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行創作談

代行創作談

(1)每個作者,給自己凝定筆名時,都有特定的含義,或者有一定的故事!你的筆名有什麼內涵或故事嗎?

我的筆名是「嘉惠」,這個很普通,很生活的,恐怕得有很多人叫這個名字。當時我註冊小說閱讀網的時候,註冊的會員名為「趙嘉惠」,涉及筆名的填寫,也沒想什麼,就寫上了「嘉惠」兩個字。其實,我網路上的比這優美和玄幻的名字很多。可能是我厭倦了文字的華美與遊戲,願意回歸樸素和自然吧,就隨便的寫上了「趙嘉惠」。

但我把自己的網路名字定為「嘉惠」,其實,一點也不隨便。

這個名字在我這裡可是有出處,有來源。它是我的長篇網路作品《富貴母親身邊的窮苦女兒》中的第三主人公。論重要性和色彩度,她不如她母親成可欣和同母異父的姐姐潘夢婷母女倆兒,但是她的人品和性格,例如,心地善良,具有一股責無旁貸、捨我其誰的正義感,身居富豪之家雖高傲卻平易近人,尤其是她的敢想敢做、敢恨敢愛、敢作敢當、從不言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而第一主人公潘夢婷的性格太過壓抑和沉悶,有失進取,第二主人公成可欣內心世界雖豐富卻過於算計和精明,有失古樸,我個人的傾向性,在某種程度上就傾向於趙嘉惠。而且,趙嘉惠在這部作品里主要居住在哈爾濱,這是我故鄉所在地的省城,每當看到這個名字或在電腦里輸進去這個名字,就等於是思念了一次家鄉。

(2)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是什麼影響了您,讓您選擇了做網路寫手這條路?

如果說從對文學感興趣,立志嚮往它,大概是在少年時代,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了。然後,是盲目的、胡亂的看書,多少是看了一些,但是都不自覺也不系統。大學玩了兩年,只是雄心壯志不減,畢業后開始胡亂的填鴨,包括開始寫《富貴女兒身邊的窮苦女兒》的提綱和草稿,可是身邊沒有文學的氛圍和環境,我在文學上一直處於盲目狀態,自然走了許多的彎路。也嘗試四處投稿,中的不多。具體開始寫意識明確的小說習作,至今得有十二年了。

到了2005年的一天,我在網易的電子郵箱里,看到《北方文學》給我的回復里有它自己辦的網站的推薦,我就進去了。在這之前,我對網路一是不大熟悉,二是不太願意進去,對這個新生事物持懷疑和遠距離態度。結果,一進去就出不來了。網路上,文友們的交流氣氛和價值與此前我的一直比較閉塞的生活相比,太具有吸引力了。於是我就進入網路了。

本來我就沒怎麼看書,準備不足,胡亂的寫作,心態本來就一直處於浮躁狀態,此時進入網路寫作,雖然交流的快感能有利於治療失意的文學經歷,但還是很快陷入到更為浮躁的網路寫作中,寫作的數量和速度都極快,幾乎都是網上臨屏的,整天馬不停蹄的在多個小型網站穿梭往來,忙的不亦樂乎。一點思考和回味的時間都沒有。

06年長了一場大病,做了手術,對人生的體驗在凄慘的基礎上更為深刻了,也認識到了浮躁的弊病。但是無法剎車,還是寫下了大量快餐網路詩歌和小說。只是我並不充實,相反卻感到十分的空虛。就像是丟失了自己,無家可歸了一樣,內心沒有精神可依靠。突然有一天,我徹底的清醒過來,覺得再這樣混下去,肯定是不行了。於是向大網站進軍,小說閱讀網和起點中文網,首先進入了我的眼帘兒。先後發上我的兩個長篇《富貴母親身邊的窮苦女兒》和《白妹》。

如果談到受什麼影響,我走上了網路寫作這條路,其他的因素都是外部的,而網路文學的便捷是最主要的,因為便捷本身最接近心靈的抒發,有利於寫作的修正和成長。我說網路文學有浮躁的弊病,我本人也是深受其害,但是網路文學的便捷、交流平台的溫馨還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說到底,還是文學本身的熱度和對文學內在持之以恆的熱愛影響了我,我由紙質寫作進入到網路,這和絕大多數作者一樣,只是與時俱進而已。這當然也是文學閱讀和寫作所面對的必然趨勢。

(3)成功寫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需要經歷哪些過程?做寫手這段時間,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麼?請給我們講一件最讓您快樂的事。

從外界講,我名不見經傳,稿費也所賺少少,因此我根本不是成功寫手。但從我自己這裡講,如果把成功寫手理解為一種與自己靈魂和心靈質量有關的愛好的堅持,那它所經歷的過程就是:堅定信念,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堅決固守;咬定青山不放鬆,越戰——越勇,越敗——越戰,以此循環往複無窮盡,直到蠟炬成灰淚始干。中間的波折、痛苦,都是必然要出現和面對的,猶如一個歷史事件和一個歷史過程的悲歡離合罷了。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寫作痛感的幸福——它使我成功的獲得自我精神解脫。這些年,因為寫作,可以說是內心吃盡了苦頭,但我一直堅信作家就是一種能耐心的花費多年實踐,哪怕是慘痛的失意與失敗的經歷,來發現一個內在的自我和造就了自我的世界的人。寫作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心靈的一項愛好。

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我和母語的關係,曾經出現了嚴重的不和諧。精神上苦悶過,消極怠工過,甚至罷工過,搞文字的人,心靈的災難總是無異於一場又一場的大自然的災難。但無奈,上得了賊船,很難下來。到最後,我發現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一個寫作者如果能找到她與文字和諧相處、有效溝通的途徑就是一種幸福。例如我,漫長寫作的整個過程,幾乎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痛感過程,但是我經過精神的揚棄,獲得了一種辯證法的思維和能量,在寫作的無數痛感后,我感到的是幸福,從失意中感覺到了真實的愉快,所以,就是在不利的種種情況下,我都能愉快的、幸福的堅持下來。

因為我相信,物質的無儘快感,只能讓人膩歪。精神上的貪婪的快樂,無異於強盜一樣,同樣會盜走人的良知。這幾乎是一個真理一樣。寫作這條路,從一開始選擇,就註定了是一項反覆痛苦的事業。寫作和心靈的適度痛苦,讓我能看到和感受的更多,真知很可能就在這裡。一個人豐富的一生,尤其是在她的寫作中,不是因為有太多的享樂,而是由於有許多的苦難,在你心靈的天空,都會一一出現,因此人對待它只有一個態度:處之泰然,挖掘愉快和幸福的潛力。我知道我很平凡,悟性不足,靈性很差,如果有天堂,我寧願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寫作是我唯一的天堂,由於我和很多人一樣,太容易對幸福上癮,那麼,寫作過程中的這種痛感之後的幸福,因此也就成了我的癮頭。

我偏偏不全部信任真正的好作品都出在物質和名利的優勢的人那裡,也許高朋滿座、高枕無憂、意氣風發是扼殺天才的毒藥。苦難和痛苦,恰恰不是文學靈魂的毒酒,它也許是真正純正的美味兒和良藥。基於這樣的看法,我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什麼樣的心理危機我都能獲得精神解脫,那就是:一天不寫作,傷口會發疼,寫的過於順暢快樂,無憂無慮,傷口也會發疼。做一個有失敗感的寫作者並不比做一個成功的寫作者缺少什麼,當然,前提是,你得把名望與票子當作是「寫外」之物。

寫作這條路上,最讓我快樂的事兒,居然與眼淚有關。

那是08年春節前夕,我和老公到城市遠郊的魯中燈具城,給新居買燈具。那段時間,是我對自己的小說寫作的經歷進行透徹回憶和反思的時期。一路上,坐在車裡,看到車窗外那些一閃而過的流動的漢字,是最為平常的街頭廣告宣傳而已,但在我的心靈感知中,是那麼的出奇,是那麼的溫暖。連聽收音機聽司機們的對話,都覺得是一種美感。在燈具城前面的廣場上,看到一幅幅巨大的廣告招貼畫,最讓我高興的是漢字的種種寫法,它們是藝術品,但更是我心靈的安慰劑。好像它們是「活動變人形」,正從上面一一走下來,這些再普通再平常不過的漢字,以一種母語情感和激情的感染和力量,溫暖而神奇的征服了我的心靈!給我以靈感一般的再發現和感悟,正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的心胸里塞滿了漢字的激情,感覺我突然被一種神奇捉住,動彈不得。

進到燈具城,嘩的一下,五光十色的一盞一盞的燈具,哪裡是燈具,是一個個神奇無比的方塊字啊!心胸被自然而然的打開了,那感覺真的猶如神賜。不是被塞進來什麼,而是像是鹽水煮毛豆似的,噼里啪啦的開鍋了。夢想真的是開花了,當時燈具城的大廳里正在播放《隱形的翅膀》那首歌兒,正配合了我的欣喜發現新大陸一樣的情緒,看著眼前這些神奇的一盞盞燈具,它們不是燈具,而是美妙的方塊字的夢想開出的花朵,我已經是淚流滿面了。以後也是淚流滿面,現在寫這段文字也是,不得不摘下眼鏡擦拭。美感和快感的衝擊波迅即的控制了我。那種幸福的感覺,真的是銘心刻骨。別看是淚流滿面,但它卻是我的人生寫作路途中到目前為止最為快樂的一件事兒。

我能把一盞盞的在物理性能的支配下只不過發著必然的光和熱的美妙的燈具,以靈感和發現我心目中的新大陸的名義真心的感覺和感悟到是母語方塊字的夢想開的花朵,怎麼回憶都是非常快樂的。這夢想很簡單,就是一個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方塊字——不是期待著得到這個那個的夢想,這次奇妙的經歷——永生我都會一直為此感到真心的快樂的。

(4)平時如何尋找創作靈感,談談您的訣竅?

