命!

欲侯寵姬李氏,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伐宛。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

時間是撫平創痛的良藥。和平年代,人心思定,我們早已無法體察戰爭帶來的切膚之痛;所以,今人的評價理智多於感情。而兩千多年前,司馬遷與天下百姓一道,親歷家園變廢墟,忍看朋輩成新鬼;一代史家的良心,使司馬遷不可能面對戰爭之害無動於衷,必然會對漢武帝連年征戰,導致民生凋敝有所批評。

【千古文治】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中國思想文化的皇帝。

一統江山容易,聚攏人心困難。秦皇漢武深解其中三昧。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則「獨尊儒術」。

竇太後去世前,漢武帝就暗度陳倉,設立五經博士,為尊儒打基礎。即位之初,漢武帝迫不及待,舉國推選賢良方正直言敢諫。一位寂寞書生董仲舒,憑《天人三策》,石破天驚,脫穎而出。從此,本為民間一家的儒學被指定為官方思想,與政治、皇權緊密相連。

據此,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秦代至漢初,選拔人才用的是軍功爵制;到了漢武帝時代,逐漸轉變為察舉徵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大漢人才匱乏的局面。

文景崇黃老,寬厚無為,垂拱而治;漢武帝則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而其中尊儒興教,首立太學,尤予後世以至深影響。倘非此舉,儒家學說何以成「教」?倘非此舉,華夏文明何以存續?倘非此舉,學而優則仕何以體現?

然而,後世不乏對《天人三策》,對「獨尊儒術」深惡痛絕者,他們的批評並非毫無道理。

儒家對中國政治:以人為本,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獨尊儒術」讓人們都懂得禮義教化,精忠報國等一個臣子應該做的事。儒家對人才素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把「道德」作為衡量一個人的品質,將「從政」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漢武帝時代,對應內在的儒家統治思想,就是中央集權體制。秦始皇首創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但是,秦朝短命,未能設計一整套執政方針。西漢王朝,到了漢武帝,徹底肅清了諸侯王分裂勢力,鞏固了中央政權。

對此,司馬遷擊節稱道!《淮南衡山列傳》中,太史公曰:

淮南衡山,親為骨肉,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

秦行郡縣,不王不藩,是真正社會政治學意義上的封建體制。劉邦建漢,首封異姓諸王,后封同姓諸王。從政治體制的發展著眼,無疑是一種社會的倒退。繼而,呂后大封諸呂,終釀禍亂。因此,直到景帝朝,乃有吳楚七國之亂。漢武帝上接秦始皇,行郡縣以推行國家政令,此後兩漢四百年,雖有外戚、黨錮之禍,但無藩鎮之患。

不僅如此,漢武帝在強化中央集權上多方探索,利用酷吏打擊權貴即其大手筆之一。

打擊不法豪強與貪官污吏,勢在必行。但是,酷吏政治走到極端,難免會帶來各種後遺症。

司馬遷對此直言不諱: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天子聞之,以為能,遷為中尉。

漢武帝稱讚這樣的殺人魔王,提拔他擔任中尉,賜予更多的生殺大權。慘遭宮刑、深受酷吏之苦的司馬遷,能不有非議嗎?

【毀譽參半】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台罪己詔》。這份詔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

直言敢諫的汲黯曾批評漢武帝:皇上殺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寬恕,這樣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會被殺光。漢武帝不為所動,漠然一笑:何世無才,只是人主沒有識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夠辨明人才,何必擔心天下無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嚴峻,群臣雖素所愛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輒按誅之,無所寬假。汲黯諫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諭之曰: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

就是這樣一位視人才如草芥的漢武帝,一方面又極端地愛才、惜才。

封建**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台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歎,言聽計從。

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漢武帝千古無二。秦始皇、漢高祖視文人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終究雅量闕如。

而他生平中的一個錯誤,就是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漢武帝因此備受誤解和爭議。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褒有貶,班固的《漢書·武帝紀》對他的文治大加讚揚:

班固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絕口不提漢武帝的武功,表明對漢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表揚、批評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為什麼人們對漢武帝的評價分歧如此之大呢?

