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舊事
明安十二年天子聖壽,南安王入京與賀,在京駐足一月後回得封地,在他走後半月蘭貴妃身懷有孕,往前推算日子查起居注有示明安帝確實去了承玉殿,但那日的明安帝已然醉了酒不醒於事,一切都是蘭貴妃為了遮掩自己私行的計劃。
在明安帝登基之前蘭貴妃並未入太子府,而在不為人知處她與南安王湛至嵩有過相看兩不厭的情誼,那時二人還是發乎情止乎禮無半分逾矩,可自己身為丞相的父親要鞏固家族地位,就必須讓她入宮為妃,而南安王也被先帝遣往封地。
情緣斬斷,蘭貴妃依父之言入宮,明安帝也看在丞相之面上偶爾駕臨承玉宮,可那時的蘭貴妃還是嚮往著美好之情的少女,帝后恩愛容不得她插足半分,甚至痛失愛子后那二人都未有過半分嫌隙,這般境況之下念及過往蔥蘢便是自然而然。
南安王回京后是住在宮外的,但那夜明安帝留了南安王把酒言歡便讓其宿在了宮裡,這一留就留出了今日的禍端。
事後蘭貴妃和南安王二人都為自己的荒唐而驚懼,但終歸還是有往日情分在,這夜也並無旁人所見,隔日蘭貴妃便使了法子讓明安帝宿在了承玉宮,酒是喝了,明安帝那夜卻並未動她,那酒中有些許迷藥,晨起后明安帝並不記得自己昨夜喝酒之後如何,卻也未做他想。
此事之後南安王照例離京,蘭貴妃查出有孕明安帝自是欣喜,等到湛誠修降生后亦是如對當初的大皇子別無二致,可這般的情形讓蘭貴妃看了就越發的不安,所幸湛誠修的樣貌像蘭貴妃居多是以也未讓人察覺多少異樣,等到南安王再次回京賀明安帝四十聖壽時他見到了湛誠修,也在不為人知之時和湛誠修驗了血親,湛誠修確為他的孩子。
此事若是傳揚出去南安王連同丞相府九族都免不了一死,南安王知曉其中利害所以克制住了自己對孩子的關切和愛,可蘭貴妃身邊終究還是孫家的人,孫丞相自也對此事之情,他和這二人的做法一致,因為那時的湛誠修是唯一一個有希望當上太子的皇子,孫家需要這個孩子進一步延展勢力,蘭貴妃也需要這個孩子保餘生太平尊貴。
可又等幾年明安帝還是未立太子,朝中以丞相為首一干人等日常說著「儲君未立國之不穩」也未撼動半分,直到中宮皇后再次被查出喜脈,明安帝竟在孩子還未出生時便擬好了立太子的聖旨,孫丞相意識到了這個孩子對湛誠修的威脅,但明安帝對這個嫡子很是在乎根本得不了半分手,所以只能另闢蹊徑讓帝王改了這決定,那就是古來帝王都信奉的天神之警示,告訴明安帝湛誠錦受不住這份福氣的高僧便是孫丞相的人。
中宮嫡出平安墜地,明安帝在其出生后不過幾月就立了太子,可那聖旨上頭的名字卻不是湛誠錦而是湛誠修,陳皇後為此與明安帝生了嫌隙,湛誠錦一日日長大也越來越感覺到了自己父皇對自己並不如對自己皇兄一般用心,父子之間的隔閡隨著時間的流淌一日日加寬,終是釀成了遲妘剛來兆京時的局面。
但湛誠錦察覺不到明安帝的關懷不代表湛誠修和孫丞相察覺不到,原本為了湛誠修太子之位不得已所編造的謊言孫丞相就一清二楚,自也要為日後易儲那一日到來做準備,在湛誠修及冠后孫丞相便對其言明了當年立儲之事,自此湛誠修也與明安帝父子離心,一心只為保住自己的儲君之位,日子越長明安帝動搖儲君的心思愈顯,對陳太尉屢次提出易儲一事不加責罰也不加理會的態度就是證據,湛誠修心中不安,要早日登上皇位剷除異己的心思就越強烈,遲妘入京后便已是到達了頂點。
要奪位便要有兵權,京中買通董甸,京外私聯遠在邊疆的鎮南將軍祝恭顯,為了遮掩便將一直置身事外南安王也拉進了這場局,但湛誠修以為是自己對南安王許以的厚利打動了他,殊不知是南安王見不得自己的親子被他人棄如棋子。
所以從一開始南安王就沒想要這皇位,甚至可以說他已經做好了為湛誠修光明正大登上帝位鋪路的準備,可湛誠修半分未曾察覺南安王對自己的關切遠勝一個「皇伯」該給的……
「明安帝對他寄予厚望盼子成龍至今也未有過要他性命的念頭,南安王與他血脈相融不惜放下自己的太平日子為他造反,父愛如山莫不如此,他這一生活的倒也不虧。」
宗璟聽完遲妘的敘述后笑嘆,也不知在嘆湛誠修到了如今還未感覺到這兩位父親的良苦用心,還是在嘆自己沒有一個這樣肯為自己著想的父親。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遲妘側頭看向他,「念父母之恩者多也不多少也不少,但在天家皇室中卻是稀得,這世人所仰望的巔峰背後有的只是不知幾何的殺戮和拋卻。」
宗璟亦回頭望向她,「若你亦置身其中,又當如何?」
「不為刀俎不為魚肉,尋自身該得應得。」
遲妘並無閃躲,她出自祈天宮,自小所受之訓便是如何體諒生民,她憐惜為戰火所擾的百姓,卻也知曉順應天時不該是無為待宰,大勢所致時惟有以戰制戰才能換取更為長久的安寧;她不喜皇室的涼薄冷情,卻也更為其中的愛恨糾葛嘆息……
處在這勢力錯綜複雜的京城,該得必得,不該取的也莫貪圖,懂得如何取捨才能走的長遠,孫丞相明明已經位極人臣得兩朝帝王重用卻依舊放不下貪慾想要得到不屬於自己的至高無上;湛誠修明明能做好一個賢良儲君日後榮登大寶卻為一句他人挑唆拋卻多年父子情誼;南安王原本能享受著皇室子弟不曾有過的安穩直至終老,卻是不肯舍下那再不該有的情釀成大錯。
他們是何其悲哀,也何其無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