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活現實」
最後一次以談話題的方式,講一個辭彙(事情)或是一個故事,雖然真正的故事是沒有結尾的,但這次題目到這裡也許就真的結束了。
當然我也有一點點小小的遺憾,每一個人的故事或許也從未停止。這個篇幅到最後我想談論一個關於「生活現實」的話題,在這之前也想過關於別的內容,但是想了想還是就用這個話題吧!主要是更貼近現實的生活,也許會說道有關於家庭、親情、友情、愛情,可能也會有更多的東西作為文中的代表。
那從最簡單的「家庭」和「親情」來講,之所以把這兩個名詞一起說,這兩個辭彙之間有太多關聯,甚至是相似性。親情的本質是來源於家庭的對內輸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一樣的。可從這次說的「生活現實」這個方面談,就會扯到人情。打個比方:假如你有一個小家庭(自己和父母)的同時還有一個大家庭(父母親雙方各自的直系旁親:叔伯(堂兄弟/表兄弟)、姨姑(堂姐妹/表姐妹)),遇到事情覺得你們家可能幫得上他們自己的,就上門拜託事情,又送這送那,簡稱托關係,用四川的說法叫走親戚,走關係。但是在你什麼都不是的情況下這種人理都不理你,一旦飛黃騰達的情況下直奔朝你來,通常這種屬於利益性。
講一段故事給每一個人聽聽,在西南地區住在一個三線城市的女孩林楠,母親是從鄉下農村嫁到貼著城市的郊區,家庭條件一般。某一次,母親的表妹(也就是母親的母親的弟弟的女兒,比母親小大概三四歲,大學的文化水平)的孩子剛滿月,宴請二姑母(林楠的外婆)一家人來吃滿月宴,後面到酒店吃飯的時候表妹的大姑母(林楠的姨外婆)在衛生間外面碰見她的妹妹(林楠的外婆)被林楠攙扶著剛要走進衛生間,就在那裡不想用正眼瞧人的語氣說「上次二侄女在那邊辦的酒席是請你過來看看找的侄女婿人怎麼樣的,結果你倒好叫你的女兒那一家子的人過來吃酒,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說人用的是方言,轉譯為普通話是這樣)!」當時林楠的外婆耳朵聽力不好,眼睛也看不清楚,就沒有理會,林楠倒是聽的清清楚楚,也沒有做聲。事情這樣還是有一段往事的,將以林楠的視角來說,表姨小的時候讀書,因為家在鄉里,學校又在縣上,來回不方便,只能托給大姑母家裡照看,相對來說寄住在那邊,可能就要親昵一些。但是大姑母可不是什麼好德性的樣子,比較的吝嗇、小氣,屬於從來不把她的親妹妹放在眼裡的那種。所以是侄女那邊後面經濟條件很好,又走的比較近,就對人是那種狗眼看人低的架勢。包括表姨對待她的二姑母也是帶著點嫌棄的。就是因為這樣,當時表姨生產之後都只跟自己的大姑母說,去醫院看望,都刻意不跟這邊說,最後都還是在請吃滿月宴的時候才知道的。
不過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其實有的時候人是不能忘本的,也和所受的教育(教養)有一定的關係。
在教育方面,師資往往也很現實,有的偏遠鄉村學校其實不是學生不努力,是條件有限,資源有限,大城市的孩子往往學的更多、更充實。山村的孩子學到知識見過的世面也許都沒有大城市的孩子多,在大城市裡的大學生有的願意吃苦,選擇鄉村振興的道路,去鄉村支教,傳給孩子們更多知識,而有的迫於生活,為了生存,圖謀更好的發展選擇留在城市。所以常常聽到一句話「寒門難出貴子」,也不是為了貶義,現實就是這樣。
再說後面提到的「愛情」,它和家庭的關係,也接近親情。
「愛情」是家庭的前半生,「生活」是家庭的後半生,綜合起來才構成了家庭。組合成家庭之前是因為愛情相遇,後面合在一起久而久之之後就成了生活的柴米油鹽,有的會引發矛盾、糾紛,處理不好迎來的就是離婚,所謂的婚姻關係。某些時候家庭生活就是平淡的,由夫妻變成了相依為命的親人,老夫老妻的常態。
曾經聽過這樣一種感嘆,是出自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孩說的一句話「真羨慕爺爺奶奶輩那時候的愛情,只是現在的時代新鮮勁一過什麼也不是。」經常聽到最多的可能是「物質是愛情的基礎,沒有凌駕於物質上的愛情,那都不配叫愛情」,可有沒有人知道,愛情不一定非要買買買,才能提現愛不愛,付出實際行動,作出真心的回應就已經足夠了,生活往往多數都需要物質上的輔助,也恰恰離不開。
也請記住這句話,童話有時是美好的,但現實是真正的殘酷,生活最不易,也容易累。
------題外話------
本來打算只寫九章的後來想了想,還是堅持把自己規定的十章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