首先,漢武帝是一個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個政治家,非常有政治頭腦;但又是一個普通人,喜怒哀樂俱備。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歷史責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殺伐任性;他既立下蓋世之功,又給天下蒼生帶來巨大災難;他寵愛他喜歡的女人,可是,他不僅移情別戀,還為了江山,殺掉了自己最寵幸的女人。他絕頂聰明,又異常糊塗;為了傳說中的寶馬,居然不惜犧牲數萬人的生命。當更近地走近他時,我們會發現,在這些對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簡單地非此即彼。兩難之地,非常之時,他也會猶豫不定,甚至異常痛苦;同樣有普通人的歡喜和哀愁、小氣和算計、失眠和焦慮。在平常人眼裡他果決、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們在對他蓋棺論定時,往往流於偏激,說好時千古一人;說壞時罄竹難書。這樣,分歧就在所難免了。

我們無法使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任何人。人性本就複雜,更何況封建帝王!或許他的好發自本心,也可能是籠絡人心的手段;或許他的壞是皇權使然,不得已而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們無法剝離他身上的帝王枷鎖,我們的評價,就只能在他的帝王與凡人兩種身份之間游移。當年天真無邪的「彘兒」,如何蛻變成一個既可愛又可怕的皇帝?怎麼可能一言蔽之、一書盡之?

正所謂:

天風浩蕩,瀚海闌干,金戈鐵馬,萬死千傷,俱往矣;

長城巍然,絲路悠長,大賦煌煌,美人凄涼,俱往矣;

唇槍舌劍,縱橫捭闔,君臣相傾,千秋家國,俱往矣;

威加四海,功震八荒,千載以往,意氣飛揚,俱往矣。

唯有孤星冷月,晨鐘暮鼓,青燈黃卷,村社戲場,在年年評說,歲歲興嘆。

【漢武帝25項歷史性首創】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后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后,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裏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編輯本段]【武帝男寵】

根據《史記》和《漢書》的描述,劉徹還是一位雙性戀者。記載於史書上的男寵有韓嫣、李延年、韓說,以及為武帝弄兒的金日磾之子,衛青和霍去病也曾經為劉徹的男寵,不過後來開闢新道,建功立業,而成了漢朝的名將。但也有人認為此類說法缺少有力證據,又因年代久遠,而導致考證困難。

[編輯本段]【廟號謚號】

廟號「世宗」,謚號「孝武」,葬「茂陵」(前139—前87年間修建)。

[編輯本段]【後人評價】

班固(32—92)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畤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礻亶,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書·武帝紀》

司馬貞

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史記索隱》

石劍(1995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梅山街道人)

歷史學家對漢武帝感情複雜。一方面他被公認為打擊了匈奴並大大擴張了中國版圖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時期中國疆土擴大了兩倍,大部分他新納入版圖的領土都成為中國固有疆域的永久組成部分。他締造的帝國超過了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並領先於整個世界,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他更大的成就是促進了儒學,儒學成為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學說直到1912年君主制被推翻。另一方面,許多歷史批評家指責他的奢侈、迷信和他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政治負擔。他經常被人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世人將之合稱為「秦皇漢武」。他的確和秦始皇一樣,他用嚴厲的刑罰系統統治整個國家,卻又是一個富傳奇性色彩的人物。

劉徹,在他的歷史舞台上活躍了七十年,值得稱道的事情很多,對後世產生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情。

第一:將儒家學派捧上神壇,用政治力量助儒家排斥其他學派和學說。

任何一種思想,即令是最可敬的思想,只要定於一尊,就會變得可厭。儒家學派定於一尊之日也就是中國燦爛渾煌的時代,開始停止不前的時日。隨著封建特權的發展和因科舉制度而又出現的官場文化,儒家把這潭水攪得深不可測。

羅馬帝國要到四世紀八十年代,基督教才開始定於一尊,中國比西方早六百年實施思想禁錮,當西方從基督教中掙脫出來,中國還在苦苦掙扎。決定這項政策時,劉徹才區區十七歲。

第二:領土的擴張,使中國疆域倍增。

在安土重遷的農業社會,跟崇古畏戰的儒家系統當權兩種條件之下,疆域不丟失已算幸運了,根本不可能擴張。而中國疆域在公元前一世紀竟然擴張了兩倍往上,使中國原始的國士面積廣達五百萬平方公里,原因在於劉徹的雄才大略以及意志堅決。

羅馬帝國的擴張,歷時數百年,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而中華帝國這個龐然大物的本土面積,卻幾首由劉徹一手完成。他所擴張的疆域,以後很少變動,直到十八世紀清王朝,中國領士才作兩倍以上的擴張。