不特意去尋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引起注意,首先是一個生活者,然後以自己和心情的普遍性為模特才是一個寫作者。對體驗生活和典型性的寫法不感興趣。因為不謀求加入作協和謀求功名利祿,所以放得開,怎麼想的就怎麼寫,怎麼感覺的就怎麼寫。對自己不熟悉的,沒有生活經歷的,體驗的,不去做精神分析。有時候看電視劇,會萌發許多的感想,如果聯繫到自己的生活,也算是一種靈感的尋找吧,只是看的太少,今後要多看。其實我現在更傾向於認為電視劇里,如果我是從寫作的角度上看,會有更多的靈感顯現的。足不出戶的現代生活,電視劇為我們心靈提供的是外面的世界,全部全新的世界,內含著無比巨大的價值和能量——就看你怎麼挖掘這裡面的潛能了。

(5)平時的閱讀都涉及什麼題材的書?讀第一本小說時,你內心的感應如何?

主要是小說,名著讀的多一些,特別喜歡外國名著,它們多能涉及人的內心秘密,展現的人的靈魂的力度和溫暖,總是很吸引我。然後是哲學,在中國哲學的基礎上特別喜歡西方哲學,其中的馬克思哲學和黑格爾哲學,是我的兩大哲學摯愛。再就是對心理學的意識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當代的弗洛姆的《愛的哲學》感興趣。

第一本小說,由於年代久遠,確切的第一本說不清了。看來,我的這個第一本,內心感應,肯定很一般。後來及現在看的太多了,很多都令我蕩氣迴腸,一時無法取捨最愛。

(6)現實生活中,你喜歡關注哪些人和事?網路文化也經常被稱為快餐文化,對此,你怎麼看待?網路寫手前景在你眼中如何?

關注無業者和女性,只要與生存有關的具體而細膩的事情,每天發生在社會上的事情,我都會關注。例如,計程車職業的諸多故事。

網路文化普及全球,這是時代的一種必然性。因為技術上的迅捷和便利,造成網路文化的快餐性質,也是必然的。就像我們吃慣了家裡的文火煨出的慢湯慢粥,外面餐館里的快餐食品,也會對人的腸胃構成吸引,快餐也能吃出風味一樣,網路快餐自有其獨特文化的味道,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種橫斷面的補充。是社會大文化系統的一個必要的必備的組成部分。

網路寫手的前景,我認為只要電腦存在,網路寫手就會存在。與名利有關的網路寫手的前景,要因人而異,例如像是路金波和慕容雪村、安妮寶貝那樣的網路寫手的成功版,不可能在每一個網路寫手身上複製。但是文學作為一個人內心的一項事業和愛好,只要覺得有必要有意義,就像是你逛街和打撲克一樣,所謂的前景就是有事兒可做,有事情打發人生,娛樂而已。這是每一個網路寫手想做就能做到的。

(7)截至目前,發過幾部作品了!走上文學路,是偶然還是必然?對於自己今後的文學路,有什麼規劃和憧憬?

不算紙質期刊,網路上發了三部,其他大量的舊作在整理。夢想它們會開花——像燈具里的漢字那樣。當然,我不在意發表不發表的,對自費出書堆積資本和名譽不感興趣。

走上這條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說是偶然,那是少年不是愁滋味,愛上層樓,沒愁偏說愁,後來,進去了,結果真愁上了,愁的多了,就跑到快樂的陣營去了;說是必然,就是人生總得有點喜歡做的事情打發時間,人和人消費人生歲月的方式肯定有差別,我可能就喜歡到方塊字的泥坑裡打滾——像是一頭豬喜歡做的事情,被我給換了內容了,哈哈!於是越深入就越想戰鬥,結果越戰越敗越敗越戰——我很任性,這是我性格中的一種必然吧,而且我還支持我的任性。所以,在這條路上我也就肯定有了必然性。

會一直在路上,作為愛好,繼續趕路而已。

(8)不少讀者對作者的生活狀態感興趣,請談談您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比如,每天工作多長時間,學習多長時間?每個月會完成多少字的文?是否經常閱讀、查閱資料等等?

工作輕鬆自在,看書方便。上一天的班兒歇兩天,幾乎全天都在閱讀、寫作。薪金有保障,生活無慮,寫作無後顧之憂——有這麼好的條件和這麼多的時間不寫點東西,不把靈魂的模樣拎出來看一看,不好好享受一番寫作痛感的幸福,以此警示自己不做太多空虛的事兒,都不是那麼回事兒。所以自認為不是專業寫手也差不多是職業寫作者。前面我說過,人們對於幸福太容易上癮,我呢,對於母語方塊字的排列組合然後集結成為軍師旅團營整裝待發則太容易上癮,然後才談得上對寫作痛感之後的幸福上癮問題。

現在除工作日外,休息日如果沒有什麼外出的事情,每天都在完成5000字左右,為節省眼睛,電視和VCD電影很少看,使勁兒的放開聽力,使勁兒的聽音樂,藉機感受漢語的音樂性。

每天徜徉在書山學海中,書多的都看不過來,感覺對閱讀來說,書多了實在是一種慢性自殺,書多了,也實在是一種災難。因為這樣也極其容易導致書到用時方很少——書多了,哪一本你也不容易看完,就像是道路寬闊了,交通事故有時候不減反增一樣。

(9)在寫作中,是沿著事先設計套路寫呢?還是在不斷創新中構思、撰寫?每部作品的結局,書寫前是否在心中已有定位?

都有。

基本上都有定位,而且像是牛那樣,反芻多時多年,總得把青草的味道去去,才能進到腸胃裡好消化。

(10)對目前的寫作狀態滿意嗎?您理想中的狀態是怎樣的?

寫作、工作、生活、賢妻良母四不誤,和諧共處,這是寫作的外部狀態,就寫作的內部狀態來說,在新題材的導引下,正按部就班的每天行進一點點,正在修正自己過於傳統的語言和內容的表達,使自己的表達在基本上堅持自己的前提下,向大眾和網路習慣上轉化一些。現在應該多向外界取經——不能過於封閉和孤獨了。對此,我滿意,我理想中的寫作狀態就是這個樣子。

(11)作品《白妹》,白描、人物心理刻畫手法運用嫻熟,語言簡練而傳神,一個是語言的形象生動美,一個是語言簡短抽象,一句話而擲地有聲,作為一個數有專攻的人是很難做到的。您是通過什麼途徑有這樣深的文學積澱?

過獎了。

閱讀、思考、寫作、選擇好的題材、來源於生活並要高於生活,這些,都是常規,可以說這是每一個寫作者都要經歷的過程,這是共性。但是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寫作畢竟是個體的心靈事業,還需要而且特別需要個性,所謂的作家容易敏感,所謂的天賦和感悟,都能成為作家的個性的獨特內容。

在我們一般的理解中,似乎是寫作過程的順暢越多越好,似乎是一個作者只要一寫作就得要獲得成功甚至是大獲成功,要是一不順暢,就怨天尤人,鬱悶無比,就懷疑自己走錯了路,就開始不斷的否定自己,以為自己寫個十年八年就得該出成果,成為耀眼的名家什麼的。應該說,寫作的順暢、寫作的短時間內成功,是好事兒,有些作家達到天時地利人和,也確實有能做到這一點的,但這仍然是極少數,大多數作家作者磕磕絆絆的多。不經過失敗洗禮的作者,幾乎看不到「太陽的另一面」,而這就像是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一樣,哪一面也不能缺。為什麼國內有些名作家一炮打響之後,心理上只能承受光環,而在光環之中很難超越光環,他就很難超越自己了。從此,他就消失了。而國外的許多著名作家,卻能像是松樹那樣常青,與他們承受失敗失意的心理機制很強有關,這樣,他們感受的更多。例如川端康成在極度的痛苦中寫出《伊豆的舞女》,成名了,拒絕光環。之後又在極度的孤寂中寫作《雪國》,完成了對前面的超越。試想,川端如果不是跑到「雪國」修心養性,而是像海明威那樣滿世界瘋跑,而且他不會容忍一句對他非議的話——無端的殘害非洲獅子,作假一般的讚美具有暴力傾向的拳擊,讓老人在海邊面對一具鯨魚的骨架而不落一滴眼淚,我寧願相信《雪國》里歌姬被男主人無奈拋棄的真情,也不太願意相信海明威作品里老人的「堅強和硬漢子的需要」。

說多了,當然不是為了對比我,不是啊!對漢語的感悟,我的新大陸一樣的發現,與我個人失意的文學經歷有關。儘管我以此為幸福的基地,但畢竟是失意嚴重在先。如果說我有一點自己的文學積澱的話,不是來源於成功,順暢,而是來源於我種種失敗的感受。如果沒有多年的這失敗的經歷,我就根本看不到「太陽的另一面兒」,就是說,我就根本不會重新發現母語的美麗與魅力——別看我使用母語多年,那就跟瞎子聾子一樣。所以,我寫了《白妹》,就是從漢語的角度寫的,把漢語當作主人公,當作愛情,當作我的戀人——靈魂深處的戀人來寫的。雖然,我在寫作上功不成名不就,但是我仍然很滿足很自信,因為通過多年的外在失意,我獲得了真實有力的內在充實,那就是用靈魂深處的真情來感知漢字的魅力與力量。

(12)淺談一下《白妹》的架構?以及本作品的主題思想?

