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廬江太守

第二章 廬江太守

待到公孫瓚和劉備安頓好馬匹趕到課堂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已經到齊了,只差了他們兩個。對於他們的遲到,盧植破天荒的沒有訓斥他們,這便使得劉備愈發感覺盧植定是遇到了什麼重大的事情。

「咳咳。」待到劉備和公孫瓚在自己的位置跪坐下之後,盧植清咳兩聲,開始了講話,「為師之所以召集大家前來,乃是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今早,朝廷派人傳旨,命令為師三日後前往揚州廬江接任太守之職。」

「啊」,聽得盧植之言,屋內眾人皆是大驚,「如此可如何是好?」、「老師遠赴廬江,我等學業如何完成?」、「老師怎可棄弟子們而去?」,一個個聲音此起彼落,一時之間,屋內眾人幾乎是沒人一言,亂糟糟一片,唯有公孫瓚和劉備的的心思和表情卻是與眾不同。

公孫瓚聞言之後是心中竊喜,南下投在盧植門下對於公孫瓚來講,並非是為了從盧植處學得什麼東西,而是為了要鍍鍍金。盧植平日所授以經學為主,此為公孫瓚所最不喜,公孫瓚最喜歡的乃是兵法之學,只是這在課程之中佔了十之一二不及,更何況公孫瓚已經投師三年,自認為已經將盧植所授盡皆學全,早有出師的念頭,盧植遠赴廬江任太守的消息對於公孫瓚卻是正合心意。

對於劉備,心中所想與公孫瓚有相同亦有不同,相同之處在於劉備也自認為早也可以出師,在師從盧植的三年中,劉備還將在盧植處所學和前世諸葛亮所授的兵法結合起來對照學習。劉備在前世的時候,由於時間所限,對於諸葛亮所授兵法並不能盡研其精,實踐更少,只能學得十之二三,所以才有後來的數次敗於鄧艾之手。來到此世之後,劉備便不遺餘力地學習諸葛亮所授的兵書二十四篇,尤其是最近三年,不懂之處便向盧植請教,在半年前已經盡得兵書精要也。

而劉備平時向盧植請教的問題,使得盧植也從中獲益不少,盧植自然就對劉備看重有價,以為這些都是「劉備」自己所思,更將「劉備」視為自己的得意門生。這對劉備來講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劉備此刻便想到了要隨盧植前往廬江上任的念頭。

對於三國這段歷史最倚為可信的便是陳壽著的《三國志》了,而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已是三國一統歸晉之後,而在當時三國鼎立的時候,三國也各自曾對那段歷史進行立志,分別成為《魏史》、《蜀史》和《吳史》,其中自然多以本國利益為重,書中描述很多是不可盡信。例如,對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魏史》中便對此大大褒讚,將曹操描述成了挽救獻帝於李榷郭汜手中的英雄,而對於《蜀史》和《吳史》則將曹操寫成了大大的奸賊,其實三國的史書皆不可盡信,曹操迎天子到許都的時候,只是為了要求得政治上的優勢,當時心中並沒有心存對漢室的不敬,至於後來的飛揚跋扈是因為權利的飛升帶來的**的膨脹所導致。同樣,三國的史書中對於劉備和孫權的立傳自然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後世姜維穿越成劉備,雖然有一定的先知性,但畢竟受當時條件的限制,不能盡知東漢末年歷史的真實情況,但對於劉備一生所為,作為權傾一時的蜀國大將軍,姜維還是知之甚詳的。蜀國之所以北伐中原失敗,其實是和劉備的關係最大,觀劉備一生,前半生,或者說前大半生皆是窮困潦倒,在得到徐庶謀划之前,每戰必敗,每敗必如喪家之犬,甚至連老婆都顧不上,在曹操和孫權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的時候,劉備依然是寄托在劉表之下,換句話說便是劉備發家太遲了。

對於劉備發家太遲的原因便是缺少了一個好的出身,早年喪父造成他家境貧寒,雖是劉氏宗親卻不為人所知,反倒是還要像做廣告一樣需要四處宣揚,即便如此,大多數人對此並不太相信,否則的話,從黃巾之亂便開始走上政治舞台的他到五十多歲的時候手下連個像樣的謀士都沒有。劉備之所以知名度不高,其實也在於缺少有人舉薦,雖然有盧植這樣海內大儒的老師,但是劉備並沒有從盧植處得到太多的機會,關鍵的一點在於劉備的才能在盧植的學生中並不是太過突出。但是,現在就不同了,現在的「劉備」在盧植的眼中已經變成了得意門生,試想一下,像盧植這樣的海內大儒一生中會有多少學生,要想在這些學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其得意門生自然不易,然而一旦有幸成為了,自然會被倚為心腹,因為得意門生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試想一下無論是什麼樣的老師,誰不想在自己老的時候,或者說在失去權力的時候,有自己的學生在朝堂之上叱吒風雲,一句話說得好,朝中有人,誰敢輕看。

想到這裡,劉備心下主意已定,心中開始思索如何請求盧植前往廬江上任的時候帶上自己,如此的話,就算到了廬江哪怕只做一個小小的縣丞,也算是自己政治生涯的提早開始,到時候憑藉自己的能力,再加上盧植這個大後台,想不高升都難。

就在這時,劉備突然發現盧植有意無意地朝自己這個方向看了數眼,而且是一種很奇怪的目光,這時劉備耳邊突然傳來公孫瓚的聲音:「賢弟下一步可有打算,不如跟著為兄去遼西,為兄自會在岳父大人跟前為賢弟多多美言,到時候弄個縣令什麼的自是不成問題。」

劉備聞言心中一驚,以為公孫瓚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轉眼望去,只見其眼中儘是誠懇的目光,心中方定,便婉言謝絕道:「多謝兄長,備心中已有打算,決定請求老師前往廬江帶上備,如此備便能繼續跟在老師身邊,繼續聆聽老師的教誨。」

「哦,是嗎。」公孫瓚眼中閃過一絲惋惜的目光,輕輕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道,「如此也好,為兄已有妻室,不便跟隨老師南下,日後賢弟若是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盡可來遼西郡找為兄。」

「嗯,多謝兄長。」劉備心中不由一陣感激,現在的公孫瓚確是真心實意對待自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北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北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廬江太守

%