所以,劉徹註定是個大書特書的人物。以下內容從百度拷貝過來,純屬湊字數之舉,嘎嘎。

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生於長安,幼名彘,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謚號「孝武」,后葬於茂陵。《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

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

第二: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

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

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

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

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正如歷史正劇<漢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成為封建正統地位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治下名臣名將:

丞相:竇嬰許昌田鼢(蟲字旁)(田蚡)嚴青翟(應為庄青翟)石慶公孫賀劉屈犛田千秋

太尉大司馬:田鼢(蟲字旁)(田蚡)衛青霍去病霍光

御史大夫:嚴青翟韓安國公孫弘張湯石慶卜式兒寬杜周桑弘羊

列將軍:霍去病金日石單(di)(金日磾)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孔臧韓延年

郎中令:王臧李廣李敢

衛尉:李廣韓安國張騫路博得

太僕:灌夫公孫賀公孫敬聲

廷尉:張湯趙禹杜周郭居

太行令大鴻臚:王恢李息張騫田千秋

宗正大農令:韓安國鄭當時劉受顏異桑弘羊

中尉少府執金吾:韓安國趙禹李息王溫舒尹齊顏異桑弘羊

都尉:汲黯朱買臣江充

內史:石慶鄭當時公孫弘汲黯兒寬(兒寬)減宣

還有東方朔主父偃司馬遷蘇武周亞夫董仲舒司馬相如李陵

晚年生活

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相關音像】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

一獨尊儒術;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裡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二設立中朝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三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四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五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天馬等歷史意義重大

七開疆拓土。

西北:霍去病、衛青、李廣利張騫以及細君解憂等人的前赴後繼的努力西域首次與中國聯繫緊密,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

西南:使者軍隊的接連出現使西南邊陲第一次併入中國版圖

北方:衛青霍去病的出擊使北疆長時間穩定,保護了京師的穩定。

[編輯本段]【大一統措施】

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製,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製,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繫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編輯本段]【對外關係】

·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繫,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

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後果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但對匈奴的打擊使匈奴再無力與西漢政府相對抗,保證了北方邊郡乃至全國的安全。

[編輯本段]【個人生活】

后妃子女

皇后

陳皇后陳阿嬌,父堂邑侯陳午,母劉嫖既館陶大長公主,「金屋藏嬌」的典故由來,后被廢黜。

衛皇後衛子夫,后亦被廢黜。生劉據、衛長公主、石邑公主、諸邑公主。

李皇后李夫人,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后,李延年的妹妹,生劉髆。

趙太後趙婕妤(勾弋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

妃嬪

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

尹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邢娙娥

李姬,生蓋長公主、劉旦、劉胥。

某氏,生夷安公主。

兒子

長子戾太子劉據母皇後衛子夫

次子齊懷王劉閎母王夫人元狩六年立,18歲駕薨

三子燕剌王劉旦母李姬

四子廣陵厲王劉胥(與齊懷王劉閎同時立)

五子昌邑哀王劉髆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其子劉賀當過27天皇帝)

六子漢昭帝劉弗陵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女兒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漢武帝之女未有明確排序。

蓋長公主(鄂邑長公主)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曹襄,可能是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迹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巫蠱之禍」的發生,首先從衛長公主的兩個妹妹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案拉開序幕。

征和二年(前91),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於是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整個家族都被處死。數月之後,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因為巫蠱罪而被處死。

石邑公主司馬貞《索引》認為石邑公主是衛子夫三個女兒之一,另外兩位是衛長公主和諸邑公主。

陽石公主(德邑公主)唯一的記載是「巫蠱之禍」,《史記》和《漢書》只說其是帝女,並未交代其母親身份。因為和諸邑公主同時因巫蠱罪被處死,所以現在一些註解把她當成了衛子夫的女兒。

諸邑公主

夷安公主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子昭平君。

漢代只有皇后的女兒才有專門的記載,漢武帝是否有其他女兒還有待發現。

[編輯本段]【相關音像】

中國大陸:

電視劇《漢武帝》,由周里京飾演漢武帝。

漢武帝電視劇《漢武大帝》,由陳寶國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司馬遷》,由許還山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大漢天子》系列,由黃曉明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鳳求凰》,由劉小鋒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東方朔》,由靳東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劍行天下》,又名大漢英雄,由鄭國林飾演漢武帝。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史記》之《孝武本紀》(節選)