一個打工妹、現代都市的舞女和一個深宅大院里的博士研究生,就語言哲學為代表的現代生活實質和精神狀態,用美麗的漢語作媒介,展開了一場美麗的較量,結果他們以一顆待人接物真誠的心,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路遇知己,母語幫忙。以深具音樂美、形象美的漢語締結了一樁溫暖的戀愛與婚姻。這不是普通的街頭愛情,而是用美麗的漢語演繹出來的漢語情感、漢語動能的故事。「白妹」是人,但她更是代表了我們作為漢語使用者的生活理想與激情,所以,「白妹」更是我們對漢語的態度,因而也更是我們作為人——中國人的尊嚴、品質和精神狀態所在。因此,《白妹》外在看上去,是一個戀愛婚姻小說,但內在我是想把它當作是用「漢語的漢語」寫作的小說,題材是「漢語」。當然,這也是用一點哲學的道理寫就的「當代漢語」的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的小說。這個故事,因此在文學、哲學、語言學、現代漢語之間漫步、穿梭。以我眼下的能力、心態和修行,很難如此心愿。

主題思想就是: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漢語的時代價值。

當今泛濫的平面寫作,那些稀鬆平庸,沒有質感的語言成為潮流,漢語的形象功能極堪可危,簡化漢語是為了實用,而不是審美,人們很少去注意語言中形象的藝術了,於是創造更美好的漢語形象成了小說寫作的任務了。那麼,漢語本身能不能成為一種形象呢!於是我做了這個探索,實際上是對漢語的再生力量的覺醒,也是我寫作經歷的痛苦總結,寫到現在,我自己也才是發現:我還是應該從漢語開始,老老實實的開始。

漢語,不單是我們的物質資源,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們的精神資源,有著無窮的精神內涵和力量。一旦打開漢語的精神資源的視角,我們生活的天地頓時就開拓許多。尊嚴、品質和精神狀態所在。在積極的意義上,我們能超越語言的限定發揮人的主動性嗎?鄭丙春袁小秋的做法是:在語言中,語言情感、母語情感、語言動能就能超越。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背後的情感產生的動能足以超越語言文字表面上的一切東西。從而使我們獲得許多在精神上令人振奮的東西。這是我們作為人——中國人的漢語使我們感到了溫暖,感到了時代的力量,感到了作為一個人,中國人心靈的美好,人們憑藉著漢語,可以相互理解,關愛。我們對生活對人的態度,在語言這面鏡子里完全可以映襯出來。

而漢語作為精神資源,例如對中國人的精神安慰,對寫作不順暢的人的安慰,一直以來是被我們忽視的,忽略的。我們所作的只是把它當作工具,想著法兒的用它去挖寶淘金,生編硬造,胡編亂造,脫離了人的內心。

寫來寫去,幾乎什麼寫法都沒有了,與其繼續胡編亂造,不如我們還是回到漢語本身來,直接審視我們的語言觀,發現我們忽略的其實是最寶貴的東西,我們並沒有進入到我們的語言內部,我們只是在漢語的外圍徘徊,漢語的真正魅力和色彩,我們遠遠沒有發揮出來,我們沒有把語言當作朋友,沒有把它當作戀人,當作愛情。

回到漢語——母語的情感和動能來,這就是我的主題思想。

有一句話說:我的心,決定我所看到的。那麼是說:我的漢語,決定我所看到的;我的漢語,決定我的所思所想。

(13)淺析一下作品主要主人公的塑造及其最終結局?

第一主人公,袁小秋,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和行動,她想上大學,由於家境貧寒未能如願,高中畢業后在社會上飄蕩,歷盡了磨難,老成,成熟,對社會自有一套應對之策,仍然堅持自學知識,文學的、哲學的,尤其是她對漢語的清醒的意識,把她定位為漢語愛好者、漢語發燒友,借她的語言行動來表達漢語價值觀,即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也許有人會懷疑她的知識程度,但是對於一個愛好知識和思考的中國人來說,是絕對能達到的。她有很強烈的母語表現力和母語真誠的素質。她是成功的。

第二主人公,鄭丙春,一直以抽象自居,以抽象為榮,在袁小秋闖入她的生活中之前,他的語言哲學知識是死知識,處於高高的閣樓中,是袁小秋給他帶來了一場語言的、專業的、人生的革命,他對陌生人持不信任態度,但是袁小秋的母語情感打動了他,他很快適應過來。並也能真誠的面對這份真情,跑到濟南去追求愛情,追尋母語的感覺,從而完成了從空間抽象學術向人間具體生活的轉化。他同樣具備感知母語真誠的素質和能力。

最終結局是合二為一。本篇故事很簡單,沒有過多的情節設計,只是漢語導演的激情,就夠我們消費的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這是他們共同運用的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的直接的結果,這樣處理,目的也在於要好好注意漢語。是想突出語言,突出漢語,而對於寫作的成功性來說,這是十分冒險的,會被很多人定為不合時宜,好在,我自己願意堅持,也就能挺下來了,哪怕孤獨也行。當然,以後我也許不會這樣寫了。我只把它看做是我的神奇的內心走向,神奇的「漢語」效應罷了。我也沒有成功的網路寫手和傳統寫手那樣的本事兒: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複製機,日夜不停的複製自己的情緒,文本和想象力,一切的一切,虛情假意可以複製,金錢物慾可以複製,變本加厲,但真情實感卻是不可以複製的。漢語的情感和漢語的動能是不可複製的。

(14)適當透漏下《白妹》後續的相關情況?讀者很期待哦!

還有一半待修改、待待發。而且,這其中的變數我也不太清楚,我寫作它的過程中,不是我牽著它走,而是它推著我走,每當寫它,我心底底氣十足,可是在動筆之前還不太自信呢,只要是寫上了,就收不住筆,心底特別的激動,小半天兒的時間修改一個章節,剩下來的一天的時間,我都沉浸在母語情感里,特別的莊重。白妹不是指袁小秋這個人,但究竟指的是什麼?這才是這本書的關鍵的節點。也是真正的價值所在。大家感興趣的話,接著看,看看「白妹」到底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樣處理「白妹」得含義,因為,這不都是男歡女愛的故事,我首先就感覺到了漢語作為我的母語的一種情感的力量,它深刻的感染了我整個的人:從物質到精神,漢語,漢語本身真的是好東西,當我以往刻意的去追求什麼思想觀念,追求什麼虛幻的現代化的寫法,我最大的忽略了漢語本身的一切的東西,它具有十足的魅力,足以完善一個寫作者的一切。真的,語言文字,在我這裡並不單單是組成小說的最小單位——細胞,不是什麼工具,不是什麼代碼,它甚至就是精神,就是人生觀和世界觀,語言的動能是十分可愛的。我只是謀求鮮活生動的漢語表達,發揮出漢語作為獨特的母語情感的力量和動能。不是擺弄語言,而是寫語言的動能打開人生的新的空間。因此,不是漂亮的詞句,不是語言本身,是語言力量,是母語的情感和熱愛。

語言起到拯救人精神的作用。漢語的精神力量,被我們忽略了,各種過度的物慾化的使用漢語,不但是對漢語的傷害,更是對人的傷害,開發漢語的潛能,開發漢語的魅力,不是專家的事情,而是每一個使用者的事情。漢語作為隱性的主人公,特別的有震撼力,也許並不是每部小說都是這樣,但是這是語言小說的主要特點,情感是相同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

(15)寫做時總會遇到創作瓶頸?如何克服?平時的創作習慣是怎樣的?

最後,給我們親愛的讀者留上幾句話:

經常遇到,先放下,通過閱讀,在閱讀中修正

在家休息時主要用來寫作。

希望讀者多給我提提寶貴的批評意見,謝謝閱讀!

(1)每個作者,給自己凝定筆名時,都有特定的含義,或者有一定的故事!你的筆名有什麼內涵或故事嗎?

我的筆名是「嘉惠」,這個很普通,很生活的,恐怕得有很多人叫這個名字。當時我註冊小說閱讀網的時候,註冊的會員名為「趙嘉惠」,涉及筆名的填寫,也沒想什麼,就寫上了「嘉惠」兩個字。其實,我網路上的比這優美和玄幻的名字很多。可能是我厭倦了文字的華美與遊戲,願意回歸樸素和自然吧,就隨便的寫上了「趙嘉惠」。

但我把自己的網路名字定為「嘉惠」,其實,一點也不隨便。

這個名字在我這裡可是有出處,有來源。它是我的長篇網路作品《富貴母親身邊的窮苦女兒》中的第三主人公。論重要性和色彩度,她不如她母親成可欣和同母異父的姐姐潘夢婷母女倆兒,但是她的人品和性格,例如,心地善良,具有一股責無旁貸、捨我其誰的正義感,身居富豪之家雖高傲卻平易近人,尤其是她的敢想敢做、敢恨敢愛、敢作敢當、從不言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而第一主人公潘夢婷的性格太過壓抑和沉悶,有失進取,第二主人公成可欣內心世界雖豐富卻過於算計和精明,有失古樸,我個人的傾向性,在某種程度上就傾向於趙嘉惠。而且,趙嘉惠在這部作品里主要居住在哈爾濱,這是我故鄉所在地的省城,每當看到這個名字或在電腦里輸進去這個名字,就等於是思念了一次家鄉。

(2)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是什麼影響了您,讓您選擇了做網路寫手這條路?

如果說從對文學感興趣,立志嚮往它,大概是在少年時代,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了。然後,是盲目的、胡亂的看書,多少是看了一些,但是都不自覺也不系統。大學玩了兩年,只是雄心壯志不減,畢業后開始胡亂的填鴨,包括開始寫《富貴女兒身邊的窮苦女兒》的提綱和草稿,可是身邊沒有文學的氛圍和環境,我在文學上一直處於盲目狀態,自然走了許多的彎路。也嘗試四處投稿,中的不多。具體開始寫意識明確的小說習作,至今得有十二年了。

到了2005年的一天,我在網易的電子郵箱里,看到《北方文學》給我的回復里有它自己辦的網站的推薦,我就進去了。在這之前,我對網路一是不大熟悉,二是不太願意進去,對這個新生事物持懷疑和遠距離態度。結果,一進去就出不來了。網路上,文友們的交流氣氛和價值與此前我的一直比較閉塞的生活相比,太具有吸引力了。於是我就進入網路了。

本來我就沒怎麼看書,準備不足,胡亂的寫作,心態本來就一直處於浮躁狀態,此時進入網路寫作,雖然交流的快感能有利於治療失意的文學經歷,但還是很快陷入到更為浮躁的網路寫作中,寫作的數量和速度都極快,幾乎都是網上臨屏的,整天馬不停蹄的在多個小型網站穿梭往來,忙的不亦樂乎。一點思考和回味的時間都沒有。

