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大明朝的財政大包干
把四人關係搞定過後,就聽到朱賡率先祝賀:「老師,你的中西同源論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耳目一新」
沈一貫也補了一句:「原本以為理學、心學是上帝一脈所出的唯一學問。但昨日老師講授的內容則是講認知與行為分開。我等讀書人一直苦苦追尋的學問終於可以補全了」
這氛圍,意識到有點進展太快的高翰文有點小心地問道;「連你們也覺得中西之學完全互補,沒有衝突嗎?」
「完全沒有衝突的,心學講知行合一,致良知,也只是講了我等行為的目的,但認知的方法依然沒有說透,現在加上西學正好補全。中西結合,正好互相印證」沈一貫趕緊補充道。
「高大人怎麼會懷疑中西兩學衝突呢,莫非有人要從中作梗,阻礙西學傳播?」好傢夥,徐有知這個女人的第六感一下子就來了。
意識到自己原本計劃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晚清套路有些多餘,高翰文立刻收起了擔心,也截斷了徐有知這個眼看要跑偏的話題。
萬萬沒想到明朝南方能有這麼開明,直球出擊,可比搞孔子改制考這類拐彎抹角好多了,何況自己也並不待見那些頂著孔子招牌的行事風格。
三個年輕人,拜完師,又聊了一會兒邏輯學裡面具體的內容。
由於時間倉促倒也沒法聊得太深入,只能就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聊了一下。其實主要就是講同一律。也就是後世老師講的A就是A。
甚至還冒用蘇東坡,講了個小故事。
就是一日,蘇小妹好奇問蘇東波:「你最好的寫作方式是什麼?」
蘇東坡回到:「從上往下寫」
四人就古詩文中,總總問牛答馬似的行文聊得不亦樂乎,甚至徐有知都給笑的彎了腰。兩個學生表情管理上倒還鎮得住。
---------------------------
這時,突然門子合著金翠蘭來報,原來這群士紳又來鬧減免稅了。
好傢夥,這兩口子來當面來秀恩愛了。
不想理金翠蘭的高翰文,往門口走去,看看又來了誰。
結果當先就遇到徐員外。
好傢夥,一邊縱容女兒過來晃蕩,一邊又親自帶隊來鬧事。
「徐員外,你是來找愛女的嗎?」高翰文非常不適時宜的問了一句,一下子就把徐員外搞得下不來台。
徐員外雖然姦猾,但完全意料不到高翰文如此不要臉面,不按套路出來,年輕人,不講武德。
正常難道不應該是既然已經跟徐家關係緩和就應該順帶高抬貴手,商稅這邊好商量的嗎?
第一次遇到如何不講情面的領導,徐員外也很鬱悶。因為這麼喊一嗓子,高翰文與士紳的矛盾就變成了高翰文與、徐員外,其他士紳三方的矛盾了。
「好傢夥,你徐員外不會是要憑女兒上位,不跟我們共進退了吧」也不知道隊里是誰,這麼配合地來了一句。高翰文正缺這麼一位好捧哏呢。
「空穴來風、空穴來風,都是些子虛烏有的事情。我們士紳是一家,誰說要但對跟官府談判的。我不會,你們也休想。申請減免商稅是我們救災功臣應有的權益。誰也別想來拱火,挑起亂子」
徐員外到時反應快,一愣神的功夫,就發現有人拱火,立刻厲聲鎮住場子。
「徐員外說的有禮,他們年輕人求學是年輕人的事情,是學問的事情。我嗎爭商稅減免是我們的事情,各是一碼事,原本兩不誤的。高大人,改天我也把我大孫子送來,大人能撥冗指導一下嗎?」好傢夥,原本一隊人情緒快平移下去了。這又被趙真善拱火,挑起來了。
徐員外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但如果,自己女兒是來拜師高翰文。趙真善大孫子也要拜師高翰文。這裡裡外外,高低是不是自己矮了趙真善一輩啊?
一輩子從來不吃虧的徐員外,這一下子想著就渾身難受,也不管那什麼商稅,耿著脖子講:「我女兒是過來討論學問的,可不是來拜師的。是吧」徐員外說完又朝自己女兒追問了一句。
「我本來上來拜師的,不過高先生見我聰明伶俐,引為知己,就沒有拜師成功。但以後也能經常過來交流學問,順便也想學門外語試試。」徐有知倒是很大方地說出了實情。
我什麼時候要教外語了,另外,這知己也太快了吧。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女追男就是這樣,猶如窗戶紙一般,只要女生一說破,基本那層紗就沒了。
一想到能夠教外語,學外語,高翰文也不好出言反駁啥的了。甚至現在就等不及了。
好在現場人多也讓高翰文定住了心神,畢竟大庭廣眾的,既然走了成聖這條路,形象高低就不能倒。眼看著局面要往自己私生活上扯,立馬轉移話題:
「大家稍等片刻,本官去值房看看,昨日要核算的商稅核算出結果沒有。你們三位去我書房看會兒書吧」說完高翰文就腳底抹油去值房了。
-----------------
「徐同知、沈知事、馬照磨,核算得怎麼樣?」高翰文去了值房,當先就問道。
「回稟大人,我三人分開核算,商稅分三類,一類是住稅的門店稅、牙稅、契稅等,是由我負責核算,總計15000兩每年,其中大戶繳納10000兩,並且8000兩是上繳給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的。
一類是過稅,主要是關鈔城門稅等,由沈知事負責核算。總計6000兩每年,其中大戶繳納3000兩。
最後是雜費主要是一些加派或者其他項目,由馬照磨核算,還沒出最終結果,但大概,總計10萬兩每年,其中5萬兩上繳上司衙門,其餘錢是直接歸屬府衙的公使錢,給一幫白衣、皂吏以及衙門屬官補貼家用的」徐同知有條不紊地回復。
「就這些?」高翰文有些不可思議,你們幾大家又不都和氣,怎麼這會兒都對徐同知言聽計從了。
「是的,高大人」沈知事、馬照磨應聲蟲是的答應。
「那,上繳朝廷的商稅呢,還有就是這個商稅收稅的依據是什麼?」被搞得有些糊塗地高翰文不得不耐心下來,打破砂鍋問到底。
「朝廷商稅正稅是三十抽以,但只是個概念沒發執行。誰也不能評價貨值大小不是。正稅一般是住稅裡面,我們上繳給布政使衙門,布政使衙門再去劃分,然後上繳。大人不必擔心這一塊,朝廷財政主要是農稅,商稅佔比很小的。每年內閣有任務的,只要個地方完成商稅任務就行,剩餘可以截留的。由於沒法評價貨值大小,我們基本是有住店就按住店規模收取的,沒住店就看合同文書,如果都沒有,那就按每筆收一點這樣子收取的」徐同知到時很細心地打消了高翰文的擔心。
「好傢夥,財政大包干啊,這是」高翰文也沒法說其他的。因為後世分稅制改革也得朝廷又權威才行,現在看來,我大明朝廷很難撐起這個權威了。
沒有多話,高翰文,點頭后又回到大堂去跟一群人打太極了。這商稅,如果減下來,白衣與皂吏薪水就沒了,就得全靠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製造案情,增加過手費了。
要減免,難啊。話說怎麼自己的立場已經改變到給減免商稅尋找理由了呢?
----------------
多謝多謝白蓮教徒、北疆*風月、山的那邊等書友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