【正文(1)】

漢武帝劉徹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註解】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諱徹。」正義謚法云:「克定禍亂曰武。」注②索隱按:景十三王傳廣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閑王德以至廣川,凡有八人,則武帝第九也。注③集解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正文(1)】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①天下乂安,②薦紳③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⑤召案綰﹑臧,綰﹑臧自殺,⑥諸所興為者皆廢。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六十七年,歲在辛丑。」注②正義乂音魚廢反。注③索隱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紳帶之閑,事出禮內則。今作「薦」者,古字假借耳。漢書作「縉紳」,臣瓚雲「縉,赤白色」,非也。注④索隱城南,長安城南門外也。案:關中記雲明堂在長安城門外,杜門之西也。注⑤集解徐廣曰:「纖微伺察之。」注⑥正義漢書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趙綰坐請無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應劭云:「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黃老術,非薄五經,因故絕奏事太后,太后怒,故令殺。」

【正文(3)】

后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后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縞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醦﹑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篃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醦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①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醦,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葯齊為黃金②矣。

【註解】

注①索隱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人,賣葯東海邊,時人皆言千歲也。正義列仙傳云:「安期生,琅邪阜鄉亭人也。賣葯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量為報,曰『后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注②索隱齊音劑。

【正文(4)】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①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②史寬舒③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註解】

注①正義漢書起居云:「李少君將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雲『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將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唯衣冠在也。」注②集解韋昭曰:「人姓名。」正義音直偽反。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二人皆方士。」正義姓史,名寬舒。

【正文(5)】

亳人薄誘忌①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②泰一佐曰五帝。③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④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⑤冥羊⑥用羊;祠馬行⑦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⑧用牛;武夷君⑨用乾魚;陰陽使者⑩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雲亳人謬忌也。」索隱亳,山陽縣名。姓謬,名忌,居亳,故下稱薄忌。此文則衍「薄」字,而「謬」又誤作「誘」矣。注②索隱天神貴者太一。案:樂汁微圖雲「紫微宮北極天一太一」。宋均以為天一﹑太一,北極之別名。春秋緯「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注③索隱其佐曰五帝。河圖雲蒼帝神名靈威仰之屬也。正義五帝,五天帝也。國語云「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睰光紀,黃帝含樞紐」。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斗,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佐者,謂配祭也。注④集解徐廣曰:「一雲日一太牢具,十日。」注⑤集解孟康曰:「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鏡如貙而虎眼。或雲直用破鏡。」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注⑥集解服虔曰:「神名也。」注⑦正義神名也。注⑧正義丁丈反。三並神名。注⑨正義神名。注⑩集解漢書音義曰:「陰陽之神也。」

【正文(6)】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①以發瑞應,造白金焉。②

【註解】

注①索隱案:食貨志皮幣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以薦璧,得以黃金一斤代之。又漢律皮幣率鹿皮方尺,直黃金一斤。注②索隱案:食貨志白金三品,各有差也。正義白金三品,武帝所鑄也。如淳曰:「雜鑄銀錫為白金也。」平準書云:「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曰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圓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復小,隋之,其文龜,直三百。」錢譜云:「白金第一,其形圓如錢,肉好圓,文為一龍。白銀第二,其形方小長,肉好亦小長,好上下文為二馬。白銀第三,其形似龜,肉好小,是文為龜甲也。」

【正文(7)】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②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④

【註解】

注①集解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索隱麃音步交反。韋昭曰「體若□而一角,春秋所謂『有□而角』是也。楚人謂麋為麃」。又周書王會雲麃者若鹿。爾雅雲麋,大鹿也,牛尾一角。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注②正義漢書終軍傳雲「從上雍,獲白麟」。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注③正義力召反,焚也。注④集解晉灼曰:「符瑞也。」瓚曰:「風示諸侯以此符瑞之應。」

【正文(8)】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谸,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①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②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③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④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為)**[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⑤而隱之。

【註解】

注①正義漢武故事雲少翁年二百歲,色如童子。注②集解徐廣曰:「齊懷王閎之母也。」駰案:桓譚新論雲武帝有所愛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質性嬛佞。正義漢書作「李夫人」。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如火勝金,用丙與丁日,不用庚辛。」注④正義飯,房晚反。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注⑤正義漢武故事云:「文成誅月余,有使者藉貨關東還,逢之於漕亭,還見言之,上乃疑,發其棺,無所見,唯有竹筒一枚,捕驗閑無蹤跡也。」