06年長了一場大病,做了手術,對人生的體驗在凄慘的基礎上更為深刻了,也認識到了浮躁的弊病。但是無法剎車,還是寫下了大量快餐網路詩歌和小說。只是我並不充實,相反卻感到十分的空虛。就像是丟失了自己,無家可歸了一樣,內心沒有精神可依靠。突然有一天,我徹底的清醒過來,覺得再這樣混下去,肯定是不行了。於是向大網站進軍,小說閱讀網和起點中文網,首先進入了我的眼帘兒。先後發上我的兩個長篇《富貴母親身邊的窮苦女兒》和《白妹》。

如果談到受什麼影響,我走上了網路寫作這條路,其他的因素都是外部的,而網路文學的便捷是最主要的,因為便捷本身最接近心靈的抒發,有利於寫作的修正和成長。我說網路文學有浮躁的弊病,我本人也是深受其害,但是網路文學的便捷、交流平台的溫馨還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說到底,還是文學本身的熱度和對文學內在持之以恆的熱愛影響了我,我由紙質寫作進入到網路,這和絕大多數作者一樣,只是與時俱進而已。這當然也是文學閱讀和寫作所面對的必然趨勢。

(3)成功寫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需要經歷哪些過程?做寫手這段時間,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麼?請給我們講一件最讓您快樂的事。

從外界講,我名不見經傳,稿費也所賺少少,因此我根本不是成功寫手。但從我自己這裡講,如果把成功寫手理解為一種與自己靈魂和心靈質量有關的愛好的堅持,那它所經歷的過程就是:堅定信念,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堅決固守;咬定青山不放鬆,越戰——越勇,越敗——越戰,以此循環往複無窮盡,直到蠟炬成灰淚始干。中間的波折、痛苦,都是必然要出現和面對的,猶如一個歷史事件和一個歷史過程的悲歡離合罷了。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寫作痛感的幸福——它使我成功的獲得自我精神解脫。這些年,因為寫作,可以說是內心吃盡了苦頭,但我一直堅信作家就是一種能耐心的花費多年實踐,哪怕是慘痛的失意與失敗的經歷,來發現一個內在的自我和造就了自我的世界的人。寫作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心靈的一項愛好。

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我和母語的關係,曾經出現了嚴重的不和諧。精神上苦悶過,消極怠工過,甚至罷工過,搞文字的人,心靈的災難總是無異於一場又一場的大自然的災難。但無奈,上得了賊船,很難下來。到最後,我發現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一個寫作者如果能找到她與文字和諧相處、有效溝通的途徑就是一種幸福。例如我,漫長寫作的整個過程,幾乎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痛感過程,但是我經過精神的揚棄,獲得了一種辯證法的思維和能量,在寫作的無數痛感后,我感到的是幸福,從失意中感覺到了真實的愉快,所以,就是在不利的種種情況下,我都能愉快的、幸福的堅持下來。

因為我相信,物質的無儘快感,只能讓人膩歪。精神上的貪婪的快樂,無異於強盜一樣,同樣會盜走人的良知。這幾乎是一個真理一樣。寫作這條路,從一開始選擇,就註定了是一項反覆痛苦的事業。寫作和心靈的適度痛苦,讓我能看到和感受的更多,真知很可能就在這裡。一個人豐富的一生,尤其是在她的寫作中,不是因為有太多的享樂,而是由於有許多的苦難,在你心靈的天空,都會一一出現,因此人對待它只有一個態度:處之泰然,挖掘愉快和幸福的潛力。我知道我很平凡,悟性不足,靈性很差,如果有天堂,我寧願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寫作是我唯一的天堂,由於我和很多人一樣,太容易對幸福上癮,那麼,寫作過程中的這種痛感之後的幸福,因此也就成了我的癮頭。

我偏偏不全部信任真正的好作品都出在物質和名利的優勢的人那裡,也許高朋滿座、高枕無憂、意氣風發是扼殺天才的毒藥。苦難和痛苦,恰恰不是文學靈魂的毒酒,它也許是真正純正的美味兒和良藥。基於這樣的看法,我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什麼樣的心理危機我都能獲得精神解脫,那就是:一天不寫作,傷口會發疼,寫的過於順暢快樂,無憂無慮,傷口也會發疼。做一個有失敗感的寫作者並不比做一個成功的寫作者缺少什麼,當然,前提是,你得把名望與票子當作是「寫外」之物。

寫作這條路上,最讓我快樂的事兒,居然與眼淚有關。

那是08年春節前夕,我和老公到城市遠郊的魯中燈具城,給新居買燈具。那段時間,是我對自己的小說寫作的經歷進行透徹回憶和反思的時期。一路上,坐在車裡,看到車窗外那些一閃而過的流動的漢字,是最為平常的街頭廣告宣傳而已,但在我的心靈感知中,是那麼的出奇,是那麼的溫暖。連聽收音機聽司機們的對話,都覺得是一種美感。在燈具城前面的廣場上,看到一幅幅巨大的廣告招貼畫,最讓我高興的是漢字的種種寫法,它們是藝術品,但更是我心靈的安慰劑。好像它們是「活動變人形」,正從上面一一走下來,這些再普通再平常不過的漢字,以一種母語情感和激情的感染和力量,溫暖而神奇的征服了我的心靈!給我以靈感一般的再發現和感悟,正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的心胸里塞滿了漢字的激情,感覺我突然被一種神奇捉住,動彈不得。

進到燈具城,嘩的一下,五光十色的一盞一盞的燈具,哪裡是燈具,是一個個神奇無比的方塊字啊!心胸被自然而然的打開了,那感覺真的猶如神賜。不是被塞進來什麼,而是像是鹽水煮毛豆似的,噼里啪啦的開鍋了。夢想真的是開花了,當時燈具城的大廳里正在播放《隱形的翅膀》那首歌兒,正配合了我的欣喜發現新大陸一樣的情緒,看著眼前這些神奇的一盞盞燈具,它們不是燈具,而是美妙的方塊字的夢想開出的花朵,我已經是淚流滿面了。以後也是淚流滿面,現在寫這段文字也是,不得不摘下眼鏡擦拭。美感和快感的衝擊波迅即的控制了我。那種幸福的感覺,真的是銘心刻骨。別看是淚流滿面,但它卻是我的人生寫作路途中到目前為止最為快樂的一件事兒。

我能把一盞盞的在物理性能的支配下只不過發著必然的光和熱的美妙的燈具,以靈感和發現我心目中的新大陸的名義真心的感覺和感悟到是母語方塊字的夢想開的花朵,怎麼回憶都是非常快樂的。這夢想很簡單,就是一個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方塊字——不是期待著得到這個那個的夢想,這次奇妙的經歷——永生我都會一直為此感到真心的快樂的。

(4)平時如何尋找創作靈感,談談您的訣竅?

不特意去尋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引起注意,首先是一個生活者,然後以自己和心情的普遍性為模特才是一個寫作者。對體驗生活和典型性的寫法不感興趣。因為不謀求加入作協和謀求功名利祿,所以放得開,怎麼想的就怎麼寫,怎麼感覺的就怎麼寫。對自己不熟悉的,沒有生活經歷的,體驗的,不去做精神分析。有時候看電視劇,會萌發許多的感想,如果聯繫到自己的生活,也算是一種靈感的尋找吧,只是看的太少,今後要多看。其實我現在更傾向於認為電視劇里,如果我是從寫作的角度上看,會有更多的靈感顯現的。足不出戶的現代生活,電視劇為我們心靈提供的是外面的世界,全部全新的世界,內含著無比巨大的價值和能量——就看你怎麼挖掘這裡面的潛能了。

(5)平時的閱讀都涉及什麼題材的書?讀第一本小說時,你內心的感應如何?

主要是小說,名著讀的多一些,特別喜歡外國名著,它們多能涉及人的內心秘密,展現的人的靈魂的力度和溫暖,總是很吸引我。然後是哲學,在中國哲學的基礎上特別喜歡西方哲學,其中的馬克思哲學和黑格爾哲學,是我的兩大哲學摯愛。再就是對心理學的意識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當代的弗洛姆的《愛的哲學》感興趣。

第一本小說,由於年代久遠,確切的第一本說不清了。看來,我的這個第一本,內心感應,肯定很一般。後來及現在看的太多了,很多都令我蕩氣迴腸,一時無法取捨最愛。

(6)現實生活中,你喜歡關注哪些人和事?網路文化也經常被稱為快餐文化,對此,你怎麼看待?網路寫手前景在你眼中如何?

關注無業者和女性,只要與生存有關的具體而細膩的事情,每天發生在社會上的事情,我都會關注。例如,計程車職業的諸多故事。

網路文化普及全球,這是時代的一種必然性。因為技術上的迅捷和便利,造成網路文化的快餐性質,也是必然的。就像我們吃慣了家裡的文火煨出的慢湯慢粥,外面餐館里的快餐食品,也會對人的腸胃構成吸引,快餐也能吃出風味一樣,網路快餐自有其獨特文化的味道,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種橫斷面的補充。是社會大文化系統的一個必要的必備的組成部分。

網路寫手的前景,我認為只要電腦存在,網路寫手就會存在。與名利有關的網路寫手的前景,要因人而異,例如像是路金波和慕容雪村、安妮寶貝那樣的網路寫手的成功版,不可能在每一個網路寫手身上複製。但是文學作為一個人內心的一項事業和愛好,只要覺得有必要有意義,就像是你逛街和打撲克一樣,所謂的前景就是有事兒可做,有事情打發人生,娛樂而已。這是每一個網路寫手想做就能做到的。

(7)截至目前,發過幾部作品了!走上文學路,是偶然還是必然?對於自己今後的文學路,有什麼規劃和憧憬?

不算紙質期刊,網路上發了三部,其他大量的舊作在整理。夢想它們會開花——像燈具里的漢字那樣。當然,我不在意發表不發表的,對自費出書堆積資本和名譽不感興趣。

走上這條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說是偶然,那是少年不是愁滋味,愛上層樓,沒愁偏說愁,後來,進去了,結果真愁上了,愁的多了,就跑到快樂的陣營去了;說是必然,就是人生總得有點喜歡做的事情打發時間,人和人消費人生歲月的方式肯定有差別,我可能就喜歡到方塊字的泥坑裡打滾——像是一頭豬喜歡做的事情,被我給換了內容了,哈哈!於是越深入就越想戰鬥,結果越戰越敗越敗越戰——我很任性,這是我性格中的一種必然吧,而且我還支持我的任性。所以,在這條路上我也就肯定有了必然性。

會一直在路上,作為愛好,繼續趕路而已。

(8)不少讀者對作者的生活狀態感興趣,請談談您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比如,每天工作多長時間,學習多長時間?每個月會完成多少字的文?是否經常閱讀、查閱資料等等?