[編輯本段]【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末年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人誣陷太子,太子起兵抵抗,與同為皇族的丞相劉屈髦激戰五日,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漢武帝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衛子夫選擇了自殺。太子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一戶貧家,新安(今河南澠池東)縣令李壽得知太子的下落,就帶領人馬來捉拿他。太子上吊自殺。他的兩個兒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壽手下的張富昌等人殺死,至此,太子的妻子兒女全部遇害,只留下一位孫子劉詢,又稱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得知太子的冤屈,乃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追捕太子的官吏被族滅。征和三年,劉屈髦因與李廣利密謀擁立李廣利外甥昌邑哀王(李夫人之子劉髆)被殺,其家人亦被殺,加上被太子殺死的韓說,此時巫蠱之禍中的主要人物皆已亡故。武帝後來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但是因巫蠱之禍牽連受死的,前後達數萬人。

[編輯本段]【年號列表】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傳記《史記·孝武本紀》

《漢書·武帝紀》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念奴嬌漢武巡朔方

宋:李綱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

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鸇驅雀。

鏖戰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勛爵。

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

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

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

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秋風辭(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鑒賞】秋風吹拂,白雲飛舞,草木枯黃,葉片飄落,雁鳥都飛回南方去了。劉徹:是漢武帝的名字。武帝見秋風吹起而愁緒滿懷,頗有一種感嘆年華老去的意味。

金銅仙人辭漢歌唐李賀

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

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

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叄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走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聲波小

【背景】詩人有感於此,因而借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它設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詞句奇峭,而又妥帖綿密: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瓠子歌(劉徹)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

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魚弗郁兮柏冬日。

正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放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

皇謂河公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嚙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編輯本段]【千秋功過】

【曠世武功】

漢武帝是第一個奠定中國遼闊疆域的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國的版圖之遼闊,不過是漢武帝時代版圖的二分之一。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44年,如此大事武功,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執政。其時匈奴氣焰囂張,西域神秘莫測。

漢武帝絕不能忍受乃父乃祖的「和親外交」,忍氣吞聲,換取短暫和平。他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持久的雄心和野心,去征服,去開拓。

漢武帝即位第二年(建元二年,前139),派遣張騫出使大月氏,希望藉此形成反擊匈奴的戰略聯盟,壓縮匈奴的生存空間,實現對匈奴的戰略包圍。年僅18歲的帝王竟有如此眼光,歷朝歷皇,誰可比擬?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千古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中原漢族政權力量延伸到了今天新疆以西。

即位第八年(元光二年,前133),漢武帝第一次運籌帷幄征戰匈奴,馬邑之戰失利。但是,短暫的失利,絲毫不能影響24歲天子的征戰豪情,反而促使漢武帝破釜沉舟,毅然拋棄漢王朝施行近七十年的和親國策,全力出擊匈奴!變和平體製為戰爭體制,棄祖宗制度啟現實制度。其間的勇氣和魄力,令人嘆為觀止!

漢武帝曾在一篇求賢《詔》中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這篇躊躇滿志、殷情懇切的求賢《詔》,收錄在蕭統《文選》中,千百年來,英雄傳誦,志士吟詠。當年漢武帝以此「廣延天下人才」,今日反觀漢武帝一生功過,此語更是恰如其分!漢武帝之所以立下非常之功,皆因他就是非常之人!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漢武帝曾打算親自教霍去病兵法(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霍去病雖未學,但可見漢武帝深通兵法,這是他成為卓越的戰略軍事家的基礎。

論及漢武帝一朝的軍事戰役,人們往往言必稱衛青、霍去病、李廣,沒有人注意到璀璨四射的將星、帥才背後,遠在廟堂之上,那位足以與西方亞歷山大、愷撒、拿破崙相匹敵的最高統帥——漢武帝。

當年,漢武帝決意改變祖制、對匈開戰,韓安國、汲黯等前朝老臣,公孫弘、主父偃等當朝新銳,紛紛高唱反調。群臣應者寥寥,首戰無功而返,年輕的總指揮卻巋然不動。此後,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漠北之戰,對匈奴作戰的三大重要戰役,都由漢武帝親自決策部署,選將調兵。至於具體的用兵時間、出兵地點、兵力部署、攻擊方向,漢武帝都事無巨細,總攬無遺。