工作輕鬆自在,看書方便。上一天的班兒歇兩天,幾乎全天都在閱讀、寫作。薪金有保障,生活無慮,寫作無後顧之憂——有這麼好的條件和這麼多的時間不寫點東西,不把靈魂的模樣拎出來看一看,不好好享受一番寫作痛感的幸福,以此警示自己不做太多空虛的事兒,都不是那麼回事兒。所以自認為不是專業寫手也差不多是職業寫作者。前面我說過,人們對於幸福太容易上癮,我呢,對於母語方塊字的排列組合然後集結成為軍師旅團營整裝待發則太容易上癮,然後才談得上對寫作痛感之後的幸福上癮問題。

現在除工作日外,休息日如果沒有什麼外出的事情,每天都在完成5000字左右,為節省眼睛,電視和VCD電影很少看,使勁兒的放開聽力,使勁兒的聽音樂,藉機感受漢語的音樂性。

每天徜徉在書山學海中,書多的都看不過來,感覺對閱讀來說,書多了實在是一種慢性自殺,書多了,也實在是一種災難。因為這樣也極其容易導致書到用時方很少——書多了,哪一本你也不容易看完,就像是道路寬闊了,交通事故有時候不減反增一樣。

(9)在寫作中,是沿著事先設計套路寫呢?還是在不斷創新中構思、撰寫?每部作品的結局,書寫前是否在心中已有定位?

都有。

基本上都有定位,而且像是牛那樣,反芻多時多年,總得把青草的味道去去,才能進到腸胃裡好消化。

(10)對目前的寫作狀態滿意嗎?您理想中的狀態是怎樣的?

寫作、工作、生活、賢妻良母四不誤,和諧共處,這是寫作的外部狀態,就寫作的內部狀態來說,在新題材的導引下,正按部就班的每天行進一點點,正在修正自己過於傳統的語言和內容的表達,使自己的表達在基本上堅持自己的前提下,向大眾和網路習慣上轉化一些。現在應該多向外界取經——不能過於封閉和孤獨了。對此,我滿意,我理想中的寫作狀態就是這個樣子。

(11)作品《白妹》,白描、人物心理刻畫手法運用嫻熟,語言簡練而傳神,一個是語言的形象生動美,一個是語言簡短抽象,一句話而擲地有聲,作為一個數有專攻的人是很難做到的。您是通過什麼途徑有這樣深的文學積澱?

過獎了。

閱讀、思考、寫作、選擇好的題材、來源於生活並要高於生活,這些,都是常規,可以說這是每一個寫作者都要經歷的過程,這是共性。但是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寫作畢竟是個體的心靈事業,還需要而且特別需要個性,所謂的作家容易敏感,所謂的天賦和感悟,都能成為作家的個性的獨特內容。

在我們一般的理解中,似乎是寫作過程的順暢越多越好,似乎是一個作者只要一寫作就得要獲得成功甚至是大獲成功,要是一不順暢,就怨天尤人,鬱悶無比,就懷疑自己走錯了路,就開始不斷的否定自己,以為自己寫個十年八年就得該出成果,成為耀眼的名家什麼的。應該說,寫作的順暢、寫作的短時間內成功,是好事兒,有些作家達到天時地利人和,也確實有能做到這一點的,但這仍然是極少數,大多數作家作者磕磕絆絆的多。不經過失敗洗禮的作者,幾乎看不到「太陽的另一面」,而這就像是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一樣,哪一面也不能缺。為什麼國內有些名作家一炮打響之後,心理上只能承受光環,而在光環之中很難超越光環,他就很難超越自己了。從此,他就消失了。而國外的許多著名作家,卻能像是松樹那樣常青,與他們承受失敗失意的心理機制很強有關,這樣,他們感受的更多。例如川端康成在極度的痛苦中寫出《伊豆的舞女》,成名了,拒絕光環。之後又在極度的孤寂中寫作《雪國》,完成了對前面的超越。試想,川端如果不是跑到「雪國」修心養性,而是像海明威那樣滿世界瘋跑,而且他不會容忍一句對他非議的話——無端的殘害非洲獅子,作假一般的讚美具有暴力傾向的拳擊,讓老人在海邊面對一具鯨魚的骨架而不落一滴眼淚,我寧願相信《雪國》里歌姬被男主人無奈拋棄的真情,也不太願意相信海明威作品里老人的「堅強和硬漢子的需要」。

說多了,當然不是為了對比我,不是啊!對漢語的感悟,我的新大陸一樣的發現,與我個人失意的文學經歷有關。儘管我以此為幸福的基地,但畢竟是失意嚴重在先。如果說我有一點自己的文學積澱的話,不是來源於成功,順暢,而是來源於我種種失敗的感受。如果沒有多年的這失敗的經歷,我就根本看不到「太陽的另一面兒」,就是說,我就根本不會重新發現母語的美麗與魅力——別看我使用母語多年,那就跟瞎子聾子一樣。所以,我寫了《白妹》,就是從漢語的角度寫的,把漢語當作主人公,當作愛情,當作我的戀人——靈魂深處的戀人來寫的。雖然,我在寫作上功不成名不就,但是我仍然很滿足很自信,因為通過多年的外在失意,我獲得了真實有力的內在充實,那就是用靈魂深處的真情來感知漢字的魅力與力量。

(12)淺談一下《白妹》的架構?以及本作品的主題思想?

一個打工妹、現代都市的舞女和一個深宅大院里的博士研究生,就語言哲學為代表的現代生活實質和精神狀態,用美麗的漢語作媒介,展開了一場美麗的較量,結果他們以一顆待人接物真誠的心,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路遇知己,母語幫忙。以深具音樂美、形象美的漢語締結了一樁溫暖的戀愛與婚姻。這不是普通的街頭愛情,而是用美麗的漢語演繹出來的漢語情感、漢語動能的故事。「白妹」是人,但她更是代表了我們作為漢語使用者的生活理想與激情,所以,「白妹」更是我們對漢語的態度,因而也更是我們作為人——中國人的尊嚴、品質和精神狀態所在。因此,《白妹》外在看上去,是一個戀愛婚姻小說,但內在我是想把它當作是用「漢語的漢語」寫作的小說,題材是「漢語」。當然,這也是用一點哲學的道理寫就的「當代漢語」的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的小說。這個故事,因此在文學、哲學、語言學、現代漢語之間漫步、穿梭。以我眼下的能力、心態和修行,很難如此心愿。

主題思想就是: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漢語的時代價值。

當今泛濫的平面寫作,那些稀鬆平庸,沒有質感的語言成為潮流,漢語的形象功能極堪可危,簡化漢語是為了實用,而不是審美,人們很少去注意語言中形象的藝術了,於是創造更美好的漢語形象成了小說寫作的任務了。那麼,漢語本身能不能成為一種形象呢!於是我做了這個探索,實際上是對漢語的再生力量的覺醒,也是我寫作經歷的痛苦總結,寫到現在,我自己也才是發現:我還是應該從漢語開始,老老實實的開始。

漢語,不單是我們的物質資源,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們的精神資源,有著無窮的精神內涵和力量。一旦打開漢語的精神資源的視角,我們生活的天地頓時就開拓許多。尊嚴、品質和精神狀態所在。在積極的意義上,我們能超越語言的限定發揮人的主動性嗎?鄭丙春袁小秋的做法是:在語言中,語言情感、母語情感、語言動能就能超越。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背後的情感產生的動能足以超越語言文字表面上的一切東西。從而使我們獲得許多在精神上令人振奮的東西。這是我們作為人——中國人的漢語使我們感到了溫暖,感到了時代的力量,感到了作為一個人,中國人心靈的美好,人們憑藉著漢語,可以相互理解,關愛。我們對生活對人的態度,在語言這面鏡子里完全可以映襯出來。

而漢語作為精神資源,例如對中國人的精神安慰,對寫作不順暢的人的安慰,一直以來是被我們忽視的,忽略的。我們所作的只是把它當作工具,想著法兒的用它去挖寶淘金,生編硬造,胡編亂造,脫離了人的內心。

寫來寫去,幾乎什麼寫法都沒有了,與其繼續胡編亂造,不如我們還是回到漢語本身來,直接審視我們的語言觀,發現我們忽略的其實是最寶貴的東西,我們並沒有進入到我們的語言內部,我們只是在漢語的外圍徘徊,漢語的真正魅力和色彩,我們遠遠沒有發揮出來,我們沒有把語言當作朋友,沒有把它當作戀人,當作愛情。

回到漢語——母語的情感和動能來,這就是我的主題思想。

有一句話說:我的心,決定我所看到的。那麼是說:我的漢語,決定我所看到的;我的漢語,決定我的所思所想。

(13)淺析一下作品主要主人公的塑造及其最終結局?

第一主人公,袁小秋,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和行動,她想上大學,由於家境貧寒未能如願,高中畢業后在社會上飄蕩,歷盡了磨難,老成,成熟,對社會自有一套應對之策,仍然堅持自學知識,文學的、哲學的,尤其是她對漢語的清醒的意識,把她定位為漢語愛好者、漢語發燒友,借她的語言行動來表達漢語價值觀,即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也許有人會懷疑她的知識程度,但是對於一個愛好知識和思考的中國人來說,是絕對能達到的。她有很強烈的母語表現力和母語真誠的素質。她是成功的。

第二主人公,鄭丙春,一直以抽象自居,以抽象為榮,在袁小秋闖入她的生活中之前,他的語言哲學知識是死知識,處於高高的閣樓中,是袁小秋給他帶來了一場語言的、專業的、人生的革命,他對陌生人持不信任態度,但是袁小秋的母語情感打動了他,他很快適應過來。並也能真誠的面對這份真情,跑到濟南去追求愛情,追尋母語的感覺,從而完成了從空間抽象學術向人間具體生活的轉化。他同樣具備感知母語真誠的素質和能力。

最終結局是合二為一。本篇故事很簡單,沒有過多的情節設計,只是漢語導演的激情,就夠我們消費的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這是他們共同運用的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的直接的結果,這樣處理,目的也在於要好好注意漢語。是想突出語言,突出漢語,而對於寫作的成功性來說,這是十分冒險的,會被很多人定為不合時宜,好在,我自己願意堅持,也就能挺下來了,哪怕孤獨也行。當然,以後我也許不會這樣寫了。我只把它看做是我的神奇的內心走向,神奇的「漢語」效應罷了。我也沒有成功的網路寫手和傳統寫手那樣的本事兒: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複製機,日夜不停的複製自己的情緒,文本和想象力,一切的一切,虛情假意可以複製,金錢物慾可以複製,變本加厲,但真情實感卻是不可以複製的。漢語的情感和漢語的動能是不可複製的。

(14)適當透漏下《白妹》後續的相關情況?讀者很期待哦!

還有一半待修改、待待發。而且,這其中的變數我也不太清楚,我寫作它的過程中,不是我牽著它走,而是它推著我走,每當寫它,我心底底氣十足,可是在動筆之前還不太自信呢,只要是寫上了,就收不住筆,心底特別的激動,小半天兒的時間修改一個章節,剩下來的一天的時間,我都沉浸在母語情感里,特別的莊重。白妹不是指袁小秋這個人,但究竟指的是什麼?這才是這本書的關鍵的節點。也是真正的價值所在。大家感興趣的話,接著看,看看「白妹」到底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樣處理「白妹」得含義,因為,這不都是男歡女愛的故事,我首先就感覺到了漢語作為我的母語的一種情感的力量,它深刻的感染了我整個的人:從物質到精神,漢語,漢語本身真的是好東西,當我以往刻意的去追求什麼思想觀念,追求什麼虛幻的現代化的寫法,我最大的忽略了漢語本身的一切的東西,它具有十足的魅力,足以完善一個寫作者的一切。真的,語言文字,在我這裡並不單單是組成小說的最小單位——細胞,不是什麼工具,不是什麼代碼,它甚至就是精神,就是人生觀和世界觀,語言的動能是十分可愛的。我只是謀求鮮活生動的漢語表達,發揮出漢語作為獨特的母語情感的力量和動能。不是擺弄語言,而是寫語言的動能打開人生的新的空間。因此,不是漂亮的詞句,不是語言本身,是語言力量,是母語的情感和熱愛。

語言起到拯救人精神的作用。漢語的精神力量,被我們忽略了,各種過度的物慾化的使用漢語,不但是對漢語的傷害,更是對人的傷害,開發漢語的潛能,開發漢語的魅力,不是專家的事情,而是每一個使用者的事情。漢語作為隱性的主人公,特別的有震撼力,也許並不是每部小說都是這樣,但是這是語言小說的主要特點,情感是相同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

(15)寫做時總會遇到創作瓶頸?如何克服?平時的創作習慣是怎樣的?

最後,給我們親愛的讀者留上幾句話:

經常遇到,先放下,通過閱讀,在閱讀中修正

在家休息時主要用來寫作。

希望讀者多給我提提寶貴的批評意見,謝謝閱讀!

(1)每個作者,給自己凝定筆名時,都有特定的含義,或者有一定的故事!你的筆名有什麼內涵或故事嗎?

我的筆名是「嘉惠」,這個很普通,很生活的,恐怕得有很多人叫這個名字。當時我註冊小說閱讀網的時候,註冊的會員名為「趙嘉惠」,涉及筆名的填寫,也沒想什麼,就寫上了「嘉惠」兩個字。其實,我網路上的比這優美和玄幻的名字很多。可能是我厭倦了文字的華美與遊戲,願意回歸樸素和自然吧,就隨便的寫上了「趙嘉惠」。

但我把自己的網路名字定為「嘉惠」,其實,一點也不隨便。

這個名字在我這裡可是有出處,有來源。它是我的長篇網路作品《富貴母親身邊的窮苦女兒》中的第三主人公。論重要性和色彩度,她不如她母親成可欣和同母異父的姐姐潘夢婷母女倆兒,但是她的人品和性格,例如,心地善良,具有一股責無旁貸、捨我其誰的正義感,身居富豪之家雖高傲卻平易近人,尤其是她的敢想敢做、敢恨敢愛、敢作敢當、從不言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而第一主人公潘夢婷的性格太過壓抑和沉悶,有失進取,第二主人公成可欣內心世界雖豐富卻過於算計和精明,有失古樸,我個人的傾向性,在某種程度上就傾向於趙嘉惠。而且,趙嘉惠在這部作品里主要居住在哈爾濱,這是我故鄉所在地的省城,每當看到這個名字或在電腦里輸進去這個名字,就等於是思念了一次家鄉。

(2)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是什麼影響了您,讓您選擇了做網路寫手這條路?

如果說從對文學感興趣,立志嚮往它,大概是在少年時代,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了。然後,是盲目的、胡亂的看書,多少是看了一些,但是都不自覺也不系統。大學玩了兩年,只是雄心壯志不減,畢業后開始胡亂的填鴨,包括開始寫《富貴女兒身邊的窮苦女兒》的提綱和草稿,可是身邊沒有文學的氛圍和環境,我在文學上一直處於盲目狀態,自然走了許多的彎路。也嘗試四處投稿,中的不多。具體開始寫意識明確的小說習作,至今得有十二年了。

到了2005年的一天,我在網易的電子郵箱里,看到《北方文學》給我的回復里有它自己辦的網站的推薦,我就進去了。在這之前,我對網路一是不大熟悉,二是不太願意進去,對這個新生事物持懷疑和遠距離態度。結果,一進去就出不來了。網路上,文友們的交流氣氛和價值與此前我的一直比較閉塞的生活相比,太具有吸引力了。於是我就進入網路了。

本來我就沒怎麼看書,準備不足,胡亂的寫作,心態本來就一直處於浮躁狀態,此時進入網路寫作,雖然交流的快感能有利於治療失意的文學經歷,但還是很快陷入到更為浮躁的網路寫作中,寫作的數量和速度都極快,幾乎都是網上臨屏的,整天馬不停蹄的在多個小型網站穿梭往來,忙的不亦樂乎。一點思考和回味的時間都沒有。

06年長了一場大病,做了手術,對人生的體驗在凄慘的基礎上更為深刻了,也認識到了浮躁的弊病。但是無法剎車,還是寫下了大量快餐網路詩歌和小說。只是我並不充實,相反卻感到十分的空虛。就像是丟失了自己,無家可歸了一樣,內心沒有精神可依靠。突然有一天,我徹底的清醒過來,覺得再這樣混下去,肯定是不行了。於是向大網站進軍,小說閱讀網和起點中文網,首先進入了我的眼帘兒。先後發上我的兩個長篇《富貴母親身邊的窮苦女兒》和《白妹》。

如果談到受什麼影響,我走上了網路寫作這條路,其他的因素都是外部的,而網路文學的便捷是最主要的,因為便捷本身最接近心靈的抒發,有利於寫作的修正和成長。我說網路文學有浮躁的弊病,我本人也是深受其害,但是網路文學的便捷、交流平台的溫馨還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說到底,還是文學本身的熱度和對文學內在持之以恆的熱愛影響了我,我由紙質寫作進入到網路,這和絕大多數作者一樣,只是與時俱進而已。這當然也是文學閱讀和寫作所面對的必然趨勢。

(3)成功寫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需要經歷哪些過程?做寫手這段時間,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麼?請給我們講一件最讓您快樂的事。

從外界講,我名不見經傳,稿費也所賺少少,因此我根本不是成功寫手。但從我自己這裡講,如果把成功寫手理解為一種與自己靈魂和心靈質量有關的愛好的堅持,那它所經歷的過程就是:堅定信念,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堅決固守;咬定青山不放鬆,越戰——越勇,越敗——越戰,以此循環往複無窮盡,直到蠟炬成灰淚始干。中間的波折、痛苦,都是必然要出現和面對的,猶如一個歷史事件和一個歷史過程的悲歡離合罷了。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寫作痛感的幸福——它使我成功的獲得自我精神解脫。這些年,因為寫作,可以說是內心吃盡了苦頭,但我一直堅信作家就是一種能耐心的花費多年實踐,哪怕是慘痛的失意與失敗的經歷,來發現一個內在的自我和造就了自我的世界的人。寫作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心靈的一項愛好。

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我和母語的關係,曾經出現了嚴重的不和諧。精神上苦悶過,消極怠工過,甚至罷工過,搞文字的人,心靈的災難總是無異於一場又一場的大自然的災難。但無奈,上得了賊船,很難下來。到最後,我發現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一個寫作者如果能找到她與文字和諧相處、有效溝通的途徑就是一種幸福。例如我,漫長寫作的整個過程,幾乎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痛感過程,但是我經過精神的揚棄,獲得了一種辯證法的思維和能量,在寫作的無數痛感后,我感到的是幸福,從失意中感覺到了真實的愉快,所以,就是在不利的種種情況下,我都能愉快的、幸福的堅持下來。

因為我相信,物質的無儘快感,只能讓人膩歪。精神上的貪婪的快樂,無異於強盜一樣,同樣會盜走人的良知。這幾乎是一個真理一樣。寫作這條路,從一開始選擇,就註定了是一項反覆痛苦的事業。寫作和心靈的適度痛苦,讓我能看到和感受的更多,真知很可能就在這裡。一個人豐富的一生,尤其是在她的寫作中,不是因為有太多的享樂,而是由於有許多的苦難,在你心靈的天空,都會一一出現,因此人對待它只有一個態度:處之泰然,挖掘愉快和幸福的潛力。我知道我很平凡,悟性不足,靈性很差,如果有天堂,我寧願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寫作是我唯一的天堂,由於我和很多人一樣,太容易對幸福上癮,那麼,寫作過程中的這種痛感之後的幸福,因此也就成了我的癮頭。