與此同時,漢武帝又劍指東方、南方、東南方、東北方,使漢朝的勢力到達今天西方的中亞,西南的雲貴川,東北的黑吉遼,南方的海南與福建,勾勒出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本框架。

但44年曠日持久的征戰殺伐,畢竟勞民傷財。對於漢武帝的軍事外交戰略,司馬遷也非常矛盾。《史記·匈奴列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少數民族史,司馬遷給匈奴立傳,把匈奴看作炎黃子孫之一,表達了他對這場戰爭的性質定位:這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一場悲劇,戰爭使雙方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雖然當時的漢帝國,還無法形成統一的多民族背景,兩個民族最好的辦法也應該是和平相處。可惜,到了漢武帝時代,和親政策已走入絕路,不得已而對匈用兵,司馬遷對此是理解的;而戰線越拉越長,漢武帝偶有任人失當,司馬遷也是痛心疾首。

為了寵幸李夫人,漢武帝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領數萬人出征,討伐大宛,不過艷羨其汗血寶馬。結果,打了兩年,軍隊損失十分之八。如此輕率,可謂草菅人命!

欲侯寵姬李氏,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伐宛。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

時間是撫平創痛的良藥。和平年代,人心思定,我們早已無法體察戰爭帶來的切膚之痛;所以,今人的評價理智多於感情。而兩千多年前,司馬遷與天下百姓一道,親歷家園變廢墟,忍看朋輩成新鬼;一代史家的良心,使司馬遷不可能面對戰爭之害無動於衷,必然會對漢武帝連年征戰,導致民生凋敝有所批評。

【千古文治】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中國思想文化的皇帝。

一統江山容易,聚攏人心困難。秦皇漢武深解其中三昧。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則「獨尊儒術」。

竇太後去世前,漢武帝就暗度陳倉,設立五經博士,為尊儒打基礎。即位之初,漢武帝迫不及待,舉國推選賢良方正直言敢諫。一位寂寞書生董仲舒,憑《天人三策》,石破天驚,脫穎而出。從此,本為民間一家的儒學被指定為官方思想,與政治、皇權緊密相連。

據此,漢武帝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秦代至漢初,選拔人才用的是軍功爵制;到了漢武帝時代,逐漸轉變為察舉徵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大漢人才匱乏的局面。

文景崇黃老,寬厚無為,垂拱而治;漢武帝則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而其中尊儒興教,首立太學,尤予後世以至深影響。倘非此舉,儒家學說何以成「教」?倘非此舉,華夏文明何以存續?倘非此舉,學而優則仕何以體現?

然而,後世不乏對《天人三策》,對「獨尊儒術」深惡痛絕者,他們的批評並非毫無道理。

儒家對中國政治:以人為本,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獨尊儒術」讓人們都懂得禮義教化,精忠報國等一個臣子應該做的事。儒家對人才素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把「道德」作為衡量一個人的品質,將「從政」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漢武帝時代,對應內在的儒家統治思想,就是中央集權體制。秦始皇首創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但是,秦朝短命,未能設計一整套執政方針。西漢王朝,到了漢武帝,徹底肅清了諸侯王分裂勢力,鞏固了中央政權。

對此,司馬遷擊節稱道!《淮南衡山列傳》中,太史公曰:

淮南衡山,親為骨肉,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

秦行郡縣,不王不藩,是真正社會政治學意義上的封建體制。劉邦建漢,首封異姓諸王,后封同姓諸王。從政治體制的發展著眼,無疑是一種社會的倒退。繼而,呂后大封諸呂,終釀禍亂。因此,直到景帝朝,乃有吳楚七國之亂。漢武帝上接秦始皇,行郡縣以推行國家政令,此後兩漢四百年,雖有外戚、黨錮之禍,但無藩鎮之患。

不僅如此,漢武帝在強化中央集權上多方探索,利用酷吏打擊權貴即其大手筆之一。

打擊不法豪強與貪官污吏,勢在必行。但是,酷吏政治走到極端,難免會帶來各種後遺症。

司馬遷對此直言不諱: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天子聞之,以為能,遷為中尉。

漢武帝稱讚這樣的殺人魔王,提拔他擔任中尉,賜予更多的生殺大權。慘遭宮刑、深受酷吏之苦的司馬遷,能不有非議嗎?