我偏偏不全部信任真正的好作品都出在物質和名利的優勢的人那裡,也許高朋滿座、高枕無憂、意氣風發是扼殺天才的毒藥。苦難和痛苦,恰恰不是文學靈魂的毒酒,它也許是真正純正的美味兒和良藥。基於這樣的看法,我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什麼樣的心理危機我都能獲得精神解脫,那就是:一天不寫作,傷口會發疼,寫的過於順暢快樂,無憂無慮,傷口也會發疼。做一個有失敗感的寫作者並不比做一個成功的寫作者缺少什麼,當然,前提是,你得把名望與票子當作是「寫外」之物。

寫作這條路上,最讓我快樂的事兒,居然與眼淚有關。

那是08年春節前夕,我和老公到城市遠郊的魯中燈具城,給新居買燈具。那段時間,是我對自己的小說寫作的經歷進行透徹回憶和反思的時期。一路上,坐在車裡,看到車窗外那些一閃而過的流動的漢字,是最為平常的街頭廣告宣傳而已,但在我的心靈感知中,是那麼的出奇,是那麼的溫暖。連聽收音機聽司機們的對話,都覺得是一種美感。在燈具城前面的廣場上,看到一幅幅巨大的廣告招貼畫,最讓我高興的是漢字的種種寫法,它們是藝術品,但更是我心靈的安慰劑。好像它們是「活動變人形」,正從上面一一走下來,這些再普通再平常不過的漢字,以一種母語情感和激情的感染和力量,溫暖而神奇的征服了我的心靈!給我以靈感一般的再發現和感悟,正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的心胸里塞滿了漢字的激情,感覺我突然被一種神奇捉住,動彈不得。

進到燈具城,嘩的一下,五光十色的一盞一盞的燈具,哪裡是燈具,是一個個神奇無比的方塊字啊!心胸被自然而然的打開了,那感覺真的猶如神賜。不是被塞進來什麼,而是像是鹽水煮毛豆似的,噼里啪啦的開鍋了。夢想真的是開花了,當時燈具城的大廳里正在播放《隱形的翅膀》那首歌兒,正配合了我的欣喜發現新大陸一樣的情緒,看著眼前這些神奇的一盞盞燈具,它們不是燈具,而是美妙的方塊字的夢想開出的花朵,我已經是淚流滿面了。以後也是淚流滿面,現在寫這段文字也是,不得不摘下眼鏡擦拭。美感和快感的衝擊波迅即的控制了我。那種幸福的感覺,真的是銘心刻骨。別看是淚流滿面,但它卻是我的人生寫作路途中到目前為止最為快樂的一件事兒。

我能把一盞盞的在物理性能的支配下只不過發著必然的光和熱的美妙的燈具,以靈感和發現我心目中的新大陸的名義真心的感覺和感悟到是母語方塊字的夢想開的花朵,怎麼回憶都是非常快樂的。這夢想很簡單,就是一個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方塊字——不是期待著得到這個那個的夢想,這次奇妙的經歷——永生我都會一直為此感到真心的快樂的。

(4)平時如何尋找創作靈感,談談您的訣竅?

不特意去尋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引起注意,首先是一個生活者,然後以自己和心情的普遍性為模特才是一個寫作者。對體驗生活和典型性的寫法不感興趣。因為不謀求加入作協和謀求功名利祿,所以放得開,怎麼想的就怎麼寫,怎麼感覺的就怎麼寫。對自己不熟悉的,沒有生活經歷的,體驗的,不去做精神分析。有時候看電視劇,會萌發許多的感想,如果聯繫到自己的生活,也算是一種靈感的尋找吧,只是看的太少,今後要多看。其實我現在更傾向於認為電視劇里,如果我是從寫作的角度上看,會有更多的靈感顯現的。足不出戶的現代生活,電視劇為我們心靈提供的是外面的世界,全部全新的世界,內含著無比巨大的價值和能量——就看你怎麼挖掘這裡面的潛能了。

(5)平時的閱讀都涉及什麼題材的書?讀第一本小說時,你內心的感應如何?

主要是小說,名著讀的多一些,特別喜歡外國名著,它們多能涉及人的內心秘密,展現的人的靈魂的力度和溫暖,總是很吸引我。然後是哲學,在中國哲學的基礎上特別喜歡西方哲學,其中的馬克思哲學和黑格爾哲學,是我的兩大哲學摯愛。再就是對心理學的意識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當代的弗洛姆的《愛的哲學》感興趣。

第一本小說,由於年代久遠,確切的第一本說不清了。看來,我的這個第一本,內心感應,肯定很一般。後來及現在看的太多了,很多都令我蕩氣迴腸,一時無法取捨最愛。

(6)現實生活中,你喜歡關注哪些人和事?網路文化也經常被稱為快餐文化,對此,你怎麼看待?網路寫手前景在你眼中如何?

關注無業者和女性,只要與生存有關的具體而細膩的事情,每天發生在社會上的事情,我都會關注。例如,計程車職業的諸多故事。

網路文化普及全球,這是時代的一種必然性。因為技術上的迅捷和便利,造成網路文化的快餐性質,也是必然的。就像我們吃慣了家裡的文火煨出的慢湯慢粥,外面餐館里的快餐食品,也會對人的腸胃構成吸引,快餐也能吃出風味一樣,網路快餐自有其獨特文化的味道,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種橫斷面的補充。是社會大文化系統的一個必要的必備的組成部分。

網路寫手的前景,我認為只要電腦存在,網路寫手就會存在。與名利有關的網路寫手的前景,要因人而異,例如像是路金波和慕容雪村、安妮寶貝那樣的網路寫手的成功版,不可能在每一個網路寫手身上複製。但是文學作為一個人內心的一項事業和愛好,只要覺得有必要有意義,就像是你逛街和打撲克一樣,所謂的前景就是有事兒可做,有事情打發人生,娛樂而已。這是每一個網路寫手想做就能做到的。

(7)截至目前,發過幾部作品了!走上文學路,是偶然還是必然?對於自己今後的文學路,有什麼規劃和憧憬?

不算紙質期刊,網路上發了三部,其他大量的舊作在整理。夢想它們會開花——像燈具里的漢字那樣。當然,我不在意發表不發表的,對自費出書堆積資本和名譽不感興趣。

走上這條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說是偶然,那是少年不是愁滋味,愛上層樓,沒愁偏說愁,後來,進去了,結果真愁上了,愁的多了,就跑到快樂的陣營去了;說是必然,就是人生總得有點喜歡做的事情打發時間,人和人消費人生歲月的方式肯定有差別,我可能就喜歡到方塊字的泥坑裡打滾——像是一頭豬喜歡做的事情,被我給換了內容了,哈哈!於是越深入就越想戰鬥,結果越戰越敗越敗越戰——我很任性,這是我性格中的一種必然吧,而且我還支持我的任性。所以,在這條路上我也就肯定有了必然性。

會一直在路上,作為愛好,繼續趕路而已。

(8)不少讀者對作者的生活狀態感興趣,請談談您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比如,每天工作多長時間,學習多長時間?每個月會完成多少字的文?是否經常閱讀、查閱資料等等?

工作輕鬆自在,看書方便。上一天的班兒歇兩天,幾乎全天都在閱讀、寫作。薪金有保障,生活無慮,寫作無後顧之憂——有這麼好的條件和這麼多的時間不寫點東西,不把靈魂的模樣拎出來看一看,不好好享受一番寫作痛感的幸福,以此警示自己不做太多空虛的事兒,都不是那麼回事兒。所以自認為不是專業寫手也差不多是職業寫作者。前面我說過,人們對於幸福太容易上癮,我呢,對於母語方塊字的排列組合然後集結成為軍師旅團營整裝待發則太容易上癮,然後才談得上對寫作痛感之後的幸福上癮問題。

現在除工作日外,休息日如果沒有什麼外出的事情,每天都在完成5000字左右,為節省眼睛,電視和VCD電影很少看,使勁兒的放開聽力,使勁兒的聽音樂,藉機感受漢語的音樂性。

每天徜徉在書山學海中,書多的都看不過來,感覺對閱讀來說,書多了實在是一種慢性自殺,書多了,也實在是一種災難。因為這樣也極其容易導致書到用時方很少——書多了,哪一本你也不容易看完,就像是道路寬闊了,交通事故有時候不減反增一樣。

(9)在寫作中,是沿著事先設計套路寫呢?還是在不斷創新中構思、撰寫?每部作品的結局,書寫前是否在心中已有定位?

都有。

基本上都有定位,而且像是牛那樣,反芻多時多年,總得把青草的味道去去,才能進到腸胃裡好消化。

(10)對目前的寫作狀態滿意嗎?您理想中的狀態是怎樣的?

寫作、工作、生活、賢妻良母四不誤,和諧共處,這是寫作的外部狀態,就寫作的內部狀態來說,在新題材的導引下,正按部就班的每天行進一點點,正在修正自己過於傳統的語言和內容的表達,使自己的表達在基本上堅持自己的前提下,向大眾和網路習慣上轉化一些。現在應該多向外界取經——不能過於封閉和孤獨了。對此,我滿意,我理想中的寫作狀態就是這個樣子。

(11)作品《白妹》,白描、人物心理刻畫手法運用嫻熟,語言簡練而傳神,一個是語言的形象生動美,一個是語言簡短抽象,一句話而擲地有聲,作為一個數有專攻的人是很難做到的。您是通過什麼途徑有這樣深的文學積澱?

過獎了。

閱讀、思考、寫作、選擇好的題材、來源於生活並要高於生活,這些,都是常規,可以說這是每一個寫作者都要經歷的過程,這是共性。但是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寫作畢竟是個體的心靈事業,還需要而且特別需要個性,所謂的作家容易敏感,所謂的天賦和感悟,都能成為作家的個性的獨特內容。

在我們一般的理解中,似乎是寫作過程的順暢越多越好,似乎是一個作者只要一寫作就得要獲得成功甚至是大獲成功,要是一不順暢,就怨天尤人,鬱悶無比,就懷疑自己走錯了路,就開始不斷的否定自己,以為自己寫個十年八年就得該出成果,成為耀眼的名家什麼的。應該說,寫作的順暢、寫作的短時間內成功,是好事兒,有些作家達到天時地利人和,也確實有能做到這一點的,但這仍然是極少數,大多數作家作者磕磕絆絆的多。不經過失敗洗禮的作者,幾乎看不到「太陽的另一面」,而這就像是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一樣,哪一面也不能缺。為什麼國內有些名作家一炮打響之後,心理上只能承受光環,而在光環之中很難超越光環,他就很難超越自己了。從此,他就消失了。而國外的許多著名作家,卻能像是松樹那樣常青,與他們承受失敗失意的心理機制很強有關,這樣,他們感受的更多。例如川端康成在極度的痛苦中寫出《伊豆的舞女》,成名了,拒絕光環。之後又在極度的孤寂中寫作《雪國》,完成了對前面的超越。試想,川端如果不是跑到「雪國」修心養性,而是像海明威那樣滿世界瘋跑,而且他不會容忍一句對他非議的話——無端的殘害非洲獅子,作假一般的讚美具有暴力傾向的拳擊,讓老人在海邊面對一具鯨魚的骨架而不落一滴眼淚,我寧願相信《雪國》里歌姬被男主人無奈拋棄的真情,也不太願意相信海明威作品里老人的「堅強和硬漢子的需要」。

說多了,當然不是為了對比我,不是啊!對漢語的感悟,我的新大陸一樣的發現,與我個人失意的文學經歷有關。儘管我以此為幸福的基地,但畢竟是失意嚴重在先。如果說我有一點自己的文學積澱的話,不是來源於成功,順暢,而是來源於我種種失敗的感受。如果沒有多年的這失敗的經歷,我就根本看不到「太陽的另一面兒」,就是說,我就根本不會重新發現母語的美麗與魅力——別看我使用母語多年,那就跟瞎子聾子一樣。所以,我寫了《白妹》,就是從漢語的角度寫的,把漢語當作主人公,當作愛情,當作我的戀人——靈魂深處的戀人來寫的。雖然,我在寫作上功不成名不就,但是我仍然很滿足很自信,因為通過多年的外在失意,我獲得了真實有力的內在充實,那就是用靈魂深處的真情來感知漢字的魅力與力量。

(12)淺談一下《白妹》的架構?以及本作品的主題思想?

一個打工妹、現代都市的舞女和一個深宅大院里的博士研究生,就語言哲學為代表的現代生活實質和精神狀態,用美麗的漢語作媒介,展開了一場美麗的較量,結果他們以一顆待人接物真誠的心,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路遇知己,母語幫忙。以深具音樂美、形象美的漢語締結了一樁溫暖的戀愛與婚姻。這不是普通的街頭愛情,而是用美麗的漢語演繹出來的漢語情感、漢語動能的故事。「白妹」是人,但她更是代表了我們作為漢語使用者的生活理想與激情,所以,「白妹」更是我們對漢語的態度,因而也更是我們作為人——中國人的尊嚴、品質和精神狀態所在。因此,《白妹》外在看上去,是一個戀愛婚姻小說,但內在我是想把它當作是用「漢語的漢語」寫作的小說,題材是「漢語」。當然,這也是用一點哲學的道理寫就的「當代漢語」的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的小說。這個故事,因此在文學、哲學、語言學、現代漢語之間漫步、穿梭。以我眼下的能力、心態和修行,很難如此心愿。

主題思想就是: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漢語的時代價值。

當今泛濫的平面寫作,那些稀鬆平庸,沒有質感的語言成為潮流,漢語的形象功能極堪可危,簡化漢語是為了實用,而不是審美,人們很少去注意語言中形象的藝術了,於是創造更美好的漢語形象成了小說寫作的任務了。那麼,漢語本身能不能成為一種形象呢!於是我做了這個探索,實際上是對漢語的再生力量的覺醒,也是我寫作經歷的痛苦總結,寫到現在,我自己也才是發現:我還是應該從漢語開始,老老實實的開始。

漢語,不單是我們的物質資源,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們的精神資源,有著無窮的精神內涵和力量。一旦打開漢語的精神資源的視角,我們生活的天地頓時就開拓許多。尊嚴、品質和精神狀態所在。在積極的意義上,我們能超越語言的限定發揮人的主動性嗎?鄭丙春袁小秋的做法是:在語言中,語言情感、母語情感、語言動能就能超越。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背後的情感產生的動能足以超越語言文字表面上的一切東西。從而使我們獲得許多在精神上令人振奮的東西。這是我們作為人——中國人的漢語使我們感到了溫暖,感到了時代的力量,感到了作為一個人,中國人心靈的美好,人們憑藉著漢語,可以相互理解,關愛。我們對生活對人的態度,在語言這面鏡子里完全可以映襯出來。

而漢語作為精神資源,例如對中國人的精神安慰,對寫作不順暢的人的安慰,一直以來是被我們忽視的,忽略的。我們所作的只是把它當作工具,想著法兒的用它去挖寶淘金,生編硬造,胡編亂造,脫離了人的內心。

寫來寫去,幾乎什麼寫法都沒有了,與其繼續胡編亂造,不如我們還是回到漢語本身來,直接審視我們的語言觀,發現我們忽略的其實是最寶貴的東西,我們並沒有進入到我們的語言內部,我們只是在漢語的外圍徘徊,漢語的真正魅力和色彩,我們遠遠沒有發揮出來,我們沒有把語言當作朋友,沒有把它當作戀人,當作愛情。

回到漢語——母語的情感和動能來,這就是我的主題思想。

有一句話說:我的心,決定我所看到的。那麼是說:我的漢語,決定我所看到的;我的漢語,決定我的所思所想。

(13)淺析一下作品主要主人公的塑造及其最終結局?

第一主人公,袁小秋,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和行動,她想上大學,由於家境貧寒未能如願,高中畢業后在社會上飄蕩,歷盡了磨難,老成,成熟,對社會自有一套應對之策,仍然堅持自學知識,文學的、哲學的,尤其是她對漢語的清醒的意識,把她定位為漢語愛好者、漢語發燒友,借她的語言行動來表達漢語價值觀,即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也許有人會懷疑她的知識程度,但是對於一個愛好知識和思考的中國人來說,是絕對能達到的。她有很強烈的母語表現力和母語真誠的素質。她是成功的。

第二主人公,鄭丙春,一直以抽象自居,以抽象為榮,在袁小秋闖入她的生活中之前,他的語言哲學知識是死知識,處於高高的閣樓中,是袁小秋給他帶來了一場語言的、專業的、人生的革命,他對陌生人持不信任態度,但是袁小秋的母語情感打動了他,他很快適應過來。並也能真誠的面對這份真情,跑到濟南去追求愛情,追尋母語的感覺,從而完成了從空間抽象學術向人間具體生活的轉化。他同樣具備感知母語真誠的素質和能力。

最終結局是合二為一。本篇故事很簡單,沒有過多的情節設計,只是漢語導演的激情,就夠我們消費的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這是他們共同運用的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的直接的結果,這樣處理,目的也在於要好好注意漢語。是想突出語言,突出漢語,而對於寫作的成功性來說,這是十分冒險的,會被很多人定為不合時宜,好在,我自己願意堅持,也就能挺下來了,哪怕孤獨也行。當然,以後我也許不會這樣寫了。我只把它看做是我的神奇的內心走向,神奇的「漢語」效應罷了。我也沒有成功的網路寫手和傳統寫手那樣的本事兒: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複製機,日夜不停的複製自己的情緒,文本和想象力,一切的一切,虛情假意可以複製,金錢物慾可以複製,變本加厲,但真情實感卻是不可以複製的。漢語的情感和漢語的動能是不可複製的。

(14)適當透漏下《白妹》後續的相關情況?讀者很期待哦!

還有一半待修改、待待發。而且,這其中的變數我也不太清楚,我寫作它的過程中,不是我牽著它走,而是它推著我走,每當寫它,我心底底氣十足,可是在動筆之前還不太自信呢,只要是寫上了,就收不住筆,心底特別的激動,小半天兒的時間修改一個章節,剩下來的一天的時間,我都沉浸在母語情感里,特別的莊重。白妹不是指袁小秋這個人,但究竟指的是什麼?這才是這本書的關鍵的節點。也是真正的價值所在。大家感興趣的話,接著看,看看「白妹」到底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樣處理「白妹」得含義,因為,這不都是男歡女愛的故事,我首先就感覺到了漢語作為我的母語的一種情感的力量,它深刻的感染了我整個的人:從物質到精神,漢語,漢語本身真的是好東西,當我以往刻意的去追求什麼思想觀念,追求什麼虛幻的現代化的寫法,我最大的忽略了漢語本身的一切的東西,它具有十足的魅力,足以完善一個寫作者的一切。真的,語言文字,在我這裡並不單單是組成小說的最小單位——細胞,不是什麼工具,不是什麼代碼,它甚至就是精神,就是人生觀和世界觀,語言的動能是十分可愛的。我只是謀求鮮活生動的漢語表達,發揮出漢語作為獨特的母語情感的力量和動能。不是擺弄語言,而是寫語言的動能打開人生的新的空間。因此,不是漂亮的詞句,不是語言本身,是語言力量,是母語的情感和熱愛。

語言起到拯救人精神的作用。漢語的精神力量,被我們忽略了,各種過度的物慾化的使用漢語,不但是對漢語的傷害,更是對人的傷害,開發漢語的潛能,開發漢語的魅力,不是專家的事情,而是每一個使用者的事情。漢語作為隱性的主人公,特別的有震撼力,也許並不是每部小說都是這樣,但是這是語言小說的主要特點,情感是相同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

(15)寫做時總會遇到創作瓶頸?如何克服?平時的創作習慣是怎樣的?

最後,給我們親愛的讀者留上幾句話:

經常遇到,先放下,通過閱讀,在閱讀中修正

在家休息時主要用來寫作。

希望讀者多給我提提寶貴的批評意見,謝謝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白妹
上一章下一章

代行創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