【毀譽參半】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台罪己詔》。這份詔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

直言敢諫的汲黯曾批評漢武帝:皇上殺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寬恕,這樣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會被殺光。漢武帝不為所動,漠然一笑:何世無才,只是人主沒有識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夠辨明人才,何必擔心天下無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嚴峻,群臣雖素所愛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輒按誅之,無所寬假。汲黯諫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諭之曰: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

就是這樣一位視人才如草芥的漢武帝,一方面又極端地愛才、惜才。

封建**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台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歎,言聽計從。

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漢武帝千古無二。秦始皇、漢高祖視文人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終究雅量闕如。

而他生平中的一個錯誤,就是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漢武帝因此備受誤解和爭議。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褒有貶,班固的《漢書·武帝紀》對他的文治大加讚揚:

班固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絕口不提漢武帝的武功,表明對漢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表揚、批評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為什麼人們對漢武帝的評價分歧如此之大呢?

首先,漢武帝是一個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個政治家,非常有政治頭腦;但又是一個普通人,喜怒哀樂俱備。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歷史責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殺伐任性;他既立下蓋世之功,又給天下蒼生帶來巨大災難;他寵愛他喜歡的女人,可是,他不僅移情別戀,還為了江山,殺掉了自己最寵幸的女人。他絕頂聰明,又異常糊塗;為了傳說中的寶馬,居然不惜犧牲數萬人的生命。當更近地走近他時,我們會發現,在這些對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簡單地非此即彼。兩難之地,非常之時,他也會猶豫不定,甚至異常痛苦;同樣有普通人的歡喜和哀愁、小氣和算計、失眠和焦慮。在平常人眼裡他果決、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們在對他蓋棺論定時,往往流於偏激,說好時千古一人;說壞時罄竹難書。這樣,分歧就在所難免了。

我們無法使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任何人。人性本就複雜,更何況封建帝王!或許他的好發自本心,也可能是籠絡人心的手段;或許他的壞是皇權使然,不得已而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們無法剝離他身上的帝王枷鎖,我們的評價,就只能在他的帝王與凡人兩種身份之間游移。當年天真無邪的「彘兒」,如何蛻變成一個既可愛又可怕的皇帝?怎麼可能一言蔽之、一書盡之?

正所謂:

天風浩蕩,瀚海闌干,金戈鐵馬,萬死千傷,俱往矣;

長城巍然,絲路悠長,大賦煌煌,美人凄涼,俱往矣;

唇槍舌劍,縱橫捭闔,君臣相傾,千秋家國,俱往矣;

威加四海,功震八荒,千載以往,意氣飛揚,俱往矣。

唯有孤星冷月,晨鐘暮鼓,青燈黃卷,村社戲場,在年年評說,歲歲興嘆。

【漢武帝25項歷史性首創】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后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后,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裏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編輯本段]【武帝男寵】

根據《史記》和《漢書》的描述,劉徹還是一位雙性戀者。記載於史書上的男寵有韓嫣、李延年、韓說,以及為武帝弄兒的金日磾之子,衛青和霍去病也曾經為劉徹的男寵,不過後來開闢新道,建功立業,而成了漢朝的名將。但也有人認為此類說法缺少有力證據,又因年代久遠,而導致考證困難。

[編輯本段]【廟號謚號】

廟號「世宗」,謚號「孝武」,葬「茂陵」(前139—前87年間修建)。

[編輯本段]【後人評價】

班固(32—92)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畤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礻亶,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書·武帝紀》

司馬貞

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史記索隱》

石劍(1995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梅山街道人)

歷史學家對漢武帝感情複雜。一方面他被公認為打擊了匈奴並大大擴張了中國版圖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時期中國疆土擴大了兩倍,大部分他新納入版圖的領土都成為中國固有疆域的永久組成部分。他締造的帝國超過了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並領先於整個世界,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他更大的成就是促進了儒學,儒學成為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學說直到1912年君主制被推翻。另一方面,許多歷史批評家指責他的奢侈、迷信和他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政治負擔。他經常被人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世人將之合稱為「秦皇漢武」。他的確和秦始皇一樣,他用嚴厲的刑罰系統統治整個國家,卻又是一個富傳奇性色彩的人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羽林大將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羽林大將軍
上一章下一章

重要配角之漢